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马超一出面,刘璋就投降?刘备夺取益州背后的隐患

为何马超一出面,刘璋就投降?刘备夺取益州背后的隐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70 更新时间:2024/1/21 5:00:51

当刘备在雒县的战事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不远处的汉中也同样受到了影响,平静之下,一股暗流正在涌动。

这不安定因素的根源来自马超,在被赶出凉州且试图借助张鲁的力量卷土重回的计划失败后,他只好被迫寄寓在汉中。

然而此时张鲁这里,他也快呆不下去了。在张鲁看来,马超终究是个隐患,万一被他来个鸠占鹊巢,到时悔之晚矣,毕竟刘璋的教训近在眼前,张鲁不得不防。

于是马超的处境就越来越危险,因为将来一旦曹操南征汉中,张鲁在抵挡不住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把他这个曹操深恶痛绝的人杀掉,以作为请降的投名状。

此时张鲁的手下杨白,已经开始谋划要对马超不利了,马超必须要早做决断。

北上投降曹操显然是不可能的,在曹操看来,“马儿不死,吾无葬地”,再加上父亲的血海深仇,他就更不可能降曹了。

而若想鸠占鹊巢夺取汉中,恐怕实力也有所不足,因为此时马超经过多次战败,嫡系兵力恐怕已经所剩无几。

当初张鲁派杨昂协助他进犯凉州的时候,兵力合计也只有一万多人,那么他本部兵力至多也就几千人。而在败退回汉中后,麾下的人马只怕就更少了。此时张鲁已经对他有了防备,马超想要作乱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在这时,一个人的到来给马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此人便是刘备帐下的李恢,这次他作为使者前来和马超结交。

李恢是南中的益州郡人,出自当地大姓李氏。不过虽然如此,李恢却和大多数益州人不同,他并不支持刘璋。

之所以持有这种立场,和李恢早年经历有关。当初李恢任益州郡督邮,他的姑父建伶县令爨习因为违法,导致李恢遭到牵连免官。而就在这时,一个人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益州郡太守董和认为爨习是当地的豪强大姓,于是反对免去李恢的官职。

这位董和是东州士的代表人物之一,当初董和在成都县令的任上因执政严苛,引起了当地豪强大姓的不满,刘璋为了安抚他们,将他调任为益州郡太守。

虽然表面上官升一级,但从政治中心被调往偏远的南中地区,实属明升暗降,恐怕从那以后董和便对刘璋开始不满。

这次董和挽救了李恢的仕途,相当于对他进行了一次拉拢,后来还推荐他去州府做官,有了这层关系,此后李恢出现倾向于类似东州士的政治立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前往成都赴任的路上,李恢听到了战争爆发的消息,他并不看好平庸的刘璋,再加上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最终决定不去上任而直接投靠刘备。

一路上李恢冒充刘璋的使者,冲过了层层关卡,最终在绵竹见到了刘备。

刘备对这位长途跋涉前来归降的人才大为赞许,于是将拉拢马超的重任交给了他。

这对于马超来说正是雪中送炭,他若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坚持反曹,但自己又没有立足之地,因此寻求其他势力的庇护是必然的。

而当今天下最坚定反曹的人恐怕就是刘备了,如今益州之战已经接近尾声,刘备取刘璋而代之已经成为定局,他是马超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当下刘备基业草创,正是用人之际,而将来曹刘交锋时,他在羌氐中的威望又能发挥作用,因此双方一拍即合。

马超立刻给刘备方面写信请降,之后立即动身。但是他若想走金牛道光明正大地前往蜀中是不可能了,毕竟张鲁早有防备。因此马超兜了个大圈子,经过武都氐人的地盘,辗转前往蜀中。

此时成都以北最后一座门户雒城在坚守一年之后陷落,刘备大军已经兵临成都城下。

另一方面,荆州方向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率领的援军也已经赶到,双方合兵一处,成都被围得水泄不通。

面临如此困境,刘璋却没有立刻投降,或许是城中的三万人马和可用一年的粮草给了他一定的信心,而绝大多数军民也有浓烈的抵抗意愿。

但此时刘璋的内心应该是很非常煎熬的,或者说他应该在为否投降而做着激烈的心理斗争。

不过少数人却在为自己做着打算,当时蜀郡太守许靖打算偷偷溜出城去投降。但事情败露后,刘璋却并没有杀他,理由竟然是大敌当前情有可原。

对于东州士离心离德的现状,刘璋不会不清楚,连许靖这样受到重用的东州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其他人呢?

