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匈奴,自秦朝开始就屡犯中原边境,尤其到了西汉时期,随着他们的实力日渐强大,开始对西汉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想当初,强如汉王朝的缔造者刘邦,便曾险些命丧白登山,最后,为了维护边境的安宁,不得不采取“和亲”的策略笼络匈奴人。
作为游牧民圌族的匈奴人,向来以能骑善射闻名于世,因为他们动作迅捷,活动范围大,每当遇到汉朝军队猛烈的进攻时,都能快速转移到漠北来躲避汉军的追杀,尽管汉军曾多次深入漠北将他们击溃,但是由于漠北地域太广阔,很难精准捕捉到他们的踪迹,以至于始终无法彻底消灭他们。
而当汉军撤走之后,缓上个一二十年,匈奴人又重新恢复元气,继续前来侵扰汉朝的北方边境,如此反反复复数百年,匈奴人的威胁一直是汉朝心头挥之不去的心病,不过,到了东汉初期,由于匈奴内部产生分歧,逐渐分裂成南匈奴和北匈奴,其中,南匈奴归附于东汉,而北匈奴则继续留在漠北。
随着东汉日益国富民强,面对依然不断骚扰中原边境的北匈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终于不再容忍,开始派大军征讨北匈奴,像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都是这个时期赫赫有名的征讨匈奴的名将,他们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为后世人津津乐道。
尤其是“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更是被很多人奉为“战神”,不过,除了以上这些名将以外,在整个征讨匈奴的战争中,还有一位猛将被人忽略了,由于他太过低调,以至于现在很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但是,他曾率领八百铁骑长途奔袭五千多里致北匈奴灭亡的功绩却无法被人忽略。
那么,这位“不知名”的猛将到底是谁呢?他的名字叫耿夔,字定公,挟风茂陵也就是如今的陕西兴平人,他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四“房日兔”耿弇的侄子,俗话说“将门出虎子”,作为东汉耿氏家族的后起之秀,耿夔不但武艺超群,而且极具英雄气概。
话说耿夔第一次和北匈奴交锋是在永元元年即公元八十九年这一年,当时在南匈奴单于的请求下,实际掌权的窦太后同意发兵攻打北匈奴,并任命自己的哥哥窦宪作为主帅,而耿夔作为窦宪的假司马,也就是军事副官,一起随军北上征讨北匈奴。
此次汉军分作三路大军向北匈奴进攻,在窦宪的授命下,耿夔与阎盘等人率领万余骑兵与北匈奴军队在稽洛山展开了一场大战,结果大败北匈奴军队,此后汉军一路追击其残部到私渠比鞮海——今蒙古乌布苏诺尔湖,迫不得已,北匈奴单于只得逃往乌孙国。
这一战汉军前前后后不但斩杀了北匈奴大部落王以下一万三千多人,生擒很多北匈奴部众,更是缴获了一百多万头马、牛、羊、橐驼等牲畜,最后,北匈奴八十一部总计二十多万人向东汉王朝投降,耿夔因功被任命为骑都尉。
时隔两年,也就是公元九十一年,窦宪作为主帅,再次率大军征讨北匈奴,耿夔被任命为大将军左校尉随军出征,这一次,耿夔的表演更加惊艳,他率领八百精锐铁骑,从居延塞——今甘肃额济纳旗出发,一路长途奔袭五千多里,直奔北匈奴的老巢,将北单于包围在金微山——今俄罗斯阿尔泰山脉,这个距离打破了中国本土军队的远征记录。
结果在耿夔的带领下,取得大胜,不但斩杀五千多人,还俘虏了北单于的母亲阏氏并缴获了北匈奴的全部珍宝和牲畜,最后,只剩下北单于与少数部众不知逃到何处去了,至此,北匈奴灭亡,一场汉朝与匈奴之间长达三百多年马拉松式的战争终于宣告结束,耿夔因功被封为粟邑侯。
此后,耿夔又历任边郡太守、度辽将军,在与貊人、鲜卑人、羌人的战斗中,多次取得大胜,非但如此,他还曾在公元一零五年的时候,先后两次击败高句丽,第二次更是率军打进了高句丽王国,大败高句丽军队。
虽然和历史上的那些名将相比,耿夔只能算是个“无名小卒”,但他却是一个敢以八百人奔袭数千里远征至俄罗斯的盖世英豪,完成了刘邦、刘彻、卫青、霍去病、班超等人数百年的夙愿,而如此一个英雄人物绝不应该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