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朝八百年:最长皇朝到底有什么“长寿基因”?

周朝八百年:最长皇朝到底有什么“长寿基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816 更新时间:2024/1/20 23:42:02

要说中国历史上哪个王朝寿命最长,那要数八百年老字号大周王朝莫属。

要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其他王朝,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往往都会相当的惨烈。唯有这个大周王朝,它是单纯的自然死亡,它的领土在八百年的时间里,一点点地丢失干净,最后只剩下了一个洛阳城,寿终正寝。

你说这不就是自然死亡吗?在他前面的夏朝商朝,再到后面的秦汉,这些偌大帝国哪个不是在短时间内轰然倒塌的?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大周王朝的长寿基因。

关于这一点在历史上有一个神秘的观点,传说当年周文王在渭水之滨请姜太公出山,姜太公让周文王拉车,文王拉了八百步,预示着大周江山八百年。

对于这种观点,我们只能敬而远之了。但是,夏商周秦,作为当年大禹治水四大部落的后人,分别在之后的2000年时间里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这又不得不让人相信,冥冥之中似有天命。让人扑朔迷离啊!

那么大周八百年,是天命还是人为呢?古代的人包括周人,都相信这是天命,但是我觉得在这里都发挥更多作用的还是人力的因素。

王国维

三千年前的大变局

民国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政治文化之变,莫剧于殷周之际。

清朝末年的政治家李鸿章也曾经说过:吾国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李鸿章、王国维所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剧烈变革的古今之变,稍微了解一点近代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是两个时代之间的转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那么这句话的另外一种意思就是在三千年前还有一场跟古今之变一样剧烈的变革,往前推三千年,正是殷周之变。

这一次历史变革有个重大转变——分封制被重新定义。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就是因为周人从商纣王的身上吸取了严重的教训。王权天然独断,总是想要把一切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可那个时代,由于生产力和文化传播的限制,君王没有那么多的直属官僚管理那么多的人,只能把人委派给贵族管理。

说得透彻点当时地多人少,人口并不稠密,交通并不发达,生产力低下。一个聚居地的生产剩余只能供养一家文化人,那这家人就是管理该地的贵族,那中央能把生产剩余收上来,供养一家听话的文化人,让他们去管理吗?

不行,人口稀疏导致交通成本很高,中央与地方发生政令传输物资交流都需要高成本。最好的办法是自治,自治贵族肯定就不那么听话了。后来人口稠密生产发达,情况就不同了,以前在一条道路上只有中央跟地方两人,收一次税的交通成本都由双方平摊,现在不一样了,路上有100个聚居地,平均成本自然大大降低。

回归正题,贵族天生跟皇权是竞争关系,纯粹是零和博弈游戏。那么王就没有办法跳过贵族直接管这么多人吗?

有人试过。商纣王就是这么干的。他不相信贵族,把战争掠夺来的人口进行直接管理,牧野之战的时候,他不就是搞出了一支奴隶军团吗?管理条件不成熟的时候,人越多越没战斗力。至于商纣王管理不善的结果,没谁比周人看得更清楚了。

条件不成熟,直接搞暴力集权是不现实的。必须分封,各族的奴隶各自管好。但是一种社会制度,必须要有一种相应的文化来解释,同时一种政治制度可以被很多种文化解释,说得通就可以至于是不是真理不重要。

所以制度变革就一定会伴随着思想改革。最主要的改革领域就体现在天命观上面,以前的世界天然就处于分封制,部族们各过各的。

商朝要跟他们发生关系就搞出一套说法:天命降于商族。上天让我们商族去欺负你们,你们要认命。

可周人说:天命降于周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种族歧视。

以前天命是靠拜神取来,谁拜神最卖力谁就有天命,神明垂青最虔诚的信徒,这不是也说得通吗?那时是用人献祭,相当血腥。

周人说那是不对的,应该是以德配天,谁有德行谁就有天命,上天眷顾有德行的人,这也说得通,上天总不能眷顾无德的人吧。从此鬼神祭祀退出历史舞台,礼乐制度取而代之。

礼乐制度说白了也很简单:大周保护大家现有利益格局永远不变,丞相的儿子就算不识字也是丞相,将军的儿子就算提不动刀也是将军,绝不允许出现后来者居上,有能者居之。当时的既得利益者们能不鼓掌吗?这可是天大的“德行”啊!这王位非周人莫属。

