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为何不到百年就亡了?了解他们皇位传承有多乱,瞬间明白了

元朝为何不到百年就亡了?了解他们皇位传承有多乱,瞬间明白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449 更新时间:2024/2/20 18:24:56

在那个时代,中华民族有着历史上最大的版图,只要攻下西欧,就完成一统亚洲的伟大壮举。

后来发生内乱,成吉思汗在内乱中胜出,成立元朝,成吉思汗的威名也因此被大家深知。

但为什么如此强大的蒙古军成立了元朝,却不到百年时间就分崩离析,成为历史上的一个尘埃呢?

公元13世纪,西欧十三国联军在波兰平原上被强大的蒙古士兵一举击溃。

此时的东欧国家各国军队均被打败,欧洲人早已民心涣散。

他们此时已经放弃无谓的挣扎,更多的精神放在向上帝乞讨能出现奇迹拯救自己的国家。

但在不久后,蒙古士兵却在一往无前的气势中萎靡下来,放弃了进攻,让西欧的许多国家有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难道真的是耶稣神显灵,或者是上帝存在,才让濒临灭绝的有文化能够死灰复燃?

仓促的成立

其实都不是,是因为最为复杂的人心。

在几十年后,欧洲各国才知道,这都是此时蒙古军的头领也就是蒙古大汗蒙哥之死导致的结果。

作为蒙古军的统领,蒙哥之死带来了政治上的巨大改变。

蒙古军在首领死亡之后,第一件事绝不是重新调整,继续进攻,而是开始分崩离析,内部进行急剧的变化。

蒙古帝国当时处于蒙哥在死前并没有立下遗嘱的环境下,于是对于继承人之位众说纷纭。

大家都在尽自己的权力争夺对自己最有利的地位,而蒙哥之死跟南宋时期的钓鱼城之战有着莫大的关系。

钓鱼城是一个不起眼且没有什么战力的小城,但它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地区崎岖不平。

虽然不被大家看重,但是一往无前的蒙古兵,在进攻此处时却是备受煎熬,钓鱼城的防御之强是蒙古军从未遇到过的。

此时的蒙古军正由蒙古大汗蒙哥所领导。

为了能够看清钓鱼城的内部构造,以及明白敌我士兵安排,更是出自于内心的高傲。

他内心接受不了所向披靡的蒙古士兵打不下这座小小的城池,便让人修建了一座高台,自己则亲自登上高台查看城内情况。

结果被南宋军队抓住机会,在隐秘的地方放置投石车将其砸伤,最后不治身亡。

一代蒙古大汉竟死于如此荒唐的投石车。

蒙哥突然离世,没有指定任何一个继承人,这也对蒙古帝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先前的蒙古帝国中,在蒙哥争夺捍卫国家时,蒙古帝国内部早已经分崩离析。

人心不一,必是毁灭的天堂。

蒙哥之死成为了毁灭的导火索,于是进攻中东、南宋、北欧的军队都往回撤退,支援自家主子。

最终我们熟知的忽必烈在内战中取得了胜利,成立了百年不到就毁灭的元朝。

元朝吞并了南宋政权,统一了华夏大地,也因为新政权的建立,需要时间稳定,忽必烈放弃了一统亚洲的机会。

此时的蒙古帝国分裂成四大汉国,元朝只是名义上的宗主国。

虽然是宗主国,但是实际上的实力并不比其他几个汉国高出多少。

这场内战使得强大统一的蒙古帝国不复存在,而是分崩离析。

这也是导致后面元朝迅速毁灭的重大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欧洲文化因为失去了蒙古帝国,也就是东方武力威胁,得到了苟延残喘的机会,文化开始迅速萌芽。

