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光环太强,遮住亲兄弟,盘点李鸿章、曾国藩等晚清四大名臣亲兄弟

光环太强,遮住亲兄弟,盘点李鸿章、曾国藩等晚清四大名臣亲兄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118 更新时间:2023/12/16 16:19:10

1.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

曾国藩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很出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创立湘军,和众多学生一起挽救大清朝于水火,官至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他的弟弟曾国荃是一代名将,曾带兵攻陷太平军的天京。

曾国藩兄弟5人,但是按家族排行,曾国荃排行第九,所以曾国藩称他为九弟。曾国荃早年随哥哥曾国藩创建湘军,是曾国藩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后来曾国藩想派曾国荃到安徽做团练,曾国荃不愿意,所以才派李鸿章去,最后李鸿章创立淮军。曾国荃善于打仗,在和太平天国的几年对阵中,曾在景德镇三战三捷。太平天国南京失守时,曾国荃曾经连续作战46天,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和李世贤都被他打退。他杀进南京,见到太平军就杀,活捉李秀成和洪仁达,战功赫赫,被授予太子少保衔。

太平天国灭亡后,活跃在华北地区的捻军起义,曾国荃因为几次派兵围剿,大败而归,被同治皇帝削去爵位,免除官职,后来因曾国藩门人众多,又得到推荐重用,先后任陕甘总督和兵部尚书、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在曾国荃66岁时,病死在南京任上。

2.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

李鸿章是清代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今天不聊李鸿章,聊他的哥哥李瀚章。

李鸿章兄弟六人,最出名的除了李鸿章被人外,他的哥哥李瀚章也是晚清名臣,而且是个经济头脑非常卓越的人物。

李瀚章是李鸿章的大哥,他出仕时,各地叛乱四期,他起初任湖南的一个小县令,因为得到曾国藩的重用,后来成为曾国藩的后勤大总管,被称为曾国藩的“钱袋子”。当时曾国藩和太平军连年鏖战,军费开支很大,朝廷只给官衔,不给银两,李瀚章想尽一切办法,增收各种厘金,帮助曾国藩度过难关。

后来太平天国失败后,李瀚章有曾国藩和李鸿章两位晚清重臣的关系,仕途一路扶摇直上,先后任湖南和江苏巡抚,湖广总督和四川总督。随着曾国藩和李鸿章两大势力的逐渐湮灭,墙倒众人推,李瀚章逐渐被朝廷冷落,74岁时告老还乡,4年后死于老家合肥。

3.左宗棠的哥哥左宗植

左宗棠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因为收复伊利,被称为民族英雄。

左宗棠兄弟三人,被称为左氏三兄弟,老大左宗棫,早卒;老二左宗植;老三左宗棠,今天说的是左宗棠的二哥左宗植。

左宗棠的爷爷曾是国子监生,书香门第,左宗植和左宗棠同年通过湖南乡试,而且左宗植文采斐然,得湖南解元。但是随后几次赴京赶考,都没有考中,最后在澧阳书院教授子弟。

后来因为左宗棠发迹,同僚推荐他哥哥左宗植入京,任内阁中书,时值太平天国兴起,湖南战乱不断,左宗植无意仕途,牵挂家人,返乡教书。左宗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清代著名文学家魏源齐名,和魏源、汤鹏、陈起合成“湖南四杰”。左宗植后来没有再做官,结局不详。

4.张之洞的哥哥张之万

张之洞是晚清洋务运动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创建学堂,学习西方技术,晚年晋升为太子太保。他的哥哥张之万也被追赠太子太保,兄弟二人齐名。

张之万自幼聪明好学,四岁读书,曾是清朝的状元,当年同榜中进士的还有徐樹銘和李鸿章等人。咸丰四年,太平军北伐直隶,天津危机,咸丰皇帝重用张之万,张之万立即在静海设防,稳住局势。然后张之万动用全国各地的朝臣,积极设团练,抵御太平军。

后来张之万任河南巡抚,他励精图治,先后派遣几位将领,夹击捻军,获得几场胜利,但是后来捻军和太平军合作,攻克汝南等重镇,张之万因为“剿匪”不力,被革职。后来张之万官复原职,借助湘军配合,最终打败东部捻军,然后同治七年,张之万率军远赴台儿庄,消灭西捻军。

张之万晚年,深受慈禧和光绪的爱护,任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军机大臣等,直到87岁病逝,入祀贤良祠。

博史通今

清朝晚期,人旺而国衰,是时代的不幸,有很多名人志士为中华大地做过贡献。曾国藩、李鸿章后世争议极大,李鸿章和左宗棠又是多年的政治对手。大多数人只知道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却不知他们的兄弟也有如此功绩。曾国荃、李瀚章、左宗植、张之万四人,有杰出将领,有出色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可惜淹没在他的兄弟光环之下。

学富五车的读者们,在读本文之前,这四位晚清人物,您知道几位呢?

