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古代几千年文明,不同朝代、不同时期都会涌现出不同类型的杰出人物,春秋的思想家、战国三国岁末唐初的武将等,而北宋,则是顶级文豪最集中涌现的时代。北宋之所以成为文人的沃土,有着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
【第一,北宋崇文抑武】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因此他格外忌惮武将,担心手下也会像他一样兵变夺取皇位。这成为北宋“崇文抑武”思想的根源,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在各个方面限制武将的权力。北宋的皇帝,均继承了赵匡胤的策略,崇文抑武,文人拥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朝廷、军队、地方官职等都用文人来压制武将,赋予文人权力。北宋的这一治国策略,尽管造成了军事力量的削弱,但是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第二, 科举制度优化】
宋朝极其重视教育,科举录取名额相比于唐朝增加了许多。宋太宗时期,不仅举办了多次科举,还额外开了多次恩科,每次都录取百余人。宋太宗在位期间录取的进士人数竟然有上千人。整个宋朝科举录取的进士人数,远高于唐朝。
相比于唐朝严格的考科举限制,宋朝宽松了许多,极大的放宽了要求,甚至连商人都能参与科举。宋朝几乎实现了全民读书,皇帝鼓励天下人读书,宋真宗就写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无疑激励了宋朝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老百姓十年寒窗苦读,有了科举、当官的盼头。宋朝官员的整体文化水平,几乎是我们古代最高的朝代。
【第三,繁荣的经济】
宋朝时期,我们封建经济的繁荣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鼎盛。从清明上河图中,便可见宋朝的街市有多繁华。北宋极其重视商人,商业的繁荣极大了刺激了经济的繁荣。北宋取消了我们古代大多数朝代的里坊制度,大大的提升了商业和经济的繁荣。
《水浒传》中武大郎和潘六姐一家所在的紫石街就是很好的例子,武大郎卖炊饼为生,从事个体经营和商业行为。潘六姐之所以能遇到西门庆,就是因为她窗户下就是街道,要是在唐朝,就不会有这段故事了。王婆的茶店就在武大郎家对门。何九叔的店,既是商业店铺,又是自己的住所。
北宋的经济收入是明朝的10倍,南宋是明朝的6倍。无论是面对辽还是西夏,北宋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来保证“花钱买和平”。
经济繁荣,官员的薪水、读书人的补贴都非常高。即便像包拯、寇准这样清廉节俭的官员,俸禄都非常高。文人衣食无忧,客观上为文学作品创造了宽松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