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自明成祖朱棣发动十万民夫建造武当山后,其后世子孙大多信奉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对道家丹药最感兴趣,而这些所谓的丹药大多含有铅汞等重金属,对身体有相当大大的伤害,尤其是明朝皇帝有三位都服食一种叫红丸的丹药暴毙而亡,所以服食这些丹药的皇帝,就可想而知他们的寿命了。
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能听取臣下意见,政治清明,与民生息,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在位11年,享年38岁。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9岁即位。因土木堡兵败被俘,成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后被放回,被尊为太上皇,8年后,再次即位,改元“天顺”。他用了两个年号,所以是17朝16帝。在位23年,享年38岁。
明朝皇帝多短命具体指的是永乐一脉的皇帝,毕竟,他们占据比例最大。一定程度上,该派系生育率低下、夭折率高,跟朱棣脱不了干系。或许正如后世所说,朱棣患有遗传疾病,导致后代普遍短命。永乐出征时突然发病而死,洪熙、宣德、天顺等帝王也都是死亡突然,不排除朱棣患有心脑血管之类的疾病,古代医术无法检测,从而,导致延误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