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犯下的这三个重大错误,造成了荆州的败亡,《隆中对》的破产

关羽犯下的这三个重大错误,造成了荆州的败亡,《隆中对》的破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238 更新时间:2024/2/1 4:47:52

一、从襄樊之战到荆州之战。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为了表彰关羽的功绩,刘备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这样,关羽就成为刘备阵营唯一一个拥有先斩后奏权力的将领。随后,关羽便率领三万多荆州人马,北上攻打襄樊,发动了襄樊之战。

在战役初期,我们可以看到关羽策划周密,行动果断。他以水军封锁汉水,把敌人驻守的襄阳、樊城分割包围。关羽没有对襄阳发动进攻,而是将攻击目标定在了樊城身上。自古以来,当地就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说法。如果关羽攻下樊城,被彻底包围的襄阳就会不战而下。

曹军当地的主帅曹仁当然知道关羽的用意,他亲自率军守卫樊城,和关羽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曹操也派来了于禁庞德为首的七军援军,共计三万人。由于双方势均力敌,战事转入相持阶段。为了和樊城形成掎角之势,曹仁命令于禁将军营驻扎在樊城以北十里的地方。

谁知道当时秋雨连绵,汉水暴溢,于禁等人的军营被大水淹没。关羽出动水军,全歼了七军曹军,生擒了于禁、庞德等三万多人。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很多反抗曹操统治的百姓都打着关羽的旗号四处活动。曹操为了躲避关羽的锋芒,竟然打起了迁都的主意。

在这个时候,曹操身边的谋士司马懿劝阻了他,并建议联合东吴夹击关羽。在前线的满宠也劝阻了企图撤退的曹仁,大家一起死守樊城,拖住了关羽的脚步。曹操采纳了大家的建议,一面派徐晃救援樊城,一面联合孙权图谋荆州。

以武力夺回荆州是孙权和吕蒙早就定下的方略,他和曹操自然一拍即合。于是孙权趁关羽在前线与曹军激战的机会,派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由于公安守将傅士仁与江陵守将糜芳都拱手不战而降,荆州轻易落入了东吴之手。

关羽在襄樊前线与徐晃多次交锋,由于敌方军队众多,关羽未能击退徐晃。在得知荆州失守的消息后,关羽立刻从襄樊前线撤军。由于关羽部下的家眷都在荆州,落入了东吴的手中。关羽大军在撤回荆州的途中,军心动摇,大军离散。关羽只得率领数百残兵败将退保麦城,不久在逃往蜀中的路上被东吴伏兵擒获,随即被杀。那么关羽究竟犯下了什么错误,使得他遭到如此悲惨的下场呢?

二、关羽提前发起的北伐。

关羽在襄樊之战前期取得的胜利,实际上是透支了他未来北伐的红利。在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里,赋予关羽的战略任务是守住荆州,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与蜀中同时发动北伐。北伐的目标是汉朝昔日的统治中心宛洛一带。

关羽镇守荆州多年,他一直恪守自己的目标,厉兵秣马准备北伐。为此,关羽做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关羽对于襄樊一带的人文地理了如指掌,并且制订了缜密的作战计划。在襄樊之战前期,关羽取得战场优势与此密切相关。

在当时,襄樊一带的军事形势对关羽十分有利。当地刚刚爆发了反抗曹魏的暴动,曹仁率领的曹军虽然扑灭了反抗,但是兵力遭到了折损,也十分疲劳。关羽出动三万多精锐之师,去攻打曹仁七千多的疲惫之师,自然优势明显。再加上汉水上游的上庸落入了刘封孟达之手,关羽可以利用自己假节钺的权力,召唤他们前来助战。

对曹军更加不利的是,曹操此时身体有病,率领曹军主力滞留在关中。由于曹操生性多疑,手下又没有信得过的大将,只能采取添油战术,将援军一批批派来增援。这就给了关羽各个击破的机会。于禁、庞德率领的七军援军就是这样被关羽消灭的。

由于关羽将他准备用于北伐的所有兵力兵器一股脑投入了襄樊战场,这让他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可是这样的胜利只是战术范畴之内的,并不代表战略上的成功。甚至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胜利对刘备阵营的战略是有害的。

这是因为《隆中对》里所说的北伐时机还没有到来。在诸葛亮向刘备规划的战略中,在夺取荆州和益州后,就要进行战略休整。在时机到来后,再进行北伐。因此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蜀中的军队却正在休整。这样,就破坏了《隆中对》的战略布局。

如果关羽只是对襄樊地区进行一次常规性的攻击,无论胜负都迅速撤回,那么他发动的襄樊之战就会十分完美。但是在他取得了水淹七军的胜利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一心要夺取襄樊,将战役性的胜利转变为战略性的进攻,独自完成北伐的重任。这对于关羽手中拥有的实力,是根本做不到的。

在徐晃的援军到来的时候,他们扎的营垒离关羽的营垒仅仅相隔三丈。关羽的军队连近在咫尺的敌人都奈何不得,可见实力下降到了何等地步。我们从这里看出,关羽想要攻下樊城,打退徐晃都十分困难,更不要说在他的身后还有虎视眈眈的孙权。正是由于关羽以不足的实力,想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战略任务,埋下了他失败的祸根。