文化差异

大家就知道元朝首领忽必烈一直都是蒙古帝国中骁勇善战的战军,在内战中表现突出,也获得了最后内战的胜利。

但他并不具备作为统治者的能力,他为了能够稳固自己的政权,宫廷政变贯穿着元朝统治的始终。

部族文化的统治者终究难以统治一个宫殿。

忽必烈在地方上实行了比较古板化的奴隶主管理。

他让奴隶主去管理大量的工人,他们的制度和经验都是相对的落后。

再加上对汉族文化不屑一顾,只有少部分的奴隶主会去对汉族文化进行学习。

但盲目的学习只会导致内部矛盾更加激化。

蒙古文化和汉族文化在元朝内部冲突极为明显,导致了元朝的迅速毁灭。

元朝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就出现了11位皇帝。

要知道每一次皇帝的分解都会导致政权的改变,会带来一个朝代,从经济到政治上的巨大变革。

所以元朝皇帝更改的如此频繁,也是元朝迅速毁灭的一个前兆。

公元12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

到公元1368年大都陷落,元顺帝出逃,这个大一统的朝代,历史上仅仅存在了98年。

虽然比秦、隋两朝时间都要长一些,但是不到百年的国家还是令人不解。

曾经纵横大陆的蒙古帝国建立的元朝竟然衰败的如此之快。

短短98年就换位了11位皇帝,每位皇帝在位时间不一,长的几十年,短的仅仅只有几个月。

三年的统治时间完全不够一个皇帝推行并实行自己的政权,甚至连权力交接统治班子的裁决都来不及,更别说来推行行之有效的政策了。

可能是元朝前身是蒙古帝国,都是武士出身的原因。

很多的皇亲国戚都是武士出身,并没有足够的文化支持,也难以保证政权的延续,不足以支撑蒙古帝国到强盛的封建王朝进行的大跳跃。

这也导致内部结构混乱,皇帝对各地的权力也无法进行制衡。

内乱频繁,皇帝对于内乱也是有心无力。

不平等的朝代

元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仅仅只有以上两条,更重要的原因是民族政策的不平等。

蒙古帝国作为蒙古人主导,和汉族有隔阂,经过几百年的斗争和摩擦,内心已经产生对敌对部落的冲突。

中华民族又主要是以汉人为主,几千年来互相融合,形成了现在的民族大团结。

但是,蒙古族中作为边远地区的民族,从内心上还是难以与中华民族精神统一。

所以在主要为蒙古族统治的元朝中,对汉人的剥削和压迫是无处不在的。

封建社会时期,一个社会的人民不能统一,对统治者来说是极为致命的,而元朝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欠缺。

四等人制度就是这种欠缺的代表。

元朝的四等人制度类似于印度的种姓制度。

不同的是印度是越早被征服的民族地位越低,而元朝则是越早被征服的民族地位越高。

元朝的四等人制度中地位最高的是蒙古人。

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享有的特权在元、清两朝更是到达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他让整个民族都享受到了特权。

第二等人则是色母人,意思是各色各目的人,是对东亚人、西亚人、欧洲人等少数民族的总称。

第三等人就是汉人,最后一等就是南人,都是一些最后纳入元朝统治的人民。

元朝四代人制度下,蒙古人在法律和整治上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

比如蒙古人杀掉下等下位等级的人,都不需要偿命,只需要赔偿牛羊等畜生。

汉人和南人实际上等级区别并不大,这些人在元朝的重要官位上都是副官,少有被重用为大官的汉人和人。

不少地方政权都被中央的蒙古人也就是最高等人所统治。

这种“不平等”的统治,导致百姓纷纷起义,这也是元朝内乱频繁的重要原因。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年少时的家庭包括自己就受到了贪官污吏的压迫和欺辱,因此等他坐上帝位后,对此方面的整治非常严格。

这里也从侧面说明了元朝内部存在的问题,人民被分成四等,从内心上自然就会感觉到的不平等,当然会有反抗的想法。

总的来说,元朝是氏族文明,元朝的灭亡跟以上三种原因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元朝能够在这种折磨中坚持百年也算是奇迹了。

而忽必烈开创的元朝在历史长河中只存了100年,与它的继承制度也有关系。

由于看不上传统以来的汉族文化,所以元朝并不打算执行从古延长下来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也就是说,元朝没有长子继承皇位的概念。

在元朝统治者的概念中,想要能够当上皇帝,就必须靠自己的能力让其他人来支持自己,然后被大家所认可。

这也是元朝一直的选皇帝办法,俗称“选举制”。

一般据重要史料记载,蒙古人传统上都有幼子来继承家业。

早期的蒙古人保持着原始的不同,想继承大权,必须通过选举会议选举产生。

认可是唯一取得成功的方法。

由于元朝在中原建立,长子的继位的方法也让元朝受到了影响,所以忽必烈开始立长子为太子。

元朝的继承制度并不明确,而且有很多漏洞。

不仅可以立长子为继承人,小儿子也可以成为继承人。

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内部的矛盾也就多了起来。

继承法虽然可以顺利通过元朝政权,但是由于继承法的多样化,继承制度变得很混乱。

因此,元朝在不到100年的时间也就换了11位皇帝。

再加上诸侯的势力都很强大,这也就导致了他们有争夺皇权的能力。

虽然元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但是诸侯要封地有封地、要兵权。

有的诸侯称王甚至是民心所向,他们的能力足够支撑他们完成自己的野心。

加上传统概念来说,位高者都是以能者居上。

他们自然就会想着我是诸侯,有兵力、有民心、有封地,那么我即使不是长子,但我也能继承皇位。

就是在这种传统的思想的碰撞上,元朝形成了内乱频繁的场面。

据说在忽必烈继位后,诸侯开始称霸。

结语

一个朝代的兴衰绝不是没有原因的。

元朝从强大无比的蒙古帝国成为一个百年不到就夭折的朝代也是有种种原因。

以个人的观点来看,元朝主要是忽视了人民的感受。

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

元朝的统治者自始至终忽视了人民的想法,对人民无休止的威胁与胁迫只会导致这个朝代的快速消亡。

以史为鉴才能完善自身。

对于元朝由盛到衰的历史之路,你怎么看?

