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死的时候距离刘备只有二十公里,他为何不救,孙权是关键

关羽死的时候距离刘备只有二十公里,他为何不救,孙权是关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61 更新时间:2024/2/18 20:10:45

虽然关羽是一个武将,但他却不同寻常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士,他粗中有细,心思缜密,一心忠于自己的国家,到死都想着匡扶汉室。也正是因为如此,因为他的忠心,因为他的正义,因为他的倔强,因为他的不屈服,最后他被吴国所降。

看三国看到关羽被杀的这一段的时候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当初关羽明明离益州那么近不过二十公里的距离,为什么当他腹背受敌两面夹击的时候刘备就没有去救他呢?

当时关羽被派去攻打樊城,曹操知道关羽的实力,他这边也派出相当大的阵势去援救樊城庞德和关羽交战的时候,两边势力相当。但最后关羽被箭射中,受了伤。关羽知道庞德也是一名厉害的武将,而他的军队也都对这位白马将军有所忌惮,他们心里都明白,这次的交战意味着什么,目的是什么。这也正是为什么之所以关羽和庞德交战而且他孤军奋战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离益州只有二十公里的距离但刘备还是无动于衷没有来救他的原因了。

其实在出战之前,关羽就已经有了两手打算,而且他也知道为什么刘备派他出去应战。而关羽自己也是一心只为匡扶汉室。他要么就是一路顺利过关斩将剿灭曹操,匡扶汉室。要么就是做好战死的准备。但是无论怎么样他都不是汉贼。所以这也正达到了关羽的原则。关羽义不容辞的欣然北上。

而所有人也都看得很明白,包括刘备,曹操,诸葛亮,大家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关羽千万不要胜了这场战争。就连关羽自己也明白,只有自己战死才是最好的结果。整个三国的关键也就是关羽之死。

关羽一直都想匡扶汉室,这所有人都知道。从那次刘备取下益州封王就可以看出来了,刘备自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将军,但是关羽却不接受,关羽说大丈夫不与老卒为伍。但其实他的本意相信刘备也看的心里清楚,关羽一直都是用汉寿亭侯这个头衔,他也只承认这个官衔,因为这是皇帝封的。但是刘备封他为将军他就不接受,因为刘备的官衔是自封的,不是政府承认的,所以他不屑这样的官位,他觉得这是一种对自己汉室的羞辱。

关羽这个人忠心耿耿,文武双全,他喜欢读书,比如《春秋》这类的书籍,讲义气重感情。他追随刘备固然有兄弟义气的成分,但最根本的,还是希望能匡扶汉室,名垂青史。因为他真的把自己和汉朝融为了一体,他认为只有国家还在他才算是真的活着。如果国家灭亡了,他就是有再大的官衔他也还是一名苟活之人。汉寿亭侯他一辈子都在用这个官衔,他也只接受这个官衔,只有汉寿亭侯才证明自己是汉朝的官员。

这个官衔是当初关羽被曹操俘虏,跟着曹操被封的,后来离开了曹操,按理说关羽就应该避免再提这个汉寿亭侯,以免和大哥刘备之间产生了什么误会。在刘备眼里,这就是曹操封的。确实事实就是如此。可是,关羽依然在无论刘备还是曹操面前都是称自己为汉寿亭侯,大旗上也绣着汉寿亭侯关。在他看来这是荣誉,可是大哥眼里这是曹操想挖苦自己。

后来关羽私放曹操后,刘备心中就更加的不信任关羽了了,总觉得关羽时刻都可能会背叛自己投奔曹操。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刘备在关羽腹背受敌的时候也没有伸出援手,而当初的桃园三结义要同生共死的三兄弟也不复存在,大家都各自有自己的打算,不如互相成全。所以刘备放弃了关羽,却一定不会放弃荆州。因为荆州是必不能失的,否则北伐的战略恐怕还没开始就已经失败了一大半。

当初刘备自封汉中王然后封关羽为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就明显很不满意,因为在他心里刘备就是僭越,哪还有什么资格封自己为爵,最后他虽然带着不屑和不满勉强接受了这个封号,但他从来没有承认过。

后来他的大哥让他去去襄阳的时候,刘备明知道他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却没有给他大军,让他就这样单枪匹马去攻打樊城。关羽也不是傻子,他自然已经知道了刘备的用意。而关羽也没有别的办法,他不想当汉贼,只有他去应战,战死沙场大家才能都皆大欢喜。所以这一杖可以说关羽是抱着必死的心去应战的。想来这样大的气魄也就只有关羽才会有吧,为了自己的国家,他不会屈服,不为权威所动,即使让他献出生命他也在所不惜。

最后大家都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关羽一路过关斩将水淹三军擒了于禁,威震天下。但是这可把曹操给吓坏了,吓得曹操直要挪城搬迁。但是这时候孙权动手了,两面受敌,没有援军的关羽就这样战败了,最后关羽被吴国擒获。关羽死了,他最后也完成了自己的理想,他没有成为汉贼。而大家也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这样牺牲了关羽,成全了众人,关羽死了,众人皆大欢喜。

