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封他为北平藩王,大家也称他为燕王。这个相貌、才干和性情都酷似朱元璋的儿子,当然也不甘居于人下。
于是,在朱元璋崩驾一年零两个月后,暗中筹备已久的朱棣突然向侄儿朱允炆发兵。那时,建文帝朱允炆只有16岁,身边也没有特别得力的大臣相佐,哪里敌得过老谋深算的朱棣?
不久,朱棣就攻入了南京。燕军入城,朱棣却没打算放过朱允炆。在他看来,只要朱允炆还在,他就不能过得很安稳。于是,刚入城门,他就立即派心腹前往皇宫,准备捉拿朱允炆。
但没想到的是,朱棣的心腹到皇宫时,看到的却是烈焰冲天的情况。皇宫里一片混乱,全是着火的慌张,而且建文帝朱允炆找不到了。
这可不是小事。心腹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朱棣。朱棣听说后,马上就下令封锁宫门和城门,又多派了一些人过去搜索。但是,好几天过去了,朱允炆始终没有被找到。
一个大胆的太监说朱允炆是被烧焦了。而另一个伺候过朱允炆的太监,却受不住拷打。他告诉朱棣,朱允炆其实是逃走了。
原来,朱允炆身旁的一个老太监,在情急之下突然想起朱元璋临终前的遗嘱。他拿出一个铁皮箱,递给朱允炆并告诉他:这是太祖留给您的,他特别吩咐过“遇大难,启之”。
朱允炆急忙打开了铁皮箱。他发现,里面放着三张度牒,三副袈裟,僧靴僧帽,一把剃刀和十锭银子。而度牒上,分别写着“应文”、“应贤”、“应能”三个名字。
朱允炆身边有两个太监,正好就叫杨应能和叶希贤。看到这些,他怎么会不知道朱元璋的意思?原来,朱元璋也防着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才做了这样的准备。
于是,三个人很快落发为僧,然后按照朱元璋写的,走不同的路线逃出了皇宫。为了迷惑朱棣,他们还放了把大火。当然,朱允炆到底有没有逃出去?如果逃出去,他又逃到了哪里,这些都成了历史上的悬案。
你觉得朱允炆有成功逃出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