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时期有3位万人敌:李世民杀一位,程咬金救一位,秦琼败一位

隋唐时期有3位万人敌:李世民杀一位,程咬金救一位,秦琼败一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328 更新时间:2024/2/12 8:44:08

“万人敌”这个词最初是指能敌万人的兵法或谋略,出自项羽说过的一句话:“学武只能打败一人,而学兵法能打败万人,甚至更多......”慢慢的演绎到后面形容一人可敌万人之勇。

最为我们熟知的如三国时期的关羽张飞,他们两人就是名副其实的万人敌,后面的五胡十六国时期也出现过几人,但都没有三国英雄那么出名。

一直到隋唐这个大一统时期,这样“万人敌”的牛掰人物才又出现了三人。只是,这三人分别被李世民杀一位,程咬金救一位,秦琼击败一位。那么,这三人究竟是谁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万人第一:薛仁杲

薛仁杲出身河东薛氏,他的父亲是隋朝末年的金城府校尉一职,在家庭影响下,薛仁杲从小便身材魁梧、骁勇善射,在当地也非常的有名。

长大后,由于父亲身居校尉一职,薛仁杲在当地是土霸王一般的存在。同时,他凭借着万贯家财,他结交各地豪杰,收获了众多门客与麾下。

大业十三年(617年),在隋炀帝杨广的昏庸统治下,各地民不聊生,引发民变。同年四月,金城县令为镇压民变募兵千名,设宴开动员大会。

在酒宴中,薛仁杲伙同其父薛举以及麾下十三人劫持县令,以开粮仓救济贫困百姓为名发动兵变。七月,薛举正式称帝,薛仁杲率兵攻下秦州,被封为太子。

话说,薛仁杲从小练武,力大无穷又善于骑射,在军中享有万人敌的称号。但他的这个“称号”更多的是来源于他生性残暴,嗜杀成性,尤其是对待俘虏,他的手段更是残忍,断舌、割鼻都是时常发生。

据说,有一次他还把俘虏放在火上烤熟后,分尸喂给军士吃。后来,薛仁杲攻打扶风郡时,李世民率兵出击,薛仁杲斩敌数千。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时逢李世民生病,薛仁杲趁机进攻,打败唐军并俘虏大将数名,李世民逃回长安。

从这里不难看出,薛仁杲的勇猛之处。只是,当薛仁杲准备乘胜追击、攻打长安时,薛举却突然间去世了。此后,薛仁杲在这隅继位,因为他的残暴,原先他父亲薛举麾下的众将都终日惶惶不安,唯恐薛仁杲对他们下手。

俗话说得好:“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久后李世民领兵进攻薛仁杲,双方在浅水原拉开战争序幕,李世民先是顶着薛仁杲的猛烈进攻,耗掉薛军粮食。

再一边派出谋士劝降薛仁杲手下将领,一边派出骑兵潜入城内,里应外合包围了薛仁杲。无奈下,薛仁杲弃城投降,被李世民押解到长安斩首。

薛仁杲是成也因为万人敌,败也因为万人敌,正是因为他的生性残暴的万人敌称号,与众多将领存在矛盾、人心不齐,最后被李唐王朝所打败。

万人敌二:裴行俨

谈起裴行俨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人,那便是张须陀,他是隋朝的大将,裴行俨早年就跟随着他混迹。当时,裴行俨在军中骁勇善战、屡立战功,频频受到提拔。

大业十三年(617年),在张须陀死后,他跟随其父裴仁基攻打瓦当叛军。奈何,因为种种原因,裴行俨多次遭到监军陷害,他们父子遂杀死监军、叛出隋军,率部众投靠瓦当李密,被封上柱国。

