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衰败后,战国历史进入了秦、齐、楚三强争霸的是时代。秦国的对外兼并此时面临两个问题:第一,秦国进攻“三晋”遭到了北方合纵和齐楚两国的阻碍;第二,秦国与齐国不接壤,同时无法真正威胁楚国的核心地区(江汉平原),无法通过战争打击两个最强的对手。
于是秦国上层分为两派:一派以张仪为代表,主张进攻“三晋”中最弱的韩国;另一派以司马错为代表,主张灭蜀。司马错认为灭蜀有三个好处:第一,增强秦国的实力;第二,不会引起六国联合对秦;第三,灭蜀后可以沿江而下,直接进攻楚国核心地区,即“得蜀即得楚”。
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出兵灭了蜀国。正如司马错预想的那样,秦国灭蜀之后,原本由楚国独霸的长江流域变成了秦楚共有,秦国可以直接威胁楚国都城所在的的江汉平原。楚国试图通过战争解决秦国的威胁,但几场大战的失败让楚国无力将秦国挤出长江流域。
无奈之下,楚国将战略重心转向了东方,灭亡了越国。楚国灭越严重威胁了齐国的南方,自然引起了齐国的强烈不满,齐楚此后再无战略联合的基础。与此同时,齐国为了消除楚国灭越带来的战国威胁,齐国上层惦记上邻近的宋国,也就为后来的五国合纵伐齐埋下了伏笔。
齐楚交恶后,“三晋”的北方合纵也被秦国破坏。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五国合纵伐齐,齐国一蹶不振。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占了楚都郢。楚国被迫东迁,再没有全面对抗秦国的实力了。天下局势发展至此,秦国已经成为统一天下的核心。
综上所述,秦国能够成为统一核心的关键是打破了秦齐楚三足鼎立的格局。而秦国灭蜀直接让秦国获得了击楚的战略通道,还间接为齐国的衰败埋下了伏笔,无疑是打破了秦齐楚三足鼎立格局的关键一步。因此本鬼认为秦国灭亡蜀国是改变整个战国历史走向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