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前256—前195),即汉太祖高皇帝,毛泽东评价其为“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他是沛丰邑中阳里(今徐州丰县)人。他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爆发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鸿门宴后,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垓下之围,逼项羽自刎后,统一天下。
刘邦在战胜项羽,取得天下,建立西汉政权之后,又面临着异姓王叛乱的复杂形势。公元196年,刘邦率兵平定淮南王英布的反叛,战争胜利结束后,刘邦返途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故乡沛县,邀请昔日的乡村父老、亲朋好友,一起饮酒作乐。席间,刘邦酒酣意兴,一边击筑,一边高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964年1月7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直率地说:
“老粗出人物。自古以来,能干的皇帝多是老粗出身。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社会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刘敬劝他不要建都洛阳,要建都长安,他立刻就去长安。鸿沟划界,项羽引兵东退,他也想到长安休息。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韩信要求封假齐王,刘邦说不行;张良踢了他一脚,他立刻改口说:‘他妈的,要封就封真齐王,何必要假的?’”
毛泽东在此道出了一个历史上的事实,就是统帅之才并非是读书人才行。有些读书不多、乃至不读书的老粗,往往能成大业。但如果就此得出知识分子没用的结论,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历史上的老粗能成大事,很大一个因素是他们善于招揽读书人,善于利用读书人的才智,汉高祖刘邦正是如此。
有感于刘邦的《大风歌》和毛泽东对刘邦精辟的点评,本文作者卢志丹创作了一首七律《咏汉高祖》:
圣贤虎变愚岂测,刘季微时醉沛中。
笑骂踞床谑儒士,推食裂土重豪雄。
三章约法亡三世,十里伏兵灭重瞳。
仗剑归来忧未已,酒酣慷慨歌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