一年后,李密与王世充在洛水岸边决战,裴元基劝说李密分兵偷袭洛阳,却遭到李密反对。当时,李密决议与王世充正面决战,结果导致兵败。

而裴行俨在撤兵途中,被流箭射中,幸运的是得到了程咬金的出兵救援。程咬金连杀数人后,抱起裴行俨跑回了军营,如此情况下他才得以活下来。

后来,王世充全面打败李密,李密出逃投靠唐军,裴行俨被王世充活捉。王世充敬佩他的骁勇,重用裴行俨,并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为妻。

王世充称帝时,任命裴行俨为大将军,之后他为王世充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所向披靡,被封万人敌称号。随着他在军中的威望增强,遭到了王世充的忌惮和猜忌。

对此,裴行俨很是不安,就与其父裴仁基合谋准备刺杀王世充,复立杨侗为帝。奈何,此事被王世充提前知晓,派兵围剿、杀死裴行俨父子,并且诛杀裴氏三族。

万人敌三:尉迟恭

隋朝末年,群雄混战、天下大乱,身为打铁匠的尉迟恭因不满官兵野蛮行径,一气之下打死刺史侄子。随后,他开始逃亡,机缘巧合下加入刘武周麾下,起兵反隋。

武德二年(619年)三月,尉迟恭率兵大举南下,先后攻占太原,晋州以及浍州,李渊派兵前往讨伐,尉迟恭带领大军抵抗,大败唐军,并且俘虏唐将数名,得胜后准备返回浍州。

李世民听闻后,立刻派秦叔宝率领唐军在美良川截击尉迟恭,尉迟军大败,尉迟恭只身逃走,其余部众都被俘虏,这是唐军面对尉迟恭的第一次大胜。

一年后,李世民派秦琼在柏壁城讨伐刘武周,刘派出尉迟恭和宋金刚领兵抵抗唐军,结果宋金刚兵败逃亡,留下尉迟恭一人据守孤城多日,最后粮草耗尽,被李世民劝降。

加入唐军后,尉迟恭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平定各方叛乱,勇冠三军。有意思的是,因为尉迟恭生性直爽多次得罪李元吉,李元吉对他是咬牙切齿,不惜一切要除掉他。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恭一鞭打死了李元吉,也算是解决了这个隐患。李世民登基之后,因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忠诚,对他非常的器重。

突厥来犯唐朝边境,尉迟恭临危受命,在泾阳大败突厥,为之后的突厥北撤奠定基础。李世民曾评价尉迟恭:“尉迟恭执笔随我出征的时候,即使敌方有百万之众,都不能奈我何,”由此可见尉迟恭的勇猛。

可惜的是,公元658年,尉迟恭在家去世。纵观尉迟恭的一生不难发现,他所有的战役都是以胜利收尾,唯一的一次战败,还是在美良川,败于秦琼之手。

综上可知,历史上真正用武力以一敌万的人是不存在的,他们多是以自己在以往战斗中建立起来的勇猛威名吓退敌军,或是以高超的兵法运用来打败敌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忌惮武则天,为何不让其殉葬?武则天用8个字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即位后,改元贞观,他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津乐道,他的雄才伟略和对历史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唐朝社会发

  • 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有李渊、李元吉支持,为何最后李世民取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建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是同母吗,李建成李元吉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

    素来就对李世民不满的李渊,采纳了李建成的建议,并将秦王府的官员逐渐外派出去,以此削弱李世民的势力。《旧唐书·杜如晦传》:隐太子深忌之,谓齐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耳。”因谮之于高祖,乃与玄龄同被斥逐。此时,明面上东宫李建成的势力,是要大于秦王府的势力。再加上,李渊和李元吉也是偏

  • 他是武则天第一任男宠,却被要求出家当和尚,结局十分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四大宠男下场,武则天与李治真实故事,武则天的宠臣历史

    这就得从武则天第一位男宠说起,此人名叫冯小宝,是洛阳城街头卖药的小混混。由于其能说会道,有一天被公主的侍女看中,叫到公主府当仆人。后来公主将其献给了武则天当男宠,不过那时候唐高宗尸骨未寒,武则天不敢贸然接受一个男人。于是她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冯小宝剃发去寺庙当和尚,这样子武则天在祭拜的时候就能见到