更多文章

  • 嘉庆25年碌碌无为,为什么还被乾隆选中?因为乾隆用了排除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死前对嘉庆的评价,乾隆临死前给嘉庆手指上写了什么,嘉庆与乾隆的治理能力比较

    乾隆虽然长寿,但到了乾隆这一辈,清朝近亲结婚较为严重,对子嗣方面影响很大。众所周知,康熙虽然没有乾隆命长,但他成活了24个儿子,继承人的选择范围较大。而乾隆一生17个儿子,其中有7个儿子没活过10岁,4个儿子没活过30岁,2个儿子过继给皇室了,乾隆89岁去世,当时的选择范围很小。乾隆选储君,经历了3

  • 慈禧逼儿子选皇后,儿子泼了一杯茶,慈禧大失所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禧妹妹死时慈禧发怒,慈禧秘史六爷喜欢慈禧吗,慈禧跟慈禧太后有关系吗

    作为清朝的第十位皇帝,爱新觉罗载淳6岁登基,史称同治帝。他的父亲咸丰英年早逝,同治作为咸丰唯一的儿子,被大臣们立为皇帝。而同治的生母慈禧,在当时还被称为懿贵太妃。古代嫡庶有别,咸丰的皇后慈安被尊为太后,慈禧作为皇帝的生母,地位不及皇帝的嫡母慈安,所以慈禧迟迟没有被尊为太后,因此慈禧连参加咸丰帝去世祭

  • 年羹尧落马,雍正为何还封华妃为皇贵妃,并未打入冷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雍正重生独宠华妃,华妃死了雍正的反应,华妃下跪打入冷宫片段

    清朝雍正的后宫,和他的父亲康熙、儿子乾隆相比,相对比较单薄,雍正一生有2任皇后和2个贵妃,妃子只有3人,其他都在嫔以下。但在妃位以上的这7个人中,有一个女子,名气非常大,他就是敦肃皇贵妃,后世成为“华妃”、“年妃”者居多,因为他的哥哥,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尧。年氏的一生堪称荣辱尽显,同时,她也是一个内心

  • 统治领土面积最大、元朝建立97年,相当于民国1912年到2009年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元朝最大的一个问题却是,仅仅只有97年的统治时间,仅仅相当于一个百岁老人的一生。洎武昌事起,各省鼎沸,杭达多尔济等遂於十月初九日拥哲布尊丹巴称尊号,建元立国,置内阁。以喀尔喀八十六紥萨克名义通牒中外,指斥清廷,兴复元业,驱逐在外蒙之满清官兵。 蒙古人在灭宋灭金之后除了屠城之外更是掠夺人口,叫作

  • 纪晓岚比和珅高明在哪?为何嘉庆清算和珅,对纪晓岚表彰有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纪晓岚第一部纪晓岚坑和珅,和珅和纪晓岚谁的权力高,和珅纪晓岚搞笑片段纪晓岚装疯

    想必很多读者朋友都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经典电视剧。在剧中,张国立扮演的纪晓岚风趣幽默,才华横溢与由王刚扮演的大贪官和珅斗智斗勇,两人亦敌亦友、相爱相杀,为观众贡献了一幕又一幕的精彩对决,而两人都受到皇帝乾隆爷的宠爱与信任,使得这三个人在剧中构成了名副其实的“铁三角”。 而电视剧的结局中,乾隆

  • 紫禁城作为皇宫,乃帝王的象征,但为何清朝皇帝不爱住紫禁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皇帝不住紫禁城,紫禁城100和紫禁城365,紫禁城老照片清朝

    但是确实让很多人困惑,因为在世人看来,紫禁城乃是居住条件最好的地址,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紫禁城代表的是皇家的正统与高贵地位,居住在紫禁城的人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但是事实上,清朝帝王确实是不爱住在紫禁城。 若是想要探究其中的原因,还要从紫禁城各个区域分化的面积来看: 因为紫禁城初始建设之时,便是

  • 索尼不愿招惹鳌拜,孝庄问他孙女几岁了?索尼:臣与鳌拜势不两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鳌拜为啥斗不过索尼,鳌拜师兄救鳌拜出狱,康熙秘史擒鳌拜后向鳌拜道歉

    八岁登基危机四伏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突然因病离世,这时候年仅8岁的康熙帝临危受命,继承大业。 正是因为他年幼,也为了清朝的统治,特意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作为辅政大臣,帮助康熙保证统治。这四个人是顺治帝非常信任的人,他自然是希望他们可以像对待自己一样辅助康熙,但毕竟人

  • 等待8年,结婚2年,民国富家小姐和穷小子的爱情,却从一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民国爱情史,民国十大爱情之最,感人的民国爱情故事分享

    古时候的妻妾制度,让男人妻妾成群,自然算不上从一而终。而在自由恋爱被发扬光大后,又有几个人,能和自己的初恋走完一辈子呢?不过民国就有这么一对,他们门不当户不对,甚至可以说是两个世界的人,但就是做到了从一而终,那就是富家小姐林淑华和穷小子徐惠民的爱情。 一、两个世界的相遇 林淑华不仅出身豪门,还是能够

  • 农民自称年羹尧后代,并且拿出宝物证明,后来上交国家获奖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甘肃年羹尧后人,历史上的年羹尧后人,年羹尧后代在现在哪里

    年羹尧的妹妹嫁给胤禛后,同年年羹尧被抬进汉军镶黄旗并授予四川巡抚,这些的背后除了年羹尧自己的本事,很明显有一部分就是他作为雍亲王亲信带来的便利。之后年羹尧在朝中也算是顺风顺水,后来西藏发生战乱,年羹尧表现极为亮眼,康熙对他也是相当的看好。所以说雍正厉害就厉害在,他知道哪些人才是真的有用,他要的不是朝

  • 第一个称霸中原的后金皇帝之顺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顺治皇帝一生简介,后金入主中原,大清顺治皇帝银元

    顺治重新举用亲王济尔哈朗,济尔哈朗借势铲除多尔衮余党,包括大学士刚林与祁充格、吏部尚书谭泰、英亲王阿济格等人,牵连多达一万人,不过,摘掉“傀儡皇帝”标签的顺治,理政不过十年,便英年早逝,而朝廷迟迟没有公布确切的死亡原因,使得坊间开始猜想顺治短命的原因,衍生出许多的传说故事。 顺治亲政之后,发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