根植于人性的利益纽带

当社会上的人都被卷入了这套意识形态里。就算有个别的野心家的内心深处不相信这一套,可是禁不住社会上的人都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在这套意识形态体系里头找到自己的位置,保护自己的利益。

谁要是把这套体系的核心机制给毁灭了,那就是宣告这套体系终结,以前的游戏规则不算数了,社会上那些利益失去法理保障的人,一定会把你活生生给撕了。所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随便拎出一个都能轻松地把大周干掉,可是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因为这些人哪怕明明是靠违背礼乐制度上位的,可当他们攒下偌大家业的时候,屁股决定脑袋,他们也会皈依周王朝的这套规则,为自己的利益能延续千秋万代找依据。当然舍不得杀那个有名无实的周天子啦。

也正是因为这样,大周皇朝虽然并没有像秦汉隋唐那样拥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物质控制力,但却荣获长寿冠军,因为人家靠的是软文化,这个文化构建的利益关系是如此的强大。

之所以是大秦灭了大周并不是偶然,山东六国贵族势力庞大,他们都用得着周天子那套老古董给自己背书。唯有秦国变法彻底,铲除了旧贵族,追求有能者上,无能者免,秦法不允许国人功成名就后构建利益护城河的行为出现。所以也只有秦才能灭周。

周人之后再无礼乐

后来的朝代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他们的意识形态影响力在王朝衰落后还能延续个三十年就算得上是祖坟冒青烟了。

比如到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名存实亡到220年曹魏代汉彻底灭亡。为什么他们没有像大周皇朝那样,衰落后还能苟延残喘500年?难道他们的皇帝不是处在意识形态的中心地带吗?

两回事,周秦之变,是两套系统迭代。游戏规则全变了。后来的改朝换代只是系统更新而已。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周的系统里头,贵族是主力,他们每个家族都是坐地虎,都是从远古传下来的贵族,祖上往上数100代都是贵族,他们说贵者恒贵你能反驳吗?这是礼乐制度存在最大的基础,一套思想能否施行,无关它是不是真理,但必须要说得过去,不能被事实打脸。

比如后来的大汉是平民时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刘邦一个混混做得我就做不得?大汉是无法搞礼乐制度的,不然他根本解释不了刘邦是怎么回事.

魏晋南北朝是人类贵族的世家大族坐台,有了一些搞礼乐制度的条件。东晋司马家五百年世家,虽然从开国皇帝开始就是傀儡,却依然四平八稳活一百多年,期间许多意图篡位者都被世家自动干翻,游戏规则颇类周朝。

后来刘裕忍不住偷腥坏了规矩,结果宋齐梁陈跟走马灯一样换,没有一个能活过东晋。至于后来的朝代世家贵族早就没了,自然玩不转礼乐制度。

更多文章

  • 纣王写给女娲的那首诗,具体写了什么?纣王表示不想背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女娲看见纣王的诗句各版本,女娲把纣王当成人皇的小说,纣王重生开局怼女娲

    封神演义里介绍得很清楚,商纣王亡国的根源在于他亵渎了女娲娘娘,女娲娘娘派九尾狐来迷惑纣王,致使商朝亡国。而纣王亵渎女娲娘娘,主要证据是他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具体是什么内容?究竟是不是纣王所写?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历史上的纣王除了好色之外,基本没有太多的缺陷,他从小就是三好学生,长大后也是“三好皇帝”,

  • 它是姜子牙坐骑,也是长着鹿身牛尾的著名凶兽,竟以尸体为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姜子牙临死遗言,3d姜子牙,姜子牙墓有多可怕

    在封神中,姜子牙无疑是一个重要人物,他虽然法力低微,可是气场却非常强大,即使是十二金仙都不如他强。姜子牙为何有如此气场呢?一是地位高,姜子牙有元始天尊加持,主持封神榜,这份荣耀是封神中独一无二的。还有一点就是,姜子牙的坐骑非常厉害。他的坐骑四不像,像鹿又不是鹿,像牛又不是牛,是长着鹿身牛尾的怪物。骑

