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各国第一个称王的是谁

战国七雄,各国第一个称王的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213 更新时间:2024/1/1 18:49:15

其实,周武王分封的8个公国都是有背景的,虞国是周文王的叔叔太伯和仲雍所建立的公国;虢国是周武王的叔叔虢仲、虢叔所建立的公国;宋国是商朝后裔所建立的公国;杞国是大禹治水那个大禹的后代所建立的公国;陈国是舜帝的后裔所建立的公国;祝国是帝的后裔所建立的公国;蓟国是黄帝的后裔所建立的公国;焦国是炎帝的后裔所建立的公国。

[var1]

春秋初期的诸侯国

这八个国家的国君都是公爵,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后来的诸侯争雄中都被其他国家吞并了。而当初那些爵位不如他们的国家,逐渐成长为割据一方的大国。到战国后期当初周朝分封的800诸侯国仅剩下韩、赵、魏、楚、燕、齐、秦七个国家。

这七个国家,韩、赵、魏、燕、齐五个都是侯爵国,秦国是伯爵国,楚国爵位更低,仅是个子爵国。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当时很多国君都称公,如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等,虽然称“公”,但这并不是爵称,而是诸侯国内对他们的尊称。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知道诸侯国最高的爵位也就是“公”了,但是到战国后期,七国的国君都称“王”了。当然称王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当时周室衰微,已经无力控制他们,只能任由他们自己发展了。那么您知道七国各自称王的第一人是谁吗?

1、楚国——楚武王熊通

七国之中,楚国的爵位是最低的,但是楚国却是第一个称王的。楚国的祖先本是伺候周文王的仆人,后来又伺候了周武王和周成王,周成王觉得这祖孙几代人尽心竭力地服侍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因此就他们的后代熊绎封到了南方的蛮荒之地,同时赐予了他拥有50里土地的子爵爵位。

南方的蛮荒之地与中原文化格格不入,楚国的先祖们在蛮荒的南方开始了自己的开拓之旅,到第六代国君熊渠时,他发现了周王室的衰微,大力北进,将疆域拓展到江汉平原一带,楚国也逐渐强盛起来,此时熊渠胆子也变大了,直接僭越将三个儿子封为王,长子熊毋康为句亶王、次子熊挚红为鄂王,少子熊执疵为越章王。周厉王继位后,以暴虐著称,熊渠担心受到周朝讨伐,便取消他们的王号。

[var1]

楚武王

此后多年楚国的国君便没有敢擅自僭越称王的人了,但是随着楚国的发展,仍然有胆大的人。第十七代楚君熊通即位后,楚国先后灭掉了周围的一些小国,疆域在各国之中已经是最大的。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熊通请求周王室提高楚君的名号,可是周天子拒绝了他的请求,于是在公元前704年,熊通就自己称王,号楚武王,熊通的称王,开了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当时周王室衰微,对楚国无可奈何。

从楚武王熊通开始,楚国以后的历任国君都有王号,他们也一直与中原国家保持着诸侯争霸的局面,直到前223年被秦国所灭。自前704年楚武王称王,楚国保持了481年的王号。

2、魏国——魏惠王魏

魏国的先祖本来是晋国的士大夫,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瓜分了晋国,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三家同时成为侯国。

因魏国处于四战之地,魏文侯和魏武侯两代国君励精图治,魏国已经成长为中原强国,到第三代魏国国君魏惠王时,他有称霸的野心,于是在即位的第26年(前344年)称王,成为继楚国之后第二个称王的国家。

[var1]

魏惠王

魏惠王三十六年(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面,相互承认对方为王,这个标志着魏国霸主地位的丧失。也是从此时开始,魏国开始走下坡路。魏惠王在位一共有51年,公元前319年去世。

自魏惠王于公元前344年称王到前225年被秦国所灭,魏国保持了119年的王号。

3、齐国——齐威王田因齐

齐国的始封之祖是姜子牙,他的爵位也是齐侯,所以齐国是个侯爵国家。因齐国位于东方富庶的山东地区,所以齐国在各诸侯国中是实力比较强大的一个,到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东方大国,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传到齐康公时,齐国大夫田和将齐康公放逐到海岛上,自己当上齐国国君,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齐为田齐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

