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廷尉张释之法不阿贵,扣押太子顶撞皇帝,不逊包青天

汉朝廷尉张释之法不阿贵,扣押太子顶撞皇帝,不逊包青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979 更新时间:2024/1/15 21:32:47

当初,哥哥张仲花钱让自己进了皇帝的卫队,成为骑郎,这是个自掏腰包的职务,本指着在此位置上步步升迁谋一个前程,但十年过去了他还是个吃闲饭的,“不干了,还能给家里省点钱!”张释之熬不下去了。

事情常常在绝望之际才出现转机。中郎将袁盎知道他的能力,正好谒者出现了空缺,就提拔了张释之。

有了与皇帝坐而论道的机会,张释之精神大振。某日下朝,他留下来与汉文帝讲述治国之道。

又是个空谈帝之术的人么?汉文帝打断了他,“远古的事还是先放一放,谈谈当前的政策得失。”

张释之并无难色,剖析秦末、汉初兴起的原因,条理清晰,头头是道。文帝被他说动了,是人才就不应埋没,于是提升张释之为谒者仆射。

看来职场自古就竞争激烈,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也许再坚持一下,转机就到了!

张释之随同文帝视察上林苑,这是把秦代的一个旧苑改造成的皇家动物园。皇上去观赏老虎,见管理上林的官员陪同在侧,随口询问了动物的一些问题,上林尉支支吾吾的答不上来。

负责虎圈的啬夫见上司困窘,连忙代为回答,事无巨细,人们想到没想到的禽兽及园林的问题都一一细禀。汉文帝很满意:“官吏就应该像这个人一样,而上林尉不称职。”于是命张释之宣诏,拜啬夫为上林令。

张释之徘徊了一阵,迎着文帝不解的目光:“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什么样的人?”

“忠厚长者。”

“东阳侯张相如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也是忠厚的长者。”

“绛侯、东阳侯这样的长者,谈论事情时也时常说不出话来,却是人们的榜样,难道要让世人像啬夫那样,喋喋不休伶牙利齿么?秦朝就喜欢任用这样的小吏,小吏们只为讨上面欢心,不论对错。如果身边都是这样的人,皇上就听不到正确的意见,不能改正错误,秦朝就是这样二世而亡。今天陛下因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升迁,恐怕天下人会随风附和,人们争相浮夸不再脚踏实地。况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陛下不可以不谨慎啊!”

“好吧,”文帝听从张释之的劝谏,不再提拔啬夫。

回去的路上,文帝将他叫上车子,一同探讨秦朝的弊病。回到宫中,授张释之为公车令的职务,负责掌管皇宫南阙门(司马门),及宫禁的巡视。

啬夫何其不幸,他也许有一点炫耀之心,但作为敬业的小职员,怎么也应该受到赞赏奖励,张释之以“伶牙俐齿”一语蔽之,实在有失偏颇。

张释之把守司马门尽职尽责。一天,太子与梁王乘车入朝,途经司马门,没有下车,呼啸而过。这违反规定,张释之立即带兵赶了上去,扣下了太子、梁王,不许他们进入殿门,并上奏举报。事件惊动了内廷,文帝亲自向薄太后谢罪。

这件事,也使皇帝认识到张释之是个不畏权贵的人才,适合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因此,任命他为中大夫,不久又升为廷尉。

一次,皇帝出行路过中渭桥,桥下突然窜出来一个人,为皇上车驾拉车的马匹吃了一惊,竖起前蹄,鸣叫着就要狂奔,幸亏车夫控制住了马匹。侍卫们一拥而上,捉住了来人,交给廷尉治罪。

张释之立即审问,判处罚款。

汉文帝大怒,“他惊的是皇帝的马,若非马匹温顺,我可有性命之忧,仅仅罚款,廷尉觉得合适么?”

张廷尉当然知道事件的严重性,但他还是要依据犯罪的事实。原来冒失鬼是个附近的乡民,听到戒严清道,急忙躲到了桥下。等了很长时间,以为人已经过去,便转了出来,不曾想抬眼就是皇家的仪仗,吓得转身就跑,这才惊了御驾。

天子动怒了,张释之也有些心惊,“法律是天子与天下臣民共同拥有的。法律规定了处理方法,陛下却要加重处罚,那么,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如果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下被当做刺客杀掉也就罢了。如今交付给廷尉,而廷尉是天下公平的象征,一旦有偏差,法律的基础就动摇了,百姓将不知所措,请陛下好好想想。”

皇帝瞪着张释之,过了好久,才叹口气:“廷尉做的对。”

又有一次,廷尉府审理一起严重的盗窃案,小偷偷了高祖庙内神座前的玉环,这次是真的撸了龙须,文帝大怒。

张释之依照偷盗宗庙服饰器物的条文,奏请判处斩首。

皇帝不依不饶:“竟然偷盗先帝的器物,应当灭族,否则就是对先帝不敬。”文帝的怒吼让殿上的臣子们相顾失色,纷纷示意张释之速速改判,毕竟是个罪犯。

张释之顽强的坚守着底线,即使丢官也不能违背法律。他摘取官帽,匍匐在地上叩头:“按照法律我已经判到上限了,按照犯罪的程度,各有轻重的依据。今日偷盗宗庙的器物便诛灭全族,万一有愚民取了长陵上的一抔土,该怎么加刑呢?”

