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为什么选择许昌作为都城,却放弃东汉故都洛阳

曹操为什么选择许昌作为都城,却放弃东汉故都洛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958 更新时间:2024/1/22 15:20:17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洛阳已经因为连年的战乱出现了饥荒,甚至洛阳皇宫已经被董卓一把火给烧了,甚至就连这陵墓里面的宝贝都被人掘了挖了。

但是这洛阳真的就被这董卓一把火给烧没了吗?那可不是,洛阳城自从东汉确定为都城已经有一百多年,这座城在天下人的心目中已经神圣不可侵犯,即使被烧了,出现了饥荒,甚至一时间也不可能养活那么多的部队人口,但是这汉献帝在逃亡之时,最先想到的还是要逃回自己的大本营洛阳。

因为这洛阳是生养自己的人,并且在洛阳有一批富庶一方的士族,凭借他们的力量,汉献帝可以东山再起。

董承带着汉献帝一行人逃亡到了洛阳之后,董承令曹操前来守护天子一起迎接汉献帝的到来,但是这曹操已经不复当年那个忠于汉王室的曹操了,而是一个有野心的军阀。

等到这曹操赶来洛阳,竟然趁机占领了洛阳城,顺带着还将这汉献帝掳走去了许昌,来了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码。

要知道,许昌在东汉时期只是一个弹丸之地的许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许昌的知名度还得感谢曹。但是这曹操既然占领了洛阳,甚至也有机会控制汉献帝,怎么就不在洛阳定都,而是将这都城改成了许昌呢?

虽然开门最先提到了这洛阳城已经被战火波及,出现灾情饥荒等,也就是说洛阳城需要资金去重建,洛阳城的那些士族们跟曹操很熟?会给他出钱重建洛阳城?那不是开玩笑,能不去招惹曹操就不错了,不可能给曹操重建洛阳城。

不过也像上文提到洛阳城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依然还是神圣,所以这曹丕逼着汉献帝称帝的时候变开始掏出自己口袋里面的闲钱重建洛阳城。

一开始曹操挟天子的时候,口袋里面的那点资产能养活自己手底下的那点弟兄都有点困难,谈何重建?如果选择洛阳城,曹操大部分的精力不得花在重建洛阳城上,哪天这袁术以及周围的军阀打过来,自己的军队可能连饭都吃不饱,怎么能拿起武器回击抵御呢?

所以不管这曹操选择哪里定都城,反正这洛阳是不可取了。不过要肯定的一点,这魏国的首都依然还是在洛阳,许昌也只是汉献帝的一个行宫而已。

除了洛阳城被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重建以外,曹操考虑的点可远不止这些。

虽然曹操也想把都城定在洛阳,毕竟东汉人对于洛阳城还是有一定的归属感,拿下洛阳能安稳在里面建立基业,内心肯定是无比自豪的。

但是一旦曹操拿下洛阳,他便成为诸侯各路英雄眼中钉,大家一定会群起而攻打自己。

曹操手里有谁?汉献帝,正统的汉献帝在手,只要在洛阳,汉献帝就会凭借自己的正统血脉重整旗鼓,有实力有援军去扳倒曹操。

曹操这么多疑一个人,怎么没有想到呢?所以曹操老早就打算将自己的聚集点定在许昌,就连自己的大本营兖州曹操都没有考虑。

当时曹操的实力远不及袁绍,袁绍的实力靠近洛阳,曹操对袁绍的势力还是有所忌惮和防范,为了不让自己过早灭亡还是需要退而求其次定都许昌。

袁绍手底下的那些个谋士其实早就建议袁绍去迎接天子,如果袁绍听了,就可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定不会让曹操这么顺利就“挟天子”。

不过这袁绍觉得自己不是挟天子,而是被天子压着,有点压迫感不舒服,也就不这么干,可惜了,正好被曹操捡漏了。

这捡漏大王曹操可不得避开着点袁绍,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实力,即使这袁绍听闻曹操挟天子就后悔了,但是这曹操距离自己这么远,可打可不打,还是不打好,毕竟曹操当时的锋芒还没有那么尖锐,刺伤不到袁绍的眼睛。

我们再来看看洛阳的地理位置,地处平原,属于一个四战之地,四面八方都有强敌在那虎视眈眈盯着,往西边去不远到了潼关,实力强劲的李郭等人控制住了关中地区。

往北边望去,河内就这袁绍的底盘,还有张扬的底盘,南边更是有张绣盘踞在宛城,谁敢去洛阳定都啊?

虽然曹操迎接汉献帝的时候已经攻下了洛阳,不过还是要躲远点洛阳为妙,最后选择的这个许昌到底有什么优势呢?为何要定都许昌呢?

许昌在当时来看也不过是一个小县城,但就是因为这个才让许昌免受战乱的洗礼,人口以及各方面的资源依然还是保留得比较完整,所以这地方也适合曹操养兵蓄锐发展实力。

许昌位于河南省的腹地、豫东这块,距离洛阳和曹操的大本营兖州也不是很远,更接近于洛阳,哪天要重回洛阳或者逃回自己的大本营都可以。

许昌有三面被群山环绕着,西北有嵩山,西部有石人山、白云山、伏牛山等阻隔敌人的脚步,南部有大别山、博山等,东部属于一片开阔的平原。

靠着这地形上的优势,许昌可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从长远角度上,曹操有远见有谋划。

许昌本地以及周围土壤肥沃,灌溉也很方便,还有大片的良田可以耕种,曹操在此地定都完全不用担心粮食问题,甚至以后行军路上也会粮草充足,这点可比那徒有外表名气好的洛阳要好太多了。

