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蛮夷小邦到诸侯霸主:楚国的兴衰八百年

从蛮夷小邦到诸侯霸主:楚国的兴衰八百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026 更新时间:2024/1/24 1:16:44

[var1]

楚国八百年

楚人本“蛮夷”

传说楚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祝融是炎帝的火师,在上古时代掌握火,而他们自己也说是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的后代,因此楚人其实也是华夏民族的后裔,但他们却长期不被中原王朝所接纳和承认,不断受到驱逐而被迫南迁,在商朝的时候,刚刚崛起的大商不断四处扩张,楚人的先祖们被迫离开自己生活的中原地区,来到人烟稀少的南方延续自己的族群。

[var1]

楚人是崇尚火的民族

在《诗经·商颂》中,商人称他们为“南乡之夷”,将他们视为蛮夷,不断讨伐,尤其是商王武丁的时候,多次深入南方地区,驱逐和攻打楚人的祖先,并且要求他们和其他蛮夷部落一样定期为大商贡献贡品,此时商王朝强大,楚人的祖先只能俯首称臣,没有其他选择,但他们内心深处非常渴望被中原接纳,因为他们也是华夏的子孙。

[var1]

被迫南迁

渴望被接纳的楚人

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度,周人看到机会,带领其他诸侯国反抗商朝的统治,而楚人的首领鬻熊觉得这是他们部族被接纳的机会,投奔周文王,毕竟他们为了改变部族的命运等待了几百年,而鬻熊也是“楚人”的“楚”的来源,当年他娶了一个妣厉的妻子,但她怀孕后因为难产而破腹,在几千年前的条件下,妣厉和孩子只能保住一个,在妣厉去世后,部落的巫师用荆条将妣厉的腹部包裹起来,然后将其安葬。

后来鬻熊为了纪念妻子,感谢她为生育后代而做出的贡献,将自己的部族改为“楚”,所谓“楚”就是荆条的意思,这也是楚人的由来。

周武王伐纣,鬻熊和其他部落一起对商王朝作战,但可惜的时候,鬻熊却未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在武王伐纣中英年早逝,牧野之战,周人一举推翻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周王朝,并且分封各个部族,在战争中出力的各个部族纷纷得到了赏赐,除了楚人。

[var1]

西周主要封国

楚人为了得到中原王朝的接纳,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部落首领,但在周王朝眼里,楚人不过是蛮荒部落,尽了一点绵薄之力就像要分封土地,无异于痴人说梦,对于一心想要融入中原的楚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直到多年之后才被想起,封了一个子爵的小爵位。

楚人建国

随着周王朝统治安定,周成王才开始想起战争中尽职尽责的楚人,为了答谢楚人对商朝作战的贡献,周成王赐予鬻熊的孙子熊绎为子爵,子爵在周朝的分封制下属于最低下的一种,仅次于子爵的就是周朝唯一的男爵许国。

[var1]

楚国建国

按照规定,子爵的封地只有方圆五十里,大概只有现在的一个村子的大小,但对于楚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因为他们为了获得这个爵位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哪怕是子爵也是值得的,这个流浪了几百年,被视为蛮夷的楚人终于得到中原王朝的正式承认,楚人终于建国,楚国就此诞生。

与周朝决裂

楚国立国后,疆土实在太小,且都是不毛之地,非常的贫穷,甚至在建国之初祭祀的时候穷的连祭祀用的牛都没有,只好去邻国鄀国偷了一头小牛,因为怕发现,只敢在晚上偷偷的祭祀,熊绎看到楚国如此穷困,发誓要带领楚国走向强大。

虽然周成王封了楚人为诸侯国,但楚国作为蛮夷,依旧受到中原王朝的蔑视,愤怒的楚人决定不再一味的讨好周王室,自己强大才是根本,而楚人长期生活在南方,这里民族众多,尚武之风盛行,楚人也养成了勇武好斗的风格,不断开疆拓土,壮大自己的实力。

[var1]

周昭王出征

随着楚国的不断强大,且拒绝向周王朝纳贡,这触怒了周昭王,周昭王亲率六师讨伐楚国,楚国第二位国君熊艾带领楚人抵御,没想到虽然周王室虽然是天下之主,但攻打楚国却花了八年时间,而且没能攻灭成功,反而楚人大获全胜,周朝军队大败,周昭王也溺死于江中,周昭王讨伐楚国标志着楚国和中原王朝的彻底决裂,楚国的国君开始自立以挑战周天子的权威。

