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江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是封个七品芝麻官(72)

宋江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是封个七品芝麻官(72)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059 更新时间:2024/2/27 6:19:29

小宋王朝决定和辽国议和,皇帝派遣宿太尉前往燕州宣读诏书,正式办理相关手续。送走宿太尉宋江通知辽国丞相和太师等人前来军营开会,等他们坐下后宋江开始训话“俺武将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奇功在迩,本不容汝投降。打破城池,尽皆剿灭,正当其理,主帅听从,容汝申达朝廷。皇上怜悯存侧隐之心,不肯尽情追杀,准汝投降纳表请罪。今王事已毕,吾待朝京。汝等勿以宋江等辈不能胜尔,再生反复。年年进贡,不可有缺。吾今班师还国,汝宜谨慎自守,休得故犯!天兵再至,决不轻恕”。

议和协议已签双方休战,作为一员武将宋江应该及时还京,不能停留更不能和辽国官员私自见面。宋江不仅和他们相见,而且义正词言的训话。你有什么权力和人家说话,作为武将无授权不能轻易和敌方接触,这种事最容易被人授之以柄。宋江的讲话很有意思:本来打得你们屁滚尿流,马上就要灭了辽国。我家皇帝仁慈允许你们投降。战争已经结束,大军将搬师回朝。以后老老实实过你们的小日子,再也不可惹是生非。要是不听话,下次再见面决不轻饶。

两个丞相叩头请罪并表示感谢,见对方态度谦和宋江不再板着脸说话,好言相劝后让他们出城回营。

这次训话狠狠满足了宋江的虚荣心,要知道两个丞相可是大辽国最大的官,平常正眼都不会看他。现在他们两个不仅老老实实听他训话,还表示回去后要把他的指示落到实处。

不过两个丞相离开后肯定都在潮笑宋江:还是想想自已的后路吧,说不定回去后人家马上就会宰了你。说大话有意思吗,大宋朝的事你能做主!自身不保还想管我们大辽国。

回到京城,住扎城外。皇帝老儿召见了宋江和卢俊义等人,并命令太师蔡京开会协商对他们进行封赏。上次就说等下次立了功即行封赏,此次立了大功本应立即封赏。还协商什么!根本没有必要再商量。你想封赏直接提出来就行,怎能老是让他们下去后再商议。既然安排他们下去办理,就要及时跟进怎能事后不闻不问。很明显皇帝老儿不想重重的封赏他们。

王庆造反宋江前往剿灭,平定叛乱后搬师回朝,半路经过秋林渡。宋江远看山景心情甚是愉悦,抬头看天只见“空中数行寒雁,不依次序,高低乱飞,都有惊鸣之意”,大雁飞行时都会保持队形怎能乱飞,宋江见了有些奇怪。

忽然听到前面传来喝彩声,宋江让人前去询问,原来是“浪子燕青,初学弓箭,向空中射雁,箭箭不空。却才须臾之间,射下十数只鸿雁,因此诸将惊讶不已”。于是叫来燕青一通训斥“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兄弟中矢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天上的大雁好似我们梁山好汉,要是别人杀害我们的弟兄,你心中如何!

众将看着宋江张大了嘴说不出话,搞不清他为何突然发火。不要说大雁,就是好端端的活人杀掉的也不在少数。杀人放火的时候眉毛都不眨一下,射死了几个大雁却要大惊小怪。事实上宋江并不是心疼大雁而是想到了自已,此刻的梁山好汉和这些大雁一模一样,虽然整齐划一前往京城但只要有人出手都将四分五裂。睹物思人害怕有人对梁山好汉动手,担心朝庭容不下他们,因此训斥燕青。

天子接见后封他为“保义郞,带御器械,正受皇城使”。虽然立下汗马功劳,但却只是封了个七品芝麻官。老大才封了个不知名的小官,其他人更是不见封赏。回到军营宋江闷闷不乐,大哥受到欺负李逵大怒“再上梁山泊去,却不快活!”,宋江将李逵狠狠的痛斥了一翻,所有的气都出在了李逵身上。晚上李俊等人也都劝宋江重新造反,但他坚决不同意。

方腊造反,宋江主动请缨再次出征。宋江清楚自已就是这个命,有人造反或许还能过上好日子,即使过的不好最起码能活命。要是天下太平,估计这一帮人都不得安宁。

假借献粮骗开城门,攻占润州城;常州守将金节投降里应外合打下常州城;用李俊之计骗开城门,凌振炮击水陆空三军配合占领了苏州城;卢俊义强力进攻,夺取宣州城;又是卢俊义强力进攻,夺取湖州城;李俊假装运粮船,顺利打下杭州城。

