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清朝宣统溥仪的时候,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在革命浪潮蓬勃发展的大势下,以及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中,孤儿寡母的宣统皇帝和隆裕太后,一看还是乖乖下台好了,免得动刀动枪,惹到花花草草不好。
溥仪退位之后,生活待遇上还是不错,在故宫这个小王国中,吃吃喝喝,忘记了亡国之君的痛苦,不过这怪不得溥仪,年少不更事,退位的时候才四五岁,什么都不懂的年纪,不知道痛苦是什么滋味。
等到溥仪慢慢长大了之后,他才对失去皇位有一种初步的认识。有一次他的老师庄士敦给他上课的时候,提到了明朝灭亡的教训,少年心性的溥仪,突然好奇心大发,于是就询问他的老师庄士敦,现在朱元璋的后代还有没有了?
溥仪之所以有这样的发问,其实还是想要和明朝的后代比一比,两者都曾丢失了国家,那么相见之后又该说些什么呢?是抱头痛哭的悔恨,还是同病相怜的相互安慰?就这样,在溥仪的要求下,太监们开始为他寻找朱元璋的后代。
从明朝末年到清朝退出历史舞台,前后经过了二百多年的时间,那么朱元璋的后代还能够找的到吗?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想当年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受罪,曾分封他们的子孙在国内各地,但到了明末农民起义的时候,在李自成、张献忠的带领下,他们将朱元璋的后代几乎屠杀干净。
等到清军入关后,关内的皇帝慢慢坐稳了江山,这个时候他们想到应该利用一下朱元璋,表示他们继承的朱元璋的衣钵,赶走了张献忠,打跑了李自成,同时还可以化解王朝内部民众的反抗情绪,所以从顺治到康熙,他们都曾装模作样地去祭拜朱元璋的陵墓,表示出应有的尊敬。
同时为了将这种尊敬更具体化,康熙执政的时候,又开始下达命令,明朝的皇陵需要有人祭祀,而祭祀的对象当然是朱元璋的后人最为合适了,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经过一番寻找,还真的找到了朱元璋的一位后人,此人名叫朱之莲,还是清朝的一位官员。
康熙一看很高兴,立即封赏他为一等候,其它事情不用管,只负责朱元璋皇陵的祭祀事宜就可以了。所以到了溥仪寻找朱元璋后人的时候,从朱之莲这里下手就可以了。
就这样,几番询问查找之后,将朱之莲的后人也找到了,溥仪迫不及待地和对方相见,一看高兴了,因为面前的这位朱元璋的后人,长的一副老农的样子,看起来饱经沧桑,家里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并且在进一步的询问下,才知道他家的房子都快倒塌了。
一番比较之后,溥仪终于找到了存在感和优越感,看来自己的小日子还很是不错,至少还保留有皇帝的称号,应当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