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如何用一束头发化解重大危机的呢?

曹操如何用一束头发化解重大危机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691 更新时间:2023/12/28 3:36:38

曹操真是个事业心极强的人,就是放在现代社会也是能够成大才的。他刚讨伐完袁术,未休息几日,想起之前在宛城被张绣追杀,不但自己差点送命,手下爱将典韦、儿子曹昂也都因此送命,此仇不报,他难以心安,于是又计划出兵讨伐张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这次曹操借汉献帝天威,自行“奉诏”,公开以“抢郡掠民”的罪名讨伐张绣。曹操要报仇,也不能让别人看出他的私心,拿道义当作道具,把张秀当为逆贼,“名正言顺”地讨伐。

师出有名可以让办事的效果事半功倍,取得更多的支持,曹操在刚刚出道组建自己军队的时候,就已经深有体会了。

既然打着道义的旗帜,此次曹操出征就非常注重树立道德形象。他们在行军的路上浩浩荡荡,吓得的沿途百姓纷纷逃窜到山里,稻田里成熟的麦子也无人收割。

于是曹操下了一道命令:“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为民除害。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擅自掳掠人财物者,并皆诛戮。王法无亲,宜当遵守。仰居民勿得惊疑,不许流遗他界。”

除了道义之外,曹操颁布这条命令也有其他原因。一方面曹操一直以来军纪严明,他要树立自己保护皇帝的忠臣形象,而非乱臣贼子,才能更好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至引起天下公愤。

另一方面,天下久经战乱,人口迅速减少,不保护公民的基本利益,皇室征税纳粮的来源就会没有保障。

不过老天爷给曹操开了个玩笑。曹操刚刚下完严令,自己在骑马行军过程中,不小心惊动了田中的斑鸠,斑鸠受惊后突然从麦田中串飞起来,正好掠过曹操的马头旁边。马受到惊吓,曹操也猝不及防,马匹立即往冲往旁边的麦田里面,将麦子踩倒了一大片。

难道是老天都看不惯曹操吗,还是想考验曹操呢?老天的心思我们就不去揣测了吧。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曹操这下自己先破坏了自己立的规矩,该如何是好呢?

如果只是简单处罚敷衍而过,就带头破坏了严明的军纪军规,一方面以后军士犯了同样的错,他没有底气去严格执行军法。另一方面,曹操作为将领犯法草率处罚,以后军士们也会放纵自己的言行,军队就没法带了。

如果按照曹操的法令执行,曹操就要砍下自己的脑袋,他总不能真的砍自己脑袋吧。进退两难,这时候最需要一个既能够严肃执法,又能够给曹操免除死罪的理由。

现在正是行军的过程中,必须立即处理这个事件危机,不然如果紧接着其他人发生类似的情况,事态扩大事情就会变得复杂得多。

曹操平时养的这一大帮谋臣,现在该发挥一点作用了吧。不过情况这么紧急,要谋臣一下子解决这么大一个难题也不容易。

曹操叫来行军主簿,问他该如何定罪。行军主簿憋了半天才说了一句话:“丞相的话就是命令,您说了谁敢不从。”言下之意就是,反正您是老大,你自己放过自己,谁也不敢多言。如果按照行军主簿的话来执行,你们觉得可行吗?

否也!如果曹操自己给自己免罪,那就是出尔反尔,说话就像放屁,以后他说话还会有用吗?如果什么都是曹操自己说了算,那不是明摆着给大家树立他的霸道霸权形象吗?

成大事者,必是以德服人,而非以霸治人,没有这一点政治理性,曹操也走不到现在的位置。否则曹操也不会频繁地借用“正义”之名挟天子以令诸侯,凭自己的实力直接讨伐诸侯不就行了吗?

行军主簿的话让情势雪上加霜,曹操变得急躁恼怒,而接下来等了半天,也没人给自己提供一个免死的理由。气愤加无奈,曹操拔出剑来就要自刎。曹操当然知道众人一定会阻止他,那么他选择“假戏真做”有什么好处吗?

一方面可以让大家觉得他是在践行诺言,没有随意破坏军纪法规,另一方面,他希望情急之下,大家能够给他挤出一个好的理由。同时假戏真做也可以给曹操争取更多的时间,破解暂时想不出免死理由的僵局。

正在大家手忙脚乱的时候,郭嘉好不容易从《春秋》里面找到一句救命的稻草。他说:“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

曹操听闻大喜,他终于有了不死的台阶可下,心中是越来越喜欢郭嘉了。曹操当然不能表露出他喜悦的情绪,这样会让大家觉得他刚才的行为太虚伪了。曹操故作深沉,一字一顿地说:“既然春秋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那就暂时先记下我的过失吧。”

不过从自刎到立即解罪,这个过程转变得有点快,会不会太草率,军士们心里能接受吗?

曹操急中生智,挥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他的这一举动,让原本等着看笑话的众将士们立即变得对曹操肃然起敬,再也没有忤逆多余的想法。曹操率领的部队再次出征远行,一路上秋毫无犯。

曹操成功化解了这次突发政治危机事件,除了郭嘉的智慧引路,最重要的还是曹操“割发代首”的举措起到了效果。一束头发如何可以化解重大危机呢?

