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被后世承认的清朝皇帝:在位仅3天就被废,却安稳活到了1942年

不被后世承认的清朝皇帝:在位仅3天就被废,却安稳活到了1942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290 更新时间:2024/1/26 13:51:40

要了解这位保庆皇帝的故事,还得从“戊戌变法”开始说起。因为乾隆晚年的闭关锁国,清朝开始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1840年,英国人的坚船利炮对准了大清的国门,轰鸣的大炮声让沉睡的大清朝振聋发聩。《南京条约》的签订也并没有让清廷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醒来,反而继续在下坡路上越走越远。直到19世纪60年代,清廷才试图通过“洋务运动”自救,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就可以看出,清廷只是想维持封建统治。

李鸿章出访

1894年,洋务运动三十年的心血、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被日本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堂堂的“天朝上国”败于“东瀛倭寇”之手,还输得这么惨,简直是奇耻大辱。不仅是朝廷的大臣无法接受,连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有爱国之心的老百姓也无法接受。当消息传到北京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的耳中后,声势浩大的“公车上书”爆发了。为首的康有为提倡变法维新,他们得到了同样渴望救亡图存的光绪皇帝的大力支持,“戊戌变法”的序幕就此拉开。

左起:梁超、光绪帝、康有为

变法一开始进行得还算顺利,手握最高实权的慈禧太后也默默支持。虽然她对权力的欲望从未减轻,但她并不希望大清亡在自己手里。只有大清还在,她才能够继续统治,所以她支持这群年轻人。随着变法的深入,保守派嗅到了危机:维新派和年轻的皇帝要夺权!大家知道,光绪空有皇帝之名,却也不过是慈禧的傀儡。维新派想要实现变法,必须得让皇帝成为真正的皇帝,奉慈禧太后为主的保守派自然不会同意。

戊戌六君子

维新派在政治上还是太过年轻,居然想通过禁军抓捕慈禧太后,谁知人家转身就给慈禧打了报告。慈禧一听便怒不可遏,立即下令抓捕维新派,连光绪皇帝都被软禁了起来。为变法流血的谭嗣同等六人,在菜市口被问斩,被誉为“戊戌六君子”。力图拯救清朝的维新派、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就此以失败告终。让慈禧最伤心的不是变法的失败,而是光绪竟然会同意抓捕自己。

当年光绪皇帝载湉年仅4岁,是自己亲手推上皇位并抚养长大的。即便不是自己亲生的,但作为他生母叶赫那拉·婉贞的亲姐姐,慈禧是他的亲姨妈。有这种血缘上的骨肉亲情,光绪竟然对自己下得了手,这种心狠手辣让慈禧不寒而栗,也让她寒心。既然光绪以及对自己动了杀心,便留他不得,于是慈禧开始物色人选,准备换掉不听话的光绪。她看中了爱新觉罗·溥儁,端郡王载漪次子、自己亲弟弟叶赫那拉·桂祥的外孙。

溥儁旧照

光绪二十五年12月24日(公元1900年1月24日),年仅15岁的溥儁被过继给同治皇帝为嗣,赏头品顶戴,号“大阿哥”。在慈禧的安排下,大阿哥溥儁进入弘德殿读书,这是接班前的准备工作。人选定好后,慈禧太后对文武百官宣布:次年为光绪皇帝举行禅位典礼,新的年号为“保庆”,由大阿哥溥儁登基。次年正月初一,慈禧命令溥儁到大高殿和奉先殿行礼,这本来是光绪皇帝出席的仪式。

如果一切顺利,按照慈禧太后的安排,溥儁不日便能取代光绪成为新的皇帝。朝野上下,但凡是个正常人都能看出来慈禧太后对这件事的势在必行,身为帝国的掌舵人,自然无人敢反对她。执政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新时代”而沾沾自喜,因为新皇帝不会像光绪那般的危险和不听话。但洋人们的态度却让慈禧感到意外,他们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并且坚决抗议慈禧太后的这个计划。

慈禧旧照

行帝王废立之事虽然不合法也不合理,但终究属于大清的内政问题,无论谁当皇帝、甚至慈禧效法武则天,都不关洋人的事。话虽如此,但洋人显然更加愿意和光绪皇帝打交道,因为他的思想更加的开明。在大清呼风唤雨的慈禧太后,最怕的就是这群洋老爷,几十年了,她已经被打怕了。随着各国驻华公使纷纷向总理衙门提出交涉,慈禧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她继续一意孤行,洋人可能会动手!

光绪皇帝

于是慈禧授意自己的亲信荣禄和庆亲王奕劻,二人联名上奏,请慈禧收回成命,慈禧也立马就坡下驴。没过多久,义和团开始杀洋人、八国联军眼见着要进北京城,慈禧太后化妆成农妇仓皇西逃。比起自己的性命,谁当皇帝已经无所谓了,所以慈禧便放弃了这个念头。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慈禧带着光绪回到了紫禁城,载漪立马被夺爵撤职。慈禧将纵容义和团的罪名甩给了他,顺便还安了一个亵渎先祖之罪。

慈禧与光绪

作为载漪的儿子,溥儁自然也再也不可能当皇帝,被贬为了辅国公,重新过继回载漪膝下。满打满算,溥儁当了3天的皇帝。只不过前后太过仓促且什么都没来得及做,所以后世也不承认他“保庆皇帝”的名号。正因如此,他也是风云际会的年代“幸运”的人之一,他虽然失去了只坐了3天的皇位,却安安稳稳的过了一生。

