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治年间的黄崖之案,到底怎么回事?披着儒学外衣的起义者?

同治年间的黄崖之案,到底怎么回事?披着儒学外衣的起义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554 更新时间:2024/1/24 13:31:33

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这起事件的定义一直争执不下。是什么致使民众大规模的“叛乱”?为何如此多的普通民众会遭到屠戮?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农民起义?

据清史记载,这次反叛事件的主谋是一位叫张积中的人。看似是他导致了近万人的死伤,但其实不然。

张积中本是扬州的一个地主官僚,他家族里好多人都在清政府当差,而且职位还不低。他的兄长张纪功,更是在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全家殉职,连独子都没能留下。

最后清政府深受感动,便把张纪功的世袭爵位传给了他侄子(因为只剩下侄子了),也就是背锅侠张纪中的儿子。

张积中因为家族的关系,自己本人也和朝廷的诸多官员关系紧密。这样看来,张积中完全没有反叛朝廷的理由啊。

张积中家里是地主官僚,起义根本就不是张积中在扬州的时候。因为家境殷实,所以不用为生活烦恼。张积中因为没别的事情做,自己对一些怪力乱神之事颇感兴趣。

而当时在扬州又有一位“炼气辟谷,符篆役鬼”颇为出名的人,叫周星垣(周太谷)。这个周星垣其实也就是新儒家学派——太谷学的创始人。

张积中学的也正是早期的太谷学。因为太谷学基于儒家思想,但是比儒家学派多了很多想象力,诸如羽化登仙什么的,颇具吸引力。所以很多乡绅与官员也都纷纷加入。

当时太平天国攻克扬州,张积中的儿子在山东做后补知县,于是他举家迁到山东。他到山东之后,认识了一个黄崖庄的生员,这个人十分崇拜他,还把自己的房子割出一部分给张积中安置自己的家人。

后来因为山东有捻军活动,张积中迁了几次地方还是受到干扰,后来干脆在山上和村民们建了一个石寨。捻军主要活动在江苏山东一带,和太平天国一样都被清政府视为大患。

为了防止叛军与匪盗的侵扰,张积中开始扩修山寨、买武器、训练使徒、武装山寨。虽然有一定的武装,但是张积中的做法不同于水泊梁山。因为张积中比较有钱,山寨的建立与强化都是自费的。

周围的民众们都觉得张积中的山寨比较靠谱,很多人都跑到他的山寨里避难。张积中本人也很善良,毕竟太谷学也是儒家学派的变种,强调良知与实行。

他不仅接受前来逃难的村民乡绅,还接济民众,让弟子在山上提供粥食,在山下提供热水,进山避难的人他都提供饮食。此外他还在山上设医药局,施药治病。结果远近的民众来他这儿的越来越多。

张积中倒是很淡定,基本上来者不拒。虽然来的也有一些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张积中相信教育能够唤醒他们的良知。于是在山上讲学,五天讲一次。还创办了刊物,方便大家学习。

因为张积中本人的原因,以及太谷学的吸引力,寨子里也有很多乡绅(有钱人)和被贬的官僚(知识分子),包括他被革职的堂兄,最后都来到黄崖山寨去了。因为有这么一批人,黄崖山寨有一段时间以富足闻名山东。

因为富足,所以山寨的防御机制也越发复杂,除了自己原有的武装力量,张积中还得到了当地民兵的帮助。加之山寨地势的优势,曾成功地抵御了一次匪徒的袭击。

慢慢地,寨子的势力越来越大,后来想进寨子的人都要把自己身上的资产交一半给张积中才能入籍。张积中利用这些钱财广开商铺,赚得的钱财用以填补寨子的支出。

虽然张积中有时会举行一些奇奇怪怪的太谷派祭祀活动,但从整体上看,黄崖山寨已经成为了一个有着独立的教育、经济、武装系统的社会团体。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危害社会的行为,但为什么还是会被镇压呢?

清政府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寨子的时候,派探子查看,得到的结果是,张积中以礼性教人,住在那儿的人都种地读书,很安稳。于是也就没有管。

清政府第二次注意到这个寨子的时候却出了问题。当时捻军对山东的骚扰颇为猖獗,朝廷调查后发现黄崖山寨疑似和捻军有所勾结(主要是因为张积中什么人都收),于是派人去调查。

过去调查的官兵被寨子里的人误认为是强盗,寨子里的人开枪自保,打伤了几个官兵。这着实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最终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山东巡抚觉得黄崖山寨里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这些人若是起义,铁定和洪秀全那些乡野匹夫不一样,威胁之大让他觉得就算这不是起义,也有镇压的必要。

加上后来的考证发现,当时的山东官场已是死水一潭,很久都没出过什么政绩了,政府腐败、官场污浊,想要升迁基本上要靠镇压起义得到功名往上爬,晚清重臣鸿章与左宗棠二人就是靠着镇压捻军最终上位成功。

山东巡抚觉得这是个机会,虽然不一定是起义,但究竟是不是,还是他自己说了算。黄崖山寨官兵来攻,寨中山民拼死抵抗,数千人遭到屠杀,坠崖者更不在少数。

寨中千人均拼死抵抗无人投降,即便是被抓到的人,也都大义凛然,毫不惧死。最后被屠得只剩下妇女儿童400余人,也都是视死如归。而张积中本人和他的亲属,最终在讲学的地方自焚了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是干什么用的?对此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皇帝赏赐的金瓜子,金瓜子哪里买靠谱,一个金瓜子几克

