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灭亡后,这支中国军队逃到南美,现今有30万后代

太平天国灭亡后,这支中国军队逃到南美,现今有30万后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986 更新时间:2024/1/20 20:44:30

道光皇帝”上位没多久,中国就从“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一个国家的末路,也从这走了出来,在道光皇帝驾崩后,留给自己儿子的不仅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还有一份难得的大礼,也就是“太平天国运动”!

咸丰元年,经过多年的反清密谋,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一干人,在金田发动了农民起义,史称“金田起义”。

这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大的反清运动,在洪秀全的带领下,太平天国几乎和清廷分庭抗礼。但是,运动的结局是悲哀的,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有内讧,有信仰的转变,有政策的疏忽!

1864年,清军在曾国荃的指挥下,攻陷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天的南京)。至此,太平天国运动彻底宣告失败,留下的也只是少许势力,已经无法和清政府抗衡!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以后,那些被活捉的将领,基本上都被凌迟处死了,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翼王石达开”。

不止如此,清廷连洪秀全十五岁的儿子也没有放过。对于那些跟随了太平天国的士兵,下场也没有好到哪去,不是处死就是发配。当然,也有侥幸逃之夭夭的。

太平天国灭亡以后,有些人顺势南下,逃到了南洋,现在东南亚有些国家就存在这样一群太平天国后裔,当然也不只是东南亚,远在遥远的南美洲,也有太平天国的后裔。

南美洲?很多人会诧异,那么远是怎么跑过去的?现在还有迹可循吗?那些人在南美洲什么国家呢?他们现在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让我们跟着故事一一道来!

“太平天国”最后的挣扎,10000多残部,踏上离家的路!

自“天京事变”以后,太平天国伤了元气,一日不如一日,1864年7月,年幼的洪天贵福在宫门上望着自己父亲留给自己残破的事业,眼看着湘军,砸到了城门,攻入了“天京”。

洪天贵福在忠王李秀成的掩护下,逃离了战场,此时虽已是城破,但是太平天国在其他地区仍有残部十几万,李秀成准备带着洪天贵福重整河山,可是没有想到,两人在突围的时候,不幸走失。最终,洪天贵福落在了清兵的手里,下场是“凌迟处死”!

群龙无首之后,“太平天国”最后的力量,便是“侍王李世贤”所率领的部队,他们且战且退,在江浙一带打起了游击。

最终,经广东来到了福建,并在1864年9月,拿下了福建漳州,斩首福建提督林文察,打出了太平天国最后的威风!

面临如此,清政府派遣了李世贤的老对手,也就是晚清著名将领左宗棠,二人在福建对峙不久,左宗棠便一举将其拿下。

面对清政府的重兵围剿,仅剩残部的李世贤最终还是没有挡住命运的压力。兵败永定不久后的李世贤,也被自己的部下汪海洋杀害。结束了,自己最后的勇猛生涯。

汪海洋没多久也战死了,此时的太平天国仅剩最后的两万人,这些人有些还是战士们的家眷。此时,这两万人的指挥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翁德荣”。

两万多人就潜伏在福建的大山里,四处打游击,打着,打着,人是越打越少,没有粮食,没有武器,没有家,面对如此形势,清政府更是加大了围剿太平天国残部的力度。没办法,前有追兵,后无退路,有的只是无尽的大海!

面对如此态势,作为最后的领导者, 翁德荣不得不另谋出路。最终,翁德荣想了一个出路,他带着亲信找到了洋人,决定将这些人运往海外,去做矿工。

此时的清政府对洋人多少是有些忌惮的,选择做“契约矿工”,总好过留在这里等死吧。留下来是死,被清政府抓到也是死,不如去做矿工,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就这样,在洋人的安排下,10000多名太平天国残部踏上了背井离乡的轮船,这些人将远赴南美,在那里的矿场工作,这或许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归宿。

“太平天国残部”背井离乡,亡命天涯!

