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公主共200多位,有近四分之一信教,谈谈唐代公主的宗教信仰

唐代公主共200多位,有近四分之一信教,谈谈唐代公主的宗教信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159 更新时间:2024/1/22 12:46:43

唐代公主信仰宗教的背景

1.唐代的宗教发展情况

中国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宗教信仰,唐代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经济繁荣、国势强盛、社会安定,这种精神力量在唐代高度繁荣的背景下达到空前的高度,仅是京城长安就有佛寺九十一所,道观十六所,景教教堂两个,清真寺一所,以及拜火教礼堂四个。佛教、道教、袄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以及以民间信仰为辅的多元宗教大放异彩,在唐代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和碰撞,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

唐王朝在建立之初便吸取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发展农业生产和文教事业,并鼓励多元文化的发展,因此佛教在这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之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并影响深远。佛教的发展也牢牢掌握在统治者的手中,他们因皇权的青睐而受荣宠,例如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佛教就获得了极大发展,也会因皇权的冷落而凋零,唐武宗灭佛就对佛教发展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

尽管佛教在唐代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唐代的统治者们大多主张“胸怀三教,慈心均异,同于平等。”也正是因此,在道教占主导地位的大唐,佛教仍然被给予合法的地位并获得发展,因此也俘获了大批的信众。唐武宗灭佛后,佛教势力虽已大减,无复昔日盛况,但其影响力依然存在,信众依然众多。与佛教同样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宗教道教在唐代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达到了兴盛。

这一时期不仅道教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随着道教自身的发展,道教教义也更加完善且具有理论色彩,各种道教仪式更加完备,炼丹术在唐代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认为是“道教炼丹术的‘黄金时期’”,信道人数众多且范围庞大,上自天子下至普通百姓,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服食求仙、合制丹药的风气。再加上唐王朝有安定、富足的社会环境作为保障,因此这种本土宗教在唐代极为盛行。

2.唐代公主信教风气形成的客观原因

唐代公主共二百一十二位,在这两百多位公主中,有近四分之一是信教公主,她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宗教信仰或者拥有多种宗教信仰,且信仰多集中于佛教和道教。有唐一代,公主信教蔚然成风且人数众多,这种风气的形成是处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的。

唐代公主以其自由独立而被世人所熟悉,这与唐王朝本身的开放自由不无关系。在相对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没有了约束和限制,因此唐代女性纷纷加入到社会活动中来,于是,需要与人接触的宗教活动便可以顺利进行,不被周围环境影响,宗教信仰也可以不分男女地传播开来。

一些信教女性也活跃于社会中,如女尼、女冠等,她们的活动不仅仅局限于道观、寺庙,甚至在唐代的政治舞台上也能看到她们的身影,其中一部分还能出入宫廷,因此吸引了唐代的大批女性。尤其是对于处在女性群体上层阶级的公主来说,她们是引领社会潮流的女性,敢于尝试任何新鲜事物,信教不仅可以获得精神寄托,也是她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于是信教便成为了公主精神生活的重要选择。

信仰宗教就一定离不开宗教活动,常见的宗教活动如抄写佛经、读写经文以及理解宗教内涵和戒律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作为支撑,唐代公主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这是她们信奉宗教的一个重要基础。较高的文化水平有利于公主对宗教文化的学习,也加深了公主对宗教教义的理解,与此同时公主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如睿宗至女金仙公主玉真公主就同时入道,研习道法。

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促使自我意识的觉醒,因此也就促进了公主对能够展现自我意识的宗教的追捧,形成宗教信仰的风气。

唐代公主的宗教信仰情况

1.唐代公主与佛教信仰

佛教信仰者有“七众之分”,大而别之则分为出家与在家两种,进入寺院进行修行的女性称为“比丘尼”,俗称“尼姑”,在家修行的女性则称为“住家尼”或“优婆夷,除此之外还有一类信佛的女性,她们信仰佛教或深受佛教影响,从事一些佛教活动但并未受戒,唐代信佛的公主多属于这一类,她们之中没有入寺为尼者,均在家进行佛教修行。

唐代公主共二百一十二位,其中信佛的公主共十七位,信佛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这十七位信佛的公主信仰佛教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虽然还有一些公主虽没有记载其信佛,但是她们的生前和生后的生活却与佛教紧密相连,虽无相关记载,但这些公主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被烙上了佛教徒的印记,尤其是在佛教盛行的环境下,她们难免不同程度上受到佛教的影响。

