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为何一定要定都南京?为什么不是富甲天下的荆州?

孙权为何一定要定都南京?为什么不是富甲天下的荆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092 更新时间:2023/12/5 3:00:00

关于孙权为何选南京建都的原因,自古以来都以“南京形胜,龙盘虎踞,六朝古都”为理由进行解释,在此,个人有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孙权以前的南京不过因循而已

众所周知的,要建立一个都城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对于颇重风水堪舆的中国古人来说,作为一国之都的地方首先得风水好,其次人力物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自五胡乱华以来,以残余之东晋逃窜至此,本身实力并不足以新建名都大邑,于是乎就在南京城安定下来,至于宋、齐、梁、陈四代,本身就是晋代政治的延续,而且到了陈武帝时期的国土面积更是狭小的可以。要说新建都邑几乎是痴人说梦,于是也就在南京安定下来了。

所以说,所谓的六朝古都,在孙权前面的这五个都不过是因循守旧,不图革新也无力革新罢了。

二:除南京外别无选择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九月迁都南京~由此可见在最初的时候,孙权并没有定都南京的打算,因为就江东之地而言,比南京更适合做都城的至少还有扬州、荆州等地~但孙权最终选择南京,必然是有其特殊考虑的~

1、最优选择的扬州城

天下之富,扬一益二~自秦汉以来,扬州城就已名动天下,江东的治所会稽郡和吴王濞的都城无不在此,要说孙吴定都,没有比扬州更合适的了,但无奈的扬州城一直都在曹魏手中。最优选择的扬州自然就不可能了~

2、退而求其次的荆州城

荆州处湖北中南部,是江汉平原的心腹之地,土地平旷,四通八达,自古以来就是天下的中枢,兵家必争之地~再经过刘表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富甲天下,首屈一指。而这就是为何曹操、孙权、刘备等人都将目光盯死在荆州的原因。

而就在孙权势力刚刚延伸到湖北的时候,曹操却已经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要与孙权会猎江东了~在长江上流已经被曹操占据,天险变成了与敌共有的态势,江东之地难以自全的情况下,孙权不得不联合刘备,结盟抗曹~

赤壁之战结束后,当年形胜天下的荆州城却已破败不堪,作为政治交换,孙权将其借给了刘备,深知此处重要性的刘备昧着良心的将其占为己有。但此时的荆州却已经“土地荒残,人物凋敝”不足以所有兴造了。于是在庞统张松等人的怂恿之下,向以仁义著称的刘备终于决定西进巴蜀,以为根基。

但荆州的地理位置实在太重要了,所以在索要无果的情况之下,孙权不惜冒着联盟破裂的风险,强行夺回荆州~所谓鸡肋,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这就是为何孙权最初在武昌称帝,却终于还是迁都南京的道理。

三:定都南京实在是无奈之举

中国人普遍都有很强的忧患意识,所谓居安思危就是这个意思。刘邦统一天下的时候就曾想定都洛阳,而张良却以“地方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不如关中,沃野千里,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制诸侯”相劝。四海为家之际尚且如此,更何况于乱世求存的政权呢?虽然尽有江东千里之地,但却没有曹魏的纵深和蜀汉的险峻。在国都的选择这件事上,孙权不得不慎而重之。

考虑到荆州已经在手,刘备难再东出的实际情况,孙权在选择国都的时候便将重心放在如何有效的抗击北面曹魏。鉴于曹魏的南征主要从淮南地区出兵,而主要的会战之地又在濡须口一带。建都南京恰足以和这一带互为声援,况且还有京口天险与广陵重镇遥相呼应,与南京互为掎角,一有危难,朝发夕至。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身临前线制衡曹魏,而且还可以建立起稳固的三角防线,进可攻而退可守。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南京相对于荆州,终究还是自古形胜,龙盘虎踞的南京城稍胜一筹的。

综上所述,孙权定都南京,更多的还是出于军事形势方面的考虑。这即是乱世求存的无奈,也是国人居安思危的共识使然~

标签: 孙权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英宗赵曙病愈亲政期间都干了些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宋英宗赵曙病愈亲政期间都干了些啥?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赵曙病体恢复,曹太后撤帘还政。赵曙亲政仅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就向他提议请求有关部门讨论赵曙生父的名份问题。当时仁宗逝世已有14个月,赵曙批示,等过了仁宗大祥(

  •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是真的吗?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是真的吗?结局如何?所谓“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事件,当然,也不是完全虚构的事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基本上,七分为真,三分为假。通常认为,在东汉末年时,由于汉室衰微,导致诸侯割据,天下战乱纷争。在此期间,荒蛮之地的董卓趁乱举兵入京,一举篡夺了军

  • 清朝最胆大的贪官,最后被乾隆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最胆大的贪官,最后被乾隆赐死,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震惊全国的“甘肃冒赈案”被踢爆,时任浙江布政使王亶望在担任甘肃布政使期间,勾结阖省官员集体作弊,以赈灾济民的名义瓜分巨额公款,牵涉陕甘总督、甘肃两任布政使及各道、州、府、县官员113人,共追缴赃银281

  • 宋朝时期,巴蜀地区是如何治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时期,巴蜀地区是如何治理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首先,巡检多是外地人担任,实行轮戌制,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均不熟悉,对付地方性的变乱,很难起到弭乱的效果,有时还会成为肇祸之源。并非巡检愚笨,县尉机智,而是弓手和乡户,与屯扎在地方的外地军队不同而已。正如巴蜀地区屡有变乱的

  • 文武双全又具有人格魅力的石达开,究竟败在了什么地方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石达开,太平天国,历史解密

    石达开是天平天国名将,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后世史学家对其的评价很好,将其誉为“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要知道,在中国王朝更迭兴替的历史中,能够夺得这样桂冠的只有石达开这一个人。这是因为,石达开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他也是位武术

  • 在古代丫鬟一般都是哪些人?社会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丫环一词,又作"丫鬟"是指婢女,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我国古代是封建社会,那时候的权利与地位是绝对的,财富也可以给人带来荣誉和福禄,也能让人有更好的生活。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存在奴仆制度,皇家贵族有很完善的奴仆体系,有太监,仆人,丫鬟等等。那时候的仆人相当于一份工作,在皇室和富贵家族成为

  • “考成法”的成效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考成法——明代万历时期中确立的的官员考核制度,由张居正在万历元年(1573)提出,并推广到全国。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考成法”规定: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员考评机制,有效

  • 清朝的九品芝麻官到底是干嘛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的九品芝麻官到底是干嘛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周星驰主演的《九品芝麻官》是一部超赞的喜剧,周星驰通过诙谐幽默的表演,把九品芝麻官演得深入人心。那么,九品芝麻官到底是多大的官职,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番。九品十八级清朝的清代的官吏等级制度沿用了自汉魏六朝

  • 明朝十六帝综合来看,应该怎么排名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十六帝综合来看,应该怎么排名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朝的十六位皇帝分别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

  • 古代进士那么难考 书生需要读多少书,识多少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读书,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赏识。中国古代书生要背多少书,多少字才能中进士?先说下不同等级的考试县试:考取童生资格,即承认你是读书人府试:取得秀才资格,成为读书人的标志院试:取得国子监等读书资格乡试:一省考试,考中即为举人,具有做官资格会试:进士初选,考中即为贡士殿试:皇帝监考,合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