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王为什么要赐死战功赫赫的白起?是个人偏见,还是有长远考量?

秦王为什么要赐死战功赫赫的白起?是个人偏见,还是有长远考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58 更新时间:2024/1/25 22:37:09

白起,一个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喜欢他军事才能的人称他为战神,不喜欢他血腥杀戮的人称他为杀神。

其实不管称呼他什么,不管怎样看待他,都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且对他不同的看法多数是因为长平之战,在那一战之中白起坑杀赵国将士四十万,因此留给后世不同的名声。

如果站在秦国当时的角度,白起的做法未必是错误的,毕竟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不是做慈善。因此,白起作为守护秦国的英雄,在秦国民众心里肯定是地位崇高,在秦国君主的眼里是国家大功臣。

既然如此,秦王为何要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还是出于理性的考量?

[var1]

白起的为人处世之道

众所周知,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人情世故,而且这一点不是自己想不想、是否愿意就能决定的,这还只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更何况是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的秦国官场。

白起作为秦国当时军方最具影响力和最具权威的代表,肯定会暗中遭到他人的羡慕嫉妒恨,所以需要考验白起的为人处世,这一点若是做好了,恐怕白起也不至于落个被赐死的下场。

其实白起在小时候性格就比较孤僻,因此很少有知心朋友,而白起也不在意这些,只想着研究自己的兵法,时不时还会自己去山地做兵法演练。

[var1]

从此可看出白起的将军命是源于自己从小的专注付出,也能看出白起的性格不合群,所以这一点为他的悲凉结局埋下伏笔。

关于白起的为人处世,首先要提到一个人,这个人的军事能力与白起恰好相反,但是他在秦国军方的活跃度让人感到羡慕。

这个人名为王龁,为什么说他被人羡慕?因为秦昭襄王几乎每次派兵出征最先派的都是王龁,等王龁打了败仗之后才派白起出马。

[var1]

按常理,一个带兵作战经常输的将军不应该受到重用,但是这位王龁偏是属于不按常理的角色,他的每次不按常理都是由秦国君主说了算。

但是可以被秦王选为不按常理的人物,源于他的为人处世之道让人信服,让秦国君主爱用他,第一时间想到用他。

与之相比,白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且身居高位,却属于备用人选,这个情况足以说明白起的为人处世不适合尔我诈的秦国官场。虽说命运和他自己的军事能力让他走上高位,但不能保证他的为官之路走得更稳更长远。

[var1]

其次是长平之战后,时间跨度不到一年,秦国再次发起了战争,史称邯郸之战。

此战秦王先是委任王陵为主帅,发兵攻打赵国,但这场战争的结果是秦国大败,面对这个结果秦王是不能接受的,所以震怒的秦王想到正在养病的白起,于是下诏令让白起再战沙场。

可是白起这个有意思的大神,竟然拒绝接受秦王的旨意,而且还自认为自己理由充分、为国为民、忠心耿耿的阐述攻打赵国是严重不利秦国当下的局势。

[var1]

可惜秦王并没有听进白起的建议,但是秦王也并不甘心,又多次安排重臣去劝说白起,终是无果,没办法的秦王又再次起用王龁,最后还是大败而归。

当邯郸之战的结果传到白起耳边时,白起再次耿直地说秦王不听自己的劝说,最后还是惨败,真是不应该啊!

可惜白起的耿直之言,传到秦王那里却如同嘲讽一般,让秦王心中终起怨恨,认为白起不知为君王分忧,只知道看君主笑话,真是岂有此理。

[var1]

祸根早已埋下

为何说祸根早已埋下?源于白起的重用,白起重用的确是因为自己的才能,但是古话说得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白起这匹千里马的伯乐是秦昭襄王的娘舅魏冉。

秦昭襄王之所以能坐上君主的位置,他娘舅魏冉可是只要功臣之一,所以在秦昭襄王即位后,魏冉权倾朝野,加上与自己的姐姐(宣太后)一起把持朝政,导致秦昭襄王长达几十年没有完全掌控王权。

直到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母亲宣太后去世,时机成熟,秦昭襄王采纳客卿范雎的建议,把娘舅魏冉和宣太后重用的秦国四贵赶出咸阳,就此秦昭襄王才真正的掌握王权,所以范雎就此开始受到重用。

[var1]

而范雎这个人就是白起被赐死的主要祸根,因为魏冉对白起有知遇之恩,范雎把魏冉赶出了都城,等于把自己放在了白起的对立面。

若是白起是一位政客也许会跟范雎联合在一起掌握更大的权力,可是白起只是一个能征善战的战将,不会做政客的事情。

与此同时,范雎早已盯上白起,或者说早已把白起视作眼中钉,因为范雎从扳倒魏冉集团开始,就对跟魏冉有密切关系且又活跃在秦国朝堂的人持着担忧的心态,生怕哪天被这些人暗中干掉。

[var1]

白起与范雎真正对上眼,是在长平之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当时白起的想法是乘胜追击,一举歼灭赵国。

