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不韦为何要选择自杀?因为他不自杀,会使他失去一个帝国!

吕不韦为何要选择自杀?因为他不自杀,会使他失去一个帝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571 更新时间:2024/2/16 16:50:44

于当时而言,秦王政并没有威迫或者说是暗地里给他下旨让他自杀,也仅仅只是将他发配到边缘地区的蜀地。只是这个时候的吕不韦也不知怎么了竟然选择了自杀,人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况且吕不韦原先就是一位商人,所以他所做的事情按照他的思维定式肯定会考虑这件事情的得失。

[var1]

依照吕不韦的商业人上来讲,自己被秦王政发配蜀地其实就是自己的人生上的污点,是自己的一次赔本买卖。只不过相对来讲还没有到了赔的血本无归的地步,这样来讲也就是说吕不韦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作为一名资深商人,他明白生意上的事就如同兵家一样,胜败乃是常事。

这次失败了下一次也是可以想办法搬回来一局的,然而为何吕不韦承受不住这次失败呢?一定要用自杀的!

其实当一个人达到顶峰的时候,如果你让他从头来过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会崩溃,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人在做生意失败后会寻短见的原因。吕不韦也是这样,自己被发配蜀地,秦王政给他的人生带来了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var1]

吕不韦当年在嬴异人身上做的大买卖是一个奇迹,最终投资的成功也让吕不韦获得了应有的回报,吕布为成功的得到了秦国丞相的位子。

吕不韦的这次举动是在历史上都可以说是唯一的一次,换句话说就是吕不韦在下一个时间点进行同样的投资的话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别人也学不来他那一套。

吕不韦的自从自己投资开始便一直运营这件事,在当上丞相之后吕不韦又是一股骚操作,最终吕不韦变成了秦朝权力最大的人,甚至在一段时期是吕不韦在把持朝政,这个时候的他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巅峰的地步。

[var1]

人到了一定的时候,所扮演的角色是他自己开始考虑不同的问题,现在的他不是考虑自己现实地位,而是在考虑自己对于后世的影响。这是他认为的,并且他也断言秦国会最终将统一天下,那么自己留给后世的名声,就需要自己来打造。

当然他所需要的留下的不是后人对于他商人身份的认可,而是要将自己转变为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也只有转换成这样一位人他自己才可以做到真正的青史留名。就比如《吕氏春秋》这本书就是他的工具,他要通过这本书来确定以及巩固自己在文化以及历史上的地位,让自己留在秦国、春秋战国以及中华民族的史河之上。这也就是当初为什么吕不韦没有考虑李斯关于这本书的意见,李斯认为这本书已经超越了吕不韦与秦王政的君臣关系,会让吕不韦走向深渊。

[var1]

而现在吕不韦做的一切功绩都被秦王政一句“君何功于秦”五个大字给全盘否定了,而信中让吕不韦迁往蜀地,也就意味着吕不韦离开了秦国的政治中心。这也就意味着吕不韦这一辈子的功绩就算是完蛋了,万念俱灰之下吕不韦也就只有选择自杀了。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件事,吕不韦现在是一个商人。那么作为一个很成功的商人来讲,吕不韦的自杀实际上来讲绝对是有意义的。

秦王政将他发配蜀地实际上就是他的商业帝国走到了尽头,他的内心也会认为是自己的投资失败,又或者说他预见了自己将要面临的巨大失败。

[var1]

关于这一点我们也要弄个清楚,我们作为一个局外人来讲,所谓的吕不韦的投资,实际上已经意味着吕不韦已经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直到最后他成为了秦国基本上可以算是顶天的存在。但即便是这样也仅仅只是一个小的投资,话说即便是顶天的存在,毕竟上面还有天,而嬴政就是这天。一个大胆的猜测就是:他真正的投资是自己将获得整个秦国。

这一点在赵姬身上可以体验出来,吕不韦将一个怀孕的漂亮女人送给嬴异人,紧接着没多久赵姬就为嬴异人生下王子嬴政。通俗的来讲,嬴政就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的儿子,这个时候也就是说,嬴政当上秦国的王之后,也就意味着他吕不韦得到了秦国。这就是吕不韦的大手笔。

[var1]

最终吕不韦是如愿以偿,嬴政得到了秦国的王位。但是此时赵姬与嫪毐之间的这场荒唐丑事就使得秦王政的地位受到了挑战,而这个时候大家也难免会对秦王政的身份产生怀疑,总的来讲事情演变到这种地步其实就已经十分的危险了。一旦秦王政的身份被怀疑,那么秦王政坐下的江山就变得极其的不稳固,这一点秦王嬴政也是看在了眼里,所以他所做的最大一个动作就是和吕不韦撇清关系。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将自己的目光看到别的地方上,这才有了这句三十字箴言: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var1]