田齐传到齐侯田因齐时,在他即位的第23年,齐威王和魏惠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齐威王也成为齐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

[var1]

齐威王

齐威王还算是一个比较贤明的国君,他在位期间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自齐威王之后,齐国又传了四代,直到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自齐威王称王开始,齐国保持了113年的王号。

4、秦国——秦惠文王嬴驷

秦国的崛起可以称得上是筚路蓝缕,秦国的始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到今甘肃天水一带,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这时秦国才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传到秦穆公时,秦穆公称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此后秦国时而强大时而疲弱,但是一直没能东进,期间也经历了长达百年的衰落期。秦孝公即位后,励精图治,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使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var1]

秦惠文王影视形象

秦孝公去世后,其子嬴驷即位,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24年),他效仿山东诸国的做法,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称王的国君。

秦惠文王嬴驷在位期间,重用张仪、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等人,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终年46岁。

秦惠文王之后的几代国君继续励精图治,到秦始皇时终于灭掉山东六国统一天下。

5、韩国——韩宣惠王韩康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成为侯爵国。在战国诸雄中,韩国是个不起眼的存在,大家很少把关注度放在韩国身上,但是韩国又地处中原要地,战略地位也十分重要。

公元前324年秦君嬴驷公然称王,魏惠王为了制约秦的发展,便拉拢列国,五月在巫沙与韩康会见,承认韩康为王。

[var1]

韩宣惠王韩康

公元前323年,韩国、魏国加上赵国、燕国及中山国在公孙衍的倡导下发起“五国相王”活动,互相承认对方为王,组成合纵抗秦联盟。韩康正式称王,是为韩宣惠王。

此后韩国又历经了四代君王,前230年韩国被秦国灭掉,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

6、燕国——燕易王

燕国是七国之中与周王室关系最近的一个国家,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燕召公也成为燕国的第一代国君。

然而燕国地处北部地区,在当时的那个条件下算是边陲蛮荒之地,所以中原各国打仗时一般不会带上他玩,因此燕国也比较安稳的度过了几百年。到战国时期,随着中原国家的兼并,燕国已经成为为数不多的七雄之一。

[var1]

燕易王影视形象

公元前323年,韩、魏、赵、燕、中山五国在公孙衍的倡导下发起“五国相王”活动,互相承认对方为王,燕易王也成为燕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然而他称王两年就去世了。

燕国称王的时间有101年,前222年燕国被秦国灭掉。

7、赵国——赵武灵王赵雍

赵国与韩国和魏国的建国是一样的,他们三家瓜分了晋国,又在公元前403年正式被周威烈王封为侯爵,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韩、赵、魏三家中最先崛起的是魏国,不过魏国自魏惠王徐州相王之后开始走下坡路,韩国一直是个打酱油的存在,而赵国在前期的发展中有很多事拖了后腿,直到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时,赵国才开始逐渐强大起来。

[var1]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即位后,通过胡服骑射使得赵国的军力日益强盛,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甚至可以和秦国相抗衡。可以说战国后期基本上是秦赵这两个本家在争雄了。

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正式称王,成为七国之中最后称王的一个国家。为了专注军国大事,赵武灵王在盛年之时将王位传给儿子赵何,可是他也没能想到,四年后遭遇了沙丘之乱,他被包围达三个月,在宫中得不到饮食,终于饿死在沙丘宫中,终年45岁。

赵国是秦国在战国后期最强劲的一个对手,在灭掉韩国后,秦国兵锋直指赵国,在前228年灭掉赵国。

小结:

战国七雄中,最先称王的是爵位最低的楚国,其他六国称王的时间基本上差不了几年。从他们称王的时间来看,中原的各诸侯国还是比较受到周礼的约束的,而楚国长期远离中原,自然也就不按照中原的那一套来了。

不过,到战国中后期,周王室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了,诸侯们之所以敢公然称王也是因为他们看到周王室的衰微,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更多的是把周王室当做吉祥物供着。前256年秦昭襄王更是直接把周王室灭掉,延续800年的周朝正式灭亡。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灭掉东周国。东、西两周就全都归属于秦国,周王朝的祭祀从此断绝。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各自的始祖是谁,哪个国家最开始地位最尊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1、齐国齐国的始祖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周武王封于齐地,封国建邦,齐国是个侯爵国。齐国自建国开始,数代君主励精图治,到第16代君主齐桓公时,齐国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东方大国,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然而战国时期的齐国已经不是姜子牙传下来的姜姓