因此如果刘璋打定主意抵抗下去,那对于许靖这种不忠者肯定要立即斩首以震慑其他图谋不轨之人。然而刘璋选择放过他,只能说明他自己也倾向投降了,只不过还没下定决心。

而刘璋在同一件事上对不同人的处理态度却大不相同。

据《华阳国志》记载,时任蜀郡督邮的朱叔贤因为密谋出城投降刘备遭到诛杀,刘璋将其妻赏赐给手下兵将,而这个刚烈的女子选择自杀明志。

朱叔贤是广汉郡人,而广汉大姓中并无朱氏,因此朱叔贤属于那种并无太深厚背景的人,他的选择也只代表他个人的态度。

而刘璋不敢对大名鼎鼎的许靖动手,却拿朱叔贤这个小角色开刀,足以体现出刘璋既不甘心认输,又没有决心抵抗的矛盾心理。

对于刘璋的想法刘备心知肚明,于是索性也就配合他,对成都围而不攻,给刘璋一个考虑的时间,像他这样心志不坚定的人,在外界的巨大压力下不用主动进攻他自己就会先行崩溃。而另一方面,刘备也是为了要等一个契机。

在包围成都一月有余后,马超终于赶到,据《典略》记载,刘备听到这一消息后大喜道:“我得益州矣”,可见马超在整个计划中的重要作用。

刘备做了一个安排,他没有让马超直接前往成都城下,而是先派人将其拦住,并暗中给了他一支人马,让他带着这支军队抵达成都城北。

马超的到来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刘璋这下彻底没指望了。

这时候刘备又派简雍进城劝降。

这个人选得非常巧妙,当初刘备刚刚受邀入川的时候,随行的简雍就和刘璋颇为投缘,他是刘备手下最适合与刘璋交流的人选了。

果不其然,简雍顺利打破了刘璋的心理防线,二人相谈甚欢,还同乘一辆车出城。

逼降刘璋是马超一生中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刘璋听说威震西陲的马超来讨伐他,因此才会投降,这也是后世对马超的普遍印象。

表面看来确实如此,刘备围城几十天,前面刘璋始终不降,马超赶到后刘璋没几天就投降了,再加上刘备听闻马超到来后大喜过望的表现,这似乎是毫无疑问的事。

不过仔细想来,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马超之前的战绩非常上不得台面,除了在羌胡中有些威信以外,实在没什么过人之处。

之前杨阜说马超有“信、布之勇”,这实在是太过誉了。别说韩信是他拍马也赶不上的,就是英布也强过他许多。杨阜这么说的原因只是为了让曹操引起重视而已。

这样一个战绩勉强算是平庸的人,却让成都因胆怯而开城投降,岂不是很奇怪吗?

其实真正的原因或许并不复杂,破解其中奥秘的关键就在于刘备暗中给马超增兵的举动。按说若是为了威慑刘璋,让马超直接前往城下即可,何必要多此一举呢?

因此,刘备真正的目的应该就是要隐瞒马超势穷来投一事,反而制造出马超率大军来援的假象。

当时成都已经被围,刘璋基本得不到外界的情报,也就是说马超从张鲁处逃出来这件事是他不知道的。

这时候马超率大军来到城下,刘璋一定想不到是马超前来投奔刘备,反而很有可能会认为是张鲁派马超来讨伐他。

要知道刘璋和张鲁可是有着血海深仇的,如今刘璋穷途末路,张鲁闻讯落井下石再正常不过了。

刘璋越想越怕,到时候一旦城破,为了答谢张鲁相助之情,刘备将自己交给张鲁处置也是大有可能,届时就是夷族之祸了。

而刘备这边就好说话多了,虽然此人背信弃义颇为可恨,但他毕竟让法正写信表达过一定的善意,想必落到刘备手里至少能保全性命吧。

刘璋的心路历程应该大体如此,他真正怕的是张鲁和刘备一起讨伐他抵挡不住,怕的是落在张鲁手里结局凄惨,而并非是忌惮马超的“威名”。

面对令人绝望的局势,刘璋心如死灰,他感叹道:“我父子在益州二十余年,对百姓没有施加过什么恩德。现在百姓蒙受战火三年之久,埋骨荒野,都因我所致,我于心何安啊”。说罢便出城请降。

经过近三年的苦战,刘备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益州。

刘璋投降后,刘备把他迁往荆州公安。

这个地点很有讲究。首先益州是肯定不行的,毕竟这里有一些刘璋的旧部,让他留下难以放心。而万一刘璋有个三长两短,世人肯定会认为是刘备下了黑手,到时候就说不清了,因此还是使其远离自己为佳。

