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问答:朱棣的五次北伐是否为后来的仁宣之治创造和平环境?

问答:朱棣的五次北伐是否为后来的仁宣之治创造和平环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300 更新时间:2024/2/4 11:32:27

问:作为明朝历史上武运最持久的皇帝,明成祖朱棣曾五次出兵漠北,在蒙古高原制造出权力真空。最起码在20年周期内缓解了北方军事压力,形成其十分短暂的战略优势。 那么,这些军事行动是否真的必要,并且为后来的仁宣之治争取到充足和平环境?是否为残酷的洪武暴虐专政体制,有过一定的正联系?谢谢!

答:朱棣的五次北伐主要是为自身利益考量,并没有任何要修正洪武祖制的意思。内敛保守的仁宣之治,则完全是透支国力后的必然消停。同样不在成祖皇帝的构想之中,且持续时间相当短暂。以至于很多粗通历史的读者,都不太清楚有这么一个中间期存在。

作为篡位者 朱棣的所有政策出发点都是要稳固集权

首先,朱棣决定北伐的主要动因是集权,而不是有任何蒙古势力冒犯到自己。早在他发动靖难之役的初期,就为保障后方安全而突袭大宁。随后又将以蒙古骑兵为主大部分精锐驻军调往南方,并在击败建文集团的内斗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当然,作为这一系列成功操作的副产品,明初设置的大宁卫所直接宣告废弃。虽然还能排骑兵进行巡逻,但东北段防线的真空状态已初具雏形。

大宁卫的主动放弃 不过是靖难之役的小小副产品

其次,朱棣在篡位得手后还对侥幸胜利感到后怕。一方面是担心有其他藩王如法炮制,所以出台各类近乎变态的权力削弱与人生限制措施。另一方面也害怕有建文旧部不服,让自己在远离本部的南京遭遇不测。解决办法就是推动迁都,将帝国中枢重新调整到北平。同时还必须把大部分军事精锐置于眼皮底下,轻易不能让其他人参合进来。

朱棣的五次北伐 其实根本没打过什么硬仗

于是,轰轰烈烈的五次北伐行动就孕育而生。其中必然包含着建功立业诉求,但方便自己彻底集权才是根本要素!因此,在有史可查的大部分战斗中,明军的战果都与付出完全不成正比。经常只能在追击中斩首不足千名对手,而且极有可能是将所遇到的全部蒙古人都算入其中。最能拿出手的成绩,就是焚毁鞑靼权臣阿鲁台的营地辎重。甚至还有两次根本不曾发生战斗,近乎领着所有人配自己在草原上搞武装旅游。

五次北伐的军事动员需求 让北平的地位迅速飙升至北京

不过,整整14年的连续出兵,终究让朱棣捞到不少好处。比如过去仅是边防重镇的北平,因军事动员需要而成为最主要的后勤物流中心,实际地位逐步抬高至比肩南京水准。从而使后来的迁都大业看着顺理成章,减去不少来自官员阶层的反对声。同时,军队因频繁作战与调度需求,进一步被皇帝自己给 “改造”、“收编”、“控制”。这么一圈弄下来,才能充分确保靖难之役的成果维系。何况在君主本人即便身处前线,也能继续用厂卫制度对内实施精准监控。如果发现有严重问题,则能立即挥师南下予以平息。这些便捷都需要有长期战备体系支撑,否则就可能因承平日久而懈怠松弛。

频繁北伐的结果 就是让更多军队精锐由朱棣亲自把控

那么,朱棣的五次北伐是否对明朝的边境形势有巨大帮助?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自成吉思汗时代起,整个蒙古高原就向外不停的输出人口,早已进入十分严重的空心化状态。等到忽必烈先后击败阿里不哥与海都,整个地区就仅剩下政治价值,而在综合承载力方面有明显下降趋势。结果,大批人口在蒙元崩溃后回流,直接造成区域经济崩溃。虽然还有一个符合政治正确的北元皇帝,实则已彻底进入几大势力的重新洗牌时期。换言之,连对付彼此都相当困难,根本没功夫将重心转向南方。

