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著名的太上皇乾隆肯定算一个,乾隆在位60年的时候主动退位,把皇位让给了儿子嘉庆,自己当了太上皇。
再比如我们第一个活着当上太上皇的汉高祖刘邦的父亲,老头种了大半辈子地,儿子造反成功登基坐殿,把他尊了个太上皇,你让他称孤道寡,估计老头也习惯不了。
而被迫让出皇位的,比如唐高祖李渊,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就被迫退位,做起了太上皇,连政治舞台都没了,最多称个“孤”,或者“寡人”。
而事实上,旧唐书里记载李渊被退位时的那句话,连孤和寡都没有说,原话是:
“善!此亦吾之夙志也。”
例如,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时,他的父亲就还活着,所以刘邦便封了他的父亲为“太上皇”。而在我国历史上,像这样的“太上皇”一共有17人。那么,他们都自称为什么呢?清朝的乾隆皇帝,就给出了最好的“示范”。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乾隆皇帝也是其中比较有名的皇帝。原本,清朝在前期的发展,还算是不错,只不过到了清朝中后期,由于闭关锁国新规的影响,导致清朝的科技、文化、经济都大大落后于西方各国。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清朝的衰败就是从乾隆时期开始的。
根据清廷的官方史料《清实录》记载,乾隆当了太上皇后的生活。乾隆是属于退位不放权,虽然名义上不是皇帝,但大权还是牢牢抓在手里的。
在他下令诏书中明确表示过:
一切军国事务,朕仍亲理。嗣皇帝敬聆训诲。随同学习。
乾隆的意思很明白,自己虽然把皇位让出来,但朝廷大事还是得自己说了算。让嘉庆皇帝跟着自己多学着点。乾隆的这份诏书也提到了,太上皇对自己的还是称为“朕”。类似这种诏书《清实录》中记录了好几条。
。而且,几乎每一任皇帝的更替,都是由于前一任皇帝离去,才会有下一任皇帝继位。因此,太上皇称呼自己为什么,确实是说法不一,没有一个特定的称呼。
不过,在这些太上皇之中,估计只有乾隆皇帝的称呼是最“标准”的了,这体现了他对于权力的把控程度,以及他作为皇帝的抱负和野心,即便了退位了,也是清朝权力最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