曹操选许昌作为都城具有长远战略思想在里面,定都于此不是考虑这块地方是否好看有面,而是更多考虑这块地方能否支撑柱曹操心中那一统天下成就一番霸业的梦想。

虽然许昌不似洛阳那般城高河阔,但是该有的支持都有,加上这优越的地理位置,选择许昌一定是当曹操最佳之选。

更多文章

  • 曹操、孙策、刘表为何千方百计要把一方士杀掉,他们害怕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左慈,字元放,自号乌角先生,生卒年不详,庐江人,东汉末年著名方士。他的徒弟是三国时期著名高道、道教灵宝派祖师葛玄。 左慈由于身处东汉乱世,感叹生命无常,因此从小就去天柱山,研习炼丹之术。山上的神仙茅君传授他法术,因此学会了奇门遁甲,能够驱使鬼神。又传说他在石洞得到一部名叫《九丹金液经》的书,因此学

  • 赵云平生40战,未尝败绩,战绩完败关张马黄,轻松位居五虎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近来我常与一些研究三国的朋友在一起聊三国历史、分析三国人物,发现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历史背景宏大,名将更是如群星灿烂。恰恰因为如此,所以这一时期的名将也非常引发热议和争议,但是这其中真正称得上钻石级别的名将,赵云绝对是其中之一。那么既然作为名将,自然有一个具体考量的标准,通常来看,第一既然是将,

  • 刘玄杀了刘秀的哥哥,刘秀为什么不直接给哥哥报仇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秀怎么干掉刘玄,刘玄和刘秀之间的恩怨,刘秀算反叛刘玄吗

    那么,刘秀后来的发展还算顺利,一统了天下,建立了东汉。然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刘秀为什么不直接给哥哥报仇呢?其实说白了,刘秀没有这个实力。刘玄杀掉刘縯后,刘縯刘秀的手下纷纷表示不平,极力撺掇刘秀起来反抗。可刘秀并没有这么做,反而火速赶往宛城向更始帝请罪。刘秀不炫耀军功,不为兄长刘縯披麻戴孝,不谈私事

  • 三国志11才高八斗:曹植带领键盘侠艰难求生,跨海搬家能否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以曹植为首的这群迂腐叛乱书生,是绝无可能通过蛮干立足在北海的。曹魏这边有曹仁、乐进、张辽作为先锋前来征讨,而孙吴阵营在开局也派陆逊推进到了下邳,被这样的武将阵容合围,莫说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曹植,即便是一代枭雄曹操都扛不住。所以留给曹植的路就只有一条,北上出海去抢公孙恭的老巢。曹植开局

  • 也不知关羽泉下有知,还有没有脸面再说:插标卖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时期,关羽虽然在武力上比不过吕布,但在名声上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吕布是历史闻名的“三姓家奴”,而关羽重情重义,逢战必胜,威名响彻整个中原地域。但就算关羽这种“伟光正”的人,依旧有一身的缺点,例如骄傲自大,为人自负、恃才傲物等等。虽然这些缺点被关羽的闪光点所掩盖,平常并不显露出来,但显露出来之时

  •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决战前,已拿下山西省,为何不从那里渡黄河攻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汉末群雄并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州郡纷纷拥兵自立、彼此征伐,抢夺地盘。建安四年(公元199年),黄河以北的混战终于有了结果,袁绍凭借其“四世三公”的声望、曾任关东诸侯盟主的资历号令群雄,在易京一举围杀了令北方蛮夷闻风丧胆的“白马将军”、幽州牧公孙瓒,占据了青、幽、并、冀四州地盘。▲袁曹两军主力在

  • 刘备创业39年,赵云为什么得不到重用?知道赵云真实身份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临死前为什么说不能重用赵云,刘备临死说出不重用赵云的原因,赵云为什么刘备死后才得到重用

    公元208年,赤壁,战役后,赵云被刘备,任命为“偏将”(临时),并要求赵云收归桂阳郡。对于当时的赵云来说,他没有经历过多少战争,但他巧妙地收集了桂阳与前桂阳,大师赵范,的战斗,最终识破赵范的“美人计”,于是桂阳县成功落入刘备手中。《云别传》:来自平江,南部的我以为自己是偏将,率领桂阳太守顶替赵范早期

  • 关羽丢失荆州为何不直接退守上庸,关羽败走麦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败走麦城的真正原因,关羽败走麦城简笔画,关羽败走麦城完整版视频

    然而这样一个在三国当中有着非常浓重的个人勇武色彩的人,最终的结局却算不少好,在樊城兵败之后,关羽选择撤退到麦城,而不是前往上庸。他为什么直接放弃上庸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自古以来兵家都善于占据有利条件,进而帮助自己获得成功,就如同刘备起步之初正是因为诸葛亮帮助其将二川、荆州等地区都顺利拿下,作为自己的

  • 说曹操,后面其实不是“曹操到”,是这一句更经典的,只因他被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说曹操来曹操就来了这句话的由来,傲视天地曹操怎么变成真曹操,曹操单挑曹操1v1最强出装

    文|戏说那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句话想必是大家的共识。我国被列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然有许多的文化积淀,其中最为精华的文化便流传下来。如孔子的论语,四书五经,道德经,三字经等等。不仅如此,我国还流传了许多民俗谚语,这些话都是当时一代又一代老百姓的经验所得。比如“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等等

  •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里,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唐玄宗吻戏,唐玄宗和杨贵妃全集

    前有武则天侍奉过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父子两个人,侍奉李世民的时候一直是才人身份,用现在的话来说,相当于性伙伴和秘书,他们两个人之间到底有没有发生过性关系,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武则天和李世民在一起一直没有怀孕倒是事实。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后来和李治成为夫妻,倒也说得过去,和唐玄宗强娶儿媳妇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