朱棣对鞑靼阿鲁台的频繁敲打

直接成就了瓦剌马哈木一方的顺利崛起

比如执掌鞑靼部的全程阿鲁台,向来就对明朝方面非常亲善,甚至可以说是草原上的亲明派。他的主要政策就是对明朝方面示好,全力对付西面的瓦剌部落集团。结果却沦为朱棣数次北伐的主要目标,造成汗国内部刚稳定下来的集团平衡重新崩坏。 反而是与明朝关系较浅的瓦剌部,因强敌的自动溃败而收获颇丰,进而成长为能在土木堡全歼明军主力的超级联盟。如果朱棣不是为一己私欲而牺牲鞑靼,那么草原上的均势很难被迅速重振,也就不会有后来明英宗去漠北“旅游”的丑事发生。

仁宣之治就是朱棣横征暴敛的直接对比

至于朱棣死后的20年仁宣之治,倒真是与该阶段的所作所为有关。然而,前后两任皇帝的被迫收缩,更多是因为国力被消耗太大。因为在朱棣频繁对蒙古人用兵之际,还见缝插针的派更多军队入侵越南、组织耗费严重的郑和船队下西洋、为彰显国力繁盛而到南北两京大修土木。这些举措要么是大把花钱,要么就是为花钱而大力敛财,丝毫没有换来多少真实收益。

除频繁北伐外 朱棣还不断派郑和船队出航

并将大量部队投入越南战场

所以,等到仁宗朱高炽和宣宗朱瞻基上台,明朝的财政状况已濒临崩溃。他们所能做的最紧要事情,就是叫停这些吃力不讨好的 “自毁举动”。包括缓和与阿鲁台方面的关系,逐步从遥远的安南撤军,并不再派船队下西洋采购大宗商品。于是,全国经济很快出现回暖迹象,被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们赞颂为小型开明盛世。实则不过是花钱地方少了,每年都能有攒下盈余,几乎完全是靠朱棣的早对比。

朱棣篡位后 几代明朝皇帝都有浓郁的蒙古文化倾向

因此,出兵漠北并没有为改善明朝的边境局势,更没有为仁宣之治创造和平环境!所有出发点都基于篡位者个人需求,是为稳固内政而损害外交、经济利益的独夫之举。

一些当代读者不明所以,将之简单归纳为中原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轮回式冲突,却忽略了朱棣本人恰恰是明朝内部的亲蒙古派。许多明朝君主穿蒙古式服装、使用蒙古式弓箭、玩蒙古式游戏的日常生活画作,都是从燕王篡位得手后才开始的,而与亲近江南士大夫、喜欢以文人形象自居的建文帝有着本质不同。蒙古士兵在明朝军队中的实际地位,也因成祖皇帝继位而得到强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史上最令人惋惜的皇帝,若他多活十年,就没朱元璋朱棣什么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和乾隆这祖孙俩创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纪录,康熙以执政六十一年的时间跃居榜首,而乾隆以执政六十年的时间名列第二,但其实乾隆只是提前退位,以表示对康熙祖父的敬爱,事实上他当太上皇的时候,还执政三年多的时间,另外他还是一位长寿皇帝,享年八十四岁,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为国家强盛而奋斗,为发展

  • 北宋灭亡后,为何不见了杨家将的身影?杨家将、杨门女将都哪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杨家将和杨门女将的故事可以称得上是妇孺皆知,尤其是后面佘太君点将的故事和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当然还穿插着潘仁美的故事,其传播范围是相当广的,四姑娘记得小的时候经常跟着家里人听评书,当时家里的电视还是黑白电视,不继续说了,说到这里感觉已经暴露年龄了。在评书和各种演义中,杨家将和杨门女将可以称得上是宋朝