宋江清楚朝庭的想法,每攻占一座城池就主动上报战果。请求朝庭派员住守,移交后继续往前冲。宋江想用这种方式表明他们没有任何野心,希望战后能够善终。

攻占润州后宋江“飞报张招讨,移兵镇守润州”,第一时间请求剿匪总司令张叔夜移兵润州城;刚占领常州,张招讨“随即使人来常州,犒劳宋先锋军马”,张司令员立即委派得力助手来常州犒劳,说是犒劳事实上是及时接管;宋江打下苏州后,“请刘光世镇守苏州,却令宋先锋沿便进兵同,收捕贼寇”,张司令让刘光世镇守苏州城命令宋江继续前行;苏州已破,收复很多州县,宋江及时建议“申达文书到中军报捷,请张招讨晓谕旧官复职”,他给张司令员提建议招回以前的官员回原地做官,宋江不想占领更多的地盘更不想让自已人留守;卢俊义刚进湖州城“一面行文申复张招讨,拨统制守御,特令燕博来报捷”,卢俊义有了独立决策权,第一时间请求朝庭派驻官员接管,然后才给宋江报喜;卢俊义与宋江在杭州会合后“那宣州、湖州、独龙关等处,皆是张招讨,从参谋自调统制前去各处护境字民”,所有占领的地方全请张司令接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睢阳之战为大唐续命百年,却备受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睢阳之战又被称为睢阳保卫战,是一场经典的城市保卫战。 公元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承平日久大唐王朝几乎忘记了战争的模样,叛军在数月之内就占领了大唐东西两京,所到之处,众多守将望风而降。 公元757年正月,叛军首领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掌握叛军大权之后立刻派部将尹子奇率众十余万兵发睢阳城。此

  • 崇祯皇帝死之前写了一封信给李自成,但是李自成不听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你们知道吗?在崇祯皇帝死之前,他留了一封信给李自成。在中国所有的亡国之君里,崇祯大概是得到同情最多的一位。从继位那天开始,十七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是在内忧外患中度过的。这位皇帝不贪财,不好色,不懒惰,天分也不算低,身体也不差,并且日夜辛劳,废寝忘食。但到底是回天乏力,二百七十六的明朝终究断送在了他

  • 唐代诗人众多,喜欢怼人的并不常见,“网络喷子”都不是他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况诗天才不足,而问辩有余,虽有骨气,殊乏风采。——徐献忠唐诗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唐代出现了众多诗人,流传下了众多的诗篇。在这众多的诗人中又各有各的特点,其中有一位诗人就特别喜欢怼人。怼人并不常见,但是用诗来怼人却极其少见。虽然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思想开放的年代,但依旧存在着一些地域黑。所谓的地域黑就是

  • 明太祖朱元璋老乡,皇帝投降了他还在战斗:姜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姜才,安徽凤阳人,与明太祖朱元璋是老乡,南宋末年名将。1273年,吕文焕投降元朝,襄阳陷落,南宋长江防线被撕开。此时,忽必烈为了对付漠北、西域的宗王,决定抽调元军北上,与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的骑兵交战,然后再回过头来征讨南宋。伯颜、郝经等反对撤兵,建议立刻东征,一鼓作气夺取杭州,否则元军将会陷入南

  • 陈士榘上将回忆说:老蒋没禁《水浒传》是个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说到工农革命军秋收起义失利后转移到井冈山前后,将原来在井冈山斗争的两个“山大王”袁文才、王佐的队伍先收编,后来又将两人杀害的事情经过时,陈士榘将军说到:“蒋介石禁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等革命书籍,他犯了个大错误就是没有禁《水浒传》等书!”陈士榘将军回忆说:秋收起义失利后,起义军向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进发

  • 李白官瘾很大,到处“跑官要官”,却以悲剧收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品行和才情都是一流的。如果将他与跑官要官联系起来,你可能不大会相信。事实上,李白的确做过这样的事情,而且还不止一次。在成都,李白就遍访益州地方要员,尤其是当礼部尚书苏颋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时,李白带着诗文前去拜访他。在安陆,李白娶了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同时他多次谒见本州

  • 赵匡胤把“义社十兄弟”叫来,找个没人的地方:你们可以杀了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私德上,赵匡胤篡夺了柴荣留给柴宗训的江山,确实不怎么地道。在野史中,赵匡胤还和后蜀后主孟昶的老婆花蕊夫人费氏(还有一说是徐氏)之间有点猫腻,孟昶也死得不明不白。除去这些之外,赵匡胤还是很有人格魅力的。历史上有这么一种说法,赵匡胤有一个小团伙,叫做“义社十兄弟”。不过关于“义社十兄弟”的史料太少,只

  • 朱元璋晚上微服出行,遇到耿直的巡夜小兵,差一点就被抓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乱世给了朱元璋机会。当时反对元朝的红巾军起义简直是成燎原之势。古代农民起义军有个特点,组织比较松散,而且张三李四都可以拿来做文章。在众多的红巾军势力中,有一个叫做郭子兴的人,他是朱元璋的贵人,也是朱元璋的老丈人。朱元璋就是投郭子兴的军队,在战斗中树立威望。等郭子兴和他儿子郭天叙一死,这支红巾军就姓了

  • 从通商贸易路线、官修道路方面,探讨中原人进入突厥的途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突厥是啥意思,唐朝突厥是今天的哪里,突厥女子照片真实照片

    中原与漠北之间的通道,早在秦汉时期与匈奴交往的过程中就在不断形成,历朝历代逐渐完善,便利合适的路线存留下来,不便者则被废弃。这些通道从使用上来讲可以分为官方和非官方两种,官方道路一般用于行军作战、出使往来、和亲联姻、朝贡物品等,而非官方的路线在史书中虽无记载,但一定存在,中原人因战乱不断、赋役繁重、

  • 从时间、背景、形式,多角度看《唐律》与《民法大全》的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唐律》的概述中国的律令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夏朝正式确立法制,其后每个朝代在不断积累中,都建立了自己的法制,推进法制的发展。在唐朝时期,唐朝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唐律》是唐朝时期的法律总称。唐朝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法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更加成熟、更科学、更严谨,其中唐朝时期最典型的立法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