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和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唐宋中间隔了多少年?

唐朝和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唐宋中间隔了多少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707 更新时间:2024/1/3 2:23:40

唐朝和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但在不少人的概念里,都觉得唐朝和宋朝之间,仿佛相隔了几百年的时间。

但实际上,唐朝和宋朝之间,也就仅仅相距53年而已。

之所以会有这种“恍若隔世”的错觉,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学习历史时,一般讲到“安史之乱”基本就结束了,这就让我们觉得好像安史之乱后唐朝就没了。

而事实则是,安史之乱发生时,大唐才刚过去不到一半。

也就是说,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朝又撑了两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彻底宣告灭亡,而从唐朝灭亡至北宋建立,前后也就53年。

而这53年,便是历史上著名且又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那么,五代十国是因何而起,最终又是怎么结束的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得从唐朝末年的一个私盐贩子说起。

唐朝末年,有个私盐贩子叫黄巢,黄巢不满于仅仅当个私盐贩子,因此就立下志愿,要考取一个功名。

但可惜的是,黄巢屡考数次,均名落孙山。

之后他一怒之下也不再考试了,扯起大旗,号召了一帮兄弟,开始投身于造反事业,并且,这事业越干越大。

最终,黄巢打到长安,赶走了当时的皇帝唐僖宗,自己登基,建立了“大齐”政权。

但黄巢称帝后,却丧失了之前的进取之心,沉迷享乐不说,还把军中大事交给了手下人去打理,而这其中,有一个叫做朱温的年轻人,工作方面历来表现不错,不仅受到了黄巢的器重,还被委任为同州防御使。

但刚升官没不久,朱温就遇到了一件大麻烦事。

前文提到,黄巢打进长安后赶走了唐僖宗,但唐僖宗自然不愿将长安拱手让给黄巢,因此就调集军队,准备开始反攻。

而朱温所驻守的同州,刚好是唐军反攻的第一站。

这样一来,朱温就“压力山大”,并且,当时唐军这边的统帅叫王重荣,这人是出了名的骁勇,因此,朱温在对上他之后,那可真是侄子带孝帽---“死叔(输)”。

不得已之下,朱温只能向老板黄巢开始求援,但这一求援,却求出了大事。

在接到朱温求援后,黄巢并没有当回事儿,为啥呢?当时朱温的一个死敌刚好很受黄巢信任,因此此人就煽风点火,说朱温不肯死战反而还求援,而黄巢信了这话,因此拒绝了救援朱温。

面对黄巢的不救援,朱温是气得破口大骂,但骂也无济于事,最终,朱温心一横,干脆直接投降了王重荣。

反正你黄巢不仁,那就别怪我朱温不义了。

之后,朱温正式投降唐军,而唐僖宗对此极为高兴,当即就封朱温为金吾大将军,又赐名“朱全忠”,满怀信心地指望朱温能干倒黄巢。

而朱温表现确实不错,打起仗来尽心尽力,但奈何黄巢也不是吃素的,因此,最终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因此就陷入了僵局。

面对这种情况,唐僖宗愁的是吃嘛嘛不香,而这个时候,有人出了一个主意。

什么主意呢?就是把沙陀人李克用请回来攻打黄巢,之所以请他,是因为沙陀人历来战力强悍,用他们对抗黄巢,显然十分合适。

但有人也提出质疑,毕竟这李克用当年是因为和几个节度使大打出手,才被朝廷免职赶走的,如今请他回来,他会不会翻旧账呢?

一时间,朝堂上对究竟要不要请李克用争论不休,但最终,唐僖宗认为目前黄巢的威胁显然更大,因此主张请的一派占据上风,所以一致决定,把李克用请回来。

既然决定要请李克用,唐僖宗自然是毫不吝啬,不仅对李克用大加封赏,并许诺只要赶走黄巢,要什么都不在话下。

而李克用这边,看唐僖宗如此大气,自然是相当满意,于是率领麾下的沙陀兵,玩了命的往长安进发,并最终成功击败黄巢,将其赶出了长安。

但黄巢被赶出长安后,有一个人十分不高兴。

这个不高兴的人正是朱温,为啥不高兴呢?很简单,因此黄巢从长安离开后一路流窜,来到了他的地盘上。

这下就让朱温极为头疼,并且他还打不过黄巢,不得已之下,他只能哀求李克用出手,来帮助他解燃眉之急。

最终,李克用三下五除二击败黄巢,而黄巢也在兵败后身死。

战后,朱温很是感激李克用的出手相助,因此摆下酒宴邀请李克用,原本这是一件好事,但谁也没想到,却成了李克用和朱温之间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怎么回事呢?当时李克用前来赴宴了不假,但他打心眼里看不起朱温,所以在酒宴上没少对朱温冷嘲热讽。