在很多程度上讲,关羽要比他们高尚的很多,他其实并不该是那个要去付出代价的人,他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让自己活下来,但是他没有苟活,他愿意为了自己的国家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他的原则。没有人可以触碰。在看到关羽死了的这段,小编的心中莫名的为之动容,有无奈有愤怒,又有一丝不甘觉得这不该是关羽的结局。

更多文章

  • 燕国地处偏北方、弹丸小国:在七国联盟中只能充当配角、看人脸色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群雄逐鹿。战国七雄,轮番称霸,最终是被秦国而吞并统一建成中国华夏民族第一个帝国,这也是真正意义上国家概念的帝国。七国之中,齐国、楚国、秦国最为强大,其他四国相比只是弹丸小国,而燕国正是这弹丸小国中的一员。弱小的燕国燕国偏居北方,燕国的疆域主要在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南部,在当

  • 《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打败曹操。东风真的能“借”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助周瑜火烧赤壁,大破曹操,是作者罗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天文地理、奇门遁甲、诸子百家无不精通,作者对诸葛亮的描写,已经接近神仙了。在他们眼里不只东风能借,山川,河流,钱财,人才,城市……能借的东西太多了。借荆州就是借了一座城市,三顾茅庐就是借了诸葛

  • 燕国大将乐毅:曾率五国联军,攻占齐国70余城,最后却遗憾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燕国战神乐毅简介,乐毅攻打齐国七十二座城谋略,战国时期乐毅摆火牛阵大败燕军

    世人都道诸葛亮的神机与妙算。鲜有人知道,这位鼎鼎有名的人臣,将乐毅奉为圭臬。俗语说,惺惺还由惺惺惜。诸葛亮对乐毅的崇拜情结正基于此。诸葛亮的人生,把军事才华推向巅峰;而乐毅的人生,书写下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之间寻觅知音,乐毅以无与伦比的战绩,打动着诸葛亮爱才惜才之心。小乐毅

  • 因为这三个“加分项”使得缔造“太康之治”的晋武帝司马炎选择“何不食肉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康4大名人是谁,太康简介,晋武帝司马炎简介图

    早前以父勋,封北平亭侯。迎立常道乡公曹奂,迁中抚军, 进封新昌乡侯,拜为抚军大将军、 晋国世子。 咸熙二年(265),拜为相国,袭封晋王。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建都洛阳,年号泰始。 革新政治,振兴经济, 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

  • 同样是亡国之君,为何刘禅封侯,李煜身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历史有时会开玩笑的,傻人有傻福,优美词曲反而会误了性命。三国时魏灭蜀后,刘禅被劫持到洛阳。刘禅虽被封为安乐公,而曹魏王朝的实权派人物,刚刚晋封为晋王的司马昭对他却外信内疑,怀有戒备之心。不久,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席间特请人演出蜀地技艺,由于司马昭的暗中布置,有些人假做触景生情,忍不住暗暗抽泣。

  • 关羽主题雕塑关羽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 燕国往事:燕赵多侠客,召公的命运与燕国的未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燕赵多侠客,源自北方苦寒,以烈酒御寒之时,即有豪气自胸中喷涌而出,遂是有荆轲之辈,往往出自燕赵之地。恰逢近日冬季来临,正是说燕好时节。今天我们开始读燕国国君,燕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召公,召公名为姬奭,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活跃在文武成康四代,历任三公,掌握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至尊权力。周公乃称“汤

  • 为什么在刘邦众多的将领中,萧何最看重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刘邦身边的人才有很多,萧何为什么会如此看重韩信呢?其原因有三点。1、韩信有战事经历韩信有战事的经历,这让萧何认为韩信是懂军事的人。韩信开始是跟随项梁,后来项梁战败后,韩信就跟随了项羽。虽然韩信在楚军没有受到重用,上过主战场,但是也是经历过战争的人,且韩信还给项羽提出了建议,但是项羽没有采纳,,结

  • 王平为什么离开强大的魏国,投奔弱小的蜀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平为什么弃离魏国,蜀汉王平后人,蜀汉王平之墓完整版

    前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纷纷扰扰数十年,遂成三国鼎立之势。三国之中曹魏势大,蜀汉和东吴各据险地要津,以图自保。其中,刘备自布衣而起,承继汉统,建立蜀国基业,前后达四十余年。古人有云:“夫枭棊之所以能为者,以散棋佐之也。”刘备固然世之英雄,但也离不开文臣武将的辅佐。众将之中,有一人虽默默无闻,但忠心

  • 窦漪房从宫女变皇太后,只因太监疏忽写错1字,儿子还成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窦漪房出身贫寒,但长相貌美,机缘巧合之下入宫当了宫女,侍奉吕太后,吕太后在后宫待了很长的时间,望着身边年轻貌美的宫女们,不由心生怜悯,将一部分宫女赏赐给了诸侯王。宫女中包括了窦漪房,窦漪房出生在赵国附近,便请求负责遣送的宦官,希望能够通融一下,将自己的名籍放入赵国的队伍中,太监也答应了,像改名籍的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