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陈胜起义”事件,来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

从“陈胜起义”事件,来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477 更新时间:2024/1/16 15:33:36

可自秦以来不但没有某朝“传于万世”,而且还有多个朝代与秦国一样“二世而亡”,这都说明他们并未探讨出秦国灭亡的真正原因。事实上,秦国的灭亡并非是一个简单、易解历史命题,本文试从《史记·陈涉世家》所载“陈胜起义”事件为切入点,对秦国灭亡的原因进行综合客观地探讨。

[var1]

一、秦亡的根本原因——土地兼并

《史记·陈涉世家》开篇即对陈胜的籍贯和身份做了简单记载,且在提及陈胜身份时明言:“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1949)”,“《史记·索隐》注:广雅云:佣,役也。按:谓役力而受雇之也。”按司马贞注,陈胜属于雇农或佃户,他以“佣耕”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生活,自己并无土地,这段记述从侧面反映出秦国(秦代)土地兼并的史实。

众所周知,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就开始实行土地私有制,这项措施维护了地主阶级对土地的控制权、符合战国以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而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战国策》载:“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到秦并天下后秦始皇便开始在全国推行这一制度,《资治通鉴·秦纪二》载:“始皇帝三十一年,使黔首自实田。”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废除了西周的封建领主制,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但是土地私有制亦有弊端,它使得地主阶级利用土地剥削农民的行为合法化,实质上开了秦帝国的土地兼并之风,造成了随后十分严重的土地兼并状况,从而加剧了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使得双方的矛盾日益不可调和。

[var1]

虽然秦国是“二世而亡”,但若以秦孝公“商鞅变法”为始至秦统一天下,秦国土地私有化已经发展将近一百五十年,秦始皇时期因土地兼并而导致的农民破产问题已经凸显,有如陈胜一般的“佣耕”者仅能依靠出卖劳动力、为地主耕种来维持生计,他们的生活十分悲惨,《过秦论》明载:“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除此之外,已经丧失土地、沦为“佣耕”的陈胜等依附农(雇农和佃农)——即《商君书·境内》所称“庶子”,他们已经无法通过自身努力去来改善生活。按秦国法律,下层人民通过自身努力得到晋升的两种方式为军功与纳粮。

《商君书》载:“能得爵(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国中官民百姓,非立功者不得封爵,公室宗族亦不得例外。奴隶斩杀敌人首级一颗,可赎其身为民。百姓斩杀敌人首级一颗,可得爵位一级。斩敌首级多者,依次论功封爵,虽身为奴隶,积功多者,亦可位列于大夫之爵。臣民之田宅奴隶妻妾多少,亦依爵位而定。无爵者不得多占田地,不得多使奴隶,不得多娶妻妾。其多者收归国家,赏与有爵之人;《商君列传》载:“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未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var1]

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本质仍是“重农抑商、奖励耕战”。但秦灭六国后已无大打仗可打,而行军打仗需要自备的粮食衣物对“佣耕”一类穷苦人来说更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加之没有土地亦无法“戮力本业”,所以陈胜一类“佣耕”者便不能凭借自身努力来改善生活条件。当陈胜对众人说“苟富贵,无相忘”时,同为“庸耕”的其他人全部都嘲笑陈胜“求富贵”的理想,“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从《史记·陈涉世家》所反映出的“佣耕”者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可见,到秦始皇时期秦国社会逐渐进入到“富者恒富、穷者恒穷”模式,这种僵化体制不是稳定的状态,而是大变革、大破坏之前的一种沉闷的前兆。纵观后来的起义部队,基本上是由陈胜这种“破产农民”组成的队伍,他们丧失土地后没有生活来源、亦不可能通过自身努力来得到晋升,在无法忍耐时只能选择铤而走险。

二、秦亡的主要原因——赋税、徭役繁重

如前文所述,秦国末年的土地兼并问题已经凸显,并导致地主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加剧,但秦始皇并未采取积极措施来进行调控。尤其是秦始皇统治后期追求个人享乐,修建豪华宫殿、五次外出巡游、四处求长生不老药……以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汉书·食货志》载:“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田租、口赋、盐钱之利,二十倍于古。”又:“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

[var1]

而对陈胜这种佃农来说赋税则更为沉重,《文献通考·田赋一》载:“(佃农)或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其下注:“言贫人无田,而耕垦豪富家之田,十分之中以五输田主也。”除田赋之外,陈胜还要缴纳“口赋”——即人头税,《史记·货殖列传》载:“齐、秦皆有口赋……秦以户计,岁二百文,是齐之税重于秦。”他还要服徭役——兵役或力役,《史记·陈涉世家》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索隐)闾左谓居闾里之左也。秦时复除者居闾左。今力役凡在闾左者尽发之也。又云,凡居以富犟为右,贫弱为左。秦役戍多,富者役尽,兼取贫弱者也。”

