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清廉的宰相:揭秘张俭的生平事迹

历史上清廉的宰相:揭秘张俭的生平事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859 更新时间:2023/12/10 6:04:05

历史上清廉的宰相:揭秘张俭的生平事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古代,宰相是皇帝的辅佐,是最高的官职。这个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的官职,到了明朝才废除。宰相这一职位废除,意味着中央集权制度到达顶峰。

历史上有名的宰相很多,比如张居正、魏征长孙无忌等等。今天要说的这位宰相,叫张俭。他并不著名,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不足六百字,但是他却为一代帝国奠定了丰厚基业。

汉人才子远走契丹,原因是被“献宝”?

张俭是汉人,还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生活的时代,石敬瑭已经把燕云十六州割让出去。导致宋辽两国分而治之。

张俭在宋太宗时期通过辽国的科举考试,在山西大同一个节度使手下做官。作为汉人,考上辽国的进士并不容易,可见张俭这个人十分地有才能。在山西为官后,他名声很好,才干突出,深受同僚和上司好评。

当时,宋朝和辽国以黄河为界,分割而治,辽国统治着黄河以北,而宋朝统治黄河以南,张俭所在的地方正好是两国的交界地区。

一天,当时的辽国皇帝辽圣宗游访民间。主管张俭的这个节度使对圣宗说,有一个宝贝要进献给他。辽圣宗正因和宋朝割地和亲被拒绝而烦恼,听说有宝贝,以为是什么奇珍异宝,没想到,节度使送来的是个大活人,这个人就是张俭。

辽圣宗本来很纳闷,一个地方官员算什么宝贝?但是听了张俭的名字以后就感兴趣了。因为辽圣宗为了和宋朝周旋而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有四个仆人,一人喂两口饭。

在古代,“俭”字是一个人字旁,右边上下三个人字头,一横,两个口。这不是正对上了辽圣宗的梦吗?辽圣宗非常高兴,认为张俭是天降祥瑞,是来帮他的圣人。加上张俭胸藏文韬武略,在大殿上对答如流,恳切建言,提了三十多条建议,个个切中要害,深合圣宗的心意。于是圣宗重用了他。

高歌猛进,一路升迁,成为辽国最年轻的正国级领导

圣宗派他到大辽首都上京,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担任监察御史。这是个七品小官,但比从前担任地方官的幕僚要好上很多,这给了张俭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

上任后的张俭没有让辽圣宗失望,屡建功绩。遗憾的是,或许是辽国的官员缺乏编撰史册的能力,或是因为史书流失,张俭的丰功伟绩没有明确的记载。史上唯一能证明这个人卓越才能的,就是他十多年高歌猛进的升迁之路。张俭在正七品位置上待了没两年,就升迁为次五品司门外郎。

47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张俭丁忧三年。终于回朝后,皇帝看见张俭就像看见久别重逢的情人一样热情,立马任命他为礼部郎中、知制诰,入职枢密院工作。掌管了辽朝文化宣传、教育、外交等一系列工作。张俭此时就相当于副部级干部了,皇帝还给了他柱国的封号,意思是身负重任的大臣。

两年后,张俭奉命出使宋朝,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外交成果。回来后,皇帝很高兴,封他当政事舍人、知枢密直学士,相当于辽国汉族地区事务及对宋战略委员会首席专家。

短短十几年,张俭从一个幕僚,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的领导。证明这个人能力确实不可小觑。

衣服上的窟窿带了一年,皇帝惊了!

一个汉人,在辽国的升迁速度比辽国本国的人都快,这当然会引人嫉妒。加上张俭这个人非常廉洁,很容易被人质疑。所以有人说,张俭是假模假样地在皇帝面前装清廉、装好人,实际上是个奸佞小人。

这话开始没人敢传,因为张俭是圣宗的心腹大臣,是皇帝的高级幕僚,但是在张俭六十九岁那年,辽圣宗因病去世了,他的儿子耶律宗真即位了。传谣言的人一看,新皇帝即位了,觉得是个中伤张俭的好机会,于是就把这些话想办法传到了新皇帝的耳朵里。

其实张俭作为圣宗留给兴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很得兴宗的信任的。但是这谣言传播甚广,激起了兴宗的好奇心。兴宗把这话听进去了,他也有心想试试这个俸禄多到拿不过来的大臣,到底是不是如同传闻中那样的清廉。

一天议论国事,兴宗跑了一会儿神儿,他发现张俭总穿着同样的一件皮袍子上朝,这个年轻的皇帝玩心大起,他故意在张俭的衣服上烧了一个小窟窿,张俭无知无觉,还在认真地研究国事。

暑往寒来又一年,又是兴宗召见大臣们议论国事。他记着去年在张俭衣服上烫了个洞,他就特意去看去年烧坏的那个地方,这一看兴宗就惊了——那个洞还在衣服上!已经一年了,张俭都没换一件冬衣。

按说张俭可不穷啊,他当时有“食赋三百石”的待遇。别说买一件皮袍子,他就是一天买一件他也买得起。辽兴宗一问才知道,这件皮袍张俭穿了三十年!