三、关羽对东吴的轻视。

关羽失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对东吴的轻视。关羽这个人十分自傲,喜欢盛气凌人。这个缺点如果是存在于普通人身上,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更不要说关羽是一个坐镇一方的主帅,对他的事业的影响会是毁灭性的。由于他的缺点,使得他的手下对他产生不满,糜芳、傅士仁这些将领在危急关头都不战而降。

关羽对于东吴也十分轻视,这是因为东吴在与曹魏的交战中屡战屡败。其实在这些战斗中,东吴在很多场合都是一种试探性的交锋,不具备一般意义。东吴能够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就已经显示出了他们的战斗力。可是关羽却对这样的军队,有着轻视之心。

关羽在公开场合多次辱骂东吴将帅为鼠辈,甚至在孙权派使者前来提亲的时候,还当着使者的面,说自己的虎女安嫁犬子,在话里居然把孙权比作狗。如此无视东吴军队的战斗力,对于一方统帅是极不应该的,这使得关羽对东吴产生了严重的误判。

在关羽北上的时刻,为了防备东吴偷袭,他在沿江筑起烽火台,并且派有部分兵力防守。可是面对优势的吴军,这些措施是不够的。一旦吴军突破江防,关羽很难及时回援。尤其是让荆州雪上加霜的是,关羽被陆逊的书信迷惑,认为陆逊书生出身,没有威望,对自己有依靠之心,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

关羽由于襄樊前线吃紧,上庸的刘封、孟达又不前来援助,便抽调部分后方的兵力北上,削弱了荆州后方的防御。在关羽的思想影响下,荆州上下对东吴也丧失了警惕。结果吕蒙白衣渡江,轻易地就夺取了荆州,使得关羽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后人对此评价说,关羽大意失荆州。

四、关羽大局观的缺失。

在整个战役的过程中,关羽未始没有扭转战局的机会。可是由于关羽大局观的缺失,使得他错过了这最后的机会。把这个机会送给关羽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朋友曹操。当然,曹操送这个机会给关羽,也有他自己的目的。

在孙权发动荆州之战前,他给曹操写信,将自己准备袭击荆州的作战计划报告给了曹操。在信中,孙权还专门叮嘱曹操,请求他不要泄露书信的内容。可是曹操在和部下商议后,却做出了违背孙权意愿的决定。

曹操决定将孙权的书信一式两份,分别射入樊城和关羽的军营。樊城的将士得到消息后,更加增强了防守的信心,和关羽进行殊死的搏斗。关羽在得到孙权的书信后,则心中犹豫不决,放缓了对樊城的攻击。

如果关羽在这个时候当机立断,马上撤回荆州,他还是有机会挽回局势的。襄樊前线离江陵仅仅相距五百里的陆路交通,如果急行军几天就能够返回。这样关羽就可能抢在东吴进攻荆州之前回到荆州,主持对东吴的抵抗。江陵城是关羽亲手加固的城池,易守难攻。如果关羽在此城主持坚守,东吴是很难攻下的。这样关羽就会避免走麦城的惨剧发生了。

可是关羽并没有这样做。他被眼前虚假的形势所迷惑,一心想要打败徐晃,夺取樊城。可是随着曹操从关中的到来,他集中了大批军队投入襄樊前线。曹军的数量已经是关羽军队的数倍,关羽根本就不可能达成他的目标。

在前线胜利无望的情况下,关羽还忘记了自己发动襄樊之战的初心。他的主要战略任务是守住荆州,而不是夺取襄樊。在得知荆州有危险的情况下,无论面前有再大的诱惑,关羽也应该放弃诱惑,返回防守荆州。可是关羽缺乏这种大局观,死死纠缠在襄樊前线,最后被东吴袭取了荆州,遭到了败亡的命运。

结语:

关羽的失败很令人惋惜,作为威震一方的大将,在刚刚取得水淹七军的胜利不久,便在曹操和孙权的夹击下陷入了灭顶之灾。关羽在这场悲剧中,犯下的错误也是触目惊心的,值得后人以此为戒。关羽主要犯下了三大错误,使得他最终失败。

关羽犯下的第一个错误是不顾《隆中对》的战略规划,独自发动北伐,破坏了刘备阵营的整体战略部署。这使得他得不到友军的配合,只能孤军奋战。第二个错误则是他对东吴的轻视,放松了警惕,大意失荆州。第三个错误是关羽大局观的缺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根本任务。他在得到东吴要袭击荆州的消息后还犹豫不决,最终失去了最后挽回局势的机会。正是这些错误,使得关羽遭到了败亡的悲剧。

更多文章

  • 街亭之战后,如果诸葛亮不诛杀马谡,会让他戴罪立功以观后效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一、言过其实的马谡。马谡是荆州马氏兄弟的一员,他的哥哥马良因为眉毛长有白毛,被称作“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在夷陵之战中,马良被刘备派去联络五溪蛮共同攻打东吴,在兵败后战死沙场。马谡有着家族兄弟的遗泽,自然得到蜀汉政权的照顾。再加上他具有一定的才华,喜欢谈论军国大计,得到了诸葛亮的青睐。不过,长于观察

