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大士参加清朝殿试,乾隆问他是不是秦桧后人,他答七字流传至今

秦大士参加清朝殿试,乾隆问他是不是秦桧后人,他答七字流传至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068 更新时间:2024/1/28 3:19:08

秦桧不简单

秦桧这个人,奸臣的身份是一个定论,但是这个大坏蛋却并不简单。当年大金攻入宋朝京都,掳走了徽、钦二帝,同时还掳走了其他人,在这些人中就包含了秦桧在内。在大金的这段时间,秦桧利用了他的一些手段,获得了完颜昌的信赖,这位完颜昌是一位金国的主和派。

秦桧得到了他的信赖之后,得以返回宋朝。秦桧这次返回宋朝的情况非常蹊跷,他是带着自己的家眷一起回到了宋朝,按理说秦桧这种俘虏,即便再受到信任,也要留一些家属在金国,才好放他走吧。完颜昌自然不是傻瓜,如此浅显的道理自然明白,不过,他既然与秦桧达成协议,同意秦桧拖家带口的重返南宋,这里面就一定有猫腻。

秦桧如果不带家眷返回南宋,那么他一定得不到南宋政权的信任,更不可能重用一个这样的俘虏,毕竟他作为奸细的概率太大。如此一来,秦桧带着家眷逃回南宋的意图也就很明显了,完颜昌让秦桧带家眷回到南宋,就是希望秦桧回去以后,能够重新得到重用,在南宋朝廷为了自己的利益发言。所以,秦桧除了南宋宰相的身份外,他还是完颜昌在南宋政权的一位代言人。

有一句老话“秦桧还有几个好朋友”,这句话说得没错,不管你这个人有多坏,总会有几个好朋友,秦桧自然也是如此,他的两个重要的好朋友正是宰相范宗尹、枢密院李回。这两人位高权重,在南宋政权说话很有分量。秦桧拖家带口的从金国逃回,他的忠诚度受到了满朝文武的质疑,毕竟徽、钦二帝未归,他秦桧杀了看守的金兵,拖家带口逃回南宋太过匪夷所思。就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秦桧的两个好朋友发挥了重要作用,宰相范宗尹、枢密院李回力保秦桧的忠诚,这一重量级的担保,让赵构认同了秦桧是忠臣的说法。当然了,获取赵构的信任肯定不是如此简单,至于其中的曲折原委此处不多做解释分析。

“惟宰相范宗尹、同知枢密院李回与桧善,尽破群疑,力荐其忠。”——《宋史》

也正是因为秦桧有这样的身份,完颜昌又是金国的主和派,秦桧自然就成为了南宋的主和派,提出了“南自南,北自北”的策略方针,提议南北分治,井水不犯河水。这样的提议遭到了主战派岳飞的反对,岳飞收复失地,忠君爱国的志向与秦桧截然不同。最终,秦桧为了除掉岳飞,捏造了“莫须有”的罪名,达成了中国第一大奸臣的“荣誉称号”,成为了后世所不齿的存在,受到万世唾骂。

乾隆时期状元秦大士

秦大士,二十三岁中举人,三十八岁中状元,绝对是一个高人。除此之外,他的诗、书、画在当时也非常有名。不过,在他成为状元的时候,却发生一件与秦桧有关的事情,险些让他与状元失之交臂。

那是乾隆十七年的殿试,乾隆钦点状元,在审阅了诸位学子的文章之后,对一篇文章赞赏有加,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秦大士。乾隆看罢文章后,本想直接钦点秦大士为状元,不过他看到了秦大士的名字和祖籍后,犹豫起来,派人对他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是秦大士果然与秦桧有关,不过并不是秦桧的后人,而是秦桧兄弟秦梓的后代,秦梓与秦桧不同,他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清官。得知这一消息后,乾隆长出了一口气,如果秦大士真是秦桧的后代,他还真不能将他钦点为状元,毕竟奸臣之后为状元,这样的典范不能开。

乾隆面见秦大士时,明知道秦大士并非为秦桧之后,却突然起兴,对秦大士问道:“你是不是秦桧的后代?”这一问简单,但是其实很难回答,秦桧毕竟也是秦大士的长辈,如果直接否认,难免显得秦大士见利忘义,为了讨好皇帝而拒人长辈。也不能说是秦桧的后代,因为他真的不是。这个时候,秦大士显示出了他的才思敏捷,他机智的回答道:“一朝君子一朝臣”。没有直接回到自己是否是秦桧的后代,又对乾隆表达了自己的忠心。这样的回答让乾隆非常满意,当下就钦点了秦大士为状元,一时传为佳话。

秦大士为官之后,清正廉洁,成为一代好官,不仅公事办得好,文化素养高,而且还是一位有担当的好官。

有一次秦大士与同僚游杭州,路过了岳飞墓,看见了跪在那里的秦桧像,为了避免秦大士尴尬,同僚们都不故意去看秦桧,也不提秦大士出身这茬,偏偏秦大士有一位同行的朋友,哪壶不开提哪壶,执意让秦大士为此做对联。秦大士也没面露难色,提笔写道:“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让周围的人情不自禁的为秦大士鼓起掌来了。