按《史记·索隐》所注,对“闾左谪戍”有两种解释:不必缴纳田赋的人“复除者”都居闾左,但他们不能免服徭役,“力役凡在闾左者尽发之也”;劳役太多,居住在“闾右”的富人已被征发殆尽,只能征发贫困的“闾左”居民。总之,秦国赋税之重亘古未有,尤其是秦始皇时期徭役繁重,《汉书·严安传》载:“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始皇帝用横征暴敛的方式榨干了国家的劳动力储备,这亦加速了农民的破产、将国家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三、秦亡的直接原因——刑罚严苛

面对土地兼、赋税沉重导致的农民生活困苦、逐渐破产的社会问题,坚持“法家”治国的秦国君主非但没有采取“轻徭薄赋”来缓解社会矛盾,反而却“以暴制暴”,用严苛的刑罚来进行镇压,以期维护国家统治。秦朝在建国后颁布了全国通行的《秦律》,刑罚名目繁多,见于《云梦秦简﹒法律答问》的死刑就有四种;此外,法律内容对“犯罪”标准的规定极其严苛,其中《云梦秦简﹒法律答问》载:“(官吏)通一钱者,黥为城旦”可见一斑。

[var1]

按《史记·陈涉世家》所载:“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索隐)戍者,屯兵而守也。《地理志》渔阳县名,在渔阳郡也。(正义)《括地志》云:渔阳故城在檀州密云县南十八里,在渔水之阳也。”陈胜一行因遭遇“会天大雨,道不通”而无法按期赶到,这就触犯了秦法。杨钰侠先生考证,陈胜里籍阳城在河南商水县,但陈胜等九百戍卒当是在今固镇、宿县、濉溪等地征发而来,这符合陈胜是“迁徙之徒”的记载。

渔阳在澶州密县,即今北京密云县,与宿县相距约九百公里,陈苏镇先生考证:“秦统一前,各国人民只在本国输租服役,距离不会太远,成本也不会太高。而秦统一后,关东人民特别是楚地人民要到关中及长城一线输租服役。由于距离遥远,他们的实际负担便大大增加了。”加之法律准绳过高、过于严苛,使秦国人因过失犯法成为普遍现象。

陈胜一行“戍卒”触犯法律后及将面临死刑,他们亦无处逃、无法逃,“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明言在秦国若因拒服徭役而逃亡者仍将判处死刑,面对无法按时到达、又不能逃亡的两难境地,陈胜等人只能选择起义,他们也只有起义才可能获得生存的希望。

[var1]

陈胜在鼓动起义时说:“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列举了三种结果:逾期要被斩首,没有活路;即使不被斩首,服役时死亡者“十之六七”,仍无活路;若想逃跑,被抓住还是判死刑(这一点不言自明),所以只有起义才有可能活命。综合刘邦英布等人的起义原因来分析,他们多数亦是无奈触犯了秦国法律被判死刑后才选择起义,这也意味着秦国秦法“以暴制暴”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结语:

可见,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问题,“使黔首自实田”开启了秦帝国的土地兼并之风造成了土地兼并、加剧了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土地兼并是秦国以后历朝历代都必须面对的矛盾,这一矛盾不能避免,只能延缓,一旦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土地兼并都会发展为决定国家命运的一个问题。

而秦国之所以“二世而亡”主要是因赋税沉重,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破产成为“佣耕”者(雇农、佃户),这些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困苦且生活无望,所以“民怨”越积越深;加之秦法的刑罚严苛,大多数过失犯罪皆被判以“死刑”,人民只能选择起义才有生的希望,最终酿成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国赋税沉重和刑罚严苛是一种易于观察的现象,以致后世学者多将“秦亡”归结于此,如汉初汲取教训采取了“轻徭薄赋”、“缓刑轻法”的措施来缓解矛盾。但土地私有制导致农民破产、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对立问题始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最终仍亡于农民起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太平公主都大权独揽了,为何没能成为武则天第二,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这武则天被逼退位,李显重新执掌地位,但是这李显的能力明显不及武则天,朝廷大权居然落在了他的皇后韦后和自己的小女儿安乐公主的手里,但是这太平公主却始终站在了李显这边,尽量的不让这韦后大权独揽,但是这李显也许是过于的懦弱了,最后竟然被自己的老婆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给毒杀了。但是这太平公主也没有罢手,在

