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春秋战国血亲复仇观念很浓

为什么春秋战国血亲复仇观念很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399 更新时间:2024/2/4 12:39:38

在我国古代“同态复仇”是被允许的,根据《周礼·秋官·朝士》记载:凡报仇者,书于士,杀之无罪。很简单,就是为义复仇,视为无罪。商鞅变法之后,“同态复仇”就变成为非法的,任何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虽然汉朝之后对“同态复仇”减轻了处罚,但一直没有在立法上给予认可。

讲完了“同态复仇”的发展,我们来具体看看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血亲复仇很普遍。血亲复仇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家族利益高于一切,对某一个人的人身伤害,被认为是对一个家族全体成员的侵害;对一个人身伤害行为,被认为是加害人的家族成员。在这里为什么要说血亲复仇?主要是为读者们讲一下同态复仇和血亲复仇的不同。

关于血亲复仇,最著名的就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子胥。伍子胥的父兄因奸佞陷害,被楚平王杀死,伍子胥逃到吴国,为吴国练兵,最后率领吴国大军攻入楚国。对已经死亡的楚平王,伍子胥依然把楚平王尸体挖出来,鞭尸三百以报仇雪恨。对于血亲复仇的流行,主要原因有三。

1. 先秦时期,对于血亲复仇,并没有法律规定,多数都是对复仇的表扬。如齐国齐哀公因纪侯的谗言,被周王烹杀。齐国历经九世至齐襄公灭纪而备受《春秋》褒奖。《公羊传》对齐襄公灭纪的合理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公羊传》认为在“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情况,缘恩疾者可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不能通过以正常合法的途径来申冤雪恨的处境下,个人或群体根据自己的“恩疾”自行复仇。《公羊传》还记载了一段关于臣子可以向君王复仇的论调。“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推刃之道也,复仇不除害,朋友相卫,而不相迿,古之道也。”所以,先秦的贵族熟读史籍,对先秦时期的血族复仇有深刻的了解和认知。在伍子胥为父兄复仇之前,就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复仇案例。最著名的就是晋国的赵氏孤儿。

2. 先秦时期,家国概念很淡,秦国的名臣名将,大多数都是来自东方诸国,如:齐国的蒙鹜一脉;魏国的张仪、商鞅;楚国的魏冉、卫国的吕不韦、鲁国的墨家学派相里勤等等。背叛习以为常,如我们熟知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参与五国伐齐,差点害的齐国灭国。西周的申侯为一己之力,竟联合西戎进攻大周,导致镐京被西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伍子胥率吴伐楚,鞭尸三百,名震当时。关于公族之间的复仇,皆被春秋战国史料记载,对于遗失的我们不做考究。

[var1]

3. 春秋战国时期,除却外部的国与国斗争激烈外,国家内部斗争也非常激烈,个人利益主义和家族主义高于国家大义。伍子胥灭楚、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都是这个时期斗争的典型,尤其赵国对将中山国吞并,就是因为内斗。中山舋(xin四声)王九年(前312),相国司马赒病逝,其子司马憙袭爵蓝诸君之位。司马憙华而不实好大喜功,其父生前对他很不满意,临终前嘱咐舋王不要重用他。但是司马憙为人狡诈,暗中投靠了赵国,在赵国的帮助下,迫使中山舋王任用司马憙为相。司马憙当上相国以后,排斥武官,重用文士,极力倡导“无为而治”,使得中山国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大幅下降。多次对赵国的作战胜少败多,最后中山舋王罢免了司马憙的相位。

中山舋王去世后,传位于儿子中山姿王。中山姿王一上台就做了一件让满朝大臣深感意外的事情,重新任用司马憙为相国。他认为司马憙有治国的才能,虽然以前做错了事,今后改正就是。遗憾的是司马憙并没有按中山姿王的设想走,而是继续推行他的“无为而治”的国策,重文人,轻武士,毁军队,废法律。使中山国朝政混乱,国势大衰。中山姿王这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罢免了司马憙的相位。但是司马憙私通赵国,通过赵武灵王以武力公开向中山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山姿王恢复了他的相位。这便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司马憙三相中山”。司马憙三相中山后更加恣意妄为,他为了讨好赵国,出卖中山国利益,排挤和害死了许多正直大臣,先后暗杀了卿士爰骞,谋杀了大将军季辛,解除了乐毅等将军的官职,使那些能征善战的武官在家闲居。

在司马憙的祸乱下,公元前296年,中山国被赵国吞并,而司马憙优哉游哉的生活,直到汉武帝时期,后世孙司马迁的壮举《史记》才摆脱这个大奸臣的坏名。

更多文章

  • 乱世枭雄-曹操的生死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生死劫一董卓进京,废汉少帝,将其贬为弘农王,并立陈留王为汉献帝,自称太师把持朝政。曹操试图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匡扶汉室,明知道董卓身穿铁甲,吕布护卫,依然百般设计靠近董卓,想见机行刺。 曹操称自己马匹羸弱,于是,董卓顺手人情派吕布去选西凉好马送曹操,这样一来,吕布就相当于被曹操设计离开了。吕布被支开