秦大士不愧是清官之后,作风极正,且有真才实学,即便是面对皇帝的考验与朋友的揶揄都能完美应对,成就佳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狄仁杰拆毁1700多座淫祠,造福于民,他死后老百姓却拆了他的祠堂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是对武则天一个很大的误解。武则天无论能力还是成就,在唐朝皇帝中都属于出类拔萃之辈。仅仅从用人方面,就可以看出武则天的眼光和气度。名传千古的贤相狄仁杰,忠诚耿直的宰相魏元忠,文武双全的宰相娄师德,乃至日后成为唐玄宗的左膀右臂名相姚崇、宋璟,都是这一时期朝廷的活跃人物,当时有“君子满朝”之说。武则

  • 王族特权,对明朝造成多大恶劣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皇室子孙特权,明朝对边疆的统治措施,明朝皇权加强弊端

    凡是朱元璋的儿子,都封为藩王。所有的大臣,无论地位多高,都得以君臣之礼见藩王。藩王的嫡系祖祖辈辈都是王。支系降级,但是只降到奉国中尉为止,相当于六品官,世世代代享受朝廷优厚的俸禄。明太祖朱元璋中年和老年画像凡是朱家的子孙,一辈子不用干别的,朝廷必须养着。凡是宗室,除非有过头的行为,一般不会得到严厉处

  • 漫画宋朝三百年:严谨的史实,幽默的语言,小学僧眼中的两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漫画版极简宋朝史,宋朝故事漫画,漫画解读北宋

    下面由本小学僧为大家隆重介绍一本书,想知道上面的问题,可以去看由万卷出版社出版、冬雪心境编写、畅小米绘画的《漫画宋朝三百年》,就是《漫画唐朝三百年》的姊妹篇。有图有文图文并茂,特别好看,看《漫画唐朝三百年》让你了解唐朝历史,看完《漫画宋朝三百年》就可以了解宋朝历史,完全可以满足你在同学面前好好炫一把

  • 鸦片战争年代清朝军队的一次逆袭,曾打得雅利安人割地求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道光年间,八国联军进北京之后,掳走了太多的财物,还获得了割赔偿,克什米尔的森巴部落,在英国人的帮助下,获得了克什米尔的统治权,觉得清朝政府很好欺负,也想分一杯羹,所以大举进犯我国的西藏边界地区。当时正处在鸦片战争年代,清政府无力来支援这里的战争,当时西藏的兵力只有几百人,森巴部落的人多,很快就占领了

  • 为何明朝皇帝比较胖,而清朝皇帝却比较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由左至右,明睿宗朱佑杬,明太祖朱元璋,明仁宗朱高炽(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明朝皇帝看起来比较胖的主要原因有3点:第一、皇帝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没有特别的饮食限制。第二、皇帝大部分不喜欢打猎,因此基本上他们是不运动的!在没有饮食控制、又没有运动的状态之下,变胖是理所当然的 事!而且还有些皇帝不爱上朝,

  • 鸦片战争后,清朝为何还能撑70年?只因这三场战役,洋人不敢小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只看清朝末年时期的鸦片战争,大家会发现鸦片战争标志着清朝已经彻底走向了衰败时期。甚至鸦片战争中所签署的各类条约,已经标志着满清王朝已经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那么这时候大家仔细再去看鸦片战争,可能会有疑惑:为什么清朝还能够在1840年到1911年之间能坚持这70年的时间呢?因为在这70年的时间里

  • 晁盖为何干不过宋江?对比一下他们各自心腹的所作所为就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先说晁盖心腹!晁盖等人虽有七星聚义,但后来许多人抛弃了晁盖。比如吴用投靠了宋江,公孙胜下山看望老母亲,刘唐也暗地里和宋江眉目传情。这样一来,晁盖的心腹就只有阮氏三兄弟了,而阮氏三兄弟是什么成分呢?他们原先只是渔民。在劫取生辰纲前,阮氏三兄弟一直是良民,从未做过作奸犯科的事情。要说阮氏三兄弟做过的最残

  • 长子成为美国富豪,次子成为革命伟人,清朝一位更夫是如何培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敬之和老更夫的情感故事,更夫是干什么的,古代更夫的资料

    孙达成原本生活富足,因父亲消极怠业,导致家道中落。年仅16岁的孙达成不得已来到了澳门一家鞋店讨生活。一直到了32岁的而立之年才回到故土,回家之后在亲戚的操办之下娶妻生子过上了温馨的幸福生活。靠着六亩五分的可耕地,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孙达成深知难以养活家中妻儿。于是白天辛苦耕地做农活,晚上还兼职

  • 浅谈明朝时期农业发展当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农田明朝刚建立之际,战乱带来的社会影响还未消除,这时期有许多的流民问题,流民群体数量上的增加,代表着背后土地荒废问题的越发严重。这时期的统治者只有利用劳动力来解决土地荒废的问题,统治者对于边疆地区的土地也开发利用起来,将边境荒地开发,给居住在边镜地区的派发农具,给予先进的生产工具,分发牲畜。古代

  • 浅谈元朝时期议婚环节的风俗习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朝初婚制度,为什么说元朝细思极恐,古代议婚至完婚的六种礼仪

    议婚环节‍元代时期,婚姻之日,必不可少环节就是议婚这一项。议婚谓何,其实就是现代的“求婚”方式,只是换了对象。元代的议婚一项,是由夫家长辈,男方的父亲面对面与女方长辈,倒上一杯“布浑察儿”(即许亲酒),诚意的表现家族的心意,而若是女方家长同意,可饮下这杯酒,议婚就此定下契约,择日成婚。这跟现代的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