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谈大宋朝的孝文化

浅谈大宋朝的孝文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624 更新时间:2024/1/13 5:59:10

宋新社

2021年8月5日12:46

编者按: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人真正的自认为的文明人,受过教化的,区别于化外之民的,最外在的体现就是敬天法祖,孝悌为先。舜禹时代之所以备受后世王朝统治者推崇,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舜面对坏心眼的父母和弟弟,依然以德报怨,最终感化他们,完美的展现了中国人孝悌之义。

孝文化也是逐渐丰富完善起来的

那么孝文化演绎到了宋朝的时候,已经距离“三代”千年的时光,孝文化的内涵已经丰富,

小编就带大家解读一下宋朝的孝文化。

(一)官方哲学儒学的大力推崇,孝道大于天

宋朝自太祖赵匡胤建国,就以孝治天下。大宋的民间“百行孝为先”的俚语,街头巷尾的三教九流都耳熟能详。孝道在民间影响力深远,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烙印,深入骨髓。

《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

这就是孝的最初含义。

《诗经》:“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有孝有德,有引以翼。”;“喻户皇考,永世克孝。”;“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大意是只有孝顺才能得到祖先赐福,才是有品德值得尊敬的人。

《孝经》明确提出孝文化按照阶级分类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人、庶人。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儒学文化演绎到了宋朝,就形成了“程朱理学”,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他们认为“天命之谓性”,孝是人的生性之一,是值得推崇的。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万物各有太极,万物各有其理。”

那么就得“存天理,灭人欲。”严格遵守儒家的“三纲五常”。

宋朝统治者为了顺应孝文化的天理,就将孝引入科举制度。读书人将孝道视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内核,孝道大于天,人世间孝道也是考验品行人性的选项,宋朝人认为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君子必备的技能之一。

嘉佑二年(1057),宋仁宗下诏“科举增设明经,兼以《论语》《孝经》”,以孝选官。自曹魏以来的“孝廉入仕”在宋朝也有残存,不过一般都以“孝悌”的名义单独考试,也就是说,宋朝选官孝道也是一项必考题。

(二)宋朝统治者认为孝顺君父也是一种孝道

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必然会在教育中掺杂对君父的忠诚,“朕即国家”官家就是大宋的君父领袖,忠诚大宋就是忠诚官家,也就需要臣民孝顺官家,将对自家父母的孝顺转移到君父的身上。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礼记》:“孝子之养,乐其心,不违其志。”

这就有点愚孝的意味。但是封建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有意无意的将这些“三观”文化灌输给学生,使得臣民对官家忠诚,“学会文武艺,货于帝王家”为君父做事就是忠与孝的结合。这是一种大忠大勇,因此被统治者大书特书,肆意宣扬。

南宋宋孝宗赵昚(shen)就是因为对养父宋高宗侍奉殷勤恭敬因而死后谥号为“孝”。甚至于从宋太祖到宋度宗的谥号里都掺杂着“孝”字,可见宋朝对孝文化的执念至深。

(三)宋朝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了孝文化,惩恶扬善

宋朝的《宋刑统》明确规定,“闻父母丧,匿不举哀。诈称父母死,是为不孝。”

大意是父母是生死是大事,轻忽不得,不然就是不孝。

“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也就是说诬陷父母绞刑。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也是宋朝官员父母过世一般都要申请“丁忧三年”的原因所在,除非皇帝“夺情”不许你走,否则最好是赶紧打申请走人,不然就是贪恋权位,不忠不孝之徒,会受到世人的唾弃指责。

“丁忧”期间不能像以前那样吃喝玩乐,如果被人举报最高刑罚是流放三千里,最低是仗责一百。宋朝的法律保证了孝道最低要求,使得孝文化潜移默化到了中国人的血液里。

(四)宋朝社会是个宗法社会,光宗耀祖、传承香火才是孝道的终极内涵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孝终。”

中国人是最重视血亲传承的民族,光宗耀祖、传承香火,是对祖先最好的追忆。民间谚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体现出中国人朴素的宗族观念,孝文化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孝子贤孙”才是宗族发展繁荣的真正秘诀。

当然,宋朝社会教育也树立典型模范,让大家学习什么才是孝道。这不,在职官员黄庭坚和朱寿昌成功入选感动大宋十佳青年。也是二十四孝里最后两位人物,很是不容易。

二十四孝之大宋孝子——黄庭坚

二十四孝之大宋孝子——朱寿昌

宋朝的家庭教育就十分重视“孝”的思想认知。比如朱熹、司马光和范仲淹等人的家训就十分有意思。司马光《家范》明确提出孝文化的重要性,《居家杂仪》则简单举例强调孝顺父母,谨守礼法。还有许多宗族模仿唐朝《颜氏家训》的,《石林家训》、《放翁家训》、《左原王氏家规家训》等都在以孝道治家,规范家风,希望子孙能够继承祖先遗志,品行优良,使得宗族兴盛,枝繁叶茂,人才辈出。

唐朝著名的《颜氏家训》

司马光《家范》

(五)宋新社追评:

不管是出于封建统治者的实际需要,还是宗族发展的内在要求,亦或是升斗小民的朴素认知,孝文化在中国是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备条件。

孝顺父母,忠诚祖国,“忠孝是否难两全?”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都在寻找二者的平衡点,儒家文化就认为伦理有常,忠孝难两全的时候要把忠放在首位。战争期间的义军“保家卫国”却又只能将孝放在首位,因此,这个话题争执了千年,至今未有确切定论。