一艘载满了太平天国残部的轮船,驶离了中国大陆,他要去那里,这些人不知道,或许连他们的话事人翁德荣也不清楚,那个万里之外的地方,叫什么?他也搞不清楚,但他知道,那里是生是死是个未知数,而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

经过漫长的海上岁月,翁德荣他们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秘鲁,在那里的伊基克地区硝石矿工作,说是被运到了这里,倒不如说是被卖到了这里。

本来以为到这里是正正经经工作的,可是没想到,来到这里以后,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就像奴隶一样,那些洋人对他们没有尊重和怜悯。用他们的话说,“简直不把他们当人看!”

在那里的矿场,有两种人是随处可见的,一种是像翁德荣他们这样劳累忙碌的“矿工”,另一种就是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的打手,这些打手都是矿主请来看守的。

毕竟这些“矿工”都是矿主花大价钱买来的,属于他们的个人财产,那时的人也就如此了!

自打翁德荣他们来到了这里,基本没有吃过几天饱饭,睡过几天好觉,不止如此,每天还要加班加点地工作,生病了也没有代付,工钱更是一分都没有看见,很多工人就这样客死异乡了。

面对如此惨状,翁德荣萌发了一个想法,“起兵”!可这里终究不是中国,就现在这些人很难成就一番事业,如此一来,可能就是找死。

面对如此的对待,翁德荣等人只能选择忍耐,他们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彻底打破局面的机会。

1879年,智利和“玻利维亚、秘鲁联盟”彻底地闹翻了,在边境上,三个国家因为硝石矿大打出手,这场战争也被后来人笑话成“鸟粪战争”。

此刻,三个国家的局势显得非常的紧张,翁德荣看到了机会,如此乱世,一定能为华工争取到最大的利益。翁德荣在和下属们商议之后,他们决定揭竿而起。就这样,伊基克地区的华人矿工起义了!

这些华人矿工也是久经沙场的,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矿场的看守,他们杀死了矿区的最高指挥官,俘虏了这里欺压他们的看守。

很快伊基克地区的硝石矿就在翁德荣的控制下。对此,秘鲁政府大为恼火,派遣部队前去镇压,可没曾想,前往镇压的部队,竟然根本不是这些华工的对手。

在翁德荣的指挥下,他们接连的取胜,秘鲁派遣的指挥官全部命丧伊基克地区,仅第一次镇压就造成了秘鲁军方一个营的损失!

虽然反镇压战争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翁德荣知道,他们会迎来更大的镇压,毕竟他们都是经历过战争的人,翁德荣心知肚明,凭借这些人是无法对抗秘鲁和玻利维亚两个国家的。

此时他们必须给自己找一个靠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抗衡秘鲁和玻利维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活的像个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自由!

经过和部下们的商讨,翁德荣决定投诚智利,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就这样翁德荣派遣下属给智利的政府修书一封。

书信中表达了对智利的友好,并阐述了现在伊基克地区的形势,并表达了想要归顺智利的意愿。

此时的智利也是焦头烂额,面对玻利维亚和秘鲁的两面夹击,也是有些吃不消了。翁德荣代表的华工让智利看见了希望,对此智利政府表达出了友好的一面。

他们不仅口头支持翁德荣所带领的华工起义,还给他们送去了大量的武器。

面对智利政府的支持,那些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华工纷纷前来投诚,毕竟那个时候,谁都想活的像个人样。就这样起义的声势逐渐地壮大了起来!

在那之后,智利和玻利维亚、秘鲁的战场上多了一群带头巾的士兵,他们不惧千难险阻,勇往直前,面对这样的冲锋,玻利维亚和秘鲁的士兵根本吃不消,最终,被打的落荒而逃!

在翁德荣他们取得几次胜利之后,智利的高级将领,西拉皮佐少将亲自接见了翁德荣,并给予了很高规格的待遇,并将他们收编成为了智利的正规军,给他们物资援助、军饷。

少将还代表智利政府,许诺只要是战争胜利,就给予他们智利国籍,并允许他们在伊基克地区建立属于自己的自治区域!

