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政变之前,袁绍的职务是司隶校尉。
这是大将军何进授意给的显职,同时何进还授予王允河南尹,暗中指使两人查办宦官罪证。
司隶校尉自武帝时是被剥夺了兵权的,东汉时也没有,所以袁绍私下招募了一千多死士,准备随时参与发动政变。
至于曹操。按照我的研究解读,他的西园军典军校尉头衔,应该是在蹇硕被拿下后,也被夺了校尉之职,随后西园军被大将军何进重新整编。曹操具体职务未知。
不过我也以袁纪、卫臻传等记载推测,曹操可能是被车骑将军何苗表奏为议郎,游离在何进的核心团队之外。
讨董时期
初平元年(190),关东各地起兵反董,袁绍是自封车骑将军,担任盟主。
袁绍之前的渤海太守印绶还是抓在手里的,等到公孙瓒下冀州时(191),袁绍一度为了向公孙瓒示好,把渤海太守印绶送给了公孙瓒。
袁绍此时已经拿到了韩馥手里的冀州牧印绶,当然不用稀罕渤海太守印绶。
再说曹操。
曹操参与反董联军时,行“奋武将军”,就是一个杂号将军,也是私下封拜的,具体一点,是由袁绍这边任命的。
袁绍的地位
反董联军中,归根结底只有两个大佬,一个袁绍、一个袁术。
酸枣那帮人按官职算也应该是刘岱为首,刘岱也是亲袁绍的。
道理也很简单,袁绍和袁术背后的名号是: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所以天下人归心于汝南袁氏,才是正解。
本来汝南袁氏的“掌门人”是太傅袁隗,大支爵位(安国亭侯)继承者是太仆袁基,但这两位都被董卓给杀掉了,所以家族的影响力自然而然让袁绍、袁术两人继承了。
袁绍和袁术两人再比较,袁绍又胜过袁术。
袁绍本是庶出,然后过继给伯父袁成,成为嫡子,加上年纪大,自己在党锢时期就开始注重养名,结交天下名士,所以他在起兵后,占了很大便宜,大部分人都愿意选择归附于袁绍。
袁术虽是嫡出,但吃亏在年纪轻,家世累传的爵位是给哥哥袁基拿去了,养名也迟于袁绍,所以在反董时期,他的人气比不过袁绍,以至于有点气人。
袁术一度妒火攻心,把袁绍庶出的事添油加醋,对外宣传袁绍的母亲偷人生了袁绍(也顺便给父亲发了一顶环保帽)。让大家看笑话。
袁绍、袁术当然也是有能力的,若要说两人能力之外的资本为零,那就是痴人说梦了。客观评价一句,袁术在反董早期表现还是不错的,就是他入扬州后,人设才彻底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