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罪首另有其人,此人一个错误决定,成就白起人屠之名

长平之战罪首另有其人,此人一个错误决定,成就白起人屠之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409 更新时间:2024/2/11 21:20:37

[var1]

其实不然,长平之战作为秦赵两国的决战,绝对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左右战局的,先不说两国国家实力的悬殊,就算纯粹作战场上的分析,第一个决定性的错误也不是赵括所犯,而是老将廉颇。赵国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其军事实力不能说傲视群雄,至少不会任人宰割。但是此时赵军的战力却出现了偏科现象,赵军擅突袭进攻,而进入相持阶段的消耗战偏弱。然而战争之初,由于赵军屡战屡败,士气受损,主帅廉颇便令将士不得与秦军正面出战,采取了坚壁清野、龟缩防守的策略。廉颇本以为将秦军拖入持久战,秦军补给供应不上便会知难而退。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秦军并没有出现军粮短缺的情况,秦军的后勤补给相当到位,两军整整相持了14个月。

[var1]

廉颇作为主帅,仅仅只是从战力上分析了两军的实力,没有从国家层面思考这场战争的意义。首先是两国的经济实力天差地别,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军事、政治、经济、人口等方面全包围赵国,再加上有成都平原这块沃野保证军粮供给,秦军的后勤力量是相当雄厚的。反观赵国,其疆域多为山川丘陵,国土面积比秦国小的多,再加上北边匈奴经常骚扰边境,赵国国力根本经不起长时间消耗。

[var1]

相持一年多的赵国自觉吃不消了,便用赵括取代廉颇,不得不说此举是明智的,像廉颇那种消耗法,赵军的失败是板上钉钉的。倒不如换上敢于进攻的赵括,或许还能赌一把,虽说到这个阶段,赵括赢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但总比廉颇的零胜算好。可惜的是,赵括还是太年轻,他虽然了解赵军的偏科情况,也善于用赵军的优势攻击秦军的弱点,但僵持这么久的消耗战已经改变了长平之战的胜负天平。

[var1]

换帅后的赵军虽然在赵括的智慧下,赢过几场局部战役,但已经无关痛痒,因为秦军此时已经在寻求决战了。而明知胜利可能性很小的赵括,在取得几场小胜后便开始意气用事了,他也摆开架势誓与秦军一决雌雄。其实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是,携小胜之师向秦国割地求和。从赵国的角度想,长平之战赵国精锐尽出,赵国算是梭哈了,此战若败赵国的版图恐怕就要从地图上抹去了,面对这么小的胜率,决战不划算。但是求和不一样,既保存了赵国精锐部队,求和割让的国土面积总比战败后丧失的国土面积要小得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赵国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对于秦军而言,他们想议和吗?答案是想,两军僵持这么久,秦军国力也大损,而且赵军主力尚在,两军决战虽然胜算巨大,但难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秦国要的不过是地盘,议和同样能抢到地盘,而且没有任何损失,何乐而不为。

[var1]

但其实议和是政治家的策略,赵括是武将,他只会想战场上面的事情,所以当两军决战之际,他要想的只是如何上阵杀敌,如何排兵布阵。即便站在烽烟之中,看到无数赵军将士惨遭秦军屠戮,面对已经败亡的战局,赵括依旧想的是以身殉国,抵死反抗。赵括其实并不是决定长平之战的胜负手,他只是接了一个必败的战局,替老将廉颇背了历史的黑锅。而正是廉颇龟缩不出、延误战机的错误决定,葬送赵国四十万将士,也成就了白起人屠之名。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此国疆域占天下一半,优势占尽,却把自己给玩残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韩国疆域,战国时期中山国疆域图,春秋战国国家的疆域变化

    [var1]楚国有892年的建国史,是春秋各大诸侯国中最古来的国家之一。最初的楚国并不属于周朝的势力范围,楚国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而周王朝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周成王时期,楚人的首领熊绎向周天子称臣,楚国被正式纳入到周王朝,楚国也正式成为一个周朝的一个诸侯国。楚国作为外来户,最初是不被其他诸侯

  • 战国时期的大忽悠张仪,他仅凭一张嘴就获得六国封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但这么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竟是个通晓纵横之术,独揽天下大智的奇人。鬼谷子教出来的徒弟,孙膑、庞涓、苏秦、范蠡等人,也个个都是战国时代的天王巨星。后来,张仪下山之后,游说诸侯列国,在楚国相府中当了一名普通门客。一日,张仪有幸参加了,楚相举办的一场宴会。临散席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楚相的

