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神话中射日的人被称为"羿",跟夏朝的"后羿"并不是同一个人,但是在唐代,"后羿"这个词已经和"羿"不分,后人就将两人看作一个人了。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传说中的后羿。
《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死后,王位应该能者居之、择贤而立,但其子“启”用了非常手段,杀害了继承人“伯益”,破坏了禅让制,让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启死后,把王位传给了儿子“太康”,但太康荒淫无度、无心治国只喜欢游山玩水。这个时候另一个部落首领“后羿”图谋篡位。
史书记载,在太康游玩之际,东夷族有穷部落首领“羿”谋夺了夏国政权,太康被羿流放到阳夏,后来病死在那里,史书称此事为“太康失国”。
不过那时候夏朝还是很强大的,后羿不敢直接称王,而且立了太康的弟弟“仲康”继位,作为自己的傀儡,后羿掌控了朝政。
仲康在位30年,没想到后羿比他还长寿,仲康死后,后羿立了仲康的儿子“相”为王,相是个年轻人,又没有后羿有势力,不久,后羿就将相赶走了,自己做了国君,史称“后羿代夏”。
后羿登上皇位后,因为他自己非常善于射箭,所以他觉得天下无人能撼动他的地位了,于是他开始胡作非为、不思进取和太康一样整天游玩打猎,把朝中一切都交给了自己的臣子“寒浞”处理。
没想到寒浞却是个奸诈小人,在后羿外出游玩打猎的时候,慢慢的除掉了后羿的党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还和后羿的妻子“纯狐”有私情。
纯狐跟寒浞勾结,两人计划着杀死后羿,然后让寒浞做王,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酒醉之后,寒浞就趁机派人把后羿杀死了。
我们再来看看神话传说中有关羿的故事。
传说帝尧的时候有一个神人后羿,《淮南子》说,帝尧之时,天上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把土地都烤焦了,庄稼也枯干了,“而民无所食”,人们连吃的都没有了。
于是,尧派羿去消除这些灾难,羿在畴华之野,杀掉了“凿齿”;在凶水之上,杀了“九婴”;在青邱之泽,缴了“大风”。对天上,射了十日;对地上,杀了“猰貐”;在洞庭湖,斩断了“修蛇”;在桑林,擒获了“封豨”。尧也因此受到人民的爱戴,被推举为领导人。
历史上的后羿和神话中的后羿,在传说中常常是混淆的。
因为二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擅长射箭。
但历史上的后羿和神话中的后羿最大的不同就是,历史上的后羿是有妻子的。
《天问》和《史记·夏本纪》里面记载:寒浞瞒着后羿,与他的妻子纯狐私通,并且合谋杀害了后羿,同时,寒浞还和她生了两个孩子。
但是在先秦时期,神话中的后羿,杀妖怪的那个后羿,是没有任何关于他妻子的记载的,直到东汉,在高诱注《淮南子》的时候,才第一次说嫦娥是射日的那个后羿之妻。
这是第一次将嫦娥和后羿联系起来,为什么嫦娥能拿到后羿的不死药呢?到了东汉,高诱进一步做出解释说“姮娥,羿妻”,姮娥是后羿的妻子。
姮娥就是嫦娥,为了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而改称嫦娥。因为高诱的这条注解,嫦娥与射日的后羿的故事从此流传开来。
为什么嫦娥要偷吃不老药飞升呢?《有夏志传》说夏朝国王太康看上了后羿的妻子嫦娥,想用一座城池跟后羿交换,后羿居然答应了,嫦娥知道消息后大失所望,偷偷吃了长生不老药而飞升月宫。
这又把历史上的后羿与神话中的后羿混在了一起,嫦娥又与历史中的后羿有了牵绊。
神话里的"羿"与夏朝的"后羿"如此相像,所以现在很多学者认为二人其实是一个人。
但是《淮南子》和《山海经》都是记载民间传说神话的书,射日的后羿在当时是尧帝的勇士,唐人的《括地志》记录,他后来因为射日之功,被尧帝分封在商丘。
而在历史文献《左传》和《史记》夏朝的后羿属于东夷人,是"有穷氏"的君主,以善于射箭而名闻天下。
本来神话中射日的人被称为"羿",跟夏朝的"后羿"并不是同一个人,但是在唐代,"后羿"这个词已经和"羿"不分,后人就将两人看作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