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他是唯一一个被现代网友戏称为“穿越第一人”的君王。甚至也是唯一一个死去以后,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做珍宝收藏了长达272年的君主。
但是,王莽究竟做了什么,才会让在位短短的十五年里,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诸多不可磨灭又格外引人注的事迹呢?
王家有子初长成
西汉时期的王氏家族可谓是真正的钟鸣鼎食之家,是底蕴深厚的世勋贵族。王氏女王政君初为汉元帝皇后。汉元帝驾崩后,成帝即位,王政君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后。并趁机临朝执政。王家自此更是先后有九子封侯受爵,如日中天。
虽说王家一直都是风头正盛,锦衣玉食。但是幼时的王莽却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家族而生活无忧。
王莽幼年丧父,少年丧兄,在王氏一个如此庞大的家族中想要生存下去也是一件难事。所以年纪尚轻且势弱的他不得不依附于自己的几个叔叔伯伯。也算是尝尽了寄人篱下的苦楚。
也许正是因为幼年的经历,王莽表现出了与自己族内同龄人完全不同的一面。当时的王氏乃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族中又多列侯、将军,这也导致了族内小辈大多好大喜功、生活奢侈互相攀比。
唯独王莽,生活简朴、为人谦恭且勤劳好学。与此同时他还服侍着自己的母亲,照顾自己兄长的遗孀。行为检点,作风严谨堪称一众小辈中的楷模。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莽也越来越得族内诸位叔伯的喜欢,而他本人也喜欢结贤纳士。因此他贤良的美名逐渐在大家的口中流传开了。后又经过诸多社会名流的举荐,王莽正式登上了西汉政治的舞台。
改朝换代
凭借众人的推举,24岁的王莽开始入中枢做官,经过伯父王凤的有意提拔和照顾。王莽又先后任职了黄门郎和射声校尉。
初入官场的王莽再次发挥了自己勤俭认真,礼贤下士的优良作风。没过多久,王莽十分的贤能便迅速传开,并且得到了汉成帝的认可。
但是,王莽的仕途说顺利也顺利,说不顺也确实只是差强人意。原来凭借着贤良的名声虽然可以支撑他入朝为官,却不能帮助他更进一步,抵达朝堂权利的中心。
在他沉浮官场的前十几年里,王莽并没有达到他对自己的人生期望。直到王根病重,王莽的人生才得已突破僵局。
王莽的叔父王根在自己病重后举荐了王莽代替自己接任大司马这一职位。就这样,王莽在他38岁时,终于走上了朝堂权利的中心地位。王
莽执政后,更加的勤俭贤良,他不断地招贤纳士,善待百姓甚至散尽家财接济穷人。终于此时的他,在百姓间的名声已经远远超过了皇室。
此后又经历过几次皇权更替的他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政治野心了。皇帝年幼,他又何必委屈自己屈居人下呢。就这样,王莽膨胀了,他撕下了自己那副温顺谦恭的面皮,转身夺取了西汉刘氏一族的皇权。
就这样,王莽捧着从自己姑姑王政君手里抢过来的传国玉玺,接受了年仅两岁的孺子婴的禅位诏书,登基称帝。创建了新朝。彻底终结了西汉210年的统治。
王莽之死
如果王莽即位之后依旧像他从前做的那样,继续礼贤下士,安安稳稳地治理国家,那么对于百姓来说,他会是一个深受百姓爱戴的好皇帝。
虽然称帝手段不那么光明磊落,但是对于百姓来说谁是皇帝,怎么当的皇帝都不是那么重要的,只要在位的那个人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就够了。
可偏偏王莽有自己的政治野心,他即位后就开始了托古改制,也就是后面世人所说的王莽新政。为了缓和西汉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王莽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说起这改革,不禁令人哭笑不得。王莽仿照《周礼》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其中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等一系列的变动。此外他还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废除奴隶制度,建立五均赊贷也就是现如今的贷款制度等等。
现代人看到王莽实行的这一系列政令,都感觉不可思议。无不惊叹王莽这天马行空的思维,并情不自禁地感慨一句“这兄弟怕不是穿越过去的吧!”
终于,经过王莽一顿操作猛如虎后,他的新朝撑不住了,经过频繁的朝令夕改以及侵犯了当时大部分氏族的利益后,各地开始出现了起义军。
地皇四年即公元23年,愤怒的义军攻入长安,新朝亡,而王莽也在奔逃时被义军所杀。
可是王莽神奇的一生并没有随着他的死亡而结束。
有关王莽之死甚至还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数十个军士争相杀王莽,分裂了王莽的尸体。这是比较官方也比较符合当时社会背景的,但是却远没有第二种说法吸引人。
另外一种说法是王莽在逃窜的过程中被一名商人砍下了头颅。在头颅落地时,突然出现了一个能口吐人言的细小白蛇,并对他说到,得头颅者得永生。
商人听罢捡起王莽的头颅藏回了家中。谁料当晚,商人一家竟然全部离奇中毒身亡。隔日皇宫中竟然来人把王莽的头颅带回了皇宫。
而王莽的头颅本是由白帝儿子的精魄所化,白蛇本意是想借商人一家的死亡来诱使百姓将头颅焚烧,使其解脱,却不想弄巧成拙。直到晋惠帝为解瘟疫,与白帝相商,才得以焚烧,使其精魄得以解脱。
但是不管那种说法,王莽的头颅都被历代君王封存了272年之久,这可能更多的也是历代君王对自己臣子的一种警示吧。心怀二心者不得善终。
小结:
从后世曾有人评价王莽称之为“社会主义第一人”不难看出,王莽的所作所为以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有些还是正确的。但是放在当年的那个年代确实难以实施,这其中的是是非非,就犹如武则天所立的无字碑那样,当事人已经无所谓了,暂且都留给后世去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