而朱温怎么忍受得了这个?所以,在当晚把李克用灌醉之后,朱温决定要将其弄死。

但最终,朱温的计划失败,让李克用得以侥幸逃走,从而保住了性命,但至此,双方之间彻底决裂。

因此,在此之后,李克用和朱温之间时不时爆发大小摩擦,但由于李克用的几次失误,导致自己实力愈加削弱,而朱温这边,却采取了诸如“攘外必先安内”的多个策略,实力逐渐增长,最终成为了唐朝北部实力最强的军阀。

而此时的大唐,唐僖宗已死,现任皇帝是唐僖宗的弟弟唐昭宗

唐昭宗是个很有抱负的人,继位后一心想重振大唐雄风,因此首先就对当时干政的宦官集团下了手,但奈何实力不济,加上安排失误,最终不仅没除掉宦官集团,反而还被其幽禁了起来。

因此,唐昭宗十分不甘心,他决定秘密联络实力强横的朱温,帮助他除掉宦官集团。

而朱温在接到唐昭宗的密旨后大为高兴,毕竟这种天子求援的机会真的不多,于是马上带兵赶往长安,并迅速清除了干政的宦官,将唐昭宗迎了回来。

这下,朱温就成了唐昭宗心目中的大功臣,因此唐昭宗不仅将朱温晋封为梁王,还封他为兵马元帅,一时间,朱温权势显赫。

而朱温也借助这个机会,往朝堂上安插了不少自己人,总之到了最后,整个朝堂基本上是由朱温说了算。

做完这些,朱温还觉得不过瘾,不久之后,他觉得唐昭宗不听话,直接将其杀掉,改立唐昭宗的儿子为帝,也就是唐哀帝

到了这个时候,朱温的野心已经人人皆知了,而唐哀帝只不过是一个傀儡,并且,就算是当傀儡,唐哀帝也没当多久,在他登基三年多后,朱温逼迫其禅让,自己登基称帝,至此,唐朝正式灭亡。

而已经禅让的唐哀帝,最终还是没能逃过朱温的毒手,在公元908年被朱温鸠杀。

朱温登基后,建立的政权名为“大梁”,后世一般称其为“后梁”,而后梁政权,便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个政权。

但在朱温建立后梁的五年后,其政权却陷入了“夺嫡”的风波之中,最终,朱温被儿子朱友珪杀死,而朱友珪便是后梁的第二个皇帝。

但朱友珪由于是弑父篡位,因此就遭到了其他兄弟的不满,所以在他登基仅一年后,便在其弟弟朱友贞的重兵逼迫下自尽,皇位又落入了朱友贞手中。

而到了朱友贞继位时,后梁其实已经危机重重,朱温曾经的死敌李克用之子李存勖趁着后梁内部闹得不可开交之际,发兵攻打后梁,并在取得一定胜利后也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唐”。

之所以定国号为“唐”,主要取恢复唐朝之意,后世为进行区分,因此称李存勖建立的“唐”政权为“后唐”。

而后唐,便是五代时期的第二个政权。

后唐建立不久,李存勖便全力攻打后梁,最终在公元923年11月,在后唐大军包围之下,后梁末帝朱友贞自刎而死,至此,后梁仅坚果十六年便宣告灭亡。

灭了后梁之后,李存勖也开始沉迷享乐,当时他极其喜欢唱戏,还经常自编自导自演戏剧,因此历史上也称其为“戏子皇帝”。

而由于喜欢唱戏,李存勖自然对一些唱戏的伶人十分宠信,而这些人仗着李存勖的宠信,逐渐开始插手朝堂事务,甚至对一些大臣实行诬告,导致不少人因此被处死,一时间人人自危。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有大臣忍不了了,因此就起兵造反,而为了平定叛乱,李存勖派自己的干兄弟李嗣源征讨,结果不曾想,刚抵达前线,李嗣源在其手下将士的胁迫下,居然也造反了。