  • 姜子牙伐商第一战,却败在一个山贼之手,此人干出件类似宋江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姜子牙大破风吼阵,历史上著名的山贼,姜子牙宋江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都很难跳出这周期率。一旦在顺境,往往就会势如破竹。比如,项羽的破釜沉舟之计,若是按常理推断,这是几乎必败之举。项羽带领2万楚军,面对几十万装备精良的秦军,居然敢不要退路,主动进击。最终完胜,我想这就只能用“其兴也勃”来解释。在封神

  • 文王算出自己有难,为何还去朝歌遭罪?他要向天下证明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姜子牙算出文王即将归天,朝歌50集免费播放,西岐到朝歌多远

    为了扶苏妲己上位,纣王先是杀死结发妻姜皇后,逼得两个儿子被迫逃亡,商容撞死,赵启炮烙。一时间文武百官各有怨言,朝歌中人心惶惶。更大的隐忧是,姜皇后的父亲是东伯侯姜桓楚。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纣王幽废姜皇后,还将她残忍杀死,这肯定是没给东伯侯面子。以姜桓楚的个性,一定会领兵来攻,到时天下大乱,肯定会闹

  • 封神中纣王最喜欢的女人是谁?这个细节证明纣王的女神不是苏妲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苏妲己突然晕倒纣王救苏妲己,陈浩民苏妲己迷惑纣王吻戏,纣王和苏妲己的电影

    封神演义是一个草莽丛生的年代,草莽丛生就意味着英雄遍地。英雄多这是好事,但英雄太多,就会扰乱盛世。比如,英雄太多就会让众多女生成为鱼肉;英雄太多就会产生争斗无数,造成生灵涂炭。试想,若是封神演义中,没有姜子牙、闻太师、赵公明、三霄娘娘等一大串的英雄,封神大战呈现一边倒的趋势,还会有那么多百姓惨死么?

  • 古代希腊与中国周朝继承制的比较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朝的时候有希腊吗,周朝制鼎,欧洲嫡长子继承制

    中国是世界四大古国之中唯一一个文明不曾出现断绝的国家。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传承,大到文化理念,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之道,小到家族买卖的代代相传,都是国家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传承。传承的方式有很多,而最为常见的一种就莫过于子承父业代代相传地继承了。自氏族文明开始,人们已经有了将地位、势力或职位等内容的传

  • 如果纣王不侮辱女娲,商朝会不会延续下去?原著中一件事说明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有些人能惹,有些人却不能惹,这是人生的铁律,对任何人都有效,哪怕你是高高在上的君王。谁违反这一规律,谁就会终生遭殃。这不,纣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哥们在女娲娘娘生日那天,喝多了酒,不禁春心大动,拿起宝剑就吟诗一首,意思是女娲这么漂亮,当神仙简直是浪费,不如长期伺候我。在任何文明中,高等生物看见低

  • 纣王最遗憾的四大错误,错爱一人,错信一人,错杀一人,错放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学家对纣王的评价,纣王错爱,纣王的贤臣之死

    在封神演义中,读者对纣王的第一观感,就是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糊涂虫。在姜子牙兴周灭商的过程中,纣王犯了很多错误。比如,发明炮烙之刑,将姜恒楚等无数大臣错杀。再比如,建酒池肉林、鹿台,自己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却让民众过上民不聊生的日子,等等。以上这些错误,看起来很重,其实都是一些历史上君王的常见错误。

  • 此人帮刘邦登基称帝后,立马急流勇退,要了一个小县城,终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手下善终名将,刘邦手下战将排行榜,刘邦有多少功臣善终

    刘邦曾经说过一句话:“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镇国抚民,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刘邦的开国元勋,但要说刘邦称帝后,谁过的最潇洒,非张良莫属了! 张良祖上五代侍韩,秦灭韩后,张良曾策划刺杀秦始皇,后来事情败露,流亡在外,后在留城与刘邦相遇,从此一心侍奉刘

  • 三国虎将谁的儿子最出色?大多数庸碌无为,唯有他超越了自己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天下动荡不安的三国时期便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至今脍炙人口的英雄人物。其中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师。比如说卧龙诸葛亮,还有司马懿等人。都是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军事家以及政治家。这些人都是名噪一时的虎将,正所谓“虎父无犬子”。那么这些名将的后代们是否也能够延续自己父亲的雄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