这时赵国派出使者找上范雎,并游说范雎,赵国使者说如果不阻拦白起的继续战斗,恐将在未来白起的地位再上一层。

届时将凌驾于百官之上,范雎都得屈居于下,加上范雎因为魏冉之事仇视白起,而且范雎心胸狭窄,于是采纳了赵国使者的建议。

范雎向秦昭襄王进言,以秦国军队征战3年需要休养为由,应该放弃进攻,秦王也答应了范雎的提议。

[var1]

这个结果是白起无法理解的,所以对于提出建议的范雎有了抱怨,因此在邯郸之战第一轮失败之后,秦王安排范雎作为说客去劝说白起,白起压根儿就不理范雎,就此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僵硬。

之后在邯郸战役彻底失败之后,白起被罢官赶出都城,范雎并没有放过白起的打算,反而立马建议秦王处死白起。

范雎的理由:白起可能会因为罢官而怀恨秦王,从而被敌国利用,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这个莫须有的罪名,秦王也极为认可,于是就有了白起被赐死的结果。

[var1]

秦王赐死白起的背后缘由

1,功劳太大,秦王害怕

秦国从商鞅变法之后,施行军功爵制度,也就是说只要谁能不断的立下军功,就能一直累积军功上升官位。

而白起自从出道开始就从未有过败绩,因此白起立下的大大小小的军功数不胜数,在军事思想治国的国度里,这样的人所拥有的威望也是不可估量的,这一点也是君王所害怕的。

不可否认,秦王的心理是矛盾的,既爱又怕;爱,是因为秦国从秦孝公开始一直在上升的趋势,发展到秦昭襄王时期已经达到东周诸侯国的顶峰。

[var1]

所以秦王此时的目标是统一六国,那这个目标就需要一个超级战将来作开路先锋,白起就是这样的人选。

怕,就是认为白起如今的军功已经达到一个世间万千军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如果白起又带领秦军一统六国,那功劳之大是难以想象的,威望之高是难以预料的,潜台词就是危害王权之深更是不可预测的。

诚然这一切只是秦王的想象,但是秦昭襄王不愿意去拿自己祖宗几代人的心血去赌博,所以在范雎的推波助澜之下,毫不犹豫地赐死白起。

[var1]

2,从法家思想的角度出发

秦国自秦孝公重用商鞅开始,主要的政治思想就是法家思想,而法家思想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大体意思就是不论其他任何关系,只论法治,只要违反法律,就一律判罚。那这个跟白起赐死有什么关系?就算白起抗令不遵,但是已经接受了罢官和逐出都城的处罚,不应该在受其他处罚。

当然这样说没有错,但是不要忘记,在古时候违抗君主的命令向来都是大逆之罪,这个罪的判罚死刑都是轻的,严重的是株连三族、乃至九族才是重罚,所以白起所受之罚实在是太轻了。

[var1]

其实主要是因为白起的地位够高、功劳够大、影响力够大,借白起之头颅,显秦朝法律之森严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试想一下,从此以后谁敢仗着自己的功劳去抗秦王之令?

因此,白起得死其实有些机缘巧合,甚至可以说是自己送上门去给秦王砍的,不然秦王找这样立权威的角色去哪寻找。

[var1]

3,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

首先,秦昭襄王并不昏庸,所以他自己所做的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考虑的因素也是关系到秦国的方方面面,绝不会因为白起的抗令而一时脑热就干掉白起。

其次,秦昭襄王再不喜欢白起,也不会真的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白起,因为他还要考虑到伤害有功之臣的因素,毕竟白起立下惊天战功都能随意被杀,那还有谁敢替秦国效忠!

因此,秦王赐死白起,既是小人使坏,也是当时秦国的对外扩张需要,赵国当时是秦国的重要拦路石,想要搬开这块硬石头,也是有必要干掉白起的。

若是白起活着,赵国军队面对秦军会有一种哀兵之感,正所谓哀兵必胜,即使不谈胜利,只谈赵国总是与秦军拼死抵抗的状况,就是严重影响秦国统一的步伐,所以只能牺牲老将白起来换取秦国的利益。

[var1]

总而言之,秦王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既有感性的一时脑热,但更多还是出于理性的考量。

因为秦国的实力和处境,都告诉秦王不能做一个昏君,只有时刻保持足够的清醒,才能应对随时发生的变化,才能守住祖宗几代人经营的江山,才能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统一目标。

因此,白起的死既是偶然,又是必然,也许换一个时期换一个君主,白起可能会得到善终。可是这谁又能说的准,终究白起被赐死已是2000多年前的陈旧事实。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广州越秀再现南越国遗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扩建获重要考古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包括西汉南越国时期排水沟及水井、汉至南朝墓葬、唐至五代时期贝壳堆积灰沟、明清时期城壕护堤等遗存。[var1]记者了解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扩建项目(门诊综合大楼基坑第一阶段)建设工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南侧,东邻盘福路、西邻人民路。该项目地处“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根据

