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冷兵器发展,宋代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节点。在宋代开始,历史悠久的横刀开始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在宋代被称之为“刀八色”的七长一短八种刀型。那么“刀八色”究竟是哪八种,它们又为何能够取代传统的横刀呢?
▲出土的宋代手刀
不过《武经总要》列出的“刀八色”,其实并不是宋代全部的刀类武器形制。而且由于宋代武器生产管理混乱,因此仅手刀一类,就出土过大量千奇百怪且基本质量不佳的刀品。因此宋手刀较短的刀刃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降低因为做工粗糙,而导致的刀身折毁几率。同时厚重的刀头,则是为了能让这个劣质的刀,能在战场上姑且发挥出更大的劈砍威力。
▲偃月刀
相对于手刀的尴尬处境,宋代的各式长柄刀类的发展,则是更加实战化的需求。这种长柄刀类,是一种步兵骑兵皆可以使用的多用型武器。在步战中,长柄刀类的武器的作用,类似于欧洲的长戟,主要是散兵使用,以及在阵角地带负责保护长矛手。在马战中,长柄刀主要是用以近身格斗,尤其是训练有素的使用者,往往能够用这些长柄刀来架开敌人的长矛,而且相比于锤、锏一类当时常见的近身破甲短兵器,长柄刀的长度更具优势。
▲《出警入跸图》中的偃月刀
至于戟刀,则被民间演义为三国时代猛将吕布的专属武器,更赋予了一个很霸气的名字——方天画戟。到了明代,偃月刀、戟刀,都是明军比较常见的武器。但是到了清代,由于火器的发展,清军步、骑都开始更加依赖火器的作用,因此偃月刀和戟刀逐渐成了民间习武,以及训练、礼仪所使用武器。至此,除了手刀的一些特征还在中国刀剑发展的血脉中流淌以外,宋代“刀八色”便基本退出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