  • 李世民为什么非要霸占李元吉的妻子?不是因为美色,而是这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那我们就可以大胆推断,玄武门事变的那一年,李元吉24岁,他的老婆杨氏应该也差不多年纪。也就是说,李元吉死的时候,他们结婚大概8,9年的样子。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老夫老妻了。如果李世民真的娶杨氏,是为了好色。那我们经常说,美女如韭菜,割了一茬又长出一茬。李世民贵为皇帝,比杨氏更漂亮的,年轻的美女多了去

  • 李世民有才,李建成就无能?李建成最大的悲剧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建成为何败给李世民,李建成李世民实力对比,李建成要杀李世民吗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被李世民所杀,后世之人都说李世民有才,李建成无能,但事实是,李建成并非庸人。那么,李建成最大的悲剧是什么呢?李建成没有刻板印象里的那样不堪,应该算的上中上乃至英君。如果李建成继位成功,可能没有太宗的功业那么大,但绝不是昏君,守成之主绰绰有余。看李世民给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谥号就知道了,

  • 秦琼为何在玄武门之变隐身?只因李建成是头号猛将,仅有他能抵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琼为何在玄武门之变隐身,李建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玄武门李建成女儿

    明清时期,门神则开始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据说,是因为踩着兄弟与侄儿们的鲜血登上皇位的李世民夜不能寐,总是梦见冤魂索命,于是秦琼和尉迟恭请命为李世民把守宫门,果真一夜安宁。秦琼与尉迟恭是二十四功臣里的其中两位,他们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身为李世民的左臂右膀,此二人在玄武门的那一场血腥政变之中,更是功不可

  • 她掌权时间是武则天的三倍,临终前两条遗言,让人觉得可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的五句遗言,狄仁杰临终劝解武则天,武则天秘史李世民临终

    不得不说武真的是个厉害之人,在她统治时期内,国家总的来说是往好的方向来发展的。但是慈禧有管理权时国家却一天比一天衰落。其次,就用人方面来说,武对于用人方面还是很有成就的。她能够知人善任,不过慈禧就不一样了,她比较重视太监,而且不管人民水深火热,只顾着自己的生活。她在世时经常都拿自己和武则天相比。那么

  • 玄武门之变的真相是什么,李渊、李世民父子的真实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玄武门之变后的李渊父子的真面目,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什么看着李世民,李渊玄武门之变完整版

    玄武门之变是发生在唐朝前期一件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大事件,它将原本应该由李建成继承的君王位置,换成了李世民来当这个皇帝。但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是如何从太子李建成、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了皇权的接力棒?玄武门之变时,李渊和李世民之间,父子俩的真实关系如何?李世民为何要使用武力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李渊剧

  • 皇太子李承乾是未来的皇帝,为何他还要起兵造反?试图推翻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17年后,起兵夺权的事情,在他最宠爱的两个儿子,皇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身上,再一次上演了。只是这一次,令人不解的是,为何李承乾已经贵为皇太子,未来注定是大唐的皇帝,他干嘛还要冒险谋反呢?这一切,还要从长孙皇后的早逝谈起。一、母亲去世,带来的情感缺失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之间,一共有三个孩子,分别是:皇太子

  • 都是太监,为什么明朝太监却低唐朝同行一头,不能操纵皇帝废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同样以嚣张闻名,但是两个朝代的太监,其实处境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唐朝得势的太监可以废立甚至杀死皇帝,他们明朝的同行却只能依附于九五至尊,绝对不敢有不敬的想法。明宦官可以封王拜相,明朝太监却绝对没有这个可能,最大的区别就是军权从古至今,有一件事是从来不变的,那就是谁掌握了军权,谁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