当然,至少在当时,李嗣源还不是真心造反,他只是出于自保才不得不答应手下,因此没多久,他就找了个机会逃了出去。

而他逃出去之后,为了躲风头,就联系上了自己的女婿石敬瑭,而在石敬瑭的劝说之下,李嗣源下定决心真的反了。

面对李嗣源的造反,李存勖自然极为恼火,于是就准备亲自带兵征讨李嗣源,但意外的是,还没等到他出征,他就被手下将领干掉了。

而这边,李嗣源在得到李存勖被杀的消息后,马上带兵反攻,没费多大功夫就继承了皇位。

但继承皇位没多久,李嗣源又因为次子李从荣的造反,连惊带吓之下,居然一命呜呼,而他死后,其幼子李从厚登基。

李从厚登基不久,为维护自身统治,便开始着手分解大将兵权,当时首当其冲的就是时任河东节度使得石敬瑭,以及时任凤翔节度使的李从珂。

从亲戚关系上来讲,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而李从珂则是李嗣源的义子,因此,石敬瑭、李从珂以及李从厚这三人,属于是平辈关系。

但亲戚又如何?皇位稳固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当时李从厚决定,将二人进行相互调任,以防尾大不掉。

对于李从厚的命令,李从珂第一个不愿意,他当即点齐兵马,以“清君侧”的名义,一路杀至洛阳,最终,李从厚不敌逃走,而李从珂则夺取了皇位。

而李从珂登基后,同样是为了稳固统治,决定对石敬瑭下手,由于当时石敬瑭兵力不敌李从珂,因此,他就决定找外援,来帮助他教训教训李从珂。

找谁来当外援呢?石敬瑭思来想去,最终把目光投向了契丹人身上。

当时,契丹人已经建立大辽,并且实力颇为强盛,因此石敬瑭就觉得,靠着契丹骑兵,一定能打败李从珂。

而为了请契丹人,石敬瑭也是下了血本,当时他就向契丹人许诺,只要帮他达到目的,那么就把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人。

这个条件,几乎让契丹人乐疯了,因此,果断答应了石敬瑭的请求,并派出重兵,帮助石敬瑭一举击败了李从珂。

最终,在公元936年,大势已去的李从珂带着自己的家眷登城自尽而死,后唐就此灭亡。

后唐没了之后,石敬瑭在契丹人的册封下,正是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晋”,史称“后晋”,这便是五代时期的第三个政权。

由于后晋建国前后,都得到了契丹人的鼎力相助,因此,后晋太祖石敬瑭对契丹人的大辽国十分尊敬,甚至还不惜以年长之身,认比自己小几岁的辽太宗为父,而历史上称呼石敬瑭为“儿皇帝”就是从这里来的。

除了认辽太宗为父之外,石敬瑭每年还要给辽国送上大量的岁贡,另外辽国的使者在后晋那几乎都可以和石敬瑭平起平坐,而对此,石敬瑭却照样我行我素。

最终,在奉承了辽国数年后,石敬瑭病逝,由于当时他的儿子年幼,因此大臣们就推举其侄子石重贵登基,史称晋出帝。

相比于叔叔石敬瑭,晋出帝石重贵这个人显然更有骨气,他登基不久,就果断停了进贡大辽的岁贡,并且还十分硬气地要和大辽开战。

而契丹人自然也不会善罢甘休,因此双方一度杀得难分难解。

最开始,仗着将士拼命,后晋还算占据上风,但没过多久,石重贵就开始飘了,最终在公元947年,后晋被契丹人成功反击,而石重贵本人连带全家,也成了契丹人的阶下囚。

至此,五代的第三个政权后晋灭亡。

后晋灭亡后,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当中,当时契丹的辽太宗有心过一把当中原皇帝的瘾,因此就大举南下,并在开封登基,自立为辽国皇帝。