首先可从公主去世后的丧葬习俗上推断公主的宗教信仰倾向,唐代重丧葬,尤其是在前期和中期,对于身份尊贵的公主,她们死后的丧葬习俗更比百姓奢华。长宁公主、永寿公主、唐安公主薨后,在世之人均用带有佛教色彩的丧葬习俗为其安葬。因此她们信佛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也不能避免在世之人本身推崇佛教,故该问题还需进一步发掘史料进行证明。

唐代有十七位公主信佛,除了佛教在唐代兴盛的客观原因之外,就公主个人而言,她们的信佛原因却各不相同,有的借助佛教获得精神慰藉,从而摆脱痛苦;有的是出于现实原因,利用佛教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仅是用于修身养性,因此态度也相对随意。

唐代公主的信佛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对佛教的热爱。这一类信佛公主的信佛原因主要是源于对佛教的信仰,也正是因为虔诚信佛,她们大都遵守着佛教戒律,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甚至生活也围绕着佛教活动展开,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可以看出佛教对她们的影响很深。

二是祈福,因祈福而信佛的公主占相当大的一个比例,佛教的业报、轮回观念使信徒们相信有来生,因此出于祈福目的而信佛的公主大多是为死去的亲人祈福或为自己祈福。三为亡夫,因亡夫而信佛的公主大都是经历了丧夫之痛转而信佛,借助宗教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就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高安公主和纪国公主都是因此信佛的。

2.唐代公主与道教信仰

唐代公主热衷于道教,且崇道公主皆有入道的记载,有的公主入道后就住在公主道观内远离世俗,有的公主入道后仍然出入禁中甚至关心政治。皇室女入道也并非是唐代首创,早在后周就有武穆公主出家的记载。

唐代崇道公主皆选择入道为女冠,女冠就是女道士,因古时女子多无冠,而入道女子多戴黄冠,故称女道士为女冠。纵观整个唐代,女性入道都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女道士也就是女仙的传说也多了起来,甚至宫中大批宫人也放出宫去入道为冠,《旧唐书·文宗纪》载:“开成三年六月,出宫人四百八十,送两街寺观安置”,在这种浓厚的宗教氛围之下,公主选择入道为冠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唐代公主入道人数的探讨,学术界说法不一,焦杰认为“入道的公主共有十六位”,李嘉郁认为“唐诸帝的公主中,曾有过入观作女道士经历的竟二十一人之多”,邹流芳认为“唐代公主入道者共计十三人。”本文根据《新唐书》、《唐会要》以及唐代公主墓志等史料,统计出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入道公主共十六位。

唐代公主入道人数之多,在中国历代王朝都较为罕见,除了因道教是唐代的国教这样的客观原因之外,公主入道为冠的个人原因又不尽相同。道教与佛教都是宗教,除了对宗教的热爱、祈福、亡夫等常见的原因之外,道教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它有与佛教不同的吸引人的地方,对于公主群体来说也是如此。

从目前所掌握的史料来看,唐代公主入道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对道教的喜爱,金仙、玉真二公主是唐代入道公主中最有名的两位,她们名义上是因为祖母武则天祈福而入道,实际上她们二位都是道教的虔诚信奉者,她们入道的原因更大程度上是因为热爱道教。二为祈福。因祈福而入道的公主,她们入道大都非本意,通常是亲人去世后为他们追福才入道,是被迫入道的一种行为。

太平公主在咸亨元年(670)第一次入道,就是因为外祖母荣国夫人去世,武后“丐主为道士,以幸冥福”,并在长安城为公主立太平观。万安公主也曾入道,第一次入道是在开元四年(716),据《资治通鉴》记载:“六月,癸亥,上皇崩于百福殿。己巳,以上女万安公主为女官,欲以追福。”当时万安公主才三四岁,入道的主要原因是为薨逝的太上皇追福,完全没有体现出公主的个人意愿,可以看作是因祈福而被迫入道。

唐代信教公主的宗教生活

1.经济来源

公主信教和从事宗教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富,比如敬造佛像,修建道观等,这巨额的经济支出是普通百姓来说是难以承担的,邓小南指出:“宗教,作为一种消费性事业,还是要有经济力量支持的”。

对于出生富贵的公主来说,她们的经济实力相对雄厚,有足够的财富保证日常宗教生活的开支,她们财富的来源主要有三类:食封制、皇帝赏赐。唐代公主未出嫁前在宫廷中生活,她们的衣食住行均由皇室供给,而出嫁后公主的主要和最基本的经济来源是依靠的是朝廷对于皇族亲贵实行的“食实封”制度。“食实封”制度就是分给公主们一些农户,继而收取农户的租调钱粮、布帛等等,以供给生活。

