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锦衣卫、东厂、西厂、六扇门,明朝四大机构,谁才是老大?

锦衣卫、东厂、西厂、六扇门,明朝四大机构,谁才是老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965 更新时间:2024/1/21 18:40:26

电影《绣春刀》里的锦衣卫形象

关于明朝四大特务机构的三个问题:

  • 东厂、西厂、锦衣卫还有六扇门,这些恶名昭著,让人闻风丧胆的组织,到底是怎么来的?
  • 这四个部门到底谁的权利最大,地位最高?
  • 如果没有他们,明朝会怎样?
  • 说起明朝,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这四个充满神秘气息的机构组织。因为很多关于明朝的影视剧,都会出现这四个部门的身影,而且他们所占据的戏份也极其浓重,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比如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宦官当政,迫害忠良的东西两厂,还有专门插手江湖恩怨的六扇门。这些秘密机构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神秘,就像笼罩着一层浓厚的迷雾,让人看不透它的来历,摸不清它的根脚。

    那么今天我们就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一下明朝这四大秘密组织。

    一、锦衣卫

    据明史记载,锦衣卫的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也就是皇帝的贴身侍卫兼仪仗队。

    洪武十五年(1382 年),朱元璋将这支队伍正式更名为锦衣卫。初始职能为三项:其一,守卫值宿;其二,侦查与逮捕;其三,典诏狱。

    这个时候他们的权利就不仅仅是做保镖,或者撑场面这么简单了。而是能够对外展开行动,进行侦查和逮捕工作,甚至还能审讯一些重要的犯人。根据他们的工作类别,大概可以将其称为由皇帝亲自统率的特种部队,除了皇帝本人,谁也无法指挥他们?

    而且这一群人的权利也非常大,除了大明朝的皇帝之外,他们几乎有权去抓捕任何人!

    而朱元璋之所以要设置这么一个特种部队,历史上给出的说法是为了更好地驾驭不法群臣。说白了也就是专门负责盯着那些不听话的臣子,一旦他们有所异动,就能直接抓起来。

    虽然这支部队在洪武20年的时候,被朱元璋废除过一次,但是在十几年之后,又被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亲自恢复,从此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不过到后来,锦衣卫的负责的范围已经不仅仅是朝廷内部,在对外军事行动上也能插得上手。比如侦查敌情,获取机密情报,甚至还能策反敌将,可谓手眼通天。

    总而言之,锦衣卫就相当于一支综合素质极高的特种部队,并且只有皇帝下令才有权调动。

    二、东厂和西厂

    说起历史上东厂的建立,其实也和明成祖朱棣有关。众所周知,朱棣靠发动靖难之变,用武力强行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自己做了皇帝,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不正当上位。

    因此朝野上下许多人都对其抱有强烈意见,尤其是一些曾经忠于建文帝的大臣,更是对他极其不满。所以这也就导致朱棣,对手下的臣子们也是十分的不信任,生怕他们动摇自己的统治。

    电影《龙门飞甲》剧照

    此时他虽然已经重新恢复了锦衣卫,但由于锦衣卫的驻扎之地,远在皇宫之外,无论是日常联系还是紧急调动,都不是特别方便,所以便决定在皇宫内部另设一个机构。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这一个用来帮助明成祖朱棣镇压政治反对派的机构正式成立,名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

    而且东厂的建立,也并不仅仅是为了监视朝中群臣,打压皇权的反对力量。同时也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制衡锦衣卫,不让他们一手遮天。而事实上,在明朝的历史当中,东厂的权利一直都凌驾于锦衣卫之上。因为和锦衣卫相比,东厂才是皇帝更信任的机构。

    这个机构一开始是由明成祖朱棣亲自掌管,后来由于政务繁忙,这项权利便移交到了他的亲信宦官手中,明朝也从此开始了宦官干政的局面。甚至有些时候,他们根本不需要向皇帝上奏,就有权力直接逮捕朝中大臣,进行秘密审讯。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已经能够在部分程度上代表皇帝的意志,属于当时最大的权力机构。所以即便是身为特种部队的锦衣卫,对东厂也是十分的忌惮。至于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能说是昙花一现。

    成化十三年(1477年)春正月,明宪宗朱见深在东厂之外又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这时候西厂的权力一度大过东厂,巅峰时期更是将东厂和锦衣卫都收为麾下,合称厂卫。

    不过这个机构存在没多长时间,就因朝中多位大臣反对而被撤销,之后虽然在正德年间被复立过一次,但也只是存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就又一次被撤销。

