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虽然是各个方面都被西方列强所欺,但是也有一批高官知道如何挽回清朝的局面,可惜当时的皇帝和慈禧太后非常误国。皇帝的目光短浅直接导致了清朝被西方列强所瓜分,这也是近代史上耻辱的一面。
晚清时期,清朝的官场也是很复杂的。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晚清也不例外。在当时的朝中,湖南人和安徽人都很混得开,为什么?因为当时有两个主要人物,就是曾国藩和李鸿章。
熟悉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两人在晚清时期的地位。这两人的老家,一个是湖南,另一个是安徽。晚清时期,朝中有同乡情节,尤其是李鸿章,凡是同乡,找自己办一些事,几乎没有被拒绝的。
可是到了后来,这种局面就被改善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道光、咸丰年间,朝堂上根本没有湖南人和安徽人的立足之地。在道光和咸丰年间,反而是江西人比较吃得开,这是为何呢?
根据清朝当年的史料记载,很多江西的人升为朝廷中很大的官职,可是这些人的同乡在朝中并没有沾到什么光。当时有一句话叫做“江西人向无党援。”,也就是说江西人之间并不怎么团结,一旦被人陷害打压,极难翻身。
当时的清朝高官万青藜、胡家玉等都被拉了下去,原因就是当时的江西人在清朝官场不懂了团结,反而是陷害自身。让人感到可悲的是,1873年后面的三十年,江西都没能再出现一个三品以上的京官。
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30年的时间,对此曾国藩有话要说。曾国藩说出了一句话“江西人素尚节义。今顾颓丧至此,陈子鹤不得辞其责。转移风气将在公等,其勉图之。”这就是为何江西30年不出高官的原因。
曾国藩不仅说出了当时的江西人为何不出高官,还说出了谁要为此负责。陈子鹤要为此负责。陈子鹤就是陈孚恩,此人在晚清时期,官职做到了军机大臣和兵部尚书的职务。这可是清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
曾国藩认为,江西之所以不出高官,主要原因在于陈孚恩这个领头人没有做好。江西人素来讲气节,道德风尚高,可是因为陈孚恩一人,直接导致了江西人在晚清官场的失势。
晚清时期,江西人之所以不出高官,主要原因就是江西人不团结,其次就是陈孚恩卷入了政治斗争。在辛酉政变后。陈孚恩遭到了清算,因此与陈孚恩同乡的江西人,多数都受到了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