见廷尉不肯让步,文帝一甩手回了后宫。冷静下来后,又与薄太后进行了商议,最终采纳了张释之的意见。由于执法公正,他受到了人们的爱戴。

张释之可谓法官楷模。他的秉公执法保护了弱者的权益,法不阿贵,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的思想领先了时代。

一朝天子一朝臣,文帝驾崩,景帝即位。得罪过先太子的张释之也退出了权利中枢,并得以善终。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如何开展?浅谈商鞅变法与秦国兴衰的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是诸子百家中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原本是卫国人,他的祖先为姬姓公孙氏,所以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来商鞅在河西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秦孝公曾将包括商地在内的十五个食邑封赏给商鞅,于是商鞅有了商君之号,又称为商鞅。秦孝公时期,为了改革变法、富国强兵颁布《求贤令》,商鞅便

  • 秦国出武关对楚国的威胁有多大?竟修筑军事重镇析邑和楚长城防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关之战,秦国武关是现在哪地方,武关会盟之后楚国灭了吗

    [var1]武关道是联通关中平原与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道,而武关既是秦、楚、韩三国的边界,也是秦国东南最重要的关隘。析邑的位置在今河南内乡至西峡县一带,早在公元前524年已经建置,这一事件是远早于秦国修建武关的时间的,要知道秦国得到武关所在的商於之地,是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与孙武率领吴军攻陷楚国都城

  • 三国蜀汉五虎上将,武艺应该怎么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蜀汉五虎大将,蜀汉五虎图片高清,三国蜀汉最厉害的将领

    没有《三国演义》,东汉末年的那段历史就不会传播的如此之广。说起《三国演义》里能打的猛将,除了冠绝天下的吕布,就是蜀汉“五虎将”。在“一吕二赵三典韦”这个的顺口溜里,前七名,五虎将全部上榜,另外两名是吕布和典韦。但是,蜀汉五虎将里,赵云的武艺真的能排第一吗?三国论武,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说法,每个人都有

  • 范蠡说出财富秘密,精髓仅仅只有20个字,千年来读懂的人非富即贵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范蠡的七大发财原则,范蠡的十二条经商法则,范蠡的财富故事

    [var1] 从帝师到商圣的范蠡 范蠡是一代商圣,同样也是一代帝师,并且是非常成功的一代帝师。我们可以看,在历史上辅佐君王的人,很多都没能得到好的结果。吕不韦帮助嬴政登上帝位统一六国,最终还是难逃一死。张良帮助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最终只能是云游四海,做一名清淡的闲云野鹤。诸葛亮帮助刘备三分天下,但是

  • 三国时期曹操曾秘密训练了一支神秘部队,刘备见了只能立马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和刘备哪个死得早,曹操刘备经典对话视频,刘备骗走曹操5万兵马是哪一集

    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自立,称帝洛阳,定国号为"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从此正式开始。次年,即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以此来延续汉朝,史称蜀汉。公元222年,刘备东征孙权,在夷陵之战蜀军惨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公元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继位,史称“蜀后主”。与此同时

  • 秦国和魏国打了上百年,而帮秦国崛起的三位旷世奇才都是魏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和魏国之间的恩怨,秦国崛起的几个关键人物,历史上秦国和魏国哪个厉害

    [var1] 秦军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还不在于魏国强大,而在于秦国内乱,秦国经济本来就不行,各个世家大族为了争夺利益斗的不可开交,加重了秦国的内耗。另外,秦国民风彪悍,经常会发生一些武斗事件,也影响了秦国的生产活动和战斗力。从秦献公开始,秦国开始对内部问题的整顿,秦孝公继位之后,秦国开始走向强大,而秦

  •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竟是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是真是假,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真的存在吗,真实的关羽用的是青龙偃月刀吗

    首发丨历史研习社投稿作者丨庆州知府近日,94版《三国演义》关羽扮演者陆树铭老师不幸去世,让不少网友扼腕叹息。他扮演的关羽,长须美髯、面如重枣,胯下一匹赤兔马,手中青龙偃月刀,成为无数观众心中最完美的关羽形象。曹操的演员鲍国安,曾评价陆树铭:关羽这个角色毫无表演痕迹,浑然天成,质朴、纯粹,接近观众心中

  • 白起打赢长平之战,为何秦王却下令撤军,仍让赵国存活3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白起长平之战后为何不再攻打赵国,长平之战白起战胜赵国,打赢长平之战的白起是被谁害死的

    [var1] 千年来无数史学家都在讨论长平之战得失,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势,催产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大帝国秦国。 长平之战存在一个最大疑惑,那就是秦将白起在坑杀40万赵军主力后,赵国危如累卵,为何秦军没有趁机占领赵国,反而撤军回国?[var1] 秦军没有占领赵国的实力 秦军因长平之

  • 春秋先贤老子竟然不是自然死亡,这其中又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曾向他问礼后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今见老子,其犹龙乎!"后见周代衰落,遂西出函关,隐去,不知所终。其实他隐于终南山之楼观台,在这里,他著有《道德经》,他用"道"来说明万物的演变,否定神造世界。"道"有"独立不改,周行不殆"的永

  • 诸葛亮明知马谡不靠谱,为何还让他守街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谡听诸葛亮的话会守住街亭吗,马谡丢街亭三维地图,三国演义马谡守街亭

    在诸葛亮初次北伐的时候当时其实手里的悍将还是不少的,完全可以派一个比较稳妥的人去守街亭,可是他却独断的选择了马谡。要说其中原因的话,那就要提一下马谡的哥哥马良了,诸葛亮和马良的关系一直是比较好的,在马良死后诸葛亮认为其中有自己的一部分责任,所以一直想要找个机会去弥补。所以在当时遇到这个机会的时候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