即便晚景凄凉,溥儁也比被毒杀于瀛台的光绪皇帝和当了大半辈子傀儡、被骂作汉奸的溥仪要幸运得多。1942年溥儁病死于塔王府,时年57岁。

知否青史,为您讲述悠悠青史。感谢您的赞赏和支持!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八》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儿子众多,他是最有才华的一个,雍正不杀他,由康熙老师养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结果是四皇子也就是后来雍正帝继位,雍正为了永绝后患,先后处理掉了几位皇子,但是有一位颇有才能的皇子,雍正帝却留了他的性命,这是为何呢?这个人就是十四皇子胤裪,十四皇子乃是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而且此人十分聪慧,自小便表现出了过人的才能。十四皇子乃是定妃的儿子,但定妃出身卑微,皇帝无法放心皇子养育在定

  • 慈禧守寡19年意外怀孕,3个御医只有1个侥幸活命,只因说了这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文/仰探历史在慈禧26岁的时候,咸丰帝就驾崩,从那时候开始,慈禧就开始了自己的漫长守寡之路。当时她在宫中的地位不是很高,所以那时她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争抢权力上。很多年过去了,慈禧的权力越来越大,欲望也就越来越大。慈禧对权力的欲望非常大,很不愿放下手中的大权。以前慈禧没有多少时间去享受生活,等到她将

  • 曾国藩向皇帝请求辞职,皇帝写下这六个字,他心都凉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中后期,曾国藩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心中不免颇具自信。为了得到更多的权力,尤其是掌管地方的实权,曾国藩在咸丰七年(1857年)以回家丁忧为名请求辞职,实则是想让皇帝授予他掌管地方的权力,拿个巡抚或者是总督当当。可谁知道,咸丰在他奏折上大笔一挥,写下“暂行在籍守制”这六个大字,曾国藩一看,心都凉完了

  • 甲午海战中,如果清朝拒不赔款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两国间发生斗争,双方的体量很重要。那时候,清朝虽然体制很落后,各方面都不发达,科技也不先进,但优势是,中国的体量太庞大了。日本就好比是穷人开着个小皮卡车,要和中国的奔驰车怼一圈。咣当,头一圈,他们赢了。如果这时候,赔给他们钱,他们就能去修车,甚至去买一个更结实,更大的车来怼。但咱们不给他这个钱,咱们

  • 军统头目犯下7人命案,给蒋介石写信求饶,蒋:他知道得太多,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1942年,全国抗战正酣,河南洛阳却发生了一起离奇的失踪案。3月16日深夜,国民党豫东专员韦孝儒、复旦中学校长郭兆曙等几位军政重要人员突然不见了。当天,韦孝儒来洛阳参加行政联席会议,因为与好友郭兆曙商量事情,晚上就暂住在教职工宿舍,却没有想到出了意外!蒋鼎文(左二)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接到报

  • 她13岁嫁康熙,每天被翻牌子,诞下6个子女,成清朝首位奴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顺治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出生,隶属于满洲正黄旗包衣,是包衣护军参领威武的女儿,身份可以说是非常低等的。康熙十二年乌雅氏通过一年一度的内务府选秀,进入了皇宫,当时还只是一名宫女。康熙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已经慢慢开始接纳汉族的文化,但他本身还是一个门第观念很深的皇帝,乌雅氏即使长得

  • 清太祖嫡子代善:清朝铁帽子王之首,八大铁帽子王他家占三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想必看过清宫剧和熟读清朝历史小说的人都知道,凡是有功于国家的人都会加官进爵以示嘉奖。清王朝分封爵位共有恩封、功封、袭封、考封四种封爵形式。一般情况下,恩封的爵位属于世袭递降,降到辅国将军为止,而功封的爵位则属于世袭罔替,意思就是不会逐层往下降级,而且从字面上我们也能看出其中功封的爵位是最有实权、最有

  • 八旗旗主有一个权力,让清朝文武百官忌惮,到底是什么权力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也就意味着旗主手下的旗人哪怕入朝为官,哪怕封侯拜相也还是旗主的奴隶,所以这样一来就导致清朝朝廷当中很多官员,头顶上不仅有一个皇帝还有一个自己的旗主,所以说八旗旗主的这个权力最让清朝的文武百官忌惮。一、八旗的发源中国历史上的清朝是由外族人建立的,其实主要是满族人。最开始的时候,满族也叫女真族,他们早

  • 李莲英的姐姐隐瞒真相,清朝灭亡后才说出:慈禧其实不是病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有一些人虽然不敢直接跟慈禧太后作对,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歪门邪道的方式,对自己进行暗算。已经步入晚年的慈禧,早就失去了当年的精明,一直也没有查清楚。到底是谁在暗害自己。从身份上来看,李莲英的姐姐在红宫里工作那么长时间,她说的话应该有一定的可信度。因此有不少人相信,慈禧太后确实是被人毒死的,并不是生病

  • 清朝最后一次早朝,看众生面相,清帝逊位很体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形势蔓延至全国,很多地方都宣布不再接受清政府的管辖,清政府无力收拾这个烂摊子,只能让袁世凯出山与革命党进行谈判,而谈判的条件就清帝逊位,革命党统一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当全国上下都高呼这让清帝退位,而隆裕太后只能将所有的王公大臣和贵族召集到一起来商量,但在这个时候,退位已经是不可逆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