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临死前,留给朱允炆四位大将可防朱棣,最后为何都没被重用

朱元璋临死前,留给朱允炆四位大将可防朱棣,最后为何都没被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63 更新时间:2024/1/23 23:05:58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从一介布衣出身,最后却能够坐在皇帝的座位。这一切都耗费了朱元璋许多的心力。所以朱元璋也希望能够让自己朱家的统治能够长治久安。

临死之前,朱元璋专门留下了四名大将用来防止新帝的叔叔朱棣谋权篡位,但是未曾想到的是,朱允炆竟然一个都没有重用。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是这几名大臣不堪重用还是朱棣从中作梗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曾经明王朝的故事。

新帝朱允炆

我们前面曾经提到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所以在他去世之前,他肯定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能够好好地保全明王朝。

就像秦始皇开创秦朝一样,儿子秦二世荒淫无度,横征暴敛,到最后落了个秦朝覆灭的下场。所以朱元璋在挑选自己继承人的时候,也是十分的谨小慎微。以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而朱元璋一开始看重的其实是自己的长子朱标。朱标生性温和,同时有十分的有才干。但是他的性格在帝王家也成为了他的一个弱点,所以朱元璋又给朱标请了武学的老师来锻炼他的军事才能。

但是没过多久,朱标因为本来身体不好,在一次出行中因为水土不服不幸去世了。

而这个时候朱元璋也十分的为难,储君的离世,让朝堂上面开始动荡了起来。朝廷言官们也是众说纷纭。而朱元璋则打算立朱标年幼的儿子为储君,也就是下一任皇帝。

也正是这一举动引发了朱棣的不满。我国古代一直到明朝还是有继承的规范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显得尤为突出。

所以即使长子朱标已故,皇位这碗羹也并没有其他几个兄弟的事情。而为了让朱允炆将来能够坐稳皇帝宝座,朱元璋也是想了许许多多的办法,为朱允炆挑选了许多能够辅佐他的大将。

削藩事件

而朱允炆在登上皇位之后,第一件想到的事情就是去整顿朝堂。朱元璋在世的时候,给自己其他的几个儿子都封了藩王,而且给他们分了自己的属地。目的也是为了分块巩固统治。但是人的野心总是无限的。稳固局面的下面其实也暗藏着波涛汹涌。

对于自己爷爷封的藩王,朱允炆上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着削藩,收回封地的管辖权。大臣们都表示赞同。而这让大大小小的藩王们十分的不满,觉得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而其中最为愤怒的应该就当属朱棣。朱棣本身有着很高的军事才能,这么多年以来又十分刻苦地进行历练。

朱棣属地今天也就是北京,当时十分的繁荣。朱棣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于是心里面对新帝产生了抵抗情绪。

但是朱棣心里面也明白,父亲为朱允炆挑选了四名大将进行辅佐,他不得不忌惮正统皇权手下面的权力。但是朱棣是何许人也,军事能力强,人也十分的精明。

令他高兴的是,这四名大将和新帝的关系似乎并不怎么融洽,而放着这么好的人才,朱允炆也从来没有重用过他们。多疑是每一个皇帝的本性,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多疑,所以不能够任人唯贤,让许多的小人钻了空子。

四名重臣

耿炳文是其中一位十分出名的大臣,他和著名大臣蓝玉齐名。两个人一个善攻,一个善守。所以常常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他的能力即使是朱元璋也是十分佩服的,所以当年朱元璋残害了那么多的大臣,但是耿炳文却留了下来,朱元璋希望他能够继续辅佐新帝朱允炆。

而后来在抵御朱棣进攻的时候,耿炳文也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人们常说枪打出头鸟。耿炳文的付出并没有让他加官晋爵,反而让朱允炆对他十分的忌惮。渐渐地也疏远了他。

唇亡则齿寒,没有了耿炳文的保护则正中朱棣的下怀。后来更是一举攻破了京城。

瞿能也是一名打仗的大将。当时朱棣进攻的时候,他带领军队冲破了燕王的攻击,让朱棣忌惮三分。当年还差点将北京城给一举拿下。

但是这样一名悍将却也遭到了朱棣的不信任,限制了他的军事行动,后来瞿能深陷燕王军队的包围圈,最终被杀害。

而宋晟诡计多端,计谋很多,经常被派去敌方阵营里面进行谈判和刺探。但是因为早年的时候,宋晟和朱棣的私交很深,所以在朱棣起兵夺权的时候,宋晟被调到了边境去镇守。看来朱允炆还是十分的不自信和慌乱的。

而郭英也是朱元璋曾经十分信任的将领,为人直率,有些许的莽撞。但是瑕不掩瑜,朱元璋曾经让郭英来担任自己的贴身保镖。但是在朱允炆心里,他觉得郭英就是一介莽夫,没有大将之才。

所以就派郭英去到了大后方,并没有重用他。

朱允炆的这一系列安排正中朱棣的下怀。因此朱棣发动兵变也更加的自信了,最后一举夺权,将朱允炆赶下了皇帝的位置,而朱元璋所盘算的一切到最后还是落空了。

小结:

由此可见一个统治者拥有决策的才能是多么重要。当年的刘备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也是因为他能够任人唯贤,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不惜三顾茅庐,成就一段佳话。

而朱允炆则因为盲目自信,放弃了重要的棋子,最后造成了满盘皆输的局面。所以说,知人善任也是统治者的必修课,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够让王朝兴隆,不被其他居心叵测之人钻空子。朱允炆的猜忌之心害了别人,最终也害了自己。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问道士:我能活多久,道士: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斩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人们总是对未知的事情充满着恐惧,仿佛所有未知的事情都如洪水猛兽一般,随时都在暗处伺机而动,时刻准备着给人致命一击。在现在的文明社会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幻想着自己能知道未来的事情,甚至还专门衍生除了一种以算命为生的职业。就连当时处于权力顶端的帝王亦不能免俗,很多的帝王都选择在自己的国家

  • 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竟对他的后人做出不解的行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说:“郭元帅对我有再生之恩,他有难我却逃跑,还能算大丈夫吗?”立即回去查看家中情形,却发现只剩了满屋子女人,和郭子兴有关系的男丁们,无论是儿子、侄子还是外甥舅子,都统统躲了起来。朱元璋当机立断,立即让小张夫人找来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领着他们去向彭大求救,使彭大能够拦阻赵均用,延缓他下毒手的时间;

  • 洪秀全死后,他的88个老婆都到哪里去了?下场一个比一个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工人阶级起义的一次运动,是由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开始,因为当时的鸦片,税收的加重农民是苦不堪言,洪秀全也是抓住了这个机会,一时间洪秀全也就成了农民心中的神了,纷纷跟着他一起起义,势头是非常凶猛的当时的清军一时间都是难以抵挡,随后洪秀全也是一直打到了南京,而且定都在南京。洪秀全也

  • 宋朝让人痛恨的靖康之耻,其实背后的罪魁祸首不是金人,而是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就连宋朝帝赵佶等人和妃子都不能幸免,被金人随意侮辱取乐,可谓奇耻大辱,人们在痛恨金兵之际是否想过,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本质上是谁呢?金国轻易瓦解宋辽联盟,宋国终究是强弩之末对于靖康之耻,许多人认为是宦官专权下的产物,大宦官童贯更是因此背负了千年骂名。虽说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一个国家的覆灭不是仅凭

  • 朱元璋称王之后打算为父迁坟,刘伯温看到后,说这座坟千万不能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埋葬的那天,天气晴朗,突然下起了大雨。朱元璋怕淋湿、怕生病、怕花钱,赶紧放下草席跑到凉亭避雨。就在这个时候,石头从雨中掉了下来,埋葬了他的父亲。他认为这可能是上天的旨意。上天为他的父亲选择了坟墓的位置,所以他将他的父亲埋葬在这里。然而,奇怪的是,从那时起,朱元璋的命运开始改变。他本来是在四处游荡。

  • 大清皇后被亲爹逼死,死前一句遗言,揭出惊天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她的结局,早在2年前就注定了。1872年,同治帝选皇后,爱上了19岁的状元之女阿鲁特氏。慈禧恨得咬牙切齿,“谁都可以,就她不行!”原来,阿鲁特氏的外公,就是八大臣夺权的主犯——郑亲王端华,与慈禧不共戴天。可同治帝非她不可,并想了个注意,在地面撒上茶水,让秀女从上面走过。只见别的女子都提着裙子,

  • 左宗棠生命中的贵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美国《新闻周刊》在2000年评出了最近一千年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中国有三位人选:第一位是毛泽东,第二位是毛泽东认为“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他。1812年,左宗棠出生于湖南湘阴县。左宗棠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在青年时期,屡试不第。20岁那年,左宗棠乡试及第,但之后三次赴京考进

  • 宋徽宗赵佶:被俘后依然贪念女色,总共生了80个儿女后来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宋徽宗赵佶《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北宋/赵佶上面这首著名的《媚儿眼》的作者赵佶,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朝第八位,也是北宋的末二代皇帝宋徽宗。宋徽宗赵佶的一生可谓是享尽了繁华、也受尽了侮辱。

  • 孝贤皇后:雍正亲封嫡福晋,乾隆白月光,一生追忆,她何德何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的孝贤皇后—富察容音。很多人提到乾隆,都会用“风流”一词,确实除了后宫佳丽三千,他还猎艳江南;而大家所不知的是乾隆是真的风流吗?我们仔细研究历史,乾隆“风流”是开始于何时?其实就是在孝贤富察皇后去世以后。甚至为了已仙去的孝贤皇后都不接受乌拉那拉氏为继后,那么,孝贤皇后到底何德何能,雍正亲封为宝亲

  • 朱元璋跌倒,大臣都装没看到,他赶紧来扶,朱元璋:把他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互相遭遇,两人在鄱阳湖上大战一场,朱元璋只有20万人,陈友谅的兵力三倍于他,而且还有先进的水师,但是因为朱元璋掌握了战机,最终很轻松的就击败了陈友谅,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将军叫做赵雍,因为他在战争中的成绩十分的优秀,所以被朱元璋提拔。也许大家对它并不太熟悉,确实是,他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