赵匡胤的奇葩特殊地位
唐朝过后就是宋朝,虽然它在历史上的地位被人议论纷纷,但是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领域极其繁盛的一个朝代。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虽然不像汉朝的刘邦那样草根励志,也不如秦始皇那么霸气威武,但是作为开国皇帝,同样是一个历史传奇人物。
赵匡胤
今天我们不谈赵匡胤在吏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功过得失。我们今天来聊聊这位开国皇帝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地位,这个地位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他是独一无二的。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产生典故最多的皇帝,没有之一。
决心灭南唐王朝统一南方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句话大家不陌生吧,但是你知道这句话背后的故事吗?这句典故,又怎么和赵匡胤有关呢?
在公元974年,当时南方基本统一,唯一的南唐王朝都已经俯首称臣了。但是赵匡胤依旧放心不下,他打算对南唐动手。这时候,他命令南唐后主李煜,前往当时北宋的都城觐见。借口就是,想和李煜谈论诗词。
李煜
李煜当然知道那里只是谈论诗文这么简单,去了还能回来吗?于是李煜派人去找赵匡胤求和,说自己可以连“王”的称呼都不要,只想安心当个“侯”。但是赵匡胤恢复了这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句话就是赵匡胤的决心,那就南唐非灭不可!
兄弟饮酒,突然暴毙,疑似夺位
烛影斧声
这句话知道了人肯定就少了些,没有第一句那么知名。这句话和赵匡胤的死因有关,在赵匡胤灭南唐后3年,他和弟弟赵光义在寝宫内一同饮酒。当时赵匡胤喝醉了,就说自己要先休息一下,等醒来接着喝。
这个时候弟弟赵光义要求寝宫内的侍从都退下,是要亲自在此服侍皇兄。谁曾料想,天亮就传来了年仅50岁的赵匡胤暴毙驾崩的噩耗。根据民间传说,当晚在院子里的侍卫看见那天晚上,寝宫内烛影晃荡。好像是赵匡胤喝弟弟赵光义在打斗,随后又听到斧头落地的声音。按照这个传言,赵光义在当晚杀害了哥哥赵匡胤夺得皇位,之后自己登基为王。
赵光义
其实,根据目前的史料以及考古发现,并没有证据证明这个传闻。但是这个典故依旧流传上千年,这又说明大多数人都是相信这个传闻的。
太庙祖训,士大夫的傲娇
勒石三戒
听过这个典故都就更少了,但是说起这个典故的内容,就有人会恍然大悟的,且听我细细道来。首先,什么叫“三戒”?三戒是保全后周子孙不杀士大夫,不加农业田赋,刻在石碑上,立于太庙,训诫子孙,世代遵循的的戒言。
太庙
耳熟能详的两个典故
黄袍加身
按照作者的见解,这个典故应该是与赵匡胤有关的知名度最高的典故,没有之一。赵匡胤能当皇帝就是因为他部下逼得他黄袍加身,创下北宋王朝。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典故是除了黄袍加身之外大众熟悉度最高的一个典故了。这个典故大家也很熟悉,就是赵匡胤为了防止将军不忠,于是许诺荣华富贵,要求将军们卸甲归田,享受生活。
杯酒释兵权
一个皇帝,产生这么多与他息息相关的典故,并且这些典故所包含的价值观还一直影响中国历史社会,这也是历史上其他皇帝无法与赵匡胤相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