  • 嘉靖年间一件奇事:官员乌纱帽滚落在地,却阴差阳错破了一桩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乌纱帽起源于东晋时期,是官服的一部分,因为是用黑纱做的帽子,因此又称为是乌纱帽。乌纱帽因为其造型独特且为官员所拥有,也成为了官员的代称。到了明朝时期,政府便规定了:凡文武官员入朝,皆戴乌纱帽,穿圆领衫。因此,乌纱帽对于官员来说也很重要。而在明朝嘉靖年间,便发生的有一个杀人案,但是特殊便是特殊在这个

  • 靖康之耻:上万女性被俘,女人被论斤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末年,金兵第二次南下包围了汴京城,为了苟延残喘,宋徽宗、宋钦宗竟以上万名宫廷宗室和京城妇女为抵押品,明码标价地抵押给了金军。在金军的营寨中,她们遭到强暴和蹂躏。北宋政权灭亡后,金兵北撤,这些女性在金军的押解下随同北迁,在途中历经磨难、大批死亡。到达金国都城上京以后,她们被遣送到供金国君臣享乐的

  • 钧窑一点红,万世吃不穷!钧瓷“红紫”为何这么贵?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其它瓷上可供于贵宦高堂,下可用于布衣陋室,唯钧瓷自帝室之下,民间罕见,莫知其祥。故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盛誉。“钧瓷挂红,价值连城”钧窑一点红,万世吃不穷!钧不挂红,一世受穷“。北宋/金 钧窑天青釉紫斑大钵成交价:HKD 4,860,000尺寸:直径23cm在成为皇家

  • 大臣为救傻子,被李世民误杀,死后留下1条法律,造福百姓数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平定四方,威加四海,被尊称为“天可汗”,之后他又开创“贞观之治”,让唐朝繁荣昌盛,让百姓安居乐业。贞观年间,国富民强,海清河晏,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是一个真正的盛世。长安街上车水马龙,乡村阡陌笑语盈盈,国泰民安,一片繁华祥和,这些都是唐太宗的功劳。可是

  • 必读 · 长沙铜官窑古城亘下新塘冲邹氏源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长子学先居社山冲生三子,九代老二有生主要落业黑山嘴,并建支祠传至17代应嗲等兄弟;老三林生迁湘阴老四印生后裔矛粒岭,已传至17代兄弟林生生五子,其老三明传(尊荣)公,十代明传携老二上锦公迁居新塘冲,十一代上锦公生先湖,先涟,先洮,先淇,先溁大房先湖传十五代(道慧)广其再传上忠、致、华、文;道桦传上

  • 美极了!明清官窑瓷器,有一件都是百万富豪起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当推各个朝代的官窑瓷器件,因而也最具收藏价值。多年来的市场表现表明,明朝各代瓷器器件和“清三代”的器件,最受市场追捧,其现在的价格与10年前相比,普遍提高了10至100倍。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60-80万)高32.7厘米其中永乐的甜白、宣德的青花、成化的斗彩代表了明代官窑瓷器的最高成就

  • 有趣!宋朝河源异人的别样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今河源市所辖区域,在宋朝仍属蛮荒之地,甚至整个惠州府,彼时著名人物也寥寥可数,于是一些出类拔萃的人物,因其之特异之高明处,被附着一些异事,以为得道成仙。而一些景色得益于所处的名山,也被附丽了许多传说,其著名者有龙川霍山、河源桂山。云雾缭绕的霍山,这里流传着许多仙释传说。黄赞福 摄宋朝河源曾有几座著名

  • 岳飞取得抗金成功需要啥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第二:朝廷不能有奸臣,一旦奸臣向皇上进谗言,即便皇上很信任岳飞,要是多次进谗言的话,会动摇皇上北伐的决心,慢慢的也就不再信任岳飞,尤其“黄袍加身”之类,这是皇上最忌讳的。第三:文武官员必须同心协力,君臣一心,朝堂和谐;出台相对应的政策,地方上全力执行下去,这样一来,改善当时社会,国家能正常运作,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