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其中以项羽与刘邦两方势力最大。秦朝灭亡以后,楚汉相争了好几年,最后,以项羽的失败告终,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成为了一代帝王。
俗话说得好“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是,胜利的一方刘邦,他的名声却不如失败的项羽的名声好,在很多的人的印象当中,刘邦是一个贪财好色,奸诈,无赖的小人物,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另外,刘邦不重视亲情的形象深刻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尤其是刘邦在逃亡的时候,将鲁元、孝惠给推下车,甚至是当项羽想要烹饪刘邦的父亲的时候,刘邦说的那句话,更将其是一个残酷、冷血的小人形象刻画的历历在目。
当项羽带领楚军与汉军在广武城相持了几个月,彭越又断绝了楚军的粮草供应以后,项羽很是焦躁,为了转变颓势,项羽就将刘邦的父亲置在了城墙之上,项羽对着刘邦说道:“如果你不立刻投降的话,我就煮了你的父亲。”
刘邦听了以后说道:“项王和我都接受怀王的使命,曾约定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真的要煮了你的父亲,那么,一定要分给我一杯肉汤。”(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正是这句话,让我们误解了刘邦数千年,其实,刘邦是一个非常有大志,非常孝顺善良的人,他并不会真正的残忍到吃他父亲的肉,否则,在鸿沟之盟中,刘邦也就不会救他的父亲了。既然如此,刘邦为什么还要说那样的话呢?多智的刘邦说出那样的话,其实有二个好处。
一、项羽是非常善战的,此时,刘邦方面的军事实力是弱于项羽方的。此时,缺粮的项羽想要与刘邦速战速决、决一死战,所以,才要用刘邦的父亲激怒刘邦。
但是,睿智的刘邦是不会中项羽的计的。如果,刘邦为救父亲与项羽决战,就会导致汉军灭亡,得不偿失。如果,刘邦不回应的话,就会显得自己十分的懦弱,为了稳定军心,刘邦才说出那样的话。
二、刘邦说与项羽是兄弟,他父亲就是项羽的父亲,如果项羽真的将刘邦的父亲给煮了,就会让项羽落个弑杀父亲的罪名,刘邦淡定从容的一句话,让项羽陷入了不义的境地,若不是项伯拦着,项羽真会杀了刘太公。
显而易见的是刘邦说这句话的坏处,就是他背负了上千年的骂名,让世人误解了上千年,因为,很多人都是断章取义,没有从刘邦所处的形势中去分析刘邦为什么说出那样的话。
参考资料:《史记》、《中国文学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