而让刘璋呆在公安,正好可以受到关羽的监控。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和公安只有一江之隔,正好监控刘璋。

刘焉、刘璋父子的时代落幕了,而蜀中从此成为刘备的大后方,成了他与曹操、孙权争霸天下的坚实后盾,跨有荆、益的宏图得到了初步实现。

虽然结果是好的,但过程其实相当不完美,刘备这次西征中的失误为后续发展造成了深远的不良影响。

依照庞统之计,刘备本可能更早些结束这场战争,但因为他的犹豫和拖沓,战争拖了近三年之久,同时还失去了庞统这位宝贵的人才。

试想一下,刘备若能早一年结束战争,便有机会趁曹操和孙权在淮南相争时抢先夺下汉中。如此一来,后续军事部署的展开便要灵活主动得多。

益州之战旷日持久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导致刘备必须从荆州抽调兵力支援,从而使荆州的力量过于薄弱。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的离开,使关羽身边可以辅佐他的人才大为减少,这也为日后丢失荆州埋下了隐患。

在外交方面,刘备同样有着重大失误。

虽然孙权对于益州也有想法,但自从周瑜去世后,这一计划基本就搁浅了。随着借荆州的进行,孙权基本也不再打益州的主意,而是将主要精力转向淮南。

但这并不是说孙权就心甘情愿将夺取巴蜀的机会拱手让给刘备了,他始终在监视着刘备的动向。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益州之战中,孙权也是出了兵的。

这种观点恐怕会颠覆一些人的认识,但实际上确有其事。

据法正给刘璋的信中显示,在张飞平定巴东后,孙权派弟弟以及李异、甘宁等率兵作为后续部队入蜀。

如果说法正可能是虚张声势对刘璋进行恫吓的话,后面这则记录便无可争议了。

根据《吴书》记载,建安十六年(211年),吕岱率二千人欲将张鲁诱往汉兴寋城,张鲁担心孙权想截断道路,于是没有答应。

汉灵帝时期从右扶风分出了一个汉安郡,据分析这可能就是汉兴郡,也就是说汉兴郡位于关中。

在南阳为曹操所掌控的情况下,从荆州前往关中必然要经过汉中,吕岱能够跋山涉水来到这里,说明张鲁并没有对其进行阻拦。

但尽管如此,张鲁仍担心吕岱给他来个引蛇出洞,等离开了老巢,再被截断退路可就万劫不复了。

也就是说,张鲁不仅在忌惮孙权,同时也在防备孙权。

张鲁的担心或许正是孙权的真实想法,孙权也希望在益州分一杯羹,于是便盯上了汉中,从而做一次尝试。只不过他的计策没能瞒过张鲁,于是便将吕岱召回了。

吕岱班师东归时,在白帝城遇到了吴范,当时吕岱表示刘备所部伤亡惨重,损失近半,因此无法攻克益州。

既然吕岱如此说,证明他东归前曾前往交战前线探查究竟,他应该是在目睹了雒城之战惨烈的战况,因此才判断刘备难以建功。

而这也证明吕岱此次西行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作为孙权方在刘备军中安插下的探子。

尽管吕岱的判断并不准确,但这足以证明孙权对刘备取得巴蜀的警惕。

在听到吕岱的回复后,孙权一度还以此来责难之前预言甲午年(214年)刘备将取得益州的吴范,可以想象当收到刘备真的大功告成时,孙权是何等心情。

然而,刘备却似乎并没有将此放在心上,在取得益州后也没有对孙权进行相应的安抚,反而愈发强势,最终为联盟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在落凤坡死的人是诸葛亮,庞统能打败司马懿吗?答案显而易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当年,“凤雏”庞统没有惨死在落凤坡,而是“卧龙”诸葛亮战死雒城,“冢虎”司马懿又是否能够笑到最后?要想详细分析这个假想,还需要从复盘建安十九年,刘备和刘璋决裂,率军围攻雒城的那一段日子开始说起。 01 复盘“凤雏落坡” 在《三国演义》当中,庞统身中数箭死在了落凤坡,不同于《三国志》中的寥寥数语,

  • 他和吕布齐名,本可以轻松打败张飞出风头,为何却不敢下死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飞与吕布的实力对比,张飞斗吕布,吕布大战张飞关羽刘备

    葭萌关之战葭萌关之战,发生在刘备征讨益州期间。当时刘备和刘璋已经彻底撕破脸皮了,他正指挥着军队在前线进攻,结果背后的张鲁使坏,让马超率军去进攻葭萌关,迫于无奈,刘备只能带着张飞回援,于是葭萌关之战爆发!所谓“金吕布、银马超”,在当时人眼中,马超是和吕布齐名的存在,可见他的武功是多么的强悍,也正是因为