有了智利政府的支持和许诺,翁德荣他们像是看见了希望,在那之后,这些头戴头巾的士兵,被称为“褐衣军”。

他们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在智利和玻利维亚、秘鲁的交战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在这场战争中,每一场战役都有“褐衣军”的身影,每一次战斗他们都冲锋在最前面。

只是,作为指挥官的翁德荣没有等到胜利的那天,他因为积劳成疾死在了前往战争的路上。

智利政府,给翁德荣颁发了“智利国会勋章”,这还是头一次给华人颁发勋章!并给他举行了很高规格的葬礼,在那之后,华人陈永禄、张鼎福接过了“褐衣军”指挥官的大旗,他们没有放弃,他们要为了华人的自由而战!

1881年,智利军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秘鲁的首都利马。这场鸟粪战争已经进入了尾声。两年后,智利和玻利维亚、秘鲁签订了《安孔合约》,这场战争算是彻底结束了!

1884年,这场为期五年的战争结束了。智利,取得了全面胜利。当然,这场战争可不是白打的。智利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一个省,这里就包括伊基克地区。

玻利维亚也因此失去了出海口,成为了一个内陆国家。战后,很多参与这场战争的华工都被授予了智利国会勋章,那些死去华工的家属也获得了很高的抚恤金。

胜利后的智利政府,为了感谢翁德荣、陈永禄率领的华工,兑现了自己的承诺,那些流亡海外的华人,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园。

在那以后,很多华工回到了伊基克地区建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智利国籍。对于这些华工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现在的伊基克地区

伊基克地区,在智利的北部,左右都是阿塔卡马沙漠。有人说,这里400年都没有下过一场大雨。所以这里常年都是干旱,这里的淡水都要从玻利维亚进口。

现在的伊基克地区,居住着大概60万的人口,这些人口有很多都是华人的后裔,虽然有些人不能流利地使用汉字,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汉字并不陌生,在那些墓地里你也会看见书写汉字的墓碑,那就是华人在这里留下的痕迹。

在伊基克,到现在还流行着这样一个节日,即“包巾节”。在那天,那里的华人都会包上五颜六色的头巾,这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当年的“太平军”。

不止如此,在伊基克地区的博物馆里,还保存着当年华工起义所使用的“三角旗”。

在伊基克地区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见华人后裔的影子,就连他们的副市长也骄傲地告诉别人自己是中国广东后裔,虽然自己不会说中国话,但是自己很骄傲自己是华人后裔!

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靠自己的勤劳的双手打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无论他们是何国籍,说着怎样的语言,但是他们骨子里都有一颗永远不灭的“中国魂”!

更多文章

  • 道光帝以节俭出名,但却做了清朝最奢侈的事,远超乾隆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道光帝的节俭故事,道光帝最奢侈的生活,道光帝节俭到什么地步

    关于道光帝的节俭,史书上有很多记载,比如他一即位,就颁布著名的《御制声色货利谕》,主要有下面几个内容,重义轻利,不蓄私财,停止各省的进贡,不再增建宫殿楼阁。同时道光身体力行,甚至穿打补丁的衣服,饮食上也追求节俭,生活也十分朴素。影视剧中的道光帝形象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一次皇后过生日,百官们前

  • 和珅必须死!并非因贪赃,而是触犯了一条千年的政治法则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和珅子孙今何在,和珅到底被哪20条死罪刺死的,海生烧和珅的车

    众所周知,和珅是乾隆晚年的第一宠臣,他迅速积累起大量财富。比如在和珅的罪状中,“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馀,多於大内数倍,大珠大於御用冠顶”,“宝石顶非所应用,乃有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於大内”,“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和珅的这些财富许多都

  • 一个清朝农民来到东南亚后,居然做了国王,政权存在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南亚南明政权,清朝东南亚的版图,清朝为什么不把东南亚纳入版图

    如今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是世界第三大岛,如今分属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三国,但在清朝的时候,这里却有许多华人政权存在。在古代的时候,国人称加里曼丹岛为婆罗洲,许多人都不远万里去那里淘金,因此当地有许多华人。比较著名的华人政权就是乾隆年间成立的兰芳共和国了,其实除了兰芳共和国外,在婆罗洲上还有一个华

