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设置的南北镇抚司,和锦衣卫有何不同?

明朝设置的南北镇抚司,和锦衣卫有何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089 更新时间:2023/12/11 23:28:57

明朝设置的南北镇抚司,和锦衣卫有何不同?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也就是他的特务机关。他能够通过锦衣卫,知道任何一位大臣的所有琐碎事务,显然是为了加强皇权才设立的。

锦衣卫旗下,又设立了镇抚司。镇抚司的主要工作,那就是负责各种见不得人的勾当,比如说暗查官员的私事,逮捕、审问一些有疑点的官员。

他们办案,不需要金国三堂会审,全部都在私底下进行,所以说他们见不得光。镇抚司还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南北镇抚司。

南镇抚司主要负责锦衣卫的纪律问题,是管理自己人的,相当于锦衣卫纪检委。而北镇抚司则是对外的,专门负责皇帝下达的各种命令,相当于天津站的行动处。

北镇抚司是直接行动机关。老朱家的皇帝,所下达的命令,基本上都是由北镇抚司来完成。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所以属于出差比较多的差事。

由于是皇帝派出来的,手里的权力又比较大,所以他们到了地方上往往都能够受到各地官员们的奉承,即使地方官职位比他们高,一般也要称呼他们为上差。

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其属有御椅等七员,皆正六品。设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明史》

时间长了,这帮人可就无法无天了,在朱元璋的支持下,他们办案子不需要经过刑部,所以不少官员都担心惹上锦衣卫。

锦衣卫也因此不守法纪,最终被人告发,朱元璋索性就把这帮锦衣卫给废掉了。等到朱棣上台以后,还是需要监视手下官员,所以再次用锦衣卫。

朱棣时期,锦衣卫的最高长官就是他自己,到了朱见深时期,北镇抚司的权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可以越过锦衣卫长官,直接向皇帝复命。

由此可见,锦衣卫中的实权派,其实就是这帮北镇抚司的人。他们直接处理所有皇帝下达的案子,不需要向皇帝以外的任何人负责。

这种职业实在是太可怕了,为此明朝初年的官场,其实一直都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尤其是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个人在位的时候,官员们人人自危,还不如回家种地来得实在。

南镇抚司就是锦衣卫里的纪检委。跟北镇抚司完全不同的是,南镇抚司不负责到全国各地处理皇帝的案子,他们最重要的职能,那就是管理锦衣卫内部的纪律问题。

因为锦衣卫一家独大以后,朝中所有官员都管不了他们。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权力机构约束这帮人,那他们非要上天不可。

十七年,改锦衣卫指挥使为正三品。二十年,以治锦衣卫者多非法凌虐,乃焚刑具,出系囚,送刑部审录,诏内外狱咸归三法司,罢锦衣狱。成祖时复置。寻增北镇抚司,专治诏狱。成化间,刻印畀之,狱成得专达,不关白锦衣,锦衣官亦不得干预。而以旧所设为南镇抚司,专理军匠。---《明史》

南镇抚司所需要做的,那就是加强锦衣卫的纪律管理工作。可以说这份工作任重道远,而且容易得罪人。

因为他们要管的人,个个都是手握重权的锦衣卫。尤其是北镇抚司那帮人,更是直接行动单位,稍有差池,南镇抚司的这帮人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为此南镇抚司在管理纪律方面,基本就是个摆设。除非某些锦衣卫的领袖要倒台了,这帮人才会站出来说明他的各种罪状,否则他们一般只敢欺负一些小喽啰。

后来他们估计是太无聊了,只好去开拓一些其他的项目。比如说他们也会去搜集一些情报,有时候还要搞军事武器的研发工作。

锦衣卫和东西厂是有本质区别的。很多人在了解锦衣卫的时候,对他们有着很深的误解。认为锦衣卫就是东西厂那帮特务,完全没有区别。

其实这两者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因为东西厂是纯粹的特务机关,而锦衣卫却跟他们不同,锦衣卫的地位比东西厂的人要低。

东西厂往往会从锦衣卫中挑选一些能干的,加入东西厂,以此组成特务机关。所以说东西厂是锦衣卫的成员组成的,地位比锦衣卫要高。

东厂成立于朱棣时期,为了加强特务工作,在锦衣卫之外,特别设立了东厂。西厂成立于朱见深时期,权力高于东厂,地位也在锦衣卫之上。

不过后来由于西厂的名声太臭,被皇帝给撤销了。他们的成员主要也是来自于锦衣卫,不过他们的领袖一般都是太监,这也就是明朝宦官弄权的由来。

跟东西厂比起来,锦衣卫就显得没有那么坏了。因为东西厂没有所谓的南镇抚司负责监督他们的纪律,连个摆设都不设立,自然是权倾朝野了。

总结:谁掌握了北镇抚司,谁就是锦衣卫里的老大。从职权上来说,南北镇抚司,看起来地位是平等的,而且上头都有平级的老大。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权人物,其实就是北镇抚司的老大。