到了楚国第六代国君熊渠在位的时候,楚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他趁着周王室衰弱和中原动乱之机,继续开疆拓土,攻打周边的庸国、扬越、鄂国,将楚国的势力推进到江汉平原,楚国开始逐渐兴盛起来,随着自身强大,熊渠将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封了王,其中大儿子熊康为句亶王、二儿子熊挚红为鄂王、小儿子熊执疵为越章王,封王的目的就是挑战周王室权威,既然看不起我,那我就称王和你平起平坐,这也是楚国第一次想要脱离周朝的统治,然而此时的周王朝还是天下共主时代,为了防止周朝继续讨伐,熊渠又取消了儿子们的王号。

[var1]

攻打楚国

虽然熊渠取消王号,但周王朝依旧不打算放过他们,周宣王即位后再次大举进攻楚国,这一次楚国没能抵御成功,被周王室打的大败,甚至连最重要的象征诸侯地位的祭祀青铜器都被带走了,被周宣王赏赐给了当时的晋国国君晋穆侯,这可是楚国的奇耻大辱,当然楚国未能灭国,因为之后西周就被犬戎给灭了,新即位的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阳,至此历史进入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

楚国称王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衰微,威信逐渐丧失,各个诸侯国开始互相征伐,天下进入混乱的时代,春秋初期,楚国虽然占领江汉平原,但江汉地区依旧有其他诸侯国存在,为了能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楚国第十七代国君熊通即位后开始四处征战,首先灭掉的就是在楚国西部的权国,灭掉权国后,楚国在汉西的威胁得到了解决,随后楚国将目标直指江汉地区实力最为强大且铜矿众多的随国。

[var1]

先灭权国

对于随国,熊通将其视为介入中原秩序最重要的地方,先是让随国臣服,随后在周桓王十六年(前704年)自称楚王,这也是春秋时期第一位称王的诸侯国,也意味这楚国正式脱离周王室主导的的中原秩序,熊通也就是日后著名的楚武王,楚国称王后,在沈鹿会盟江汉诸侯,以江汉霸主的身份重建南方的秩序,但臣服的随国未能前来,楚武王直接出征随国,彻底灭了随国并且得到了随国境内的铜矿,灭随国意味着楚国江汉霸主地位的正式确定。

[var1]

灭随国

然而总有人不服楚国,楚武王四十年(前700年),郧国策动州、绞、蓼进行叛乱,楚武王出征平定叛乱,而这也让楚国的江汉霸主地位彻底稳固下来,江汉地区成为楚国最稳定的大后方,楚武王晚年,再次出征,灭掉卢国、罗国,楚武王凭借一己之力,为楚国打造了一个稳定的核心区,奠定了未来三百年楚国开疆拓土的根基。

楚国的扩张

楚武王去世后,楚文王继承了他的事业,继续拓展楚国的疆土,这一次,楚文王的目标是申国、息国,申国是楚国北上中原的要冲之地,夺取了这里就是打通了楚国北上中原的通道,并且还可以以此东进淮河流域,争夺霸业,楚文王刚即即位就灭掉了申国,足见他对这里的渴望,灭掉申国之后,又灭掉相邻的邓国,使得申地和楚地连成一片。

在夺取申地之后,楚文王利用蔡国和息国之间的矛盾灭了息国,夺取了楚国第二个北上的前线之地,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楚国的江汉地区彻底稳固下来,楚国的扩张方向开始向淮北和淮河流域,让楚国问鼎中原的霸业得到了可能,并且在这里建立了申息之师,成为楚国拓土的利刃。

到了楚文王之后的楚成王时代,开始了北上中原的尝试,楚成王先是三次伐郑,力图以郑为突破口,建立楚国主导的中原秩序,楚国的行为引起当时中原霸主齐桓公的警惕,齐桓公带领诸侯伐楚,迫使楚国达成召陵之盟,限制楚国北上的发展,当然楚国本身实力并未受到损害,也让楚成王意识到此时进入中原不是时候,开始将目光转向东方。

随后楚成王先后消灭弦、黄、英三国,将势力拓展到淮河中游一带,推进的速度之快让很多诸侯措手不及。

[var1]

