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便贤明如康熙也有强硬残酷的一面。向来成熟稳重的他,居然会被一个年逾七旬的老翁搞得心惊肉跳,甚至不惜将其凌迟处死,这句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事儿得从公元1699年说起。那年康熙第三次拜谒明孝陵,有人说那是其笼络汉人演的戏,不过这戏演得也够分量了,身为皇帝,康熙三跪九叩,完事后还专门下诏,称“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就是说他想找明皇室后代,给他们官职,让他们来守护孝陵。
此诏一下,立马有人就耐不住激动了,此人名为王世元。
早在1644年明朝灭亡时,崇祯亲手逼死妻女,尔后自杀殉国。不过崇祯有几个儿子却趁乱逃走,不知所终,这其中就包括永王朱慈炤。后来,朱慈炤跑到一位姓王的乡绅家中,王乡绅见其衣衫破烂却温文有礼,顿时内心生疑。在弄清其真实身份后,不禁掩面哭泣。
后来,王乡绅给朱慈炤改了个名字,叫做王世元。王乡绅逝世后,王世元在王家备受排挤,转而投靠浙江胡乡绅家中,不但成家立业,还混了个教书的职业。到1699年时,王世元已经年逾七旬,儿孙满堂。
康熙这一道圣旨,摆明了是要笼络明朝遗民,拉拢人心。王世元听说后非常激动,在跟朋友饮酒时不慎透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这一轰动性的新闻又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有人以“朱三太子”的名号造反。历史上这里存在一个小插曲:朱慈炤是崇祯的四儿子,而“朱三太子”实为五皇子朱慈焕。朱慈焕5岁夭折,但后来多次有人冒充其名号造反。
王世元一看大事不好,赶紧带着儿子开始逃窜,一路从浙江跑到山东,最后还是被官军所抓。而他留在浙江的亲眷,一大家子人全部自杀。王世元被抓后曾说,自己今年都75岁,将死之人了。当年三藩之乱没有参与,自己也没有招兵买马,打造兵器,攻城略地,说明自己根本就没有谋反之心啊!
然而,康熙根本就不听这一套,“朱三太子”的号召力实在太大,加上王世元本身确实为明朝皇室,身份非同小可。因此,康熙亲自批示“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下令将王世元凌迟处死,其儿子也被斩首。朱慈炤隐姓埋名数十年,最终还落了这样一个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