不过,由于契丹是游牧民族,所以在进入中原后依然不改游牧民族习性,他们没有沉下心来对中原进行治理,而是四处烧杀劫掠,久而久之,就激起了中原人士的不满。

所以,当时不管是中原的军阀还是普通民族,大部分都投入到抗辽的战争中,而辽太宗也因此陷入了人民的战争海洋之中。

因此,抵抗不住的辽太宗不得不撤出中原,而没等他走到家乡就一病不起,最终病逝于途中。

就在契丹人撤走之际,曾经担任后晋河东节度使的刘知远,以“驱逐鞑虏,复我大晋”的名义招揽了让不少义士,一时间实力大增。

趁此机会,刘知远笼络各方势力,最终在时机成熟后,刘知远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后汉便是五代时期,第四个政权。

后汉一共传承了两代,刘知远死后,其子刘承佑登基,而刘承佑的一个昏招,不仅让后汉亡了国,还导致自己最终身首异处。

什么昏招呢?原来,在刘承佑登基之后他就发现,下面的大臣们对他颇不以为然,甚至有大臣在朝堂上直接反对他的意见。

而这就让刘承佑忍不了,于是,他决定要立威,而他立威的方式十分直接,那就是把胆敢藐视他的大臣骗进宫来都杀掉。

而大臣这边,在接到刘承佑的召见后,根本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刘承佑会杀他们,所以依次进宫,结果均被刘承佑一一杀死。

但在这期间,刘承佑漏杀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时任天雄军节度使的郭威,当时郭威听说刘承佑要拿大臣下手,因此就有了防备,但刘承佑虽说没杀成郭威,最终却把郭威留在京城的全家老小都给砍了。

因此,郭威便和刘承佑结下死仇,并为报仇带兵攻打刘承佑,最终,刘承佑不敌,兵败后逃走,而逃走没多久,就被部下杀死。

刘承佑死后,郭威带兵进入开封,当时大臣就推举郭威当皇帝,但郭威再三推辞,最终和大臣议定,拥立刘知远的养子,也就是刘承佑的干兄弟刘赟登基。

但就在刘赟开开心心准备登基之际,边境传来急报,说契丹人打过来了。

突如其来的战报,让当时后汉朝堂上下一片慌乱,关键时刻,还是郭威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带兵去击退犯边的契丹人。

而就在郭威带兵走到澶州的时候,其部下发生“哗变”,一帮军士手持黄布,“逼迫”郭威自立为帝,历史上第一次“黄袍加身”,就是这么来的。

最终,郭威“被迫”同意了部下的“要挟”,而神奇的是,犯边的契丹人不知为何就此退去,因此,郭威带着部下,开开心心的返回开封,并在一番运作之后,成功登基称帝,建立“后周”政权。

后周政权,便是五代时期的第五个政权,也是五代时期最后一个政权。

后周建立四年后,郭威病逝,由于他的家人早已被刘承佑杀了一干二净,因此最终他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养子郭荣,也就是柴荣。

柴荣登基时,后周国力正值蒸蒸日上,加上他平定了不少周边的叛乱,因此后周的形势一片大好。

在这种情况下,柴荣开始发兵北伐辽国,而在开战之初,后周所向披靡,攻克了不少城池。

如果不是柴荣后来突然病倒,那么按照当时的势头,他决定有可能收回燕云十六州等不少土地,这样一来,最起码往后的千余年历史都会被改写。

但历史没有假如,就在后周军队节节胜利之际,柴荣突然病倒,无奈之下,他只得下令大军撤退。

而在撤退途中,他捡到了一块上面写有“点检做天子”的牌子,所谓点检,是当时后周的一个高级武将官职,全称为殿前都点检,掌握着后周的禁军,而当时担任这个职位的,是郭威的女婿张永德。

因此,柴荣就对张永德起了疑心,回去之后第一时间解除了张永德的兵权,并将自己极为看重的赵匡胤提拔为新的殿前都点检。

之后柴荣去世,继承皇位的是其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

而在柴宗训登基之后的那年正月初一,当后周文武群臣都在庆祝新年之时,边关传来急报,说契丹人又来了。

这一幕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和当初郭威活着是一模一样,并且之后的情节更是如此。