  • 大秦赋16-18预告:相邦举荐李斯?嬴政百般考校?王相大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天道】18集丁元英对想要做出改变自己行业属性的芮小丹说:你将社会关系重新整合一次,埋头学几年,干几年,就为有个学习环境,拿文凭?没什么用。传播由你注册的强势文化传播公司。连芮小丹这样聪慧的天国之女都要如此耗费时间精力来大量修习,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倘若李斯是个心胸狭隘之人,容不得郑货的小人刁难?倘

  • 《大秦赋》秦王嬴政拔剑杀嫪毐,妖后赵姬亲自挡剑,秦国即将大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嬴政杀嫪毐全过程,大秦赋赵姬嫪毐,哪一年嬴政杀了嫪毐

    嫪毐一步登天代替妖后赵姬秦国再次攻打魏国,连连大捷,魏国欺软怕硬只好再次求和。吕不韦提出要魏国割让十座城池,秦王嬴政则提出几个条件不用割让城池也能求和,两种方案魏国都难以接受,于是找到了嫪毐帮忙。[var1]魏国直接献出五座城池给嫪毐作为封地,以换取和平,妖后赵姬不顾反对当朝宣布决定,之后更是让嫪毐

  • 《大秦赋》韩非子只身入秦视死如归,郑国渠历时十余年终于修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韩非子最精辟的十句话,大秦赋韩非与嬴政谈论君王之道,韩非子全文及译文

    千古之作郑国渠终于竣工郑国是个韩国人,被秦王相中,将满腔抱负和才干都挥洒在了为秦国修建水渠上面。韩王曾想以大修水渠来疲秦弱秦,却没有想到水渠一旦修成将是利国利民的千古工程。秦王则高瞻远瞩,举倾国之力协助郑国兴修水渠,大力发展农业,巩固国民根本。[var1]历时十余年,水渠终于竣工了,秦王下诏,浩浩上

  • 《嵇康集》源流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嵇康,字叔夜,谯国銍(今安徽涡阳)人,生于魏文帝(曹丕)黄初四年(223年)。其父早逝,母兄抚养成人。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自谓:“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1]母兄对他约束很少,养成了他任性和骄狂的性格,同时也造就他的才情。他“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2],并留有重要的文学作

  • 《大秦赋》李斯让韩非子喝毒自尽,韩国被灭,李牧被刺赵国将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斯杀韩非子,韩非子和李斯的关系,韩非子和李斯哪个厉害

    [var1]李斯让韩非子喝毒自尽韩非子自从来到咸阳后,从没有顺从过秦王,而是一次次将秦国情报偷偷送出,试图阻止秦王一统天下,姚贾早已有了除掉韩非子的想法,但鉴于秦王爱惜人才一直没有行动。韩非子为了韩国存亡,真的是豁出老命去了,听说姚贾出使韩国都城新郑欲游说韩王,韩非子立即谏言秦王,污蔑姚贾贪污,试图

  • 《大秦赋》大结局,嬴政从秦王到秦始皇的十年,有十个之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最愚蠢的女人本剧中最愚蠢的女人肯定是妖后赵姬,和嫪毐生子是最大的错误,纵容嫪毐叛乱更是最愚蠢的选择。赵姬除了命好得了个太后的位置以外,连普通人都不如,无才无德,痴心妄想,连赵国娼后都不如。[var1]最愚蠢的男人本剧中最愚蠢的男人肯定是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是最大的错误,如此愚蠢的举动也导致了燕国

  • 蜀汉后期的一员大将,镇守一方,曾被刘备称为贤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蜀汉后期最厉害的将领,后期蜀汉大将,刘备有多少蜀汉人才

    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马忠,就是蜀汉后期不可多得的人才。马忠曾被刘备称为贤才,蜀汉后期,他长期镇守南中,而且多次平定叛乱,从而确保了蜀国后方的平稳。一具体来说,马忠是益州本地人士,他和东吴的马忠只是同名,也即二者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马忠小时候寄养在外祖父家,姓狐名笃,后来才恢复马姓,改名为忠。公元2

  • 《大秦赋》妖后赵姬再乱秦国军政,秦赵强强对决胜负难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妖后赵姬再乱秦国军政太子丹来到秦国的目的就是破坏秦赵联盟,而能够帮助他实现这个目标的人就是妖后赵姬。于是,太子丹差人送信给太后,相约见面,告诉她秦王要与赵偃结盟,并故意提起他们在邯郸时所受的凌辱,妖后很是激动,立刻派人谋杀赵偃。[var1]就在赵偃终于同意联盟前往章台宫途中,一名黑衣人直逼赵偃,招招

  • 关羽为何不服马超,俩人的武力值谁厉害?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关羽马超谁厉害,关羽难玩还是马超难玩,关羽大战马超完整版

    关羽之所以提出和马超比武,关羽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是想通过比武这件事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一个武将守的再好,也不如攻下一两座城池、斩杀敌方一两员大将来的更有名气,更显功劳。盘点蜀汉这些地盘,算起来靠关羽之力拿下的并不多。眼看着不管是老兄弟还是新投奔的新人都有攻城拔寨的记录。关羽能不着急?他是想通过和马超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