  • 天行九歌89话,为何王齮不动用大军,而是用暗杀的方式对付嬴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为何王齮不利用大军来诛杀嬴政和盖聂,而是选用暗杀?对于这个问题小爱的看法应该是王齮不是不想这么做,而是不能这么做;至于说具体的原因,下面小爱就来详细的说明一下。一、暗杀秦王嬴政是大事,不适合大军一起攻伐我们知道王齮王輢这次暗杀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大秦王国的主人,秦王嬴政和他的贴身护卫盖聂,这种事也只

  • 小说:《战国王者》第19章:秦军的制式装备草鞋和绑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军步兵们每天的日常,就和现在的上班族没什么区别,至少到达马央前线之前会一直如此,鸡鸣开拔,日落而息,而且中午还给一个时辰的午睡时间,俗话说,中午不睡、晚上遭罪。只要不是轮上站岗,每天除了走路就是走路,怪不得有人发朋友圈这么说,我不是在行军就是在行军的路上,这是就要提到两个神奇的道具,草

  • 天行九歌88话,王齮身份曝光,准备拉拢李斯一起对付秦王嬴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千长蒙恬开始巡查斥候死亡一事的真相我们知道在上一话之中,那位千长就开始着手调查斥候失踪一事,(目前这位千长的名字还没有公布,很多人都说他是蒙恬,那可能真的就是了。)结果最终让他查到了原来有一辆马车跟随斥候一起回到了大营之中,而他紧跟着就去找王齮去确认,结果王齮告知他确实有人随斥候一起来到大营,而这个

  • 小说:《战国王者》小说第24章,秦军在受到武神庞媛袭击后败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争霸小说,主角赵浪穿越秦朝的小说第210章,乱秦之赵括重生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var1]秦国的马央前线,赵军这次的总帅庞媛忽然在深夜出现在秦军士兵面前,对秦军大肆杀戮,到底被称为武神的他是什么样的存在呢?很久以前,羌瘣的族人们曾经对武神有过一次谈论,他们说,这世界有很多抛弃了世俗观念的出家人,不为吃喝而烦恼,只是一味的追求武功的极致。这些人不同于佛教的出家人,而是精神上的出

  • 天行九歌87话,王齮为何杀了迎接秦王嬴政的斥候?为了灭口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天行九歌王齮之死,天行九歌哪几集有嬴政,天行九歌嬴政评价

    而且还正好出现在秦王嬴政回国途中所必经之路武遂,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还有就是王齮主动的杀了那几位接应秦王嬴政归来的随行斥候,那么他到底是什么目的,他是心向秦王嬴政还是想要对付嬴政呢?王齮杀了秦王嬴政的随行斥候目的为何?我们知道在这些斥候秦王嬴政带到王齮身前的时候,其实目前除了这几人以外,别人

  • 小说:《战国王者》小说第20章:秦军李信对赵军冯忌展开了攻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国抗秦小说,有关战国的小说排行榜,战国时期秦国vs赵国

    [var1]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太阳高照的下午,秦步兵军到达马央城郊,和先行的几千骑兵汇合了,赵军也做出了反应,全体分散成几个阵型,成为互相犄角的防御阵型,随时准备应对秦军的攻击。几声锣响,况且况且况且,一场大战开始了,一方是防守方,秦国军队,马央守军6000名,助攻的秦军马步兵6万,大将王骑。另一方是

  • 天行九歌,罗网赵高派人刺杀嬴政,为何嬴政称帝后放过了赵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在《天行九歌》之中秦始皇为了见韩非,不惜只身范险和盖聂一起来到韩国,虽然他最后见到了韩非,不过本身也受到了秦国的杀手组织“罗网”追杀,而已知罗网的统帅是赵高,那么为什么秦始皇称帝后不除掉赵高和罗网呢?要知道这些可是曾经偷刺杀过嬴政啊!确实,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可见当时嬴政虽然贵为秦国国君,

  • 小说:《战国王者》小说第21章:秦国蒙武VS赵国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赵国趁秦国出兵韩国的时候,派兵突袭了边境城市马央,咸阳方面马上临时组织了军队前往边境进行解围,双方的主力在马央附近的平原进行了一次战斗。秦军主帅王骑,在进行了战场上的判断之后,果断对李信的百人队下达了突袭赵军中军大将冯忌的命令,在骑兵进行了正面吸引对方的突击之后,百人队发动了突袭。在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