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明朝的国姓为“朱”,与动物“猪”是谐音,老百姓平时怎么该称呼猪这种动物呢?如果一个屠夫日常所说的“杀猪”被不轨之人错解为“杀朱”,那等着他的就该是杀头了。在当时,猪是主要的肉食来源,自幼贫寒的皇帝也非常喜欢吃,总不能因为皇权而剥夺大家吃猪肉的乐趣吧?
问题到了皇帝面前,聪明的明太祖灵机一动,示意可以将猪的发音改为“豚”或者“彘”,这样就巧妙化解了尴尬。大家终于又可以一起愉快地吃猪了。后来到了明武宗时期,规矩就更加严苛了,与“猪”相近的谐音也不允许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关头就到了彰显平民百姓智慧的时候了。
民间有个很有才的屠夫发明了一个称呼,将猪亲切而形象地称呼为“万里哼”,是不是感觉瞬间高大上了?我们都知道,天子的别称又为“万岁”,那么算来算去,猪的这个别名仍也可以与皇帝称兄道弟啊,看来明朝的猪与皇族实在是渊源不浅。换了这样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感觉猪都要脱离家畜这个物种了呢。
只是到了朱厚照登基之后,在有一次的宫宴上,他对着一盘烤乳猪陷入了沉思。虽然宫人们乖巧地将那称为“彘肉”,但他心里仍明白这其实就是猪肉啊,而且巧合的是,自己属相为猪,这不是蒙蔽圣上还装无辜吗?于是明朝在那段时间实施了严格的禁猪令。知道了这些典故,你是不是也和小编一样,对古代当权者的任性有了新的认识呢?猪这个平凡的动物能天子有如此渊源,应感三生有幸吧!你是不是觉得也很有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