因为北镇抚司手里的权力过大,谁掌握了这地方,谁就掌握了整个锦衣卫。为此南镇抚司也只能成为一个摆设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她本是宫女,为康熙生育一子二女,死后才成为皇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敬敏皇贵妃,清朝,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康熙的后宫妃子数量惊人,光皇后就有4位,皇贵妃也有3位,加上其他贵妃、妃子、贵人等,有据可考的就有62人。试想下,一个皇帝的后宫这么庞大,那么争宠吃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这后宫之中,女人上演了一幕幕人间的悲欢离合与骨肉分离。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康熙的一位妃子,她的名字叫做章佳氏,是康熙的敬

  • 徐州相王是什么意思?魏齐两国之间的连盟为何会惹怒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徐州相王,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齐魏马陵之战,魏国大败,为对付秦国,魏惠王与齐威王于公元前334年在徐州相会,互称为王,史称“徐州相王”。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为何这个历史事件如此重要呢?有种说法是春秋、战国这两个时代真正的划分,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作为标志。也就是说,不少人认为,春秋战

  • 唐初名将王孝杰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唐初名将王孝杰最后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这其中,吐蕃大唐时期,虽然社会相对安定,不过这其中有个例外,那就是吐蕃。吐蕃在远离中原的偏远西部逐渐发展了起来,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时间一长,他们就开始惦记上了大唐的地盘。唐代初期,有一位名将,名叫王孝杰。他奉命抵御吐蕃,镇守边疆。但在一次

  • 揭秘:古人用筷子时有什么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筷子是我国古代先人智慧留下的产物,早在3000多年前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筷子了。在古代的时候筷子又称为“箸”,我们经常使用的筷子,它也承载了我们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特色,所以说一双简单的筷子确实有着不一样的意义。筷子经过3000多年的使用之后,在民间也有很多关于筷子的使用文化,而在民间的时候,有关

  • 秦始皇的身手怎么样?为何荆轲没能刺杀成功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一讲到秦始皇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他,大家都非常羡慕他这样的人,可以说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坐上了国家的一把手,可以说是非常的风光,是我们的榜样,但是在他这样令人羡慕的背后,他也是被人仇恨,那么谁非常仇恨他呢,那就是他的敌人,他的敌人为了想让自己的国家活下去,就想把秦始皇杀了,那么这背后就有一个关于暗杀秦始皇的

  • 真实的锦衣卫是怎样的?这个部门到底有多么权利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在看影视剧的时候,看到关于明朝这个朝代的时候,他们有一个神秘的部门,叫做锦衣卫。而像现在的影视剧,比如说龙门飞甲,还有绣春刀。但这几部影视剧他都演的是关于锦衣卫的故事。而影视剧里面的锦衣卫,武功高强,让人心生敬畏,让人谈之色变。那么在我国历史上,锦衣卫这个部门到底有多么厉害呢 ?在明朝的时候

  • 武则天的出身如何?她的母亲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唐代,历史解密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她在唐高宗时期就开始参与朝政,到真正做了皇帝,前后执政了将近半个世纪。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虽然作为女皇武则天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不得不说,她做得还不错。同时,她也极力培植自己的势力,尤其是自己的娘家人。那么武则天的母亲是谁,武则

  • 王莽上台后为何要改革?改革为什么没能成功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王莽,历史解密

    西汉后期,朝廷的赋税劳役日益严重,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弄得民穷国虚,土地兼并和奴婢、流民的数量恶性膨胀,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各地起义不断。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以初始元年十二月初一为新朝始建国元年正月初一。王莽

  • 博尔济吉特·策棱:康熙的女婿,死后乾隆亲自祭祀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博尔济吉特·策棱,清朝,历史解密

    作为千古一帝,康熙在维护清朝统治方面做得非常不错,比如说他一直践行祖先制定的“满蒙联姻”策略,几乎把自己的所有的女儿都嫁到了蒙古。不过,虽然牺牲了女儿的幸福,但康熙的和亲政策却收到了奇效,甚至可以说是挽救了大清,而这位挽救大清的人正是康熙众多和亲女婿之中的一位,他的名字叫博尔济吉特·策棱。策棱的身份

  • 夏侯渊和曹操有亲戚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夏侯渊和曹操有亲戚关系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荀彧是曹操手下首席谋士,有王佐之才,稳当当的谋士中的一哥,就连很厉害的郭嘉和贾诩都比不上,荀彧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赫赫功勋,是第一功臣。曹操也曾称赞荀彧是他的张良。曹操所有的重大决策,荀彧几乎都参与了,在战略方面,荀彧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