从《宋史》就能看出,宋人就认为,忠孝一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重于孝,但是不能忽视孝的重要性。

新时代的中国,孝文化也是家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孝道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忽视的功课,中国崛起和伟大复兴更是离不开孝文化的支撑,那么就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将孝文化落实到生活中,也许这才是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处方。@宋新社

(文/特约编辑兰格格)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当“小苏迷” 打卡“名人大讲堂”:苏轼与王安石的“和解”另有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苏东坡绝对是天才。说到苏东坡是天才的例子,真的举不胜举。在他是天才的前提下,他的勤奋也超越了常人,这个就很了不起了。”2月24日的夜晚,一段段关于苏东坡的轶事飘荡在成都初春的天空之上。走进阿来书房,似乎就能穿越近千年的时空,回到风雅的北宋,来到中国历史上“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千古大文豪苏东坡的人生

  • 南宋为什么要迁都临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靖康之难,除徽、钦二帝被挟持外,金人还掳走了宋朝皇族在开封的全部宗室,而当时奉命出使的康王赵构,就成了徽宗唯一没有被俘的皇子。收到东京告急文书后,赵构派副元帅宗泽带兵前往东京开封救援,作为兵马大元帅的他则一路逃跑,最后在宋朝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为帝,是为宋高宗。刚即位的赵构为了收拢人心,任

  • 张献忠攻下凤阳后,将明皇陵焚毁,崇祯皇帝发疯般处死一大批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献忠简介,凤阳到明皇陵坐几路车,崇祯帝和张献忠斗法

    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李自成振臂大呼,提出“分兵定向”的战略,十三家首领一致同意,于是,众人分兵出击。而通过这次会议,李自成也开始崭露头角,走上了前台。根据会议的决定,李自成和张献忠在闯王高迎祥的率领下,向东出击,这支部队,张献忠部实力雄厚,充当了主力。农民军作战勇猛,相继攻陷了河南固始、安徽霍邱,逼

  • 武则天经常梦到“鸟”,狄仁杰帮她排解时!竟让女皇面红耳赤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的王位之路可谓是沾染了无数人的鲜血。亲戚大臣都成了她脚下的踏脚石。然后,她开始实行残酷的官员和告密者制度,彻底消灭了那些反对她的人,最终获得了江山 因为有无数起谋杀案,武则天登基后会经常做噩梦。而且古人太迷信,往往把以前的梦当成对未来的预测和预言。 武则天尤其如此,因为她是篡夺李唐,的女王和江

  • 武则天发明“玉女登梯”,到底是怎样的刑罚?女子宁死也不受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也,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众所周知,在古代封建思想制度下,受到儒家学说影响,男尊女卑现象随处可见,在百姓脑海中算是根深蒂固,不过,追溯上下五千年历史,能够打破这一现象,将女性地位提升的,当属武则天了,自从一览朝政,独揽大权之后,不仅打破世俗观念,更甚至令

  • 39岁的岳飞为何惨死狱中?真的是莫须有吗?《绍兴十二年》为你揭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1141年,也就是《绍兴十二年》的前一年,宋金两国议和。其中,金国提出的一项重要条件是,杀掉岳飞等主战派官员,让秦桧长期当宰相。这个议和以南宋屈辱为代价,结束了长达四年的拉锯谈判。1135年,屈金断铁的瘦金体之王宋徽宗,在羞辱中去世,尸身也永远没能回到故土。再往前追溯,1127年,“靖康之变”后,赵

  • 一代诗人高适居然当上了节度使,事实上其中水分不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大诗人高适简介,唐代诗人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诵读,高适和李白什么关系

    高适出身于在南北朝时期颇具威望的渤海高氏,身为大诗人的人年轻的时候根本就不爱学习,等到过了五十岁的时候,才开始认真写诗,后来居然能够在机缘巧合之下,当上了节度使的高位,这可是继中唐诗人元稹当上宰相之前,诗人所能够获得的最高官职,与其基本同时期的李白、杜甫、王维等都不如他。高适能当上节度使,纵使很牛逼

  • 马未都:买家听信专家,拍到官窑后拒付款,错失一个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马未都说宋白色釉官窑,马未都谈九折官窑,马未都评价南宋官窑

    最后一件原来是扬州文物商店的收藏,1995年,国内刚刚开始有拍卖,他们把这件东西拿过来,所有人都围在那儿看,马未都也在其中。当时马未都觉得人这一辈子有机会上手看这么重要的一件官窑,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当年的地点在瀚海拍卖行,大家都反复的看,当时所有的细节马未都今天依然记忆犹新。这件官窑后来上了拍卖录

  • 职场太卷,一千多年前的狠人武则天是否也迷茫(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用人之道利用小人,武则天10条职场生存法则,职场狠人视频芳芳

    媚娘入宫可不是想象中的不情愿,她跟守寡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她要去古代女人可以接触的最大的集团跟一群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生抢一个当他爸都绰绰有余的老男人,难度系数跟我们上班不是一个级别。《武媚娘传奇》剧照是不是觉得这女孩有胆识,才14岁耶,

  • 他常被认为是个懦弱无能的人,但实际却英明神武,堪称明朝的刘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他常被认为是个懦弱无能的人,但实际却英明神武,堪称明朝的刘彻我们一般在想要了解古代时候的事情,都是通过史书记载或者是小说,电视剧这些方法来了解的。当然毕竟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能力有限不一定能正确的记载。为什么要说他们能力有限是因为在那个年代,皇帝的地位尤其重要,所以即便是皇帝做下了什么让人难以理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