    倒是东厂这个机构一直存活到了明朝末年,其权力在明熹宗在位期间,达到有史以来的巅峰。

    而此时东厂真正当家做主的人,正是恶名昭著的九千岁魏忠贤。关于他的事迹,在这里咱们就不过多赘述了。因为魏忠贤独揽大权期间所犯下的种种罪行,即使说上三天三夜,恐怕也说不完。

    总之,东厂的权利算是明朝机构中最为巅峰的存在(短命的西厂除外),他们建立的初衷是为了巩固皇权,制衡朝中群臣。

    可是发展到后来,东厂的掌控者们显然背离了这个初衷,开始以权谋私,造成的冤假错案数不胜数,致使明朝整个政局和社会上都存在着大量的阴暗局面。

    三、六扇门

    之所以把六扇门这个机构留到最后来说,是因为它和前面这些势力属实有些不太一样,而且带有双重含义。

    从寻常角度来说,六扇门其实是个泛指,代指三司法衙门,也就是古时候全国上下的司法机构。秦代《商君书·定分》中有记载:“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

    这个制度在后世虽然有所变更,但大体上一直沿到汉唐乃至明清时期。而且由于古时候的衙门为了显示威严,在建筑上都是门开三重,共有六扇,故而俗称为六扇门。

    不过要说到类似于特务组织的秘密机构,历史上也的确存在着这样一个六扇门。

    唐贞观年间,朝廷初建六部。为彻底解决隋末农民起义的残余势力和各地绿林豪强,刑部建立“六扇门”秘密训练基地,训练新锐少年,名为“鹰犬”。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朝廷为了处理一些机密要案,也秘密成立了一个类似的组织,其中成员有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也有武功高强的大内密探,还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衙门捕快。

    由于这个组织的总部大殿坐北朝南、东南西三面开门、每面两扇门总共六扇,所以便被命名为“六扇门”!

    “六扇门”的属性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既属于朝廷势力,接受正统制度的约束,同时又要和江湖人士打交道,所以也要遵守各种江湖规矩。不过因为这个组织行动诡异、手段凶狠、并且专门经手一些重大案件,所以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带有很浓重的负面色彩。

    总的来讲,他们就是朝廷设立在江湖中的一个门派,代表朝廷来维持江湖秩序,从而间接控制那些江湖中人。这个组织跟东西两厂和锦衣卫比起来,虽然显得更加神秘,但其实际权力,却并不足以与那些机构相提并论。

    四、这些机构存在的利与弊

    在明朝的四大特务机构中,锦衣卫和东西两厂都是由皇帝亲手建立,其作用也都是为了制衡朝廷中的大臣,从而巩固皇权。至于六扇门,则是为了控制江湖人士,而设立的一个机构,并不能接触到政治权力的核心。

    而要说这些机构中权力最大的一个,当然莫过于巅峰时期的西厂。但是由于西厂存在的时间过于短暂,所以论综合实力而言,理应将东厂排在第一位。

    然而,这些特务机构的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固了皇帝对于朝局的把控。但同时也造成了非常多的负面影响,以至于到了明朝后期,发展成了弊大于利的局面。

    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些机构的长期存在,已经和大明王朝的命运紧紧交织在了一起,所以即便后期出现了许多弊病,甚至发展成了一颗毒瘤,但却无法将之根除。

    因为到了后期,大明王朝要想正常运转下去,就离不开这些机构的运作。可是他们运作的同时,却也会给整个朝廷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最终导致两者一同消亡。

    五、总 结

    最后也只能说是明朝对于这些机构,产生的过度的依赖,没能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转折和整改,以至于让整个王朝病入膏肓,到了无药可医的地步。

    其实这些机构的存在,对于整个大明王朝而言,就像是人身体内的白细胞。在正常运作的时候,能够有效支撑免疫系统,抹除一些潜在威胁。但是如果这种免疫机构过于旺盛,也同样会对整体有所损害,如果不能及时遏制,必然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

    总之凡事皆有尺度,唯有恪守中庸之道,方能不偏不倚,无论治家治国还是修身养性,都应该牢记和秉承这一至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桩“通海”大案,引出明朝版“权力的游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海禁”政策始自明朝,发展到清朝为闭关锁国政策,并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之前。“海禁”政策的推行,使中国处于极端保守封闭的状态下,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延缓了中国的发展步伐。浙江文艺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雾与石》就讲述了浙东海寇猖獗,各方势力围绕是否“禁海”展开角逐,并探讨了封建晚期的中国何以在