当时赵匡胤挺身而出,主动请缨要去对付契丹人,而大军刚走到陈桥,士兵们就再次“哗变”,拿出一件黄袍,“逼迫”赵匡胤穿上,历史上第二次“黄袍加身”就这么上演了。

之后,同样是契丹人莫名退走,而赵匡胤班师回朝,“勉为其难”的接受了柴宗训的禅让,并在公元960年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自此,五代中的最后一个政权后周宣告灭亡,宋朝也由此建立,之后,赵匡胤通过数年征伐,平定了多方实力,最终结束了五代乱世,实现统一。

这便是从唐末黄巢起义到五代政权更替,以及最终北宋建立的整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按时间来看也就53年(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但听起来好像很长,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政权更换的太过频繁,各政权的皇帝也是如走马观花一般,所以才给人一种年代久远的错觉。

说完五代政权,我们再来简单说说十国政权。

十国政权,是在五代政权建立并交替期间,在中原之外的区域同时期存在的政权,这些政权灭亡的时间先后不一,有些是在北宋建立之前就以灭亡,有些则是被北宋消灭。

比如像前蜀,前蜀为原唐朝壁州刺史王建所创,在朱温灭唐那年(公元907年),王建于成都称帝,定国号为蜀,史称前蜀。

但仅仅过了18年,也就是公元925年,前蜀便在后唐李存勖的攻打之下灭亡。

而前蜀灭亡后,李存勖任命孟知祥出任西川节度使,但由于李存勖去世,加上李从厚和李从珂大打出手,孟知祥便趁此机会割据蜀地,并在公元934年登基称帝,国号沿用“蜀”,史称“后蜀”。

后蜀存在的时间较长,一直熬到了北宋建立,但随着北宋逐渐统一,后蜀终于在公元965年彻底被北宋击败,宣告灭亡。

另外还有南吴,南吴为原唐朝的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所建,但在杨行密死后,其子刚登基便被杀掉,之后朝堂陷入混乱,最终大权落在了权臣徐温手中,徐温死后,其子徐知诰彻底掌握南吴政权,而南吴则宣告灭亡,

之后,徐知诰登基称帝,建立南唐政权。

南唐在徐知诰的带领下,曾经一度实力强盛,但在北周建立后,遭到了多番攻打,导致元气大伤,到了北宋建立后,末代南唐君主李煜眼见大势已去,便向北宋投降,南唐就此灭亡。

另外还有吴越,建立者为临安钱氏家族的钱镠,该政权也是亡于北宋之手。

剩余的如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均是十国的政权之一,这几个政权中,闽国、南楚是被南唐消灭,南汉、南平以及北汉则是被北宋消灭。

综上,唐朝和宋朝之间,按时间来算的话,从朱温灭唐到赵匡胤登基称帝,实际上仅仅过去了53年的时间,而这53年中,却出现了五代十国共计十五个政权,正是因为政权多且更换频繁,因此,就给人了一种仿佛过去几百年的错觉。

更多文章

  • 为何武则天在退位一年之后就死了?看看所谓的专家是怎么说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毕竟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形态之中,一个女人能够成为皇帝,并且成为一位好皇帝,是极其不容易的。可是在她退位之后,仅仅只过了一年的时间就去世了。这又是为什么呢?一些专家说:并非老死,原因让人“脸红”,事实真是如此吗?唯一一个女皇帝在贞观十一年,即公元637年的时候,年仅十四岁的武则天进入了皇宫之中。那

  •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做了哪三件大事,为唐朝做出最后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悔改了吗,唐玄宗后期爆发安史之乱的原因,唐玄宗安史之乱对历史影响

    说到唐朝发生的重要事件,很多人都会想到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等。其中安史之乱指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发生的一场叛乱。此叛乱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意图夺取唐朝政权,而在此次叛乱之后,唐玄宗干了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可谓是他为唐朝做出的“最后贡献”,那么你知道这三件事情分别是什么吗?下面我们来简

  • 让隋唐头疼得“突厥”,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还是让世界头疼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突厥由哪些民族构成,突厥民族美女,隋唐与突厥的战争

    他夺取了北周皇帝的位置,建立隋朝,南下灭陈,中华民族才又重归统一。然而,乱世使得北方的少数民族逐渐坐强坐大,成为了中原王朝的心头大患。隋文帝和历史上所有的雄主一样,渴盼所有的敌人向他弯下膝盖,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令赵佗南并百越,使得大秦帝国南北归于安稳。汉朝时期北方的匈奴又燃战乱,