  • 他让努尔哈赤畏惧,下场比袁崇焕还惨,首级被巡回展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崇焕将军,努尔哈赤详细资料,铁甲雄兵袁崇焕

    此人就是明朝著名将领熊廷弼!在明朝后年,守卫辽东地区有著名的辽东三杰,即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这三人对辽东的防御做出重要贡献。对于后两位,人们知道的比较多,对于第一位,了解的人恐怕不多。熊廷弼,字飞百,湖北江夏人,他虽然以武力出名,但熊廷弼其实是个学霸!万历二十五年,熊廷弼参加乡试,考取第一名,相

  • 一战结束前,北洋政府为何派兵出国,前往西伯利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洋海军兴亡史,北洋战争史,北洋1917

    一、形势所迫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并开始与德国议和,打算退出一战。在这种情况下,协约国开始干预俄国的革命,向俄国远东的海参崴派出军队,“英、美舰一,日舰二”。中国驻海参崴的总领事陆是元认为,如果也派军舰来巡视,“侨民可稍壮胆,俄人略有畏忌”。因为当时北洋政府捉襟见肘,且矛盾重重,所以没有派

  • 孝贤皇后暴死的真实原因:乾隆皇帝说谎,真相让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与孝贤皇后,乾隆的孝贤皇后怎么样,乾隆皇帝回忆孝贤皇后

    对于孝贤皇后的死因,乾隆帝是这么解释的,“皇后同朕奉皇太后东巡,诸礼已毕,忽在济南微感寒疾,将息数天,已觉痊愈”,“因命车驾还京,今至德州水城,忽遭变故”。清朝官方档案也是这么记载的,“驾至德州登舟,先数日皇后偶感寒疾,至是日疾甚,夜半亥刻崩逝”。也就是说孝贤皇后是因“寒疾”而死的,但事情真相并没有

  • 自诩“十全老人”的皇帝,养了清朝第一巨贪,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十全老人是谁,清朝最腐败的皇帝,清朝中期的衰落史

    所谓“十全武功”是指十次最后取得胜利的战役,其中的“功”是指功绩。乾隆说自己的十全武功是:“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其实,这所谓的十全武功,许多是“注水”的。只有两平准噶尔及定回部为名副其实,此三战役铲除为祸西北的准噶尔

  • 曾国藩名满天下,却因此事身败名裂,被骂卖国贼,抑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曾国藩身败名裂,曾国藩屡战屡败为何还被称为完人,曾国藩最好的事迹

    这件事就在晚清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天津教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还得从《天津条约》说起,按照条约的规定,西方人可以在中国修筑教堂,自由传教,天津也不例外,而且西方人在此地开设仁慈堂,收集抚养民间的弃婴,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没想到后来竟然酿出惨剧。话说在1870年春夏之际,天津地区发生多起儿童失踪的事情

  • 和珅也曾是“反贪英雄”,因查办大贪官,扬名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和珅是怎么从反贪走向巨贪,和珅查办福长安完整版,刘墉坑和珅二十箱金子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的和珅原本想参加科举考试做官,但却名落孙山。不过好在和珅是旗人,他承袭了祖上传下来的三等轻车都尉,后来进宫做了三等侍卫。在众多侍卫中,相貌堂堂、才学出众的和珅很快引起了乾隆帝的注意。到乾隆四十年,和珅“直乾清门,擢御前侍卫,兼副都统”,到了第二年,和珅又

  • 努尔哈赤父祖被杀真相:让清朝皇帝尴尬,只能篡改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努尔哈赤赐死9个儿子真相,努尔哈赤父祖之死,努尔哈赤死后清朝历史

    话说1618年,努尔哈赤决定与明朝决裂时,曾发布了一篇写有“七大恨”的讨明檄文。“七大恨”的第一恨是“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也就是说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是被明朝所杀的,所以他才起兵要为祖父、父亲报仇。那么问题来了,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据清朝官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