  • 被低估的游击战鼻祖-彭越:功劳不比韩信小 能力不比韩信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彭越和韩信谁厉害,彭越的游击战有多厉害,彭越个人简介

    [var1]两龙方斗,且待之彭越是湖匪出身,早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前,他就聚众水泽,打家劫舍。据《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记载,彭越这个湖匪有许多不同常人的地方。陈胜、项梁造反之后,楚国的年轻人怂恿彭越跟着造反,彭越却说:“现在两条龙刚刚搏斗,还是等一等吧。”(两龙方斗,且待之。)[var1]俗话说,枪打出

  • 假设在落凤坡死的是诸葛亮,庞统能打过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庞统是故意在落凤坡死的吗,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庞统身死落凤坡是天意还是人为

    刘备在关羽‬丢失了‬荆州‬后‬势力‬大大减弱‬,身旁虽‬有着众多的武将以及文臣辅佐‬。最终还是没能完成‬统一大业,甚至以‬庞统的‬死‬换来了‬益州‬,后来诸葛亮调任‬益州‬把荆州事务‬全权交由‬关羽‬,带走‬赵云‬张飞‬奔赴‬益州‬前线‬。此时‬关羽‬‬‬急功近利‬‬,视‬江东‬儿‬郎‬鼠辈‬尔‬,

  • 刘备不傻,为什么选刘禅继位?你看诸葛亮是怎么评价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可能会说,刘备就刘禅这么一个儿子,不把皇位传给他传给人?错了!刘备可不单单刘禅这么一个儿子。据《三国志》记载,除了刘禅之外,刘备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义子,分别是鲁王刘永、梁王刘理,义子叫刘封,抛开义子不说,刘永和刘理可都是刘备的亲儿子。而且刘禅的母亲甘夫人并非刘备的正妻,只是他的一个妾,刘禅的地位

  • 历史上的韩非子,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上的韩非子,韩非子和孙武谁厉害,历史上的韩非子到底是怎么死的

    韩非子和李斯师出同门,他们都是荀子的高徒,实际上李斯的能力还是比不上韩非子。韩非子说话哩哩啦啦,所以口才好与他是不沾边的,但是他善于著书立说。[var1]韩非子的著作在当时已经逐渐闻名于各国,秦国嬴政看到他的著作后,十分惊叹,并说:“寡人此生如果见不到这个著书的人,当我快死后肯定会觉得遗憾了终生,如

  • 如果刘备得天下,肯定率先斩杀这三位功臣,诸葛亮看破不说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煮酒论英雄刘备确实有仁君之像,他统领过的地方百姓皆安居乐业。汉中之战后,如果刘备乘胜出击,关羽没有遭到偷袭,光复汉室指日可待。刘备称帝如果刘备真的成功了,那么他一定会杀掉这三名功臣。刘封刘封,是刘备的干儿子,早年刘备没有子嗣,便认了个义子名叫刘封。后来才有了亲生儿子刘禅。对于刘备来说,一统天下之后,

  • 秦国为何要迁都咸阳?秦国到秦朝,其建筑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置身其中,如同被钢筋水泥的森林包围。面对这些高大宏伟的建筑,除感叹其壮观之外,更能感受到国家的强盛。其实,建筑是最能够体现时代特色的标志。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将独属于自己朝代的文化碎片灌注到砖瓦之中,再将它们堆砌成一幢幢独一无二的文化“城堡”。探究各朝各代的建筑特点,以点窥面,可以在其中感受到某个朝代

  • 战国时代的大学稷下学宫,学生学什么?2400年前的齐国临淄很热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时期齐国的学堂,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战国时齐国设立稷下学宫

    战国初年齐国的疆土,相当于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全境的北部和东部濒临勃海、黄海,南与越、莒、杞、鲁等国交界,西北和燕国相连,西与赵、卫二国为邻。齐国的国都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var1]公元前358年,田和继任为齐相,吕氏齐康公不过是傀儡而已。这一年,田和被周天子立为齐侯

  • 春秋首霸齐桓公,晚年凄惨被活活饿死三个月都无人知晓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五霸齐桓公之死,齐桓公与外甥女,齐桓公墓地在哪里

    齐桓公,姜姓,齐氏,名小白,也被称为姜小白,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历史人物,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一霸,走上人生巅峰。齐桓公霸主伟业离不开管仲、鲍叔牙、宁戚的辅助,齐桓公本身虽在历史上名垂青史,但是他的缺点也让人够呛。首先,他喜欢任用小人,喜欢受人奉承拍马溜须,易牙、竖刁、卫开方就是他的得意小丑;

  • 喜贿怒顽、允当则归-晋文公破曹以拒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年初,晋文公出兵援宋抗楚,并首先攻击、降服了楚国的盟友卫国之后,继续用兵,由卫国攻入楚国的另一个盟友——曹国境内,包围了当初曾经在此遭受过屈辱的曹国国都陶丘(山东定陶),然后发起了攻城。陶丘城墙高大、地方广阔,易守难攻,晋军连续攻城都没能成功,还阵亡了许多士卒;曹国国君曹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