  • 本是姑侄关系,为何李隆基登基之后,第一时间要追杀太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隆基个人资料,李隆基杨玉环亲吻戏完整版,武则天孙子李隆基

    自古以来,每当一个朝代内更换皇帝时,必然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九子夺嫡”便是如此。在唐朝时期每一代皇帝的登基也都不平静,李隆基刚登上皇位时。各个前势力都对他进行多方面打压,但是他凭借自己早年累积的底蕴,以一己之力将那些反对的声音全部给泯灭,其中还包括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助兄登基武则

  • 武则天的身世:父亲本是农民,后来有幸结识李渊,成为开国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和李渊的关系,李渊与武则天吻戏,武则天的家族背景

    传说武则天的母亲有一次外出到利州的一个龙潭游玩和水中突然腾跃出的一条金龙嬉戏交欢,于是武则天的母亲就怀孕了,生下了武则天。这可谓是"神灵感孕"。传说固然有其荒唐性,不足以完全相信,但也有其真实的一面,故事是发生在古代的并州,并州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文水市,据史书记载这就是武则天的祖籍,据说这个地方还出

  • 李世民杀李建成后,真想让他遗臭万年?这块墓碑的出土揭开了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建成会杀李世民吗,李世民娶了李建成妻子视频,李世民晚年哭祭李建成视频

    然而,像李世民这样的人,自然是会被人深入挖掘他的一切,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李世民登上皇位的方式了。尽管李世民是一代英主,可是他通过杀死太子李建成,逼迫父亲李渊,从而当上皇帝的冷酷手段,却是永远不能够被掩盖的一大污点。公元626年7月2日,大唐的皇宫发生了一场影响唐朝数百年格局的变革,一个功

  • 南朝第一位开国君主,高等士族不合作,刘裕如何翻盘取代东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东晋与刘裕的崛起,刘裕是怎么取代东晋的,为什么草根出身的刘裕能推翻东晋

    一、重用寒族文臣谋士刘裕最重用的文职官员,当然是刘穆之。“刘穆之,字道和,汉齐悼惠王肥后也”从出身的社会阶层来看,刘穆之是汉朝宗室刘肥之后,身份自然不同于一般平民。虽然到刘穆之时这一家族已经有所没落,至少也是没落贵族,因此刘穆之应该算作是士族。刘穆之祖上仕宦无闻,他本人在跟随刘裕以前也只做过琅邢内史

  • 隋朝末年,杨广杀父篡位横施暴政,连铁匠出身的刘武周都称帝渑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传说刘武周出生那天,乌云翻滚、暴风骤起,倾盆大雨下个不停。空中闪电炸雷,声声惊天动地。刘武周一离娘身,就大哭起来,声如响雷,惊动左邻右舍。他二老双亲疑是不祥之兆,再看他那长相,脸色铁青,红眉绿发,活象城隍庙里的判官转世。有心不要,想扔至山坡,又怕日后无子,无奈只得抚养下来。刘武周长到六岁,聪敏过人,

  • 一篇墓志铭,价值千金,让杜甫与李白并驾齐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白杜甫神仙友谊,杜甫给姑母的墓志铭,李白墓志铭

    在中国诗歌史上,两个人的名字是最为响亮的,那就是李白和杜甫。他们如同天空中最闪亮的明星,永远值得我们抬头膜拜,正如韩愈所言:“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然而,在他们生活的年代,境遇并不一样。李白很年轻的时候就名扬天下,后来更是全民偶像,从皇帝到普通百姓,几乎都为他的才华倾倒。杜甫却困顿很多,一生蹉跎

  • 1000年前的唐朝,为何出现重女轻男现象?和今天结婚难有相似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婚姻关系有多乱,唐朝有没有稀奇古怪的事,唐朝通婚制度

    而纵观五千年以来的历史,发现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现象,中国从上古的黄帝时期到近代的晚清,重男轻女的现象一直都存在,即使到了现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仍然因为重男轻女发生了不少悲剧,有的女孩甚至因此没了命。可是在今天这种环境下,也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恰恰和重男轻女相反,变成了重女轻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