  • 战国四大武安君,个个战功显赫却没一个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1、白起白起,有“人屠”之称,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的代表人物,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白起大破韩魏联军24万人,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白起率兵攻占楚国都城郢都,逼迫楚王迁都,经过秦国一连串的打击后,楚国一蹶不振,直

  • 战国末年,六国最后一位国君都是怎样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定“皇帝”名号,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同时他也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最后一位国君,那么除了秦始皇之外,其他六国的最后一位国君都是怎样的下场呢?本文就跟大家简单地聊一聊。1、韩国最后一位国君——韩王安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但是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前403年,

  • 吴王李恪:最像李世民的皇子却被诬陷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和吴王李恪之死,李世民的三子李恪,李世民为什么不传位李恪

    [var1]影视剧中的李恪:当年有一部非常火的电视剧《贞观长歌》,说实话剧中聂远演的李恪太形象了以至于很长时间都都把他当作历史上真实的李恪。我对剧中李恪所做的两件事印象非常深刻:一是长安附近闹旱灾,李恪奉命催缴粮食,李恪不顾权贵的颜面,征缴豪门大户的粮食甚至是自己的叔叔们的粮食他也要征缴,甚至由于这

  • 助秦始皇平定六国的10大名将,最后都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的十大名将,秦始皇平定六国名将,秦始皇的最强大将军都有谁

    当然这样的伟业也不是秦始皇一个人完成的,在平定六国的过程中他任用了很多名将,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秦始皇平定六国的过程中任命的10大名将。1、王翦王翦是秦始皇平定六国最大的功臣,他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及其子王贲先后率部平定了赵、魏、燕、楚、齐五国。王翦是陕西富平人,年少之时便喜欢军事,随侍秦始

  • 除了秦始皇,这位春秋霸主也称得上是奋六世之余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是哪六世,秦王奋六世之余烈,奋六世之余烈一共多少年

    除了秦始皇外,比他更早的楚国有一位君主,也称得上是奋六世之余烈,最终称霸中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称霸中原的霸主。这位霸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他之上的六世君主分别是楚蚡冒、楚武王、楚文王、楚王堵敖、楚成王和楚穆王。那么这六王为楚国打下了哪些基础呢,以致于楚庄王能够打败晋国,称霸中原。本文跟大家

  • 离统一天下最近的战国四大雄主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四大雄主,日本战国谁统一了,战国七雄是哪几个人物

    1、赵武灵王赵雍赵武灵王是赵国第六位君主,他15岁即位时赵国被列国环伺,有被瓜分的危险,当时魏、楚、秦、燕、齐五国以给他父亲赵肃侯会葬为名,打算趁机瓜分赵国。年仅15岁的赵雍经过缜密的安排化解了赵国被瓜分的危机,初涉君位就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赵雍是一位有大志的君主,即位后先是灭了中山国,后来向北方胡

  • 春秋四大强国齐、晋、秦、楚巅峰时期有多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楚燕韩赵魏齐顺口溜,秦楚争霸,秦楚燕赵韩魏齐七国对应的省份

    这个弭兵会盟先后搞了两次,第二次时有晋、楚、宋、鲁、卫、陈、郑、曹、许、蔡等十四国的有势力的大夫参加了会议,会议约定各国之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东周的霸权,其中除了晋国的盟友齐国和楚国的盟友秦国外,其他各国必须向晋、楚同样纳贡,谁要是破坏了这个规则,大家就共同讨伐它。于是这一次会议

  • 春秋时期的哪五个人被称为春秋五霸,又以谁为首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1、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个人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历史上没有固定的说法,不同的文献中记载的人物也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春秋》记载的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墨子·所染》记载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西汉《四子讲德论》记载的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

  • 哪四位晋国国君撑起了晋国近百年的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294年的春秋历史上,晋国独霸百余年,先后有四位晋国国君保证了晋国的百年霸业,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和晋悼公。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认为“齐一而晋四也”,其中的晋四指的就是这四位晋国国君。本文就本大家一起来聊聊四位晋国国君是如何维持霸主地位的。1、晋文公,霸主中原晋文公是晋国第22位国君,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