更多文章

  • 八叶宰相萧瑀祖地风水考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累世登科,五府执政,八叶宰相萧瑀丞相祖地,仙人礼拜形,乳穴不正,以朝水取扦。八叶宰相萧瑀祖地手绘图历史简述萧瑀,字时文,今福建省清流县人,其祖父是后梁宣帝萧詧,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隋炀帝皇后萧氏是他亲姐,子娶公主为妻。萧瑀饮宴时对唐太宗开玩笑说:“臣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

  • 现代“武则天”谢才萍:同时坐在16个小伙子身上,只为一时的享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这位女皇帝太传奇太特别了,所以人们总是喜欢谈起她,国内关于武则天的电视剧也很多。但是,你知道吗,现代还有这么一个“武则天”。当然,她和武则天没有关系,但她的所作所为却更让世人震惊。这位女士叫谢才萍,堪称现代版“武则天”。她和16个小伙子同时坐在一起,只为一时的享受。谢才萍就是这么一个“大哥”,不

  • 大明王朝为什么会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明王朝为啥会衰退,大明要亡txt,宋王朝vs大明

    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先了解一下明朝末期的历史背景。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政治上,天灾人祸不断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了节省朝政开支,精简机构,明廷被迫对驿站进行改革,减少了很多驿站,这使得很多人丢掉了工作,其中就有李自成,而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只有铤而走险。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这里土

  • 唐太宗李世民与法门寺的缘分浅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尤其是几千年前的历史,我们要想了解它,通常是借助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和记载历史的书籍。这些方法总是带有一点主观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所知道的历史会有一些扭曲。但是有一种方法可以保证历史的纯洁性,比如将历史学和考古学结合起来,通过挖掘出来的资料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只有这样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岳南非

  • 明朝对于违规收税、不交税如何处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军户免征税,明朝的士人需要交税吗,明朝时候超前收税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明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是相当特殊的。虽然从军事层面来看,明朝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处于一个顶尖的位置,但如果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明朝的建立,便能够看到它在对延续中华民族文明这一点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尤其是身为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也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能够完成北

  • 自古以来,古人就对柳树之姿倾慕不已,唐代提倡以胖为美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人对柳树的雅称,柽柳树简介,古人以胖为美的程度

    然而,唐朝的审美一开始并不喜欢丰满的美人。初唐时期,大家审美中的女性还是和其他朝代一样喜欢瘦弱的女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唐朝的审美越来越多元化,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权贵吃得越来越好。渐渐地,丰满的女人成了一种常态,所以唐朝喜欢风雨的女人,后来也渐渐变了。我们都知道,唐代诗歌文化盛行,诞生

  • 他是戚继光的上级,抗倭有功,却以悲剧收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胡宗宪是嘉靖十七年(1538年)的进士,起先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后来到了地方担任县令。在地方,他屡决悬案,平反冤狱,获朝廷嘉奖,也显示出了他的才干以及为官之道。此后十多年里,他先后担任湖广道监察御史以及宣府、大同巡按御史等职务。可以说他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政绩显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 《长歌行》没有长孙无忌的表现就显得不伦不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长歌行》的走红让我们对唐朝初年的历史又多了一层了解,不过剧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只是很久没有出现,也没有编排这个角色在演员表中。不得不说,这是该剧的一大短板。我们怎么能错过他呢?长孙无忌在玄武门之变和李世民的诸多决策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是凌烟阁的头号功臣。然而,长歌星的剧中并没有这个角色,连相关的台

  • 赵敏嫁给朱元璋儿子,周芷若嫁给陈友谅,最后张无忌到底娶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友谅和周芷若结局,张无忌与赵敏有后代吗,陈友谅抓赵敏完整视频

    赵敏嫁给朱元璋儿子,周芷若嫁给陈友谅,最后张无忌到底娶了谁?《倚天屠龙记》在当时可是一个大家都特别爱看的武侠剧,在剧中的两个女主都爱上了张无忌,那么最后他们两个人,谁嫁给了张无忌呢?其实如果按照古代的习俗,张无忌可以三妻四妾的,但是史书记载,她们两个人,一个都没有嫁给他,而是分别嫁给了当时的汉王和当

  • 赵匡胤离奇死后他的妻子怎么办?赵广义竟然这样对待他嫂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得国正不正,这个我们暂且再论。但是他统一了原本四分五裂中原,结束了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让饱经苦难的百姓迎来了安定的生活。其本人还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所以也一直被后世史学家做赞扬。但是在开宝九年的时候,当时的赵匡胤召见赵光义一起在宫中饮酒作乐。原本一切都还是好好的,但是第二天清晨,赵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