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什么忍了7年才杀胡惟庸?除了废除丞相外,还有两大图谋

朱元璋为什么忍了7年才杀胡惟庸?除了废除丞相外,还有两大图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246 更新时间:2024/3/10 3:25:41

当初跟随朱元璋的小主簿胡惟庸到达了人生巅峰。

洪武十三年,在巅峰上待了7年的胡惟庸因“专权树党、意图谋反”等罪名被明太祖朱元璋诛杀。

“树党、谋反”必然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绝不会一蹴而就。

这就很反常了。

大臣与何人饮酒、吃了什么饭菜都能一清二楚的朱元璋,肯定不会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对胡惟庸的不轨行为毫无察觉。

既然有所察觉,脾气不是很好的朱元璋为何忍了7年才杀胡惟庸?

根据朱元璋杀了胡惟庸后立即下令废除丞相的举动来看,他的图谋应该就是想要废除丞相。

诚然,始皇帝嬴政设立丞相后,丞相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没有充分的理由、充足的时间证明丞相不该存在而贸然废除丞相,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图谋仅仅只是废除丞相的话,对胡惟庸的不轨行为忍个三年五载,理由就足够充分了、时间就足够充足了,何必要忍7年之久。

其实,除了废除丞相外,明太祖朱元璋还有两大图谋。

这两大图谋是削弱大都督府和清洗淮西集团。

大都督府设立于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大明建立后得以保留,是明军的中枢,拥有调兵、统兵之权。

淮西集团是由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一批人组成,多为淮西子弟,文臣、武将皆有,原本只是老乡联谊会,朱元璋建立大明后,随着当年的淮西子弟变成了大明的淮西勋贵,淮西集团变成了朝堂上地位显赫、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

郭子兴麾下的小兵一步步走向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定然不会容忍调兵、统兵之权集于大都督府和一群勋贵组成的政治势力的存在,所以,削弱大都督府、清洗淮西集团势在必行。

废除丞相、削弱大都督府、清洗淮西集团三大图谋中,清洗淮西集团的难度系数最高。

淮西集团崛起于元末的战争中,为朱元璋建立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大明建立后,淮西集团因此受益,不仅触角遍及朝内、朝外,还成为了明军的中坚力量。

这就意味着,明太祖朱元璋想要清洗淮西集团,必须在保证朝内、朝外拥有稳定形势的同时,还要培养出一支值得信赖的既能抵御北元军事威胁、又能压制淮西集团使其无法起兵反叛的势力。

洪武三年起,除皇太子朱标外的二十五位皇子相继被封王。

洪武九年十月,朱元璋令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吴王朱橚(洪武十一年改封周王)、楚王朱桢和其他被封王的皇子“治兵凤阳”。

洪武十一年起,秦王、晋王、燕王等王陆续前往封地就藩。

藩王就藩后,明太祖朱元璋都会赐其节制封地武将、兵马的玺书。

通过封王、治兵、就藩,明太祖朱元璋培养出了藩王这一支值得信赖的势力,再通过写明节制武将和兵马的玺书,藩王足以对外抵御北元的军事威胁、对内压制淮西集团使其无法起兵反叛。

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忍了7年才杀胡惟庸,主要是因为藩王的成长需要时间。

“藩王节制封地文武将、兵马”的玺书一赐,胡惟庸和淮西集团的好日子到头了。

此时,胡惟庸是否真的谋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想要一举实现三大图谋必须给胡惟庸按上“专权树党、意图谋反”的罪名。

因为,大都督府掌握在淮西集团手中、丞相胡惟庸是淮西集团在朝中的代言人。

接下来,意图谋反的胡惟庸证明了丞相确实不该存在,那么明太祖废除丞相就理所当然了;看在忍了胡惟庸7年所受的“委屈”的份上,明太祖朱元璋通过分大都督府为前、后、中、左、右五军都督府的方式来削弱大都督府,淮西集团应该没有意见;明太祖朱元璋以胡惟庸“树党”为借口清洗淮西集团更是合情合理。

站在巅峰的胡惟庸绝对想不到明太祖朱元璋对自己的算计如此之深,他天真的以为只要背靠淮西集团就能安享荣华富贵。

虽然迫于北元的军事威胁,明太祖朱元璋清洗淮西集团的过程耗费了近十年时间,但是,胡惟庸却忘了,一旦朱元璋开始清洗淮西集团,自己必将是第一个牺牲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明王朝,至此成立,这一年,史称:洪武元年。可能谁都不会想到,当年,这位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乞丐,竟然能成长为一代帝王。这种连戏文都不敢演绎的故事,竟然真真切切地,在中国历史上,上演了。而且,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一改过去大宋王朝的软弱,不仅赶走了蒙元,同时,还将中华的版图,进一