可是他的俸禄都去哪了呢?他都拿去接济亲友和穷人了,自己依然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习惯。

兴宗这才相信,张俭是真的人如其名,非常节俭,非常清廉。他大受感动,立马让内官去开国库,告诉张俭,国库里有的,他想要的,尽管拿。

张俭呢,也不贪婪。他只拿了三匹布就出来了。兴宗一看,张俭放着绫罗绸缎不拿,拿的是三匹粗布就更感动了。张俭用自己的行动,一力辟谣,从此以后再也没人质疑他的德行了。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为外人的言行所影响,有自己的人生准则和行事风范,这才能得到独立的人格。其实俭以养德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如果一个人能坚持俭朴的生活,不贪婪,这是需要强大的自制力的。

一个自制力强大的人,就不会做出有损他人利益和自己人格的事情。这也是俭以养德这句话的由来。我们虽然不用像张俭一样,三十年不买一件新衣服,但是在浮躁的世界里,保持一份初心是非常必要的,你说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空城计最大的疑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空城计最大的疑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司马懿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中,算是名声相对较差的一位,不过这主要是由于他在晚年篡取了曹魏的权力,结果诞生的晋朝却又弱得不行,这才导致他的口碑很差。在他发动“高平陵之变”以前,人们对于司马懿的评价基本还算是比较正面的,因为他在为政、治军方

  • 历史上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在史书上时如何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军师,在当时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进攻祁山,这是诸葛亮五次北伐中,第二次兵出祁山,另外三次,其实,都没有走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只是演义的说法,不是正史记载。在这次大战中,诸葛亮和司马懿展开较量,诸

  • 元末枭雄陈友谅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元末枭雄陈友谅是一个怎样的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陈友谅是元末的大英雄,很强,有多强?早期,一代英雄朱元璋都得甘拜下风。但历史不容假设,就是这么强的一个人,最后还是载到了朱元璋的手里,看来,朱元璋才是那个时代真正的“位面之子”,是绝对的“天选之人”。如果用几个词来形容陈友谅,那就是:出

  • 仰韶文化的发源地是哪里?共有那几个时期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上古,仰韶文化,历史解密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影响最大的一种原始文化,它纵横二千里,绵延数千年,在世界范围内来说,也是首屈一指的。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最早就发迹于黄河流域,而仰韶文化遗址中诸多考古发现,如陶器制造、纺织做衣、绘画雕塑、文字、历法、宫室营建等等,同文献记载中炎帝黄帝时代的创造发明相吻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

  • 如果派赵云把守街亭,结果会有变化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乱世出豪杰,尤其三国那段历史更是这样,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诸多茶余饭后的谈资,许多历史事件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水淹七军等等,提到马谡失街亭想必很多人都有印象,甚至这段还出现在了学校的课文之中,那么当时诸葛亮如果换赵云去守街亭,能守住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诸葛亮可

  • 历史上滕王阁是谁建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滕王阁是谁建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是唐朝初年,一代青年才俊王勃在赣江岸边上的滕王阁上写下的一首名震千古的华丽文章。滕王阁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曾屡毁屡建多达29次,我们现在看到的滕王阁是

  • 关于迦旃延的故事有哪些?出家之前他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迦旃延,佛教,历史解密

    迦旃延是梵语Mahākātyayāna音译,是佛陀时代西印度阿盘提(avanti)国人。他自幼受舅父阿私陀仙人的影响,精通吠陀圣典、占星术及各种印度古文字,其中于古文字方面的造诣尤为精深。相传当时印度国内有一座古碑,上面的文字无人能识。国王贴出榜文诏示全国:有能识者,予以重赏。迦旃延揭榜应征,很轻易

  • 武大郎为什么有3种死因?你更相信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大郎,宋朝,历史解密

    武大郎是《水浒传》中知名度极高的角色,在小说中,武大郎死亡的官方说法是被砒霜毒死的,但是武大郎的临床表现却是和毒死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诸多专家医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来解释武大郎的真实死因,到了现在脾脏破裂大量出血导致死亡已经被广泛认可。武大郎被砒霜毒死的吗据《水浒传》记载,武大郎先是在去抓奸的时候被西门

  • 杨谅的谋反计划反而帮助了李渊的崛起,为什么这么说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隋末唐初时期,李渊父子崛起的速度非常快,其中有一个原因与杨谅有关。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并在几个月里就打进隋朝都城大兴(唐长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三分天下有其一”。李渊父子崛起的速度如此之快有很多原因,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隋

  • 在古代,买卖私盐是违法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买卖私盐是违法的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盐铁官营”制约下的古代盐业“盐铁官营”大概是与老百姓日子联系最为紧密的民生政策了。早在汉武帝时期,为充实财政而实现自己的雄图大略,国家就开始将炼铁、制贩食盐等高利润的行业归为国有。这样的官营政策成效显著。汉武帝成为了开创盛世的千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