  • 他与刘备是刎颈之交,却成了曹操手下大将,坐镇北疆识破孔明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和刘备谁死得早,刘备哭曹操笑打一个字,曹操派徐庶拜访刘备诸葛亮

    使得自己曾经的哥们不仅成为曹魏集团的大将,在其坐镇北疆的时候还识破了诸葛亮南北夹击的计谋,给诸葛孔明制造了巨大的麻烦,这个人就是曹魏大将牵招。少年时候的牵招与刘备英雄同契,他们两个一同在乐隐手下学习,正因为这样使得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极好,最后他们成为了刎颈之交。原本这么好关系的两个人互为君臣相互携手打

  • 刘备历史上最怕的四位将领,第一你想不到,周瑜才排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刘备最怕的人是东吴第三任总督陆逊。我想刘备一生中经历过无数的战斗。虽然有过失败,但攻克西川、汉中等重点战役还是取得了胜利。却在在陆逊的年轻一代(刘备比陆逊大20多岁)栽跟头。222年夷陵战役中,刘备51岁,陆逊39岁。在陆逊声名很小之前,难怪刘备会看不起他,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失去了许多将士。不仅如此

  • 刘备两个女儿被曹操生擒,落到什么下场?受尽屈辱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和刘备谁死得早,刘备的两个女儿下场,梦想三国刘备曹操孙权

    刘备给我们的印象一直都是那种光明磊落正直的人,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兴复汉室,恢复政权,但是他一生却能没能够完成自己的心愿,一生也都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家人,无论是自己的妻子还有女儿,都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结局。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贤明的君主,但是他在扮演父亲或者丈夫的角色之中,却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

  • 古代打仗遭遇瘟疫咋办?曹操的做法付出惨重代价,却反被赞誉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古代战争曹操刘备,曹操是怎么感染瘟疫的,赞誉曹操的诗句

    古代的医学条件没有现在发达,瘟疫发生的频率会更高,往往都是非常难遏制的。那么在古代发生战争的时候,不幸碰上瘟疫,主帅应该怎么办呢?一代枭雄曹操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直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参战人数总计30多万,最终以孙刘联军战败曹操完结。而根据正史《三国志 周瑜传

  • 魏延之死是一场冤案,在他的死亡背后,诸葛亮也有着他难言的苦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魏延之死。在历史记载中,魏延的死与《三国演义》大不相同。他是在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结束时被杀的。在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中,魏延依然是诸葛亮的先锋,他的大营在诸葛亮大营前十里的地方,保护着诸葛亮主力的安全。在魏延的努力下,诸葛亮的主力得以进行屯田,与司马懿长期相持。但是,由于诸葛亮的身体情况日益恶化,

  • 吕布为民除害杀死董卓,除了因为女色之外,另外的原因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布为何杀董卓,吕布貂蝉董卓的完整故事,董卓收吕布视频完整版

    一、三姓家奴的由来。在虎牢关前,吕布在讨董联军面前耀武扬威。他连败联军数员大将,并且追杀公孙瓒。就在公孙瓒危在旦夕的时候,张飞一句“三姓家奴休走”的怒骂,让吕布放弃了公孙瓒,转而杀向张飞。公孙瓒是十八路诸侯之一,而张飞在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吕布的选择,可以看出他对这个“三姓家奴”外号是如何的忌讳。在

  •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合伙战败吕布,算不算胜之不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武力分析,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评书,虎牢关三英战吕布200字感悟

    张飞和吕布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这时关云长见了,拍马夹攻吕布。三人又战了三十合,依然没有取胜。这时,刘备也亲自上阵,刘关张三人一起夹攻吕布,吕布无法招架,只得冲出包围,撤回本阵。在就是著名的“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我们看这段故事,确实感觉,刘关张三人一起打吕布一人,胜之有点不武。不过,我们从另外一个角

  • 诸葛亮一生最害怕四个人,两个在曹魏,两个却是自己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诸葛亮,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是卧龙先生,是智慧的代表,当初刘备为了请他出山,曾经三次去往他的茅庐,最终用自己的诚恳打动了诸葛亮。而诸葛亮的智慧也不用多说,帮助刘备干成了许多大事,打了很多胜仗,成功建立了蜀汉,受到当时人们甚至是世代后人的尊敬。不过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是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读书人

  • 诸葛亮一生的败笔,培养了三个错误的人,结果葬送了蜀国的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姜维在军事上是诸葛亮的接班人,而且更是得到了诸葛亮的倾囊相助,诸葛亮在死之前也希望能让生前的北伐大业能够在姜维的扶持下继续下去,所以在临终之前故意将兵权交给了杨仪,想要借他的手来除掉蜀国的上将魏延,诸葛亮和魏延死后,姜维开始统领蜀国的军队,并且始终谨遵诸葛亮的遗愿,进行了好几次北伐。虽然在北伐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