  • 朱元璋的名字,暗含天命在南方,难怪他完成了历史上唯一的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张士诚叫张九四,元末大英雄们的名字为何这么土?他出生虽极其贫寒,但最爱玩的游戏却是做皇帝。你看他,坐在土堆上,装模作样地扮演起皇帝,而小伙伴们则向他三拜九叩,口称:皇帝万岁,万万岁。玩累了,该回家了,一个小伙伴冲他喊:朱重八把牛赶上回家了。于是,伙伴们赶着牛四散而去。没想到,几十年后,这个叫朱重八的

  • 朱元璋临死前大喊燕王来否,朱棣为何待在城外不进去?原因很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朱标早逝,让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后,朱元璋又尽心尽力地培养起孙子朱允炆,可惜朱允炆比起朱标更不成器,朱允炆和父亲朱标两个,都是彻底成了儒家的簇拥,完全不懂帝王术。皇帝是不能够尽信儒家的,汉宣帝刘病已的太子刘奭因为太过仰赖儒家被刘病已大声斥责“我汉家自有制度,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但

  • 岳飞冤死在牢中后,奸臣秦桧把他的儿女老婆折磨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历朝历代都是武将打天下,文官守天下,这本没有错。关键是北宋选了毫无防御能力的开封做了都城,还没来的及逃跑,就被团灭。南宋虽然依靠长江天险,但是四川一失,被元朝包了饺子。如果宋朝一开始能选洛阳为都城,国运还能再长一些,毕竟没有太作死皇帝。其实宋朝对外战争胜率不低,问题是宋朝主要是步兵,跑不过北方骑兵!

  • 岳飞处决40个逃兵,却心软放走一个,后来此人成为闻名世界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南宋时期的爱国名将岳飞自小就在母亲的教诲下立下了精忠报国的远大志向,渴望“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驱逐占据北方半壁江山的金兵。而在岳飞的努力下,他所统领的岳家军英勇善战,多次击溃嚣张跋扈的金兵,成为当时百姓心中的保护神。而岳飞之所以能够缔造出一支英勇善战的不败之师,靠的正是严明的

  • 朱元璋去世前反复念着4个字,大臣都假装没有听见,最后气绝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生前立自己的嫡长子朱标为太子,本来想自己去世后,朱标继位,却没有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最后只能让孙子朱允炆继位。在朱元璋去世的时候,他反反复复询问大臣一个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回答,他当时问了什么呢?痛失爱子的朱元璋历代开国皇帝都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朱元璋也在烦恼这个问题。为

  • 赵匡胤想买个熏笼,十多天后没动静,一问还在走审批流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赵普这个人,此人极其聪慧,非科举出身,严格来说不过一小吏。治国,后人传言也不过懂半部《论语》而已,因此常常在引经据典以及对答国家事务上显得并不那么高雅,宋太祖赵匡胤因此也常劝赵普多读书,当赵普每次回家都关起房门,从书箱取书研读后,赵匡胤便有了戏称赵普为“赵学究”之说。一日,听闻内廷需要一批熏笼(熏笼

  • 朱厚照:明朝最贪玩的皇帝,自由随性聪明绝顶,最终离奇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历史上的朱厚照看起来就是一个不学无术,荒淫无道的“昏君”。其实仔细看看,这些皇子们还真不一定有朱厚照的天赋和灵气。朱厚照的父亲是一代明君--孝宗朱祐樘。孝宗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明孝宗朱祐樘不仅收拾他父亲

  • 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管辖一个特殊机构,进去的人极少能活着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设立锦衣卫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很多事情让朱元璋苦恼,他十分担心自己的皇位有人抢,于心不安。在胡惟庸谋反之后,朱元璋突然意识到,这样下去可能不能行,万一谁把他的皇位抢走就完了,于是朱元璋开始改变策略,废除丞相,加强集权。丞相是废除了,但是万一别的人还要谋反他不知道咋办啊?于是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主要负

  • 朱元璋施展大明气度,数十万元朝蒙古贵妇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大汉民族终于收复了失落460年的燕云十六州。彻底断绝了元朝的统治。统一中国。建立大明。正月初四。正式登基,定国号为洪武,是为洪武元年。元朝的蒙古军队一路退败至北方大草原。残余部队甚至向相反的欧洲方向进发,暂且不表。留在中原的据统计有近20万的蒙古族妇女。元朝时期蒙古族是四大阶层里,地位最高的。所以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