楚国的扩张

另一边,齐桓公去世后,齐国陷入内乱,齐桓公一手建立的中原秩序开始逐步瓦解,这也让楚成王意识到争霸的时机已到,在泓水击败另一位霸主宋襄公,随后击败陈国,整个淮北平原彻底落入楚国的手中,而楚成王也初步建立了以楚国为主导的中原秩序。

[var1]

春秋初期楚国疆域

不过此时中原各国诸侯争霸,楚国不断受到宋国和齐国的挑战,尤其是晋国,晋文公在位期间与楚国在城濮发动大战,楚国战败,让楚成王北上称霸的行动彻底失败,当然这也是楚国第一次试图建立中原秩序,虽然失败,但为后面楚庄王问鼎中原奠定了基础。

[var1]

城濮之战

问鼎中原

楚成王之后是楚穆王,楚国经历城濮之战后开始将目光重新放回淮河流域,先后消灭了这里的江、六、东蓼、蒋、舒、宗等国,拓展了楚国在黄河流域的疆域,但楚穆王在位时间较短,未能向先祖一样带领楚国腾飞,问鼎中原的重任交给了楚庄王。

[var1]

楚庄王一鸣惊人

楚庄王即位的时候还很年幼,大权都被权贵掌握着,楚庄王只能隐忍不发,不仅如此,楚国内部还出现了饥荒,楚国的西部庸国也趁机发动群蛮叛乱,可以说楚庄王即位之初就面临严重的危机,好在在巴国的协助下,楚庄王平定庸国叛乱,重新恢复了江汉地区的秩序。

解决内部危机后,楚庄王再次燃起称霸中原的梦想,就在楚庄王与晋国在郑宋一线进行对峙与拉锯的时候,内部又爆发了宗族若敖氏之乱,虽然楚庄王再一次平定叛乱,但国力大损,争霸之路再度延后。

休养生息后,楚庄王再度称霸,先后令郑国和陈国的臣服,在与晋国的对峙中逐渐取得了优势,最终在楚庄王十六年(前598年),楚国和晋国爆发了决战,楚国大胜,至此楚国正式确定了以自己主导的中原秩序,随后乘胜追击,击败宋国,控制了整个淮北地区,楚国的霸业达到了巅峰,而楚庄王也留下了“问鼎中原”的佳话。

[var1]

问鼎中原

楚国从建国后不足五十里到熊渠封王,从楚武王、楚文王的奠基到楚成王初次争霸尝试,楚国用了百余年的时间积极进取,最终在楚庄王手上实现了问鼎中原的霸业。

晋楚平分霸权

楚国称霸后,为了维护霸主地位,长期和晋国进行对峙和拉锯,但在鄢陵之败后,楚国逐渐落入了下风,同时晋国内部公卿问题不断激化,而楚国内部也出现群公子政治的发展,晋楚两国都面临了严峻的内部问题,无力争霸,最终在宋国的调和下,晋楚两国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双方平定霸权,这也意味着春秋的霸主秩序开始走向了瓦解,大变革的战国时代即将开

灭国与复国

楚灵王时期,他主张开发淮北,并且试图恢复中央集权,自楚国征讨各国之后,建立县公制度,这也是郡县制的开始,本来君主直辖的县公制度在楚国后期形成尾大不掉的局势,形成了群公子政治的局面,楚国的君主权力得到了衰弱,因此楚灵王开始打击地方势力,但遭到贵族的反抗,他们直接推翻了楚灵王的统治。

[var1]

吴国的崛起

楚平王即位后,废除了原先楚灵王的各种政策,令楚国内部的贵族政治得到进一步加强,本来楚国都是不断扩张的,但在楚平王时期陷入了扩张停滞阶段,他只想保住眼前的疆土,以至于和新崛起的吴国对抗中处于下风,最终多年前逃出楚国的伍子胥带领吴国精锐杀回楚国,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这是楚国第一次被灭国,虽然后面再秦国援军和楚国的贵族加入下楚国恢复了国都,但楚国这一次被灭国彻底打碎了楚国之前创建的中原秩序,这也是楚国立国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刻。

[var1]

吴国灭楚

楚国复国成功后,在楚昭王和楚惠王两代国君的励精图治下,楚国获得了暂时的复兴,尤其是越国消灭吴国后,楚国趁机整合了之前的秩序,楚国疆域再一次得到大幅度的拓展,为日后战国时代称雄奠定了基础。