    • 武则天立李家子嗣为太子,竟然并不是狄仁杰的功劳,而是这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为何狄仁杰一死武则天就被逼退位,武则天秘史刘晓庆狄仁杰,武则天和狄仁杰吻戏

      武皇上位后蒋睿宗降为皇太子,睿宗为自保被迫上书请求改性武,女皇大人欣然同意。武皇有两个侄子叫做武三思和武承嗣,他们二人不学无术,人格卑劣,但都对皇太子的位置觊觎着。这二人之卑劣,让已经守寡的太平公主都不愿意嫁给他们。但武皇并不这么想,他希望能把这天下交到武家人的手里,于是想在这二人中择其一,而武三思

    • 杨贵妃和同乡的李子柒,先后将酸辣粉拔高到亘古未有的高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杨贵妃最爱吃的酸辣粉,杨贵妃酸辣粉视频,杨贵妃酸辣粉怎么做

      想必很少人知道,酸辣粉的美誉,和杨贵妃有很大关系。贵妃和酸辣粉杨贵妃本名叫做杨玉环,称得上是唐代宫廷音乐家和歌舞家,音乐才华更是罕见。由于其天生丽质,被唐玄宗看上,并且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一次

    • 德寿宫、岳飞墓、六和塔、八卦田……“宋韵杭州十大遗迹”评选今天启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和杭州的一张金名片。了解和研究宋韵文化,传承和展示宋韵文化,少不了像德寿宫这样、包含有宋代(960-1279)物质遗存的文物遗迹点,它们被叫做“宋韵遗迹”。从南宋时期起,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和多年的考古发掘,杭州积累了大量的宋韵遗迹,如大家朗朗上口的八卦

    • 武则天害死萧淑妃,萧淑妃死前一句话,让武则天一辈子怕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刘晓庆版萧淑妃,王皇后萧淑妃被武则天怎么处死的,武则天秘史萧淑妃托梦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冷血,一生之中手段狠毒,跟她做对的人下场最好的也是一死。武则天最早开始狠心陷害人致死是在李治接她入宫后的事情了。可以说在李世民时代,没有皇帝宠爱的一个小小的才人,并没有兴风作浪的资本。仗着皇帝李治的宠爱,武则天才开始铲除异己,首当其冲的就是王皇后和萧淑妃了。说来也是搞笑,武则天之所以

    • 朱元璋出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朱棣的下联比朱允炆高明太多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朱元璋乃是明朝的开国第一任皇帝,他虽然从来没有接受过教育,知识是从后来的战争之中跟着先生李善长一点一点学习的,但是他的才情和他的豪气形成了他独特的路线,后人无不称赞。有这么一次,朱元璋准备考察一下自己儿子和孙儿谁的才学更加合适。其实他自己也十分的纠结,纠结什么呢?纠结自己的接班人该由儿子继承呢

    • 【每日故事汇】|今日推荐《封建叛逆——李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李贽(1527 —1602 ),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名李贽,号卓吾、温陵居士,福建泉州人,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李温陵集》等。李贽是晚明思想启蒙运动的旗帜,以“奇谈怪论”闻名于天下。他崇尚真奇,揭露封建社会“无所不假”的虚伪现实,反对儒家的泛道德主义

    • 唐太宗李世民与法门寺的缘浅缘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尤其是对于千年以前的历史,想要了解它,我们常用的方式是口口相传下来的民间故事,记录历史的书籍。而这些途径,总是有一点主观因素在里面,久而久之,我们所知道的历史也会有一些变形。但有一个方法,却可以保证历史的纯正,比如把历史和考古结合起来,通过挖掘出来的信息,还原历史真相,这样的历史,才会是真正的历史。

    • 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雕像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王守仁是南京吏部尚书王华之子,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仕于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另外两位是靖远伯王骥和威宁伯王越)。晚年官拜南京兵

    • 唐玄宗李隆基,到底是如何得到儿媳杨玉环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玉环迷倒李隆基视频,杨玉环李隆基范冰冰,杨玉环和李隆基的关系

      关于大唐皇帝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风流故事,可以说一直以来广为流传,也是饱受争议和诟病。原因就在于杨玉环是李隆基的儿媳妇,李隆基是杨玉环的老公爹。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到底有没有真爱,或许有。只是这份爱超越了人伦底线,让世人难以接受。杨玉环,原本是李隆基的第十八个儿子李瑁的妻子,被称作寿王妃。李瑁面对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