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穿越成了唐高祖李渊,距离玄武门之变还有四天,该怎么办?

如果穿越成了唐高祖李渊,距离玄武门之变还有四天,该怎么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798 更新时间:2024/1/8 22:13:35

李建成当时的势力差不多和李世民势均力敌,玄武门政变对李世民来讲是真的凶险,这都能赢李世民也算是天选之子了吧。作为老父亲还能做啥呢,拉下老脸请求恳请他们給对方留条活路呗,就算软禁也好,同胞兄弟相残,想想就难受。不过真正的李渊肯定不会这么想吧,他偏袒李建成打压李世民使两者势力平衡相争,就是为了自己做好这个位置,他肯定也想得到这两个儿子之间总有一天要刀刃相向吧。

但是他没有调节这个矛盾反而考虑如何巩固自己的势力,他大概也没那么在乎儿子们的死活吧。实际上大家要明白一点。当年出征天下之时,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合作亲密无间,一个快30的哥哥李建成,带着只有十几岁的弟弟李世民征战四方,出生入死。情谊可以说,肯定比一般的兄弟还亲李建成的问题你大可以抛给李世民解决,但李世民这种势力盘根错节,得军心,得民心的,你让李建成怎么解决?就算你能解决李世民和李建成,那内忧外患你怎么解决?

历史已经给你透了答案了,李世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而李建成,永远只是一个历史假设,没有人能百分之百地确定他能成事还是不能成事。综上所述,李世民当皇帝对谁都好,提前禅位是为了老父亲好,也能避免一些隐患,毕竟好不容易能穿越成皇帝,总不是为了在历史上留下骂名吧。面对李世民杀害了哥哥李建成这件事,实际上你应该体会到李世民的内心的痛苦的。

否则他也不会一辈子那么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当一个贤明的君主,其实身上背负着哥哥的一些抱负的。而且李世民开了乱删史书的先河也是心虚的一种表现吧。尤其是他和魏征的故事和内在的逻辑更是无比精彩,细细品味你可能发现别有洞天。这是一场不得不发生的政变,更多的是要体会到一个不得已。李世民的集团太庞大了,如果李世民不当皇帝,那这些人的抱负怎么办。甚至生命都有极大的危险。所以这个格局是李世民破不了的。李世民自己的命可能也保不准哦,如果不想往前走,也必须要走。无论他哥哥是不是真的要迫害他。找个合适的理由废掉太子李建成,并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外放,然后立李世民为太子,避免发生玄武门事件。

最后找个合适的时机退位,条件是保李建成和李元吉生命安全。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有好的,也有坏的,玄武门摆明就是很坏的榜样,容易引起后世子孙模仿,不利于权力稳定,导致政局混乱。而在特殊时期立贤不立长,不容易留下隐患。另外,四天的时间只能解燃眉之急,先废太子,贬齐王,发配到边疆封地,立李世民为太子。重要的是之后要示意大儿子暗中培养势力,在能与二儿子抗衡之时让他们两个人争太子之位,最后用自己暗中培养的势力灭掉获胜的一方,再努力生个好儿子,百年之后传位给他。

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并且因为唐初的问题,禁军和野战军是不分家的,所以禁军首领一半是从野战军里提拔上来的,也就是说这些禁军将领有很多参加过建国几大战役,并从中立了战功。这么说,答案基本上就很明显了吧。建国最硬最关键的那四场战役的最高统帅都是李世民,他们是跟随李世民立的功,他们都曾是李世民的旧部,并且上面也叙述过,在大唐军中李世民就是军神,他在军中的声望和得军心的程度都远高于李建成。即使贵为太子,只要你没经营过,就根本得不到真正的军心。李世民为什么赢了?因为他控制住了禁军,在李渊的眼皮底下控制了禁军,还让李渊及李建成一无所知。

众所周知,长安是李渊的势力范围,不是李世民的,可禁军还是悄无声息地被李世民揉成了筛子,甚至尉迟敬德甲衣带血的横穿半个皇宫无人阻拦。其实,李建成的成就是有的,李建成相当于后勤部部长。干得不错,正经拿接班人培养的。而李世民相当于集团军司令,手下有武将、士兵。不甘心当个王爷,于是造反了。像是这种事情,我们老百姓的眼界是有限的,能做的有效行为毕竟有限,不添乱就不错了。于是我的选择是,在第一天的朝会就宣布李建成继承皇位,择日选择登基大典。当天把皇宫防卫、首都部队负责人都换成李建成的人,并把李世民的武将都即可安排出首都并只给虚职。登基大典之后让李世民回封地,永不回朝。

历史要看趋势,距离玄武门之变只剩四天,秦王羽翼已丰,其党羽在朝中早已完成布局,与太子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带着未来的历史穿越回去也没什么用。想改变历史,就要把穿越的时间点多提前一些,从两兄弟的教育着手,要么扶持李建成,培养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感情,遏制李世民壮大的趋势;要么早早确定李世民为世子,让李建成甘心帮助弟弟上位。而不是让兄弟俩逐渐势同水火。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李渊早期备受杨广猜忌和打压,自顾不暇,恐怕没有多少精力放在家事上,慈母多败儿也是没办法的事。

更多文章

  • 他是唐代版韦小宝,捣乱后宫,落得身死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韦小宝图片,韦小宝子孙后人,现代韦小宝电影