吕不韦也不是傻子,他当然能够感受得到秦王政这封信传递给他的信息,直到只有自己与秦王政撇清关系,自己所做的这些才能够保得住。所以吕不韦为了支持秦王政,才选择自杀的。只有自己自杀了秦王政的身份才不会被怀疑,他要得到的秦国才可以得到。这或许就是他自杀的原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西问·镇馆之宝 | 徐大珍:楚大鼎何以体现浪漫楚国“最后的倔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2023年2月20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二),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var1]中新社合肥2月23日电 题:楚大鼎何以体现浪漫

  • 后代子孙个个成就不凡,曾国藩是怎么培养子女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艺述史官方原创相信你肯定听过“富不过三代”、“红不过三代”的说法,其实不妨看看我们身边的好多例子,好多白手起家的商人,吃尽人间苦才获得了大把资本,为自己的子女创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后代越是生活的锦衣玉食,就越容易垮掉,难道只是因为没有经历过父辈的艰辛吗?当然不是,就像是富了十几代的贝氏家族,建筑

  • 慈禧棺材铺一尺厚金银,下葬纸糊士兵穿外国军服,说能吓跑盗墓贼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法国国王路易14有句名言;“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这句话用在慈禧身上恰当不过。慈禧是一个非常讲究排场的人,很注重仪式感。这一点从她对吃穿品质的追求上就可以看出来,本来到她统治的时候,清朝皇帝的一顿饭已经减到了32道菜,可是她为了讲排场又恢复成了120道菜。夏天为了防暑降温每天都用冰,那时也没有冰

  • 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背后的典故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青铜器上的名字大家都认识春秋五霸的晋文公,但你们知道比他更早的还有一个晋文侯吗?为什么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有些称侯、有些称公呢?本次展览的主角曲村-天马晋侯墓地和这段历史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var1]根据出土青铜器上的名字(共6位)、墓葬年代与文献记载,考古学家们确认了前九代晋侯,依次是:燮父(M1

  • 吴京演的乾隆,聂远演的乾隆,霍建华演的乾隆,都不如他演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京伴郎团聂远,吴京乾隆的照片,吴京聂远一起演的古装

    乾隆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了,说起乾隆,就不得不说一些他开挂的人生,他的一生基本没有遭遇过挫折,看看他的爸爸雍正,九子夺嫡是何等风险,稍有不慎性命堪忧,一把年纪了才夺得皇位,再看看爷爷康熙,虽然年少即继位,但是一直被权倾朝野的鳌拜把持着朝政,凭借着自己的智慧的胆识,康熙一生立下了无数的丰功伟绩,

  • 家中亲人变成了“小人”,别急着断交,要讲一讲孟子的三个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认为,就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菜根谭》里却说:“锄奸杜幸,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 遇到小人,应该酌情给他们留下改过的后路,若是苦苦相逼,那就是为了消灭一个老鼠,而堵住所有的老鼠洞,导致老鼠展开殊死搏斗,咬坏更多的东西。显

  • 俄罗斯境内的陕西村,距今已经100多年,当地人还以为在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取代明朝成为华夏之主后,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权地位,实施了很多限制老百姓的政策,在这个过程中,中华儿女的思想和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没有办法尽情的发展,而西方国家却因为没有压制百姓的思想,所以得到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因此东方和西方很快就产生了巨大的实力差距,在那个

  • 三家瓜分晋国,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当时,这样一个超级大国的分裂,就如同前苏联解体一般,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落地,对当时的政治格局和天下形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这个庞然大物的分裂到底造成了哪些影响呢?[var1]直接影响:标志着更加残酷的战国时代的到来。在春秋末期当时,虽然周天子的权势早已旁落,但是诸侯们仍然在一定程度

  • 清朝覆灭以后,残余的百万清军都去哪了?其中一支1987年才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即便是到了末年,清朝依旧是拥有全世界军队数量最多的国家。我们就从清朝的军队建设,探讨一番军队的兴衰和国家存亡之间的关系。前途大好的前期:八旗军雄赳赳气昂昂清军刚入关时,尊卑制度严明,是一支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队伍。在军事建设上,他们模仿努尔哈

  • 罗布泊出现大量干尸,考察后发现惊人线索,山海经的记载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罗布泊中发现大量干尸,山海经罗布泊诡异传说,罗布泊干尸案真实案件

    [var1]楼兰古国位于罗布泊西部,是西域三十六强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关于楼兰古国的记载主要史料分别为《汉书》和唐朝时期的《大唐西域记》。楼兰古国的体量无法与当时强大的汉王朝和匈奴相比,可它却总能利用自己巧妙的政治手段游离在两大势力之间,得以享国长达八百余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史料中关于楼兰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