    影视剧中,我们时常听到这样一段话“赏黄金万两,丝绸百匹,钦此”通常皇上的打赏的确以黄金白银为主,但金银制品也并不少见。记得《甄嬛传》中,皇上就曾赏赐给沈眉庄一把“金瓜子”。当时沈眉庄说要分给苏培盛一些,可苏培盛却忙说“不敢不敢。”这金瓜子究竟是何物?为何连大红人苏培盛都不敢收下呢?金瓜子的制作工艺虽

  • 太平天国第一悍将,一战杀四名封疆大吏级别将领,却死于小兵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平天国十大虎将,史上最惨太平天国将领,太平天国斩杀清军将领一览表

    《太平天国史》记载:曾天养,广西桂平人,参加金田起义时已经61岁,但他长相高大威猛,孔武有力,长相不俗,深眸长髯,人高马大,膂力过人,能开硬弓。沙场破阵之时,持大刀引兵在前,威风凛凛,好似天神一般,只要一出现在战场上,敌人闻风丧胆,不敢与之交兵。克天京,获忠王,讯于庭,犹曰天养资格最老,打仗为一好手

  • 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两句话道出了和珅 纪晓岚为官之道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铁齿铜牙纪晓岚和珅与纪晓岚联手,铁齿铜牙纪晓岚皇帝对和珅的评价,铁齿铜牙纪晓岚和珅最后说的话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乾隆会喜欢和珅这样一个巨贪,而不是纪晓岚这样一个一心为国为民的读书人,虽然在看《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时候,每次都是和珅吃亏,当最后,纪晓岚还是得不到乾隆足够的重视,这不免遗憾!记得王刚老师演的和珅和张国立演的纪晓岚有过这样一段对话,他们讨论的重点,是为人臣子的本分。纪晓岚认为:为

  • 民国第一天才说客,三寸不烂之舌帮蒋收拾杂牌军,做件事回家务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民国最厉害的智囊,民国十大说客,民国往事张铁樵庐山刺蒋

    但在民国这个乱世时,也曾经出现了一个著名的说客,他名字叫何成濬,依靠着自己的一张利嘴,杀人于无形,变形式之莫测,真是非常的厉害,被人誉为“民国第一天才说客”。何成濬,湖北随州人,生于富商之家,从小聪明好学,当年,以院试第一名、大清国最后一榜秀才的身份,被总理衙门选派日本振武学堂深造,三年后又考进日军

  • 民国风流:众多大师都抛弃了糟糠之妻,为什么只有胡适不离不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胡适一生的情史,抛弃糟糠之妻的历史人物,胡适晚年生活如何

    题/才子多半是风流,男版林徽因,你最先想到了谁?文/宋零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

  • 双面亲王善耆,大清未亡时他同情革命,大清灭亡后他又搞复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题/双面亲王善耆,大清未亡时他同情革命,大清灭亡后他又搞复辟文/土老帽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

  • 算命先生号称得道高人,为何算出乾隆寿辰后,反被立刻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处死纳善,乾隆活了多少岁,乾隆算命

    在乾隆60年的时候,因敬重康熙,不愿超过他在位时长记录。于是就在这一年禅让,退居太上皇掌权三年。因为乾隆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到了极致,但由于他的好大喜功,自以为是等缺点也表现到了极致,社会矛盾开始一点一点突显出现。民族压迫导致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在乾隆末期清朝已经走上了衰败之路。非算命先生——实则一自作

  • 太平天国灭亡时最高军事统帅,当逃兵叛变成二品官,墓志铭写的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太平天国将领谁死得最惨,太平天国叛变的最高将领,太平天国里的八大名将

    黄朋厚,又叫黄明厚、黄十四、十四郎、小老虎(其叔叔黄文金是大老虎,又称黄老虎),广西博白东乡山猪瑯那亭人,此人在太平天国早期没有什么名气,只是跟着叔叔黄文金一起,带着族人和乡亲上千人参加了金田起义,只是他当时才15岁,所以只是跟着黄文金打仗,很少有人知道他。不过他打仗英勇,历经百战,逐渐成长为了一员

  • 孝庄太后六十大寿重病,康熙一张福治好,此字为何被评中华第一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孝庄太后与康熙的关系,孝庄康熙经典对话视频,孝庄驾崩康熙反应视频完整版

    康熙十二年,孝庄太后临近六十大寿,本是可喜之事,不料太后却大病一场,卧床不起,整个朝廷的太医都已经束手无措。康熙闷闷不乐,毕竟自己三岁丧母,是孝庄太后也就是自己的奶奶一手将自己抚养成人,如今奶奶病情日益加重,自己当然也是额蹙心痛。好在康熙某日得知上古时期,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为他人向上天祈福。康

  • 康熙能不能算得上千古一帝,《全球通史》作者这两句话说明了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清朝历史,不得不提到的皇帝是康熙皇帝,他原名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和孝成仁皇后的第三个儿子,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8岁就登基,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后世给予极高评价的皇帝,有些学者更是将他评价为“千古一帝”,如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如此评