    韦小宝的故事绝对不是传说,在唐代,还真有这么一个假太监,曾经风光一时。唐敬宗李湛当太子时,一个叫刘克明的人依靠大宦官养父的关系,混进了皇宫,做了假太监。刘克明与李湛年龄相仿,他机灵乖巧,善于投人所好,很快就和喜欢玩乐的李湛打成一片,成了李湛的心腹。李湛登基后,刘克明的身份水涨船高,在宫中成了大人物。

  • 术士给武则天三个儿子相面,不看好二儿子李贤,没想到却被打脸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逼死李贤,武则天刘晓庆版李贤,武则天秘史李贤和婉儿

    李贤是当时朝野尽知的一位风流才子,但李贤却从来没有把他的才华当作负担。尽管他从小就迷恋读书,且一览不忘,被他的父亲高宗李治看作是他所有儿子中最有才华,也是最堪担重任最适合继承王位的。但是兄弟中排行第二的位置,使李贤天然失去了可以成为一代伟大君王的可能性。但李贤并不为此耿耿于怀,可能是因为他的智慧通达

  • 韩国人是怎么改编中国历史的?李世民被他们玩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真实的李世民简历,韩国电视剧李世民,韩国真实改编电视剧

    这种不要脸的国度,深深把文化影响发扬到了极致。他们不仅从历史入手,以专家和学者的论著来影响国内有文化的人,还把这些被改编过的历史,拍成历史正剧,放给国内民众看。大家要注意这几个字,“历史正剧”。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这部电视剧,哪怕里面有些许改动,但大体上符合历史真相。这种电视剧可能会比较枯燥,但多少也

  • 马桶为什么叫马桶?李白的身上为何会有这么多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白上厕所忘了带纸,杜菲尼马桶和恒洁马桶哪个好,为啥马桶叫马桶

    1.李白作为唐朝的诗仙,许多学者笃信李白其实并不是汉人,而是属于胡人,首先是一些史书之中对于礼拜的描述:眸子炯然,哆如饿虎。身高据推测约有一米九左右,而且李白在逃难时所说的话,是羌胡语,这更加证实专家的推测而陈寅恪也给出了自己的论点,李白的父亲其实是商人,早年的时候因为经商,所以去了蜀地,后来就该换

  • 东晋古墓中的鹦鹉杯,有何特别之处?为什么史书上会反复提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墓发现的鹦鹉杯,石头鹦鹉杯,东晋古墓考古纪录片

    因为海螺口被人用铜精心包裹上。因此,专家第一反应就意识到:这是一件酒具。之所以用铜将海螺口包裹,是唯恐在喝酒的时候,不小心把嘴巴割伤。在现场的专家在沉思片刻后突然惊呼:这就是失传多年的鹦鹉杯!鹦鹉杯是古代的一种酒具,李白曾高度称赞这种酒杯装酒,可以倒出三百多杯。而根据《格古要论》等古书记载,鹦鹉杯是

  • 武则天创造的3个第一,千年后,在位最长的康熙,都没能打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皇帝武则天简历,武则天作为皇帝为什么被历史承认,武则天为何可以当皇帝

    历史上,由武则天创造的第一纪录共有三个,各个都能体现她作为一代女皇的不凡之处。登基时年龄最大公元690元,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这一年武则天已经67岁高龄,而达到此刻人生的巅峰,武则天整整花了53年时间。14岁时,武则天入宫,走上了她的传奇之路。作为女子,这条路充满着艰辛,经历无数的明

  • 史上第一女帝,称帝尚在武则天之前,受裸刑凌辱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女帝武则天时期的历史,武则天女帝原版,武则天称帝时军权

    武则天自幼通读文史书籍,14岁被选入唐太宗后宫,在此期间,唐太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她多智,且善谋;武则天称帝后,由于她在位虽然残暴,但同时兴吏治、选贤才,对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于是史书了她非常中肯的评价。武则天为历史承认的第一位正统女帝,然而在她即位的三十七年前,另一个奇女子率先称帝,也许

  • 为了这个女人,李隆基连杀三个儿子,最后却便宜了李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隆基与李亨是同年死的吗,李隆基和李亨,李亨和李隆基同年去世

    古代的皇帝,除了江山社稷,最为重要的就是自己的皇室子嗣,传宗接代的观念不止在民间,就是身为天子的皇帝,也十分在意,皇帝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最大的作用,就是为自己生育子嗣,但是凡是总有例外,唐朝的李隆基,为了一个女人,竟然杀掉了自己三个亲生儿子。李隆基在位的时候,是唐朝最鼎盛的时期,当开元盛世出现后

  • 李治偷偷到感业寺见武媚娘,两人相见后为何泪流满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媚娘与李治在感业寺,李治去感业寺上香,李治小时候第一次见到武媚娘

    在武则天入寺的两年里,高宗的日子并不舒适。在后宫,皇后王氏以出众的淑静贤德闻名,不失为一个国母,她恭顺依从,从不违背上意,但过于拘谨,高宗并不爱她。而且王皇后是关陇大族的后代,是关陇势力向后宫的延伸,高宗无形中成了被监视的对象,不得不小心翼翼,否则就会有人来劝谏他、引导他,直到说得他厌烦为止。在朝堂

  • 唐朝往事:唐太宗别样反腐,方法实在是奇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贞观初年,一桩贪污案的告发,让唐太宗李世民很是愤怒。因为,本案中的案犯身份很是特殊——此人不仅是参与过“玄武门之变”的功臣,而且还是长孙皇后的本家叔叔。他就是长孙顺德,一个功勋卓著的大唐开国元勋——从晋阳起兵,一直到李世民登基,长孙顺德始终都是李世民的得力帮手。让唐太宗李世民生气的是,自己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