  • 这是什么神仙颜值?佟丽娅扮唐朝美少女,可以让人舔屏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剧情讲述的是丫丫的父亲被朝廷派出去守护国土,丫丫只能在家与8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丫丫好奇的是,父亲的衣服都要经过奶奶的手缝补才能送出,为此揭开了一段家国传奇……在片中,佟丽娅身着唐朝彩色长裙,裙摆拂地;妆容也是唐朝经典彩妆,尤其是佟丽娅在片中的这一转身,完完全全就是少女,秀美颀长的身形婀娜多姿,1

  • 春秋版隆中对,五张羊皮换来一统天下的强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人,姜姓,百里氏,名奚。因此百里奚其实也可以称之为姜奚,而百里奚本人也一直都以姜尚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虽然已经年逾七十却从来不觉得自己年老,一心为秦国的崛起发光发亮。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借道伐虢顺带把虞国给灭了,作为虞国大夫的百里奚很不幸地沦落为晋国俘虏,成为一名接

  • 他是横扫大唐名将的奇才,让四朝天子束手无策,却栽在武则天手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对此,唐朝统治者一直采取“和亲”的手段,企图用联姻来稳定西域各国。然而在吐蕃,却出现了一个令四代皇帝都束手无策的绝世天才——论钦陵。他的存在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这样一个桀骜不驯的人,却最终被武则天所征服。那么,武则天究竟用了怎样的方法,既维持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和平,而又不伤一兵一卒

  • “周公解梦”竟是孔子的谬传?相信以后你再也不信“解梦”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子最美一句话,周公解梦有科学依据吗,孔子临死前预言

    [var1]而被咱们传说为能“解梦”的周公,正是第一代周公—周公旦。要说起他缘何有了“解梦”的特异功能,这还真的与他本人无关,却与咱们的“至圣先师”孔圣人有着莫大的关联。[var1]咱们不妨先说一说这位周公旦,他可是西周立国之初极为重要的一位人物。论武功,他曾协助武王伐纣,并且在武王去世后,又亲自领

  • 他是开国重臣,有王佐之才,却含冤而死,因为皇帝是杨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文|历史的故纸堆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并最终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中又以高颎出力最大。他是文武全才,隋朝的股肱之臣,不光领兵治国,而且还为国举荐人才,隋文帝在位期间一大批优秀大臣都是高颎提拔举荐上来的。高颎,公元541年出生于渤海高氏,其父高

  • 元朝并不是最大的,论实际掌握领土,此王朝才是最大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历史中,蒙古帝国确实是世界上土地最为辽阔的一个帝国,面积大概在3300万平方公里徘徊,甚至有些夸张的竟然声称蒙古帝国有4500万平方公里面积,比现如今的亚洲面积还多了100万平方公里。蒙古帝国并非我国历史中的王朝每每看到这种数据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就会产生一种自豪,觉得我们古代的蒙古帝国如此辉煌

  • 朱棣打进南京后想立刻登基当皇帝,此人一番话让他赶紧掉头扫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朱标是个非常合格的守成之君,朱元璋也对其寄予厚望,但是天意弄人,朱标的突然去世让晚年的朱元璋备受打击,而太子之位也空了出来,朱元璋的儿子们个个对太子之位垂涎三尺,都卯足了劲在朱元璋面前表现自己,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朱元璋最后竟然将太子之位传给了皇长孙朱允炆,这让几个有野心的王爷忿忿不平,尤其是燕王朱棣,

  • 李白受到山东儒生嘲讽后,写下一首诗,现已成骂人的绝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你的印象里,古代诗人都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很多人都觉得他们一定都是温文尔雅、出口成章的。殊不知,古代大诗人们可不仅仅会写诗,怼起人来那也更是句句见血。通篇不带一句脏话,直击对方要害,不留一丝情面。就连生性洒脱的诗仙李白都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嘲鲁儒》,至今都被奉为骂人的最高境界。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写这么

  • 明朝皇帝是怎样对待自己第一个女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哪个皇帝只有一个老婆,古代皇帝如何对待女人,明朝皇帝对话合集

    由于中国古代的皇帝实在太多,我们不可能每个帝王都去探讨一番,何况史料有限,就是想考究也未必能够做到。故今天小编想仅就明朝的两位皇帝谈谈这个问题。明神宗朱翊钧是明穆宗的第三个儿子。5岁时朱翊钧即被立为太子,10岁时即皇帝位。据史书记载,17岁那年,朱翊钧有一次路过慈宁宫,看见了宫女王氏,一时春心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