  • 长平之战,廉颇为什么让秦军轻易攻破防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顺着河流更能清晰看出这两块盆地与上党高地的关系。曹操铜雀台建在邺城边上,邺城却紧邻着一条从上党高地流下来的河流——漳河。它的发源地就是如今的长治盆地。漳河分为清漳河与浊漳河,两条河流于合漳乡地区汇合,一起从太行山脉流到河北平原。清漳河对于今天的主题明显不在一个频道,所以重点解答的是浊漳河。相对

  • 孔丘叫孔子,孟轲叫孟子,孙武叫孙子,为什么李耳要叫“老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为什么孔丘叫孔子李耳叫老子,孙武孔丘,孔丘与李耳视频

    [var1]猜测一:李耳是小名据说,老子原名叫老聃,小名叫“狸儿”(老虎的意思),人们叫的叫的狸儿便成了李耳,大家都认为李耳是他的名字,李耳这个名字就这样被传了下来!猜测二:“老”和“李”古语同音[var1]李耳所在的那个时代,“老”和“李”同音,而且李姓也是由老姓发展而来,李耳应该读作“lao”耳

  • 武将出身却有帅才的三位三国名将,蜀独占其二,吴国一个都没捞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首先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关羽,关二爷那点事咱们并不陌生,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三国演义把关二爷吹得神乎其神,但大多只体现了关羽的武力值,却很少看到关羽用脑子打仗。其实这对关二爷并不公平,历史上刘备入主益州,荆州就成了蜀汉的第一战略要地,关羽能镇守荆州十多年,

  • 秦灭六国皆因两大法宝,一个令其有钱,一个令其敢打,至今都在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灭六国的过程图,六国合纵抗秦电视剧,秦灭六国读后感

    [var1]只能说地利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关键还得看制度,秦国有两大在当时看来优越于其他六国的制度:郡县制和军功爵制,这两大制度一个帮秦国解决了钱的问题,一个解决了人的问题。而且时至今日,我们的很多制度都是以这两个为雏形设计的。[var1]秦以前,各诸侯国大多使用的是分封制,国君们精力有限

  • 曹丕答应曹操4件事,可保魏国400年,因没有去做,使魏国迅速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临死试探曹丕,曹操给曹丕的八条忠告,曹操临死前和曹丕说的话

    [var1]其实并不是这样,曹操曾怕自己死后,祖宗基业保不住,后来有一个近臣献上几条计策,还说到,用这几个计策说不定能保400年基业。曹操给曹丕留下了4条政策,因曹丕没有去做,使魏国迅速灭亡。小编现在就带大家来分析一下。[var1]四大政策其一,过于信任世族,曹操在位的时候,极力的去限制着世族的发展

  • 曹操最想得到的3位人才,吴国一人,蜀国二人却不是诸葛亮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最厉害的三个武将,曹操一生最想得到的3大名将,曹操最厉害的五大谋士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而且称雄的君主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而曹操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不仅仅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不是英雄却被世人成为枭雄,尽管曹操对待自己的敌人十分的狠毒,但是对于跟随自己的人又十分的信任,就好比擒拿了关羽又把他放了,在长坂坡上看到赵云的忠义,便让自己的手下不要放箭。曹操一生都想到三

  • 春秋齐国靠官办妓院支撑财政收入,唐朝官妓制度像选秀,到了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官妓怎么脱籍,官妓脱籍难吗,古代青楼的分工

    [var1]春秋时期是最早出现性工作者的,她们的出现是为了缓解齐国的财政压力,当时管仲在齐国的首都一口气开了七家内阁。也就是官办妓院,每一家都有一百多名的性工作者。这一个新型的产业,直接提升了国家的GDP,竟成了支柱产业。话说齐国能够成就霸业这七百多人功不可没。[var1]在汉武帝时期,连年征战。到

  • 他是秦始皇身边的间谍,花费秦国10年的财力,却被后人称赞了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始皇一生被刺杀几次,秦始皇的护卫将军,秦始皇身边有哪些外交官

    [var1]大家好,今天继续给大家讲历史,中国有着四百多位皇帝,这么多皇帝里面,最伟大的当属秦始皇,尽管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皇帝,他最辉煌的成就是统一了六国,这是历史上以来,我国的土地第一次完成大一统,想想我们国家有着56个民族,那么的热闹,文化又是那么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