进入战国时代,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楚国的实力大增,并且对南方的百越部落进行征服,令楚国南部的疆域进一步拓展,楚国的疆域拓展到今天的湖南和广西一带,同时楚国和魏国大战,击败魏国,楚国一时强大无比,但楚悼王去世,吴起被杀,楚国变法也彻底失败。

[var1]

战国初期

衰落而亡

楚宣王和楚威王时期,楚国再次强盛起来,先后救赵伐魏,开拓巴蜀,在楚威王时期,楚国的疆域达到了最大,是整个战国中疆域最大的诸侯国,整个南方都属于楚国,但巅峰后就是衰弱,楚威王之后的楚国国君再也没有之前的开拓精神。

[var1]

战国七雄

战国后期,天下最强的国家是齐国、楚国和秦国,此时的秦国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为了防止齐国和楚国联合,秦国派张仪来到楚国破了齐楚联盟,贿赂子兰等人,以六百里土地为诱饵,诱骗楚怀王和齐国绝交,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花言巧语,轻率的断了齐楚联盟,结果秦国并没有如约给土地,楚怀王一气之下攻打秦国,不仅三战三败,甚至齐国、魏国、韩国都趁机进攻楚国在中原的领土,楚国元气大伤。

秦国诱骗楚怀王一次后又以结亲为名诓骗楚怀王入武关赴会,楚国大臣们纷纷劝谏楚怀王不要求,秦国毫无诚信可言,但楚怀王不顾劝说,毅然决然的奔赴秦地,结果遭到扣留,被囚禁至死。

[var1]

楚怀王

楚怀王被扣押期间,楚顷襄王即位,但楚国已经是一块肥肉,西陵、巫、黔中等地都被秦国占领,甚至国都郢都再一次被占领,国都被攻破后,楚顷襄王被迫与大臣一起逃难,路上狼狈不堪。

自楚顷襄王之后,楚国的国君更是一代不如一代,楚考烈王以黄歇为楚国令尹,封号春申君,试图恢复楚国的辉煌,但此时的楚国已经没有当年的开拓精神,江河日下,无济于事,楚幽王即位,楚国彻底一蹶不振,去世后他的弟弟楚哀王即位,此时的楚国本该复兴,却上演争权夺位的戏码,楚哀王即位不到两个月就被兄弟负刍的党羽的杀害,他们拥立负刍为楚王,为负刍也成为楚国历史上最后一任楚王。

而此时,秦国一统天下的趋势不可阻挡,在消灭韩、赵、魏和燕国后,嬴政将下一个目标投降了楚国,为了灭楚国,嬴政倾尽全国兵力,派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对楚国发动最猛烈的进攻,楚军不敌,护国大将军项燕项燕自杀而亡,没有了项燕的庇护,楚王负刍很快被俘,成为秦国的阶下囚。

[var1]

秦国灭楚

楚国虽然被灭,但楚国贵族还在,负刍的弟弟昌平君熊启在淮南被拥立为楚王,以兰陵为都城,占据吴越之地试图抵御秦国的进攻,但楚国大势已去,在秦国的进攻下,昌平君自杀殉国,立国八百年的楚国彻底灭亡。

楚国的强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们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十几代楚王的努力,楚国一跃成为南方的霸主,但在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的时候,楚国虽然看起来依旧是霸主,但内部贵族势力过于强大,侵占大量的人口和土地,让楚国无法在战争到来的时候组织强大的力量,最终在秦国的步步紧逼下逐渐衰弱,最终亡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留恋温柔乡,娶自己的侄媳妇,夺位之路让臣子操碎心的晋文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晋文公温柔乡,晋文公是如何走出温柔乡的,晋文公娶侄媳妇视频

    [var1] 晋献公去世后,骊姬的儿子奚齐在托孤大臣荀息的辅佐下刚登上君位,就被一直支持太子申生的里克等人,在晋献公的灵堂之上刺死了。 荀息只好又立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骊姬的妹妹所生的卓子为君,结果也被里克他们杀害了。红颜祸水骊姬也被活活鞭死。辞位不受晋国君位空缺之后,里克便带人到翟国来接重耳,想让