根据唐代的租庸调制来看,如果以每人食实封千户的平均水平来看,她们每年的收入大体上可以有粟米六百石,绢等六百丈,绵九百两等,实封多的时期大大超过此数额。除了依靠实封这一基本的经济来源以外,皇帝的赏赐和公主的嫁妆也是公主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甚至超过依靠食封获取的财富,这些财富足以支撑公主信教活动的庞大开销,保证她们宗教生活的正常进行。

例如得宠的太平公主,她入道以后,皇帝下令以大业坊徐王元礼宅为太平观,为太平公主出家修行之用并赏赐大量金银财宝。

2.宗教活动

对于宗教本身来说,它是一种抽象且形而上的思想体系,为了吸引更多的信众,宗教往往需要一种外化的表现形式或客观存在来强化它的存在感,使信众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进行宗教活动和修行,这种活动和修行可以表达出修行者不同的宗教情感和信仰的虔诚度,因此受到信教者的追捧。

对于拥有一定财富的公主来说,她们表达自己宗教信仰的活动和修行更是多种多样,甚至极尽奢华。信仰佛教就离不开做功德,功德就是佛教意义上的道德,更具体地来说,它就是佛教中的善行和业报轮回相结合的产物,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僧人在功德观念方面有所发挥,诸如起塔、建寺、造像、念佛、施僧、放生、诵经、讲经、写经等一类佛教修行活动,例如武则天就曾“铸浮屠,立塔庙,役无虚岁”。

唐代公主的佛教活动与修行集中于建寺、造像、焚香诵经等,甚至有些信仰较为虔诚的公主还会进行斋戒吃素表达佛教信仰之虔诚,如临川公主在生母忌日“辄断薰辛”,淮南公主食素,“居岭外,凡经十年,替还之日,无丝毫膏腴之润。”建寺这一项宗教活动往往限于上层社会的信佛者,因为建寺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对于拥有雄厚财力的公主而言,耗巨资建佛寺、立塔院或是舍宅为寺便成为一种时髦的佛事活动,以唐长安城为例,长广公主于武德三年(620)为驸马都尉赵慈景在长寿坊建崇义寺,目的是为已逝的丈夫追福。

还有一些公主热衷于为佛教造像,“佛造像多为佛教雕塑或壁雕,配以铭文记载供养人姓名、供养目的”,永穆公主于开元二十八年(740)“为皇帝恭造净土诸像,钦铸铜钟一”,还以宝石黄金装饰其上。

总结

唐代公主的不同宗教信仰不仅反映了唐代宗教的繁荣,也反映了公主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她们的宗教信仰有出自本心,也有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原因,看似荣华富贵的她们,也有着说不清的痛苦与无奈。宗教本身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剂,丰富了公主们的精神生活,而公主群体的这种大范围的信教活动,也带动了整个社会上女性群体的信教和修行之风。

参考文献:

《新唐书》

《唐会要》

更多文章

  • 唐玄宗与杨贵妃酷爱握槊,每天至少要来一次,为何握槊如此受欢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非常的凄美,两人爱到刻骨铭心,但是最后的结局却让人感慨,为了权力,李隆基还是放弃了这个曾经深爱的女人。不过,现在的杨玉环、李隆基苏日安已经去世多年,但两人的传奇故事却依然让人津津乐道。比如,杨玉环、李隆基在日常的生活中,比较喜欢握手,几乎每天都要玩。那么,这个握槊究

  • 程咬金真的是穷小子?陕西发现一唐代陵墓,考古发现改变人们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程咬金陵墓之谜,陕西唐代陵墓,程咬金历史上真实故事

    最开始的到时候,程咬金便是在王世充的手底下做官,不过后来在投靠李世民之后,便一心一意的为大唐王朝付出出。当时李世民为能够表彰这些功臣,专门为他们修建凌烟阁,程咬金便是其中之一。在大家的印象当中,都是认为程咬金的出身并不很好,生活过的非常的穷苦。可是直到考古专家挖掘开程咬金的陵墓之后,程咬金的真实身份