《孝经·开宗明义》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人身上的头发、皮肤都是父母给的,如果有谁损伤了自己的头发胡子就是和父母过不去,就会被视为不孝之举。头发虽然代替不了脑袋,但是曹操作为大军统领当众割发,这种严厉的处罚了足以让众军士心服口服了。

另有一事,或许能够更好的说明当时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重要性。

曹操在计划联合刘备消灭吕布的斗争中,为帮助刘备解围,派夏侯惇赶到徐州与吕布交战,吕布派高顺迎战,夏侯惇在追杀高顺的途中,被高顺的部将曹性用冷箭射中左边的眼睛。

夏侯惇拔剑时把眼珠一并拔出来了,他大喊一声:“父精母血,不可弃之!”接下来竟然把血淋淋的眼珠放嘴里直接吞下了肚子,然后奋勇直追将曹性一剑杀害。此举足以体现当时天下人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重视程度,对孝道的重视程度。

说到孝道,另有《弟子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提出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是谨言慎行、遵守承诺。《弟子规》把孝道也是摆在第一位的。

标签: 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宇文护被杀前,宇文邕为何让他朗读《酒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天和七年(57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含仁殿杀死了权臣宇文护,结束了长达十五年的北周权臣政治。根据史料记载,宇文邕在杀死宇文护前,让他朗读古文《酒诰》,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定二年(556年),西魏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宇文泰去世。因为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当时还

  • 古代粮食仓储制度有何意义?宋代仓储制度是如何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仓储制度,宋代,历史解密

    建立良好粮食仓储制度对古代封建王朝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封建社会向来以农业为立足之根本,因此解决老百姓温饱问题成了重中之重,它是君王治理国家的根本,老百姓生活富足了,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古时候的众多农民起义大多都是因为大饥荒,老百姓吃不饱只能成为流民,成为

  • 燕昭王为何要执意灭掉齐国呢?真相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318年,燕国发生了一场令天下人震惊的闹剧——燕王哙在大臣苏代、鹿毛寿的鼓动之下,效仿上古先王,将燕王之位禅让给了燕相子之,并且将太子平废掉,又把国内三百石以上的官印全部收回,由子之重新任命。此举使得将军市被与燕国王室不服,不久,将军市被与太子平率军叛乱,联手进攻子之,但是因为子之羽翼已丰,市

  • 为什么郑庄公去世后,郑国就逐渐走向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郑庄公,郑国,历史解密

    郑庄公,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他是个具有战略眼光,精权谋、善外交的政治家,春秋三小霸之一,在他的带领下,郑国达到空前的强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春秋时期的霸主政治,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政治特色。造成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当时的华夏大地上,遍布着大大小小数百个诸侯国。当

  • 曹操在后期连续大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在后期连续大败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胜率=实力*难度悉数*运气。早年的曹操,灭袁术、除吕布、破袁绍、定刘表,威名远扬。可是,自平定马超后,曹操的军事表现确实出现了严重下滑。其中原因,主要在曹军实力出现下滑、作战难度悉数大幅提高、运气一般般。曹军表现的滑坡赤壁之战后,曹操的

  • 纪晓岚笔下两件奇案,究竟有多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纪晓岚笔下两件奇案,究竟有多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这番话出自清代乾隆年间的大学士纪昀,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纪晓岚之口。为何要说出这番话,是有他的道理的。他说自己从乌鲁木齐从军回来之后,暂时住在门人吴冠贤的官署之中。吴冠贤时任安定县令,为官十分清廉。某日,吴冠贤出巡之时,被一个少年,一个少

  • 历史上最幸福的公主是谁?没有和亲没有联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最幸福的公主是谁?没有和亲没有联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她们是维护两国稳定合作的工具人,是父皇巩固权力的工具人,她们不会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归处。她们无可奈何地远嫁他方,无可奈何地默认自己的命运。靠哭救母宝庆公主出生的时候,朱元璋已经68岁了,宝庆公主是朱元璋老

  • 曹操的发小许攸到底犯了什么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的发小许攸到底犯了什么罪?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他就是许攸,今河南南阳人,年轻时,他与袁绍和曹操都是好友。这个许攸年轻时,也是一个热血青年,曾与人密谋废黜汉灵帝,匡扶汉室,还劝说曹操与他一起干,但被曹操拒绝,最后事情败露,许攸逃亡在外。后来,袁绍在冀州创业成功,逃亡的许攸就去投奔了袁绍

  • 古人去世后,为何要在口中放物品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人们非常重视人去世之后的事,无论是有钱没钱都非常注重,众所周知有钱人死了之后,陪葬品无数,王公贵族死后甚至拉人陪葬,皇帝就更不用说了,古墓里用宝贝成堆来形容都不为过,除此之外那就是他们的嘴里要含着东西。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丧葬习俗,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显示,这种传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古人

  • 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刘琨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刘琨后来怎么样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提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其中的主角祖逖。但是对于另一位主角刘琨,很多人可能就完全不知道了。实际上,刘琨后来的成就,丝毫不比祖逖小。西晋灭亡之前,刘琨已经是西晋的大将军了。西晋灭亡之后,刘琨更是晋朝在北方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