  • 汉武帝被称为千古一帝,为何却有人称其为千古暴君?他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对内经济方面实行的算缗告缗,意思就是强行让你去缴税,还鼓励你去告密,对于当时高利贷商人,囤货商人,工商业主等,规定必须二缗抽一算,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挣两千块要抽走一百二十块,这很明显就是在抢钱,许多商人纷纷抵制于是就会出现虚报家产,此时就出现了告缗,举报者能够获得谎报者一半的家产,此举最终搞得民心

  • 关羽兵败麦城,逃到距离益州20里的临沮,马超为什么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关羽败走麦城马超为何不来增援,关羽败走麦城时马超驻守之地,关羽走麦城为何马超见死不救

    关羽为什么不往西走,而往北走呢?因为孙权和吕蒙显然不可能纵虎归山,早就派陆逊守住了益州与荆州之间的水道,拿下了宜都,秭归,驻扎在夷陵,一防关羽退回益州,二防益州援救。也就是说关羽连夷陵都过不去,哪里可能还跑到离益州二十里的地方呢?不管关羽知道东吴必有此安排,或者已派人打探到这个信息,所以是不可能往西

  • 三国之乱世,孙权立功江南,实乃真正的“英人之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是我们中国文学上的四大名著,在民间有很高的知名度,许多人从小就看过三国演义,所以对其中的故事非常了解。三国演义中有许多的英雄人物,大家热衷于讨论这些令人喜欢之人,那么除了这些英雄豪杰,你最厌恶的人物又是谁呢?很多人讨厌刘备,认为刘备这个人虚伪,一天到晚哭哭啼啼的,一点都不像个英雄,反而像个伪

  • 《资治通鉴》:肖申克救赎对抗马陵之战,孙庞的顶端对决太过瘾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庞的全部视频,孙庞,资治通鉴马陵之战原文

    [var1]今天读完了卷二,记录了周显王48年间的历史,真的是生动多彩,除了历史大事,更让人欲罢不能的就是那些耳熟能详却又未曾深究的人物故事。✔商鞅徙木立法的故事广为流传,我们却不知道这样的一位以诚信为本的人物,却也能做出“兵以诈立”的事情,打感情牌骗杀魏国公子卬。乃至秦孝公的保护伞一到,逃亡魏国,

  • 三国第一毒谋智者:一生才智过人,奈何只能保一己荣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贾诩奇谋百出,算无遗策。

  • 关羽死前最后一夜发生的一幕,让他痛心不已,预感到蜀汉江山破灭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中,关羽和张飞虽然是兄弟,但他跟张飞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关羽比较爱兵,对于一些没有身份的人比较照顾,所以老百姓都喜欢关羽,但关羽却极度看不起一些当官的,有权有势有文化的人,所以在孙权要跟他连亲时却遭到他的一阵痛骂。张飞则是另一种,他天天打骂士兵,但对文化人却是很尊重。因为关羽在老百姓心里的形

  • 其实曹操死后还留下三大猛将,哪怕有一个不死,司马懿不敢谋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末年,司马懿独揽魏国大权,曹氏宗亲被赶尽杀绝,这也就验证了曹操在世的担忧--司马懿野心勃勃,恐有不臣之心。虽然司马懿独揽大权,但是曹操为了防止司马懿,也为曹氏留下了四个名将来防止司马懿篡权。或许历史就是这样,曹氏窃得了汉室的江山,那么就有人会从曹氏手上窃的汉室的江山。曹操留下的三员大将,在司马

  • 《资治通鉴》系列谈之十四:孟尝君的机智与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孟尝君姓田名文,又称文子、薛文、薛公。战国时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他父亲是靖郭君田婴,祖父是齐威王田因齐,的的道道皇族基因。孟尝君机智聪明,从小不被父亲待见,但他依靠过人的智慧,最终赢得了父亲的信赖,并成功继承父亲爵位,成为战国时期著名“四公子”之一。但他又是个极其残忍之人,

  • 汉武帝为何逼太子刘据自杀?事后为何又建“思子宫”哀悼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两个人:刘据和江充。刘据,汉武帝刘彻嫡长子,卫子夫所生。元朔元年春天,汉武帝宠幸的夫人卫子夫,在接连生下三位公主之后,终于为时年29岁的汉武帝刘彻诞下第一位皇子。武帝异常欣喜,命令枚皋及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举朝臣子亦为这位大汉皇子的诞世而高兴。武帝为皇子取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