  • 历史上实际疆域最大四个朝代,第一不是元朝,第三是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三个朝代,唐朝比元朝大吗,中国古代疆域最大的十个朝代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一句话成为了我们官方屡试不爽的口头语“某某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能有这样的豪言壮语,首先得感谢我们的老祖宗曾经开疆拓土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有句话说的好“如果曾经拥有算永远,不管期待多少年”。我们来回味一下,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疆域。说起疆域,不得不说少数民族。我国历史上

  • 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为何晚年落得杀死杨贵妃,被宦官欺压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隆基哪一年遇到杨贵妃,历史上李隆基为何杀杨贵妃,杨贵妃是李隆基的儿媳吗

    这一前一后,如此之大的反差,但造成这个局面的却是唐玄宗李隆基本人。李隆基还是楚王的时候,便先后击溃了韦后、太平公主,坐上了大唐的王座。他一改唐王朝萎靡不振的局面,再创了唐太宗时期万国来朝的局面。这个被我们称作开元盛世的时期,也是唐玄宗李隆基能够破碎虚空,得以封神的重要加分项。但同样是他,重用奸臣李林

  • 李世民对凌烟阁重臣说:你这么信佛,为何不出家?占着官位干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为啥建凌烟阁,李世民和凌烟阁谁厉害,李世民为什么要设置凌烟阁

    凌烟阁,这是李世民为了表彰为唐朝做出卓越贡献的功臣们所建设的荣誉殿堂,里面摆放着二十四位唐朝功臣的画像,供世人以此为楷模而去努力追求。而据说其中有两位功臣因为信佛与权势地位绝缘,导致李世民拒绝佛教,这李世民抗拒佛教的真相吗?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而抗拒佛教?唐朝为什么会有凌烟阁?其实无论哪朝哪代,对于功

  • 李世民到底做错了什么?导致2个儿子谋反,皆因他做了2件荒唐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得罪一个惹不起的人,李世民两个儿子最后都怎样,李世民谋反后为何能坐稳皇位

    为了当皇上,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并且还狠心地杀掉亲兄弟,逼迫父亲退位做太上皇。对此,每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而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结合他一生的事迹进行评价。不是只看见他积极的一面,或者是消极的一面,这样的话评价会有失偏颇。因此,除了李世民早年间的事迹,我们还应该了解他晚年间的经历。话说

  • 骗来的皇位,隋炀帝出了什么绝招获得皇帝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的真实的隋炀帝,炀帝三征高丽原因,真假炀帝

    我们知道,隋炀帝这个人其实是一位暴君,当初正是因为他的挥霍无度,才会导致隋朝非常短的王朝。不过,值得人们讨论的是,他一生中却只有一位非常极为敬重的嫔妃,这个人也就是萧皇后了。当初隋文帝即位后,立了长子杨勇做太子,然后又让次子杨广为晋王。在之后在文帝向西梁孝明帝萧岿抛去橄榄枝,希望能够从一直以来关系都

  • 武则天一生最倚重狄仁杰,为何只封他一个三品官?看完才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上位史,可谓是充满着血腥和杀伐的。因为她开创了女人成为皇帝的先河,所以有很多反对。但是武则天却是一个迎难而上的女强人。所以对于这些反抗之人,她也是非常的血腥镇压。当然除掉了反对她的人之后,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集团。而武则天所建立的统治集团,有一个人是他的左膀右臂,这个人就是狄仁杰。狄

  • 李建成毒杀李世民,世民中毒后一个举动逃脱,后成为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诛杀李建成过程,李世民娶了李建成妻子视频,李世民和李建成小时候

    从很多的渠道我们都能够了解到,李渊一生中一共生有22个儿子,其中他的正妻也就是窦氏生了4个儿子,他们分别是他的长子也就是李建成、同时还有二子李世民、还有四子李元霸、三子李元吉。其中老四李元霸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手执着双锤的天下第一好汉,不过,那是在演义中,因为现实中的他其实在很小的时候便夭折了。所以当

  • 此人为官50年,却支持武则天做皇帝,离世后皇帝为其停朝7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晚年被逼退位,武则天60岁后才当皇帝的吗,谁曾反对武则天当皇帝

    此人为官50年,却支持武则天做皇帝,离世后皇帝为其停朝7天。说起唐朝时期最为出名的皇帝,男的那就肯定是李世民了,女的当然也不用多说,拿肯定就是当时十分有名的武则天了。而且让人们很是吃惊的是,这两位皇帝其实还是夫妻关系,当然了武后公认的丈夫还是太宗